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2曹操大传 >

第91部分

12曹操大传-第91部分

小说: 12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驱使这些人移民。 
  曹操班师后回到邺城,汉献帝主动从许都到邺城来嘉慰曹操。汉献帝这一举动,在北方的政治派别中抛起了轩然大波。老式士大夫或忠于朝廷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有伤献帝的权威,对曹操的责骂暗地里相当盛行,但在曹营,忠于曹操的少壮派军人,文士却认为献帝名存实亡,曹操该趁早称帝。其中刘痹为此专门写了一封信敦促曹操早点行动。曹操回信公开表示:“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如果有人认为我有能力行周文王之事,可能看错了人吧!”但是曹操在其他场合又一再表示他决心“奉戴天子”到底,这样,他的自相矛盾的说辞令忠于朝廷的人,或者忠于他的人都感到不知所措。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共识的———汉献帝仅是一个幌子在曹操手里摇来摇去发号施令。 
  在建安二十年十二月初,曹操准备班师回邺城时,刘晔和司马懿向曹操建议,趁机攻入益州。 
  司马懿说:“刘备以阴谋夺取刘璋基业,不少蜀中大族人家颇不服气,而且目前刘备的防线远及江陵,军力分散,是攻打他最好的机会。如今大军已克汉中,益州必为之震动,大军压境下,他势必瓦解。自古圣人能够成功在于不悖时机,请主公立刻采取行动!” 
  曹操挺欣赏这个经略满腹的司马懿,他听着他们吐露着积极争雄的话语,仿佛又回到了他的青年时代,心里颇为高兴。不过他深知汉中之役是侥幸得胜,攻打益州哪有那么简单,何况刘备更非等闲之辈。 
  因此他笑道:“仲达,你的话当然很有道理。我从青年时代就有统一全国的雄愿,但至今仍只占据北方半壁河山。人生之痛苦,皆来于不知足,何必得陇望蜀呢?” 
  刘晔虽听曹操有这种表示,但他仍劝曹操道:“主公,刘备乃人中俊杰,其行军打仗不谙军法,但他的政治野心不可小觑,从败局中翻身,坚韧不拔,于艰辛中取得了蜀中。正如仲达所言,他刚涉足蜀中,人心未附,今破汉中,蜀地必为之震动,我军挟势征杀,刘备之势必会衰竭。以主公的雄才大略,英明之指挥,挥师进川,将无坚不摧,无师不克也,若学惫马局促方丈之厩,坐失机会,以诸葛亮善于治国,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蜀中民心不久归顺他之后再举征讨,恐怕得胜不易啊!世人皆知蜀道艰难险峻,如等双方实力相当再寻机歼之,想要胜利更困难了。我认为,今日不除刘备,必为后患。” 
  曹操只顾笑而无语,刘、司马见说他不动,就准备告退。这时,曹操叫住刘晔:“你既然来劝我急于攻刘,但必先收集他方的军情,来日再做决定吧!” 
  刘晔二人有些怅然,在回各自的行营路途中琢磨着曹操的真正意图。 
  七天后,曹操与刘晔、司马懿、张郃、许褚等人到南郑郊外打猎。这里的麝很多,据说雄麝的肚脐里分泌出一种黏液,睡觉时会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麝的肉也鲜美。曹操纵犬从森林中撵出一只矫健的麝,张郃眼快,“嗖”的一声,麝应声而倒,全场的人无不喝彩。黄昏时候,这一队人满载而归时,一个校尉推着一个蜀国来的奸细来见曹操。曹操令人把他押解归营。 
  红烛下,刘晔、司马懿等人用酒菜款待那名奸细,待那人吃饱喝足之后,司马懿就对他说:“丞相爱你不畏险难承担侦察事务,想招致你于麾下。如你如实相告蜀中情况,我们给你晋爵升官。” 
  那蜀人狡黠的眼光一闪即逝,接着吞吞吐吐地说道:“小人蒙丞相不杀之恩,如不把实情说出,便猪狗不如。益州自刘备占据以后,全州因汉中剧变而震动不已,一日之中,甚至有,有,有数十回事变,虽然对叛乱者采取高压冷酷之手段,但依然控制不住动荡的局势。” 
  刘晔听他断断续续的话,观他闪烁不定的眼神,心里疑窦不断。但他并不露怀疑的声色,叫侍从安排蜀人酒后的住宿。 
  当蜀人走了之后,刘晔和司马仲达去曹操处汇报,曹操站在烛盘边,用剪子剪去蜡烛过长的一节芯子,屋里的光线暗了下来。当刘晔把情况告诉了他,曹操突然转过身,双眼略带笑意,问刘晔道:“你对这个消息如何看待?” 
