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86部分

大唐天子-第86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次性出动四十万大军,这在唐朝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就是当年李靖夜袭阴山,唐朝也才出动十几万。这次,武则天出动四十万大军,若不是为了彻底解决突厥,她出动这么多大军干什么?

群臣脸色大变,再也不敢置疑了。

默啜却是很镇定,点点头,道:“本可汗也是如此想。其实,只要应对得法,未必不是大突厥的希望。”

“希望?”群臣只有绝望,就没有希望,被他的话勾起了兴趣,无不是瞪圆眼睛,死盯着默啜,静等他给出答案。

“自唐朝创建以来,唐朝就未有出动四十万大军之事,武则天这女人虽是决心要彻底解决大突厥,大突厥的勇士岂是好惹的?”默啜颇有些振奋,道:“若是大突厥打败了武则天的这四十万大军,你们说,对大突厥有多少好处?”

“打败?”

“不可能吧?”

“大突厥没有这么强的实力呀。”

“莫要说四十万,就是当年黑山一战,唐军才出动十几万,就打得大突厥死伤数十万。”

一众大臣瞪圆眼睛,一脸的不信,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

自从唐朝创建以后,唐朝与突厥打了那么多年,突厥就没有捞到好处。在那么多次的大战中,最为得意的应该要数颉利可汗趁着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才登基,根基未稳之机,率领十几万大军直取渭水了。

那一战,突厥虽然进入了关中,却是毛都没捞着,只是订了一个“便桥之盟”,重申了“兄弟之谊”。颉利可汗是想灭唐朝的,最后不得不以“兄弟之情”而退兵,这是响亮的耳光抽在他脸上。

而且,说他是撤退,不如说是逃跑,因为唐太宗调动了数十万大军从后追来,并且,唐太宗给诸将下的旨意是若有机会就痛击突厥。若是颉利可汗逃得迟了,就会吃大亏。

在此之后的一系列大战中,突厥很少有赢的时候,比如李靖夜袭阴山、黑山之战,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要众将相信能打败唐军,真的很难。

“如何打败唐军,我们等会再议,本可汗就先说说打败唐军的好处。”默啜眉头一挑,扫视一眼群臣,把他们那副心惊胆颤的样儿看在眼里,颇有些不悦,道:“四十万大军必是唐朝的倾国之兵,若是我们能打败唐军,这对唐朝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唐朝会元气大伤。自此以后,唐朝无力防守北方,大突厥抓住机会进军,就会占据北方广大地区,得到这里的土地、口众,大突厥的实力就会大增。”

“不错。”暾欲谷和阿史德·元珍齐声附和。

“更有可能,大突厥的国力会超过大突厥曾经最为强盛之时的国力。”默啜右手紧握成拳,重重一挥,一脸的振奋。

他这话没有夸张的意思,而是实话。若唐朝这次真的吃了败仗的话,唐朝肯定会元气大伤,会过很久才能恢复。在这期间,突厥就能趁势扩张,不仅能复国,更可能占据北方,占据了这些地方,突厥的实力就会暴涨。

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武则天这才不理睬武三思告刁状,还下严旨把武三思狠狠训斥一通,丝毫不留情面。

“占据了北方之后,大突厥的利剑就对准了中原,进入中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默啜的声调有些高,有些尖细刺耳。

自从突厥崛起后,突厥就在想着进入中原,役使中原,却是一直没能成功。若真能打进中原,役使中原,那好处还用想么?

“呵呵。”群臣的恐惧一扫而光,大为振奋,发出一阵畅笑声。

“大汗,要如何才能打败唐军呢?”默啜描绘的蓝图固然美好,若是不能打败唐军,一切都是枉然。

这话正是群臣心里所想,无不是瞪大眼睛,死盯着默啜,竖起耳朵,静等他回答。

“你们两个有何高见?”默啜并没有为群臣作答,而是冲阿史德·元珍和暾欲谷问道。

这是突厥的两大谋主,在每次征战之前,默啜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这次也不例外。

群臣对这两人大为信服,目光齐刷刷落在二人身上,一脸的急切。

阿史德·元珍和暾欲谷对视一眼,微一点头,阿史德·元珍缓缓开口,道:“大突厥要想打败唐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拖!”

