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8部分

大唐天子-第8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天,李隆基被高力士照顾得舒舒服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服日子。要是李隆基口渴了,高力士就把汤调好了;要是李隆基饿了,高力士把可口的饭菜准备好了;李隆基困了,高力士把软榻收拾好了……

一句话,凡李隆基所需,高力士没有没准备好的,让李隆基无可挑剔。

“怪不得武则天对他很是看重,对他不惜溢美之词。”李隆基大为感慨。

而且,高力士还见识不凡,能说会道,言词得体。若是李隆基有事儿要问他,他总是能回答得让李隆基满意。

“高力士要不是宦官,他一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名臣。”李隆基又有些为高力士惋惜。

高力士来到凉亭,把食篮放下,取出盏,为李隆基斟好汤,双手奉上,举止得体,没有丝毫失礼之处,显示出良好的修养。

李隆基接在手里,呷了一口,这汤很可口,温热适中,既不冷,也不烫,刚刚好。

“好喝!”李隆基赞叹一声。

“谢楚王夸奖。”高力士脸上泛着笑容,忙道。

李隆基喝完汤,高力士收拾好,提着食篮又去忙活了。

“我来到唐朝有几天了,病情也大见好转了,是该好好谋划谋划未来了。”未来,李隆基早就想谋划了,只是因为身体不太好,一直没有精神。如今,他的精神大见好转,是该好好思谋这事了。

“明年,立太子一事就会落下帏幕,中宗就会成为太子,父王就会被废掉皇嗣之位,封一个王爷。”李隆基是“唐粉”,对唐朝历史熟悉:“然后就会发生张柬之主导的‘神龙革命’,武则天被逼退位,中宗复位。中宗是个操蛋的皇帝,他不仅无能,还戴了绿帽子,武三思和韦皇后暗通款曲。中宗却是一点也不知道,对武三思大加信任,最后杀了张柬之五人。”

“神龙革命”是指在武则天神龙年间,张柬之发动宫变,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因此而复位。

这本是铲除武氏的良机,张柬之存有妇人之仁,留下了武三思这个大祸根,最后他也被武三思给玩死了。

“韦皇后不仅偷人,给中宗戴绿帽子,还很有野心,想要当女皇,与安乐公主一道,毒杀了中宗,差点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之中。”李隆基接着想道:“前任不得不发动宫变,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把父王推上帝位。”

这就是接下来要发生的大事变。

“在这复杂的变局中,我们一家几经磨难,几次差点被灭,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才熬过来。”李隆基的眉头拧在一起了。

武三思和韦皇后很想弄死李旦,让李旦很是危急,前任为什么要发动宫变?就是因为武三思和韦皇后要对李旦一家下手了,前任不得不奋起一搏,竟然成功了。

“我来到唐朝,就得改变这一切,决不能让这些危险降临我们家。”李隆基眼中精光暴射,神态威猛,气势不凡。

接下来发生的几件大事,件件凶险无比,一个不好就会家破人亡。

李旦、李成器、寿昌公主他们真心对李隆基好,让李隆基特别温暖,决不能让他们蹈险。

“父王的皇嗣之位一定要保住,决不能让出!”李隆基眉头一挑,如同利剑。

“帝位也是我的,我要拿回来!”李隆基雄心勃勃。

“这一切,我不能寄望于别人的施舍,更不能寄望于上天的垂怜,而是要由我来创造。”李隆基的腰杆挺得笔直,想道:“要保住父王的皇嗣之位,要拿回我的皇位,我需要三样东西:名望!权力!势力!”

名望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要是没有名气,谁知道你是张三李四王麻子。即使李隆基贵为皇嗣之子,武则天之孙,也是如此。

武则天的孙子有十几二十个,要是没有名气,谁知道李隆基是哪根葱?

