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2曹操大传 >

第74部分

12曹操大传-第74部分

小说: 12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位。手下又有八部兵马,为杨伙、李堪、成宜、侯迁、程银、张横、梁兴、马沅,共统十万军马,盘踞关中,自以潼关为天险。 
  果然不出高柔所料,关中诸将见曹操大军来境,断定其借道讨伐张鲁只是借口。于是召开了一个联席会,共议关中未来命运。 
  马超比起父亲马腾来,生得更加高大粗砺,性情也更暴烈,会一开始,他就大声说:“先父早就料定曹操会来窥视我关中天险,而刘备将有意于汉中。昨天曹操派来一位使者,呈书一函,说是商曜之乱既定,因念汉中张鲁同样以妖言惑众,恐逐渐滋生大祸,想要借我关中之路,征伐张鲁,以绝来日之患。曹操之心,意在关中,幸喜早被先父说破。诸公以为,我们应该怎样打发?” 
  韩遂咳嗽一声,说:“以大局而言,如果我们向曹操示弱,放他过去,而他竟真的是借路伐张鲁,那么,商曜既平、张鲁亦定,曹操于孙、刘之处,就只视我关中群雄为眼中之钉了。那时他以乘胜之师回军一击,我等局势,堪可忧虑。 
  “如果他以借路为名,进了我境,则其大军深入我腹地,为患之厉,也不用说了。因此,绝不能引狼入室。 
  “于今之计,只能拒曹操于门外。至于他派来的这个使者,不妨拿上来斩杀了,以示我军威。腾兄新逝,老朽不才,愿与诸位贤侄共拒曹操,效那商曜之德,虽死无憾!”言罢,长髯飘动,顾盼自雄。 
  马超同众将不禁同时击掌。只听杨秋献计道:“潼关是我关中面东的第一雄关,险峻无比,又有渭水、黄河为凭,足可拒曹操大军于门外。末将愿领部下精兵,死守潼关。” 
  立时,又有程银、侯迁、梁兴等六位大将表示愿意同守潼关。 
  马超说:“以潼关之险,恐怕用不了如此众多的兵马。只杨秋、梁兴、程银三支精兵,足堪此任。其余兵马,当择渭水、黄河之岸屯集,以防曹操攻潼关不下,偷袭渡河。” 
  议毕,马超下令斩了来使,备战迎敌。 
  一五七 不一日,流星探马将西凉诸将联盟拒曹、斩杀使者的消息报到邺城,曹操震怒。当时,南线上孙权突然又蠢蠢欲动,刘备也进占益州,曹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分析孙、刘的动向上。听说马超斩了派去的使者,不觉想到,孙、刘随时都会有大的动作,只是时机未到而已。若等其时机成熟,这边厢却有马超啰唣,岂不令我分心。趁此孙、刘未大动,不灭马超,更待何时?于是,更加坚定了西征的决心。 
  当天,就下令曹洪领军南下,与曹仁所部换防,驻守襄阳,以牵制孙权。孙权不知曹操何以为有这个动作,便止了渡江之心。而曹仁则带兵西进,直赴潼关。曹操授他为安西大将军,并将夏侯渊、徐晃两军,以及钟繇所部,归于曹仁统一指挥。 
  曹仁率大军十万,抵达潼关。那潼关着实险峻。曹仁手下徐晃、夏侯渊,多次搦战,城内的杨秋、梁兴等人只是不加理会;而一旦曹仁令兵士架云梯攻城,则有无数弓箭、滚石等从城墙上砸下来,士卒颇有损伤。曹仁等无计可施,相峙之下,竟达三月之久。 
  时值夏日,天气炎热,潼关地势又潮湿多瘴,不少士兵染上了恶疾,并且,粮草也颇成问题。曹仁召众相议,大家一致认为不如先行撤军,徐图良策。 
  曹操同意了曹仁的请求,令大军妥为休养。第二个月,曹操在邺城召集军事会议,专为商讨破潼关之事。参议的文武官员计有曹洪、曹仁、夏侯渊、徐晃、许诸、张辽、乐进、荀攸、邴原、程昱和贾诩等人,济济一堂。 
  其中,贾诩因在赤壁之战前,与曹操意见不合而被曹操一怒之下,留置江陵;现在,曹操因见潼关难以拿下,乃念及他的计谋多端,又从江陵把他调了回来。 
  会议开始,曹操首先发话:“潼关之敌凭借天险,阻我军于大门之外;我军本来想浩浩荡荡一举取了关中诸郡,却在这第一关卡了壳,令我深以为忧。不过,综观全局,我还是坚持认为,这次战争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如果使敌人完全陷入被动,只是一个战术上的问题。不知谁能解决它?”            