“拖?”群臣好一阵惊讶。

“没错!就是拖。”阿史德·元珍点点头,解释道:“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法先进,号令严明,战力极强,这远不是大突厥所能比的。大突厥不能与唐军正面硬碰,而是要与之游斗,利用大漠的广阔无垠,把唐军拖在大漠中。”

唐军战力强悍,在于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术战法先进,号令严明,机动性高,若是与唐军正面硬撼的话,突厥无论如何也是打不过唐军。

这点,在历次大战中,突厥已经用鲜血与尸骨验证过了。

李靖夜袭阴山,颉利可汗大惊失色,丢下十几万大军不管,自顾自的逃走。他为何惊慌失措而逃走呢?那是因为他误判了。他之所以误判,就在唐军战力惊人。

颉利可汗听说李靖到了他的老巢,他就想唐军应该是全部到达了,要不然的话,李靖怎敢冲进他的老巢?唐朝大军赶到,突厥打不过,所以他就怕了,丢下大军不管,独自逃生。

若是正面硬撼的话,唐朝只需要十万大军,就能把默啜的大军碾成碎片。

“好计较!”默啜重重点头,大为赞赏。

“我也是这么想的。”暾欲谷接过话头,道:“四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即使以唐朝的强大国力也是支撑不了多久,一年半载就能见分晓。只要我们挺过去,拖他一年半载,就足以把唐军拖累拖疲,然后,大突厥抓住机会,大举进攻,就能打败唐军。”

四十万大军的支用,是一个天文数字。人吃马嚼,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这是肯定的。即使以唐朝强大的国力,也不可能支掌得了多久,一年半载唐朝还能支撑,三两年就难说了。

一旦唐军疲累了,就是突厥的机会,就可以反攻。

“好!说得好!”群臣的疑虑消散,代之而起的是欢喜,人人大是振奋,齐声叫好。

“你们两人不愧是大突厥的谋主,足智多谋,谋划得好!”默啜也是赞赏,话锋一转,道:“只有一点你们没有说,那就是即使是拖,也是困难重重。”

“可汗,此言何解呀?”

“可汗何出此等丧气话?大漠就是大突厥勇士的家,我们倍儿熟悉,进退自如呀。”

群臣欢喜之下,自认为要打败唐军并不难,心气儿陡增,不太赞同默啜的话。

“很简单,因为王孝杰是一代名将,我们能想到用‘拖’的办法来对付唐军,王孝杰也能想到应对之策,他一定会派出大军,对大突厥进行围追堵截。”默啜眼中精光一闪,道:“王孝杰手握四十万大军,一定会对大突厥造成天大的麻烦。你们要记住,来春与唐军交战的话,千万莫要恋战,一旦情势不利,立时撤退。”

王孝杰身为一代名将,战阵经验是何等丰富,他不会看不到此点。他一定会派出大军对突厥进行围堵,一旦拖住突厥,唐朝大军就会赶到。一旦被唐朝大军赶到,就会陷入唐军的重围之中,对于突厥来说,那就是灾难。

是以,不得恋战,一旦情势不对,立时撤退,就成了最好的应对之法。

“可汗英明!”群臣心悦诚服。

“嗯。”见群臣领会了自己的意图,默啜大为欣慰,道:“王孝杰虽然手握四十万大军,好在,大突厥并不是在阴山,而是在进退自如的大漠上,大突厥的勇士就能发挥所长,就能击败唐军。”

李靖夜袭阴山,用十几万大军就把突厥给灭了,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颉利可汗依托阴山布阵,固然有利,也有弊。那就是,阴山只有几个隘口可以通过,一旦唐军切断隘口,突厥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正是因为如此,李靖和徐懋公商议的时候决定,由李靖率领唐军正面进攻,徐懋功率领唐军切断突厥的退路,最终使得突厥无路可逃,被唐军全歼。

即使颉利可汗,东躲西藏数月之久,想要逃回漠北,最终还是被唐军生擒。

如今,突厥的大军主要集结在内蒙古一带,完全可以利大漠的广阔与唐军周旋。必要时,突厥可以退入外蒙古。有着如此便利的周旋空间,默啜信心十足。

第五十四章精兵

第五十四章精兵

丰州,大雪纷飞,地上积雪盈尺,整个丰州一片银装素裹。

校场上,两万将士集结在一起,一个个军阵整齐,一派整肃之象。

经过两个月的刻苦训练,将士们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了,如今的他们,身上透着一股骠悍与锐利,如同出鞘的利剑似的。

