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84部分

大唐天子-第84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遍史书,查遍典籍,也没有如此奇葩圣旨的记载,可以说,武则天开了一代先河。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整个帅府一片死寂。

“真的么?”

“我没听错?”

“真有这样的圣旨?”

过了好一阵,这才响起一片议论声,众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惊疑不定,一脸的我听错了的表情。

“我耳朵没出毛病吧?”李隆基抚着额头,努力使自己清醒点。

这圣旨实在是太奇葩了,奇葩到过了这半天,众将仍是不信。

“你们不信很正常,我当初拿到圣旨时,也是不信。一而再,再而三的观看,最后不得不信。”贾铭把众将的惊疑样儿看在眼里,在心里暗想。

不要说众将,就是上官婉儿和狄仁杰这样的才智之士,看了这道圣旨,惊奇得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了。

“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你编造的!”过了好半天,武三思这才反应过来,脸孔扭曲,扯起嗓子叫嚷,一脸的不信。

“你自个看吧。”贾铭把圣旨递给武三思。

武三思右手一伸,一把夺过来,展开一瞧,只见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武三思,你这狗东西,给朕听着:当此大战之际,理应戮力同心,共破突厥,不得闹腾。若你再敢闹事,就给朕滚回来,朕老大耳括子抽你!钦此!”

字字句句,清晰无比,与贾铭所念一般无二。

“不可能!不可能!陛下不可能给我这样的圣旨。”此时的武三思,脸色苍白,双手发抖,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死命打量着圣旨,想要找出破绽。

他是武则天的亲侄子,很得武则天信任与器重,是武则天内定的最热门的继承人选之一,武则天对他历来只有包庇,甚至纵容,就没有如此狠狠打他脸的事儿,他是打死也不信。

就是上次因为阿拉伯帝国行刺一事,他虽然颜面丢尽,但比起这次好得太多了。这次,武则天是出手无情,比起被李隆基踩脸还要难堪,难堪千百倍。

李隆基踩他的脸,固然让他脸面丢尽。可是,那毕竟是李隆基的个人行为,而武则天写下如此一道圣旨,那就是不留丝毫情面,他要是相信了,就成了怪事。

“是呀。”众将依然不太相信,点点头,大声附和。

众将对武三思没有好感,恨不得他死。可是,此时此刻,不得不赞同。

这是武三思来到北方第一次得到众将的赞同。

“太难以让人相信了。”李隆基也是少有的赞同了武三思,点点头道。

“假的!假的!一定是假的!”武三思眼球充血,一脸的愤恨,就要把圣旨掼在地上,再踩上几脚,以此来发泄他的怒火。

“大胆!”贾铭脸一沉,大喝一声,如同雷霆炸响,威势十足:“这是陛下亲手写就的圣旨,你识得陛下的笔迹,你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了。”

“陛下亲笔写的?”武三则一愣,不敢再摔了,只得睁大眼睛把圣旨再三打量。

武则天的笔迹既不乏女人的娟秀,更有让很多男人不如的刚健之气,独树一帜,很好辨认,武三思自然是识得的。

“不可能……这……怎会这样?”武三思先是一个劲的叫嚷不可能,后来就是张口结舌,再后来就是一脸的疑惑。

武则天的字很特别,就算有人想要模仿,也不可能。而且,上面盖着国玺,那是假不了的。武三思就是想破脑袋,也是想不明白,武则天怎会对他下手不留情,如此狠狠打击他。

“陛下英明!”

“陛下烛照万里面!”

众将把武三思如此震惊的样儿看在眼里,不得不信这真的是圣旨。众将对于武则天此举是心悦诚服,面朝南方,齐声颂扬。

“武则天就是武则天!女中巾帼,愧煞多少男儿!”李隆基在心里暗道:“我虽然多次见识你的英气豪气,但这一次我最是心服!我心悦诚服!我对你充满崇拜之情!我膜拜你!我拜!拜!拜!”