第二十六章 涂书离间韩遂(2)     
  贾诩初回邺城,感激曹操对他的信任,一路之上,早把取潼关之事想许了久,这时才有了机会呈说,便接口道:“《孙子兵法》中,将战争分为‘主战’与‘客战’两种。所谓主战,是将敌人引入我之境内,以防御的形式歼敌;而客战,则是我军主动侵入敌境,以攻击的形式歼敌。主战虽然看起来被动,却较易掌握;客战说起来似乎颇为主动,而实际进行起来,就困难多了。这个道理,想必在座的都很明白。” 
  荀攸接话问道:“现在我军行‘客战’之事,贾先生以为,所遇困难究竟难在何处?” 
  贾诩道:“这话同样要孙子来回答。他发现了九种攻防战的地理形态:散地、轻地、争地、交地、圯地、重地、衢地、死地。其中,只有散地属于主战之地,其余八类,皆属客战之地……” 
  曹操问:“那么,我们与马超相峙的潼关,当属‘争地’么?” 
  贾诩摇了摇头:“潼关于我军,是倒是‘争地’,但窃以为老是在那里相持相争,却不会有结果。要知道,若敌军凭有天险,而我军进行‘争地’之战,已立于不败了。我们又何苦与他相争,徒费力气?” 
  曹操急问:“那又当如何?” 
  贾诩道:“在客战的八地之中,当以‘重地’为主。如果‘争地’已明显战不下来,就应转移视线,寻找‘重地’。进入重地攻击战,已深入敌境,将士们的心情空前紧张,不像‘轻地’战时那么散漫,也不像‘争地’战时那么无可奈何,必会全力以赴。孙子云:‘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又云:‘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即使是通常看来较费时间的重地,也必须全力以赴,速战速决。具体到我军西征,我之意图,即是不必再在潼关这个‘争地’上花工夫,而应沿渭水、黄河沿岸,寻找突破口,深入敌境,与敌人进行决定性的重地之战!” 
  徐晃听到此处,有点兴奋地点头,问:“但是,怎样才能做到速战速决呢?人人都知道应该如此,但临阵之时,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要想速决,也已难为了。” 
  贾诩续道:“当然啦,要想速战速决,必然有其先决条件。孙子言及此道,有两点可供我等谨记:一是千方百计缩小战略目的。打一仗算一仗,每胜一仗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以免战线东拉西扯,无法约束得住;二是一定要事先搜求敌人的情况,所谓‘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我之所以一向反对大军不管三七二十一,掩杀而去,口中只呼‘谁与我拿下此城’或‘谁与我斩了此人’的蛮干作风,即是此意。现在即可立刻派细作潜入关中,详搜敌情,以供我大军西征时之用。” 
  “对了,”徐晃又插言道,“我向闻关中军马骁勇,尤其擅长使用长矛,我的前锋军,应特别精选,并特造兵甲,否则难以抵挡。” 
  诸将接着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具体而细微的问题,又一一设法解决。最后,曹操说:“刚才我已说过,这次战争的主动权是掌握在我军手中的。经过这次会议,我的信心已经更足了。贾诩适才委婉地对我以前的一些作战方略提出了批评,而不顾刚从江陵调回,足见其诚。我已决意亲临潼关,率大军西征关中。 
  “今令:贾诩为西征大军总参谋之职,曹仁为第一支兵马,夏侯渊、徐晃为第二支兵马,张辽、乐进为第三支兵马,许褚率其亲卫队为第四支兵马,即刻西征。 
  “曹丕留守邺城,当为国家招纳贤才,积极准备粮草,以解我西征大军后顾之忧。” 
  “程昱配合荀攸,驻屯冀州,牵制刘备;曹洪仍留襄阳。于禁可立遣细作入关中,探回敌情。此次西征,吾誓夺关中沃土!” 