  刘晔沉思了片刻,最后表示:“蜀中已定,不可击也。” 
  曹操又问司马懿的看法,司马懿还猜测不出,曹操说:“如果故意放松对那蜀人的看守,他今夜逃遁,就可以证明消息是假的了。” 
  第二日,那蜀人果然逃遁,司马懿对曹操的料事如神佩服得心服口服。 
  曹操不轻信别人提供的假情报,对军事行动审慎而不冒进,显现了他在军事上超人的智慧。所以回师时,他只派了重兵镇守汉中而已,但这也表现了曹操青年时代积极进取的热情在这时已经被“水盈而溢”的思想取代了,他的霸主之光少了耀眼的色彩;或许他对天下三分的看法已成定势,后来他回师加紧安排曹家班底的计划而不积极用军,便是他不想当天下霸主或不能当天下霸主的有力证明吧!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1)     
  二○三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在少壮派及忠于他的武官推戴下,要求汉献帝刘协给他晋爵为魏王,这一事件激起忠于汉朝廷的士大夫崔琰等人的强烈不满。崔琰在公开场合抨击曹操有篡权的阴谋。他说:“曹公早在建安十五年冬天于铜雀台上,述其平生理想,我还记得他的几句话:……我如今身为宰相,位极人臣,已超出我平生夙愿太多,因此我很坦然……如今有人怀疑我权势过大,一向又不信天命之说,怀疑我有某种政治野心,其实这只是他们主观的臆测罢了……。大意如此可是不久,他由宰相进封魏国公。荀彧因此以死谏仍未阻止曹公进封。现在又晋爵为魏王,这与他述职时说的何止是南辕北辙。” 
  毛玠、和洽、桓阶都附和他的话,忠于曹操的士大夫也不示弱,双方展开了唇枪舌战的激烈争论。 
  当曹操听到崔琰竟公然四处说他的坏话时,他怒不可遏,拔出剑来削去书桌的一角,恨恨想到:“我曹孟德顺应天运,爱惜人才,纵横几十年,还从未见过自己的部属公然嘲骂自己。想那崔琰当年投在袁绍帐下何等状况,在我麾下却得到了重用,如今恩将仇报,太无道理。”曹操想到自己曾招徕崔琰,让他给自己提拔人才,崔琰在这些人中有相当的影响后,害怕他的话在许都制造政治风波,“杀”这一念头就游悬于大脑之中了。 
  那一天夜里,曹操在寝床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他知道崔琰在他早期创业阶段出过大力,是自己的左右臂,不忍心除去他。但是政治的大势已不能由曹操个人的意志扭转过来了。崔琰面临的情况将是比荀彧的结果还惨。 
  第二天,曹操的支持者云集魏王府,在曹操面前纷纷声讨崔琰。 
  曹操自昨晚想到半夜,终于下了杀心。此时又听诸人义愤填膺的过激话,他也失去平时的持重,声音明显听得出愤怒:“我待崔琰并不薄,他昔日那么不得志,是我发现他有才,委以重任。可是我实在不明白,他今天达到这样高的地位,还不知道其国家的命运,是我给了他权柄,那么,我也能够收回权柄。” 
  曹操下令修书给崔琰,书中写道: 
  “孤念旧情,无奈出此下策,孤不移汝其愚,乃能赐汝毒酒。奈何!奈何!” 