“不错!”李隆基骑在照夜狮王身上,打量军阵,大为满意。

两个月时间,能把新兵训练成这样,非常难得了。

“只是,还少了一股杀气。嗯,这不是训练场上能训练得出来的,得去战场上拼杀。”李隆基很清楚,这支军队还称不上精锐,因为只有经过战场考验的军队才是真正优秀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精锐。

这支军队虽然训练得不错,却没有上过战场,与精锐二字还沾不上边。

“弟兄们:经过两个月的刻苦训练,你们大有长进,精神多了!骠悍多了!也锐利多了!这是好事!”李隆基大声训话,道:“本王很满意!”

“呵呵!”将士们发出一阵畅笑声,大为欢喜。

李隆基在将士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能得到李隆基的夸赞,能让李隆基满意,这对将士们来说是无上欢喜之事。

“本王要挑选一千人,成为我的侍卫,你们愿意么?”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大声问道。

“愿意!”

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长空。

成为李隆基的侍卫,谁不想?要将士们不欢喜都不成。

“谢谢兄弟们。”李隆基抱拳一礼,然后就是话锋一转,道:“可是,本王的侍卫不是甚么人都能当的,必须得经过严格筛选,接下来,就是对你们考验的时刻到了。”

“请问楚王,要如何考验?”有将士忍不住了,忙问道,一脸的期盼。

这话正是将士们心中所想,无不是瞪圆眼睛,死盯着李隆基,竖起耳朵静听,生怕错过一个字。

李隆基身为武则天的亲孙子,不顾安危,来到丰州,这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服。更别说,李隆基还解了丰州之围,让丰州打了一个大胜仗。更重要的是,李隆基没有皇孙的架子,很随和,很亲切,让将士人大生好感,要是能成为他的侍卫,那是何等的荣耀!

足以光宗耀祖了!

“你们都等不及了,是吧?”李隆基问道。

“呵呵。”将士人发出一阵畅笑声,算是回答。

“那好。本王就成全你们。”李隆基的声调陡然转高,道:“都给我跑!”

“跑?楚王,跑多久?”有将士问道。

“跑到本王满意为止。”李隆基脸一肃,沉声道:“若是不能跑到让我满意,就不配当我的侍卫!”

“好!一定让楚王满意!”将士们极是振奋,跑能难倒人么?这两个月来,他们哪天不跑上十里八里。

李隆基一声令下,将士们开始跑起来了。

他们以为这很简单,哪里想得到,李隆基给他们一个天大的难题,累倒了几千人,李隆基没有叫停的意思;累倒了一万人,李隆基没有叫停的意思;累倒了一万五千人,李隆基没有叫停的意思。

“楚王,怎么还不让停?”将士们实在是忍不住了。

“本王还不满意。”李隆基的回答足以把人气死。

两万人累倒了一万五千人,你还不满意,什么才叫满意?

直到只剩下三千人了,李隆基这才叫停。

“你们,可以进行第二关了。”李隆基当场宣布,让这三千人惊喜,让其他的人惋惜。

“你们有一盏茶时分准备。”李隆基当即宣布,道:“下一关是骑术,祝你们好运。”

“骑术?这很简单嘛,还用考?”

“就是哦。我们谁不会骑马?”

“不会骑马,还配是大唐男儿?”

唐人人人会骑马射箭,骑术太简单了。

然而,当他们牵着战马来到时,直接傻眼了。

只见在校场上,有着密密麻麻的障碍物不算,还有不少火圈。

“从这里给我骑马跑过去,没有受伤,没有摔落马者,算是过关。”李隆基大声宣布。

“这……还要不要人活?”尽管将士们自认为骑术不凡,可是,要想骑马从这里通过,也太难了。

“本王的侍卫,都是精兵,必须要有过硬的骑术。”李隆基冷声道:“要是上了战场,遇到的情形有可能比这更险恶。你连这都过不了,不配做本王的侍卫!”

“好吧,我们跑。”将士们咬咬牙关,骑马驰骋。

不断有人坠马,遗憾出局。这一关,刷下来一千人,只剩下两千人了。

“第三关,开弓射箭。”李隆基当即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