  众将摩拳擦掌,只等厮杀。一种高昂的斗志充塞于整个军中。 
  八月,曹操率西征大军到了潼关。潼关之中,已经松懈了两个月的杨秋等人见此次曹操亲率大军而至,自然紧张起来。说不得,只有派飞马报于稳坐凉州的马超。 
  马超得报,急与韩遂相商。韩遂道:“前番曹仁引军来犯,我军不与之战,曹仁拖不过,只得撤走。今番曹操亲至,先可仍用前法,拖他一拖,以绝其粮草;然后,待其兵卒疲怠麻木之际,再出与其交战,我潼关险要,谅曹操现作寨棚,必不坚固,我军胜算肯定在握。之后,再看曹操动作以定我军行动。” 
  马超大喜,连说:“如此甚好,甚好。只是同时当防曹操不来攻城,却安排船筏,以图渡河。可招羌兵以助冯沅、成宜、李堪、张横、侯迁等人守住河口。” 
  计议已定,马超便与韩遂尽起大军,奔潼关而来。到了军中,马超将计授予了杨秋等人,乃下令守关兵士坚壁清野,无论曹军怎样挑逗,半月之内,皆不出战。 
  曹操见马超闭关不出,一时也想不出办法,倒觉得贾诩所言,在“争地”与敌相峙,不是长久之计。这一天夜读兵书,读到那天贾诩解说的一段,见孙子论及“重地”时说:“重地则掠”,又说“重地,吾将继其食”,以及“掠于饶野,三军先食”等语。于是立即叫来贾诩、夏侯渊等文武将官,说: 
  “我大军兵临潼关城下,已近一月,马超只是不出战,倒真成了个客地战争的局面。我以为马超如此,是想要麻痹我军斗志,同时也想浪费我军的粮草。我们何不将计就计,一方面与他继续相持下去,一方面暗派精壮细作,沿岸刺探,寻找突破口,以进入敌境,打重地之战。不知于禁派去的探子有何消息传回?” 
  于禁回答说:“派去的几拨细作,不幸都被西凉的羌人所擒,末将已拟定亲率一支步兵,扮作商贾之人,结队渡河,进入关中。” 
  曹操道:“如此甚好。只是进行重地之战以前,需要大量粮草补给。你入了关中,可获知马超军粮所屯地方,待我大军渡河后,则先取其粮以为我用。” 
  这时贾诩出列,再次献计说:“马超性情暴烈,有韩信、英布之勇,而无其谋。我军同时还可以故布疑云,散布军中又有疫瘴盛行,露出打算撤退的迹象来。马超见状,必然以为事态发展已于他有利,放马来战。那时,我军可先行埋伏两支伏兵,大军后退,引马超进入埋伏圈,予以痛击。若能乘胜攻下潼关,最好不过,若不能下城,则我军又与其相峙。而马超手下沿河布防的守军,见我一味与潼关对峙,不去渡河,戒心必然松懈。那时,方可对其用兵。” 
  曹操大喜,深以为妙计。 
  果然,马超听说曹军中恶疾遍起,曹操也染小恙,可能打算第二次撤军。这一日与韩遂、马岱、马休、马铁、杨秋、梁兴、程银等七位将领登楼观望,遥见曹军之内,丧旗翻飞,许多兵士正为死者祭奠;又见曹操等将帅的大本营中冷冷清清,而大军也正后营变为先营,开拔要走。            
第二十六章 涂书离间韩遂(3)     
  马超观罢,大笑道:“世人都说曹操用兵如神,世无其匹。然而自今年入夏已来,两次犯我关中,却被潼关天险所阻,两度撤军,无奈我何。可见这人欺世盗名,一至如斯!” 
  众人亦笑,人人都有自得之意。只有韩遂老辣些,说:“曹操虽然是盗世之徒,但南征北战,靖平北地,也不能以‘浪得虚名’四字批他。他手下又有许多谋士,以他们之智谋,就算曹操昏聩,也不至于这么快就重蹈覆辙。上次他们撤军距今只有两月,吾恐其中有诈。” 
  马岱说:“叔父就爱小心谨慎。那曹操雄踞北方,可也没有南下取吴越、占西蜀啊,怎又见得他能夺我西凉?况且潼关险固,渭河沿岸渡口,皆有重兵把持,我看曹操啊,此番是一去不复还了。不如我军趁其疲顿,在其撤军之际出去冲杀一阵,作为警示,令其终生不敢踏入关中一步!” 
  一番话只听得马超意气风发,不禁以手拍击墙砖,叫道:“痛快!不给曹操一点苦头,他岂能记得俺是伏波将军的后代!”一拍之下,那厚厚的城墙砖上竟掉下一个角来。 
  马岱等不由赞道:“兄长真神人也!” 
  韩遂苦劝不止,只得长叹而罢。 
  却说马超看见的曹军后营变作前营,倒确实不虚,只是并非撤退,而是作伏兵,先行到达埋藏位置去了。次日,连大本营也拆了栏栅,解了帐绳,望东北而去。 
  曹操命令许褚率其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