  崔琰持信读后泫然涕下,荀彧死亡之情景浮于眼前。他知道他的前途已经湮没,呆了半晌,饮了使者递上的毒酒,七窍流血而亡。 
  崔琰对曹操的讽刺的确引起了一个政治风波,许都、邺城之间的知识分子为此针锋相对各自阐述着忠于朝廷、忠于曹操的正确与错误的问题。当曹操赐崔琰死,使曹营里的“尊王派”对曹操不满达到最高潮。 
  尚书仆射毛玠,对崔琰的死愤愤不平,他以曹营中的老资格身份为崔琰呼冤。毛蚧是曹操创业时的一个重要伙伴,曹操兴义兵时,毛玠就给曹操策划了一个“奉戴天子,征服诸侯”的计划。曹操以他订的计划作为创业的蓝本,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曹操也仍以“奉戴天子”这个政治口号收服了北方民心。曹操把毛玠推荐给献帝朝廷中,任尚书。 
  现在老伙伴也对他反戈一击,令曹操大吃一惊。忠于曹操的将帅认为毛玠思想僵化,对他也进行了毁谤和攻击,曹操一气之下,逮捕毛玠交付有司审议。 
  侍中桓阶、和洽为毛玠说情,历数毛玠在曹操营中的功劳,据理力争,曹操念于旧情,免了毛玠的死罪,但是为了削弱那些“尊王派”的实力,曹操下令把毛玠废为庶人,永不录用。 
  曹操从逼荀彧死到毒死崔琰、废毛玠为庶人等一系列事件中,表明了他由于权势的增长,初期创业的理想已发生了偏离。 
  华歆等壮年知识分子不尊汉朝的倾向愈发煽动着曹操着手建立一个新的朝廷———魏。但曹操又始终不向天下宣布他的措施,他只想当一个“周文王”,希望自己的儿子去当“周武王。” 
  曹操曾向司马懿谈起自己戎马倥偬几十年,在军事往往有见树,而在政治上却没有长远的规划,因而导致了自己后院中几起政治风波,这些事件分散了他的精力。现在年岁已高,长途征战已很吃力,于是他打算加强他们曹家班底,为今后的政治、军事作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二○四正当曹操处理完崔琰毛玠的政治风波之时,汉中的夏侯渊写信报告曹操,他那里又有军事争端的可能了,曹操全力以赴,处理这些前线送来的公文。 
  自从曹操从汉中班师后,汉中负责防守任务的大将是夏侯渊、徐晃、张郃的部队,这三支部队都是曹操的精锐。曹操深知汉中的重要性,故安排的军力还是较充裕的。 
  张郃在建安二十一年突过巴山,来到了巴中地区。这块地区也是刘备垂涎已久的肥肉,早在曹操与张鲁作战的时候,刘备就派熟悉这一带地形的黄权进占了巴山地区,打败了当地一个叫做胡的部落,刘备的军队在此作出了攻击汉中的一个态势。张郃自然不甘示弱,就率部打击这一带的蜀军,并鼓励这里的居民移入汉中,显示将选此地与蜀军作大规模决战的场所。张郃治带军有方,部队行动快捷,很快攻垮了黄权的巢穴,并连续进占了益州的窄溪及蒙头、汤石等军事重地均纳入其统辖之中。 
  去成都途中送告急信的骑兵连续不断,刘备有些慌张,他估计,如果张郃以巴中作为根据,向阆中扩展,这无异在蜀州插了一枚刺人的楔子,非拔出它不可。有鉴于此,刘备立刻派出巴西太守张飞和张郃对抗。 
  张飞年龄大于张郃,但他的勇猛仍是世所罕匹。张飞外表相当粗犷,其实心思细密。当阳长坂之战时,他利用自己勇冠三军的威名,大胆地采用疑兵断后,拖住曹军,刘备才得以侥幸脱险。 
  张飞对抗张郃的兵力明显处于劣势,为了避其锐锋,张飞不逞匹夫之勇,把部队时而化整为零,时而集结一体,采取游击战术与张郃周旋。 
  张郃此时凭兵多将广之优势,又未经正面与张飞决战,张飞也尽量不与他单打独斗,于是,张郃就骄狂自大起来,认为张飞是“廉颇老矣”,并令士兵大声呐喊“廉颇老矣”激张飞来决战,以便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3)     
  张飞不睬张郃的激将法,只是恃险坚守,彼此缠斗达五十余日,张郃军的粮食耗尽了,士兵仅靠挖野草,捉青蛙充饥。张郃心急如焚,迫切希望能够与张飞速战速决,张飞在查知张郃的心情后,乃故意率领万余人马,假装由狭路前往偷袭张郃。 
  张郃在探马将此消息报知后,以为张飞想趁其粮食少军心不稳时袭击他,就将计就计,决定留下空营,率所有士兵进行反偷击战。 
  张郃率军尾随张飞军队后面,打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张飞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当张郃军队进入一个叫做瓦口隘的地方时,张飞的部队已无踪影。瓦口隘的地形异常险要,从隘口进来,只有一条狭长的峡谷,无水,只有枯草时现时遮的小路。峡谷两壁是寸草不生的石板,高达十几丈,莫说人,就是善攀援的猴子也从峡底到不了谷顶。张郃带着士兵在峡谷行了一会,观察到这样的一个隐藏着危机的地形后,一拍脑袋:“哎呀,糟了!传令后部作前部,前部作后部,立即火速退军!”张郃在叫苦不迭的时候退兵已经太晚。他的后部军队已被张飞埋伏的弓箭手射得鬼哭狼嚎,哪里还敢殿后,更不敢充作前锋退出去,只顾忘命地向峡谷中逃去,此刻进入峡谷的士兵又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