李隆基双手与肩平,不停朝南方膜拜。

来到唐朝后,李隆基没少与武则天打交道,对武则天的才情非常欣赏。然而,这一次,李隆基真的是服气了,心服口服,心悦诚服,充满膜拜之意。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亲侄子,是武则天内定的继承人选之一,为了打突厥,武则天选择了牺牲武三思,对武三思痛下狠手,以如此圣旨来打击武三思,这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做到的。武则天能做到这点,真的是让人心悦诚服。

“怎会这样?怎会这样?”武三思捧着圣旨,木木愣愣的,一个劲的道。

“武三思真是一头蠢猪,他还没想明白。”李隆基在心里鄙视一句,不得不开口提醒,道:“武三思呀武三思,你可知陛下为何对你痛下辣手?”

“为何?”武三思对李隆基只有恨,这次却是请教起来了:“李隆基,告诉我,陛下为何如此对我?”

他太想弄明白原委了,只是自己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不得不向李隆基求助。

“因为你不识时务。”李隆基的回答很简短。

“不识时务?”武三思更加迷糊了,问道:“此话怎讲?”

“闹腾不是不可以,你要看清时候。”李隆基只得给他解释一句,道:“眼下之战,干系北方安危,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十年十几年,而是数十上百年,甚至更长。如此大战之际,理应同心协力,共破突厥。你倒好,竟然闹腾,陛下能不治你?”

“说得好!”众将齐声叫好。

“就算你说得有理,可我告发王孝杰意欲恢复李唐江山,这是陛下最忌讳之事,陛下为何不治王孝杰,而治我了?”武三思仍是不信。

“正因为如此,陛下才对你痛下辣手,不留丝毫情面。”李隆基摇摇头,冷声道。

“你这话何意?”武三思不解了。

“是呀,这是何意?”众将都知道,恢复李唐江山是武则天最忌讳之事,武三思以此告状,按理武则天要治王孝杰。然而,武则天竟然治武三思了,众将也不明白。

第五十一章名将之才

第五十一章名将之才

一代名将程务挺很得武则天器重与信任,他之所以被杀,就是触犯了“恢复李唐江山”这一禁忌。众将中,有不少人曾经是程务挺的部下,他们对于此事特别清楚。

武三思以此禁忌状告王孝杰,按理说武则天应该把王孝杰治罪才是。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武则天不仅没有治王孝杰,反而是对武三思痛下辣手,一点也不留情面。

“嗯。”就是王孝杰也是迷糊,为何他没事儿,武三思却倒霉了,打量着李隆基,静等李隆基给出大答案。

“此次大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李隆基解释,道:“统兵之人,舍大帅其谁欤?要是大帅不统兵,你武三思行么?”

“有理!有理!”众将恍然大悟。

唐朝已经进入战争总动员了,大量的军队在调动,大量的粮草在运输,这一仗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不打也得打,打也得打。

既然要打的话,就得有一人统兵。武则天朝的名将只剩下王孝杰一人了,要是武则天把王孝杰给撸了,谁来统兵?

换一人不是不可以,可是谁能有王孝杰这样让武则天放心的?

如此大战,干系很大,影响深远,当然要派出最有才干,最让人放心的将领来统兵了。

舍王孝杰其谁欤?

至于不打这一仗,那更不可能了。因为突厥要在明年复国,一旦复国,就是巨大的隐患,会威胁北方的安危,后人提到这事时,就会骂武则天。帝王追求的不外功名,让自己的名声受损,武则天肯定不干。

“你以此禁忌状告大帅,就是要置大帅于死地,就是要让陛下无法建立大功,陛下能不对你痛下辣手?”李隆基冷笑一声道:“你这是自己找死!你应该感谢陛下手下留情,没有砍了你的狗头!”

武三思以禁忌告王孝杰的状,是用心险恶,就是要把王孝杰置于死地。若王孝杰死了,这仗就没法打了,武则天的帝王功业就会受损,她肯定不会忍受,肯定会对武三思痛下辣手。

“原来如此!”王孝杰和众将重重点头,一脸的恍然。

“嗯。”贾铭赞赏的打量一眼李隆基。以他对武则天的了解,她这次之所以不给武三思留情面,原因就是李隆基所说。李隆基能以十三岁年纪就能有如此了得的见识,他非常欣慰。

“陛下英明!”王孝杰他们再次面向南方,大声颂扬,一脸的钦佩之色。

这就是武则天,她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在大事上从不糊涂,她总能从大局出发。为了大局,哪怕是至亲之人,她也可以牺牲。

狄仁杰、王孝杰、张说这些英雄豪杰,之所以甘愿为她驱使,原因就在这里。

要是换个皇帝,遇到这种禁忌之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王孝杰拿下再说。这种事,史不绝书,有很多记载,最终导致惨败。

而武则天不仅没有拿下王孝杰,而是对武三思痛下辣手,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武三思,给你一个忠告,你老实点,休要再闹腾。”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道:“若你再不老实点,还要再闹腾的话,下次来的就不再是陛下的圣旨了,而是千骑!”

李隆基原本不想提醒武三思,只是现在要以大局为重,要齐心协力,共破突厥。若武三思老是闹腾的话,这对大局不利。尽管他的影响力很小,要是经常闹,也是麻烦。

“要我老实?”武三思眼中厉芒闪烁,在心里暗道:“休想!我就要闹腾!就要闹腾!”

武三思很不得人心,经过这次事件后,他会更加不得人心,要是不闹腾,人们还不把他当作空气?

闹腾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总比被人当作空气要强。

“王孝杰接旨。”贾铭把武三思的这副样看在眼里,摇了摇头,一脸的惋惜,冲王孝杰大声道。

“我接旨?”王孝杰有些意外,武则天已经对武三思痛下辣手了,自己接什么旨?

“臣在。”王孝杰忙跪在地上。

“陛下又有甚旨?”众将很是好奇。

李隆基也有些好奇,睁大眼睛看着。

贾铭从袖管里取出一卷皇绫,展将开来,念道:“王孝杰:朕以为将令必一,将令必行!此战干系甚大,为了号令必行,朕赐你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一片惊呼声响起,众将个个惊讶莫铭。

尚方宝剑在手,就意味着王孝杰的权力会平空增大很多,众将万万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赐给王孝杰尚方宝剑,要不惊讶都不成。

“这是冲武三思这孙子来的。”李隆基眼前一亮,打量一眼武三思。

只见武三思一脸的不信,如同看见老母猪上树似的。

王孝杰本人也是一脸的惊讶。

“……凡有怯敌不进者,不敢力战者,不遵号令者,无论何人,皆可先斩后奏!钦此!”贾铭的声音尖细刺耳。

然而,众将听在耳里,却是如同天音仙乐似的,人人大喜,张大嘴巴,直乐呵。

“无论何人,皆可先斩后奏”,也就包括武三思和李隆基了。李隆基不会闹事,自然不会斩他。可武三思肯定不会消停,他会闹事,有了这尚方宝剑在,他还敢闹腾吗?

“臣谢陛下隆恩。”王孝杰很是激动,眼中含泪。

武则天赐他尚方宝剑,他就是大权在握了,自此以后,再也没人敢闹腾了,哪怕是武三思也得老实点。他就可以专心于军务,准备来年的大战。

贾铭从随从手里接过尚方宝剑,递给王孝杰。

王孝杰接在手里,一打量剑柄,上面刻有一个武则天独创的“曌”字。这个“曌”字是武则天的“独门标识”,除了武则天,没人敢用。

有了这标识,此剑就是真正的尚方宝剑,绝对假不了。

王孝杰双手捧着尚方宝剑,面向南方,恭恭敬敬的道:“臣王孝杰谢陛下隆恩!请陛下放心,王孝杰定破突厥!”

“武三思,你还要不要闹腾?”李隆基瞄着武三思,调侃道:“你尽管闹腾吧,尚方宝剑还没饮血呢。”

“你……”李隆基这话如同响亮的耳光,重重抽在武三思脸上,怒火上腾,却不敢发作。

众将大是好笑,冲李隆基竖大拇指。

王孝杰尚方宝剑在手,李隆基撩拨武三思,这不是要让他死么?

王孝杰手捧尚方宝剑,静静的打量着,泪水在眼眶里滚来滚去。

“大帅,你这是……”众将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问道。

“哎!左骁卫大将军,你在天之灵有知,陛下赐我尚方宝剑了。”王孝杰仰首向天,大声祷告道:“当年大非川一战,若是您有此尚方宝剑在手,就不会有此一败了。”

大非川之役,王孝杰也参与的了。他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他力尽被擒。吐蕃想要他投降,他誓死不从,吐蕃赞普大为敬重,就放他回到唐朝。

当年那一战,王孝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长,回归唐朝,积功升迁,终于成为大唐名将。

此时此刻,他手握尚方宝剑,不由得想到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