权力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了,有了权力,就能做很多事,可以安插人手,可以培植势力。

势力,这是根本,唯有自己有一帮子忠诚可靠,而又富有才华的人手,这帝位才稳当。

“名望、权力、势力,这三样中,名望不过是起步,权力不过是手段,势力才是根本。”李隆基接着想道:“要想成名倒是不太难,只要给我机会,我就能成名。最难的是培植势力。我最好是建立军功,只要我立下军功,就能拥有权力,就能培植势力。”

唐朝是以武立国的王朝,唐朝的战争特别多,灭掉的国家也特别多,因而,唐朝对军功特别重视,不少宰相都是由军功起家,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由此可见,军功对于唐人的重要性了。

若是李隆基能立下军功的话,那就太好了,他要权力有权力,要培植势力也是事半功倍。

“最好,我能掌控一支大军,那就万无一失了。”李隆基眼睛特别明亮。

军队的重要性更不需要说的,伟大领袖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掌控一支大军,那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谁要是敢说三道四,就拉出军队干一仗再说。到那时,谁敢不忌惮李隆基?就是武则天也得哄着他。

“一年!我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李隆基感到任重而道远。

李旦这皇嗣是虚的,要名望没有名望,要地位没有地位,要权力没权力,更别说势力了。说到底,他就一只待宰的羔羊,随时可能被掀下来。李隆基要想在一年内改变这一切,保住李旦的皇嗣之位,可以说很难,不比登天容易。

“我们家为武氏眼中钉,处处打压我们,我要想立下军功,这需要等待机会。”李隆基眼珠转动,思索道:“机会,我等得起。在等待机会的时间里,我可以先成名。”

第十二章低调不成就高调

第十二章低调不成就高调

李隆基坐在一棵大树下,高力士侍候在侧。五岁的李隆悌象个皮猴子似的,在李隆基身上爬上爬下,三哥长,三哥短的叫得好不亲热。

李隆悌特别粘李隆基,一有机会,就会缠着李隆基。

“楚王,吃药了。”高力士把青蒿汁递给李隆基。

青蒿,这种连牛都不吃的杂草,经过李隆基一通说道,竟然成了“神药”,武则天亲口下旨,要李隆基接着用青蒿治病。

现在李隆基不用再象第一次那般,直接吃,有了高力士,他把青蒿榨出汁,再加入武则天赏赐的天竺糖,这就好喝多了。

李隆基接过,一口喝干。

“楚王,糖。”高力士左手接药盏,右手递过一块天竺糖。

天竺糖制作很精细,不是白糖,与市面上出售的黄糖有些相似,只不过比起黄糖更加精致,纯净透明,而且,非常甜。

李隆基接在手里,看见李隆悌在舔嘴唇,笑着道:“六弟,你吃。”

“不。”李隆悌摇头,道:“这是三哥吃药压苦的,我不能吃。”

虽是在摇头,却是极度渴望,眼里一片火热。

哪个小孩子不喜欢糖呢?

“三哥也不知晓好不好吃,你帮三哥尝尝,好不好?”李隆基和颜悦色的道。

对于这个幼弟,李隆基打从心里喜欢,一是因为李隆悌粉妆玉琢,跟个瓷娃娃似的,很讨人喜。二是因为李隆悌特别粘他,嘴儿甜,三哥长三哥短的叫得很亲热。

“那好吧。我帮三哥尝尝。”李隆悌虽然聪慧,毕竟年幼,不知这是李隆基给他找的借口,高高兴兴的接过糖,塞进嘴里:“好甜。好好吃哦。”

“好吃的话,你尽管吃,三哥这儿还有。”李隆基笑着,又递上一块。

“三哥,你真好。”李隆悌的眼睛眯到一起了,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来接。

李隆基却是手一缩,道:“这块是我的。”

“三哥,你骗人。”李隆悌有些不满了。

看着他那气呼呼的样子,小脸涨得通红,李隆基大觉有趣,不由得乐了。

“三弟,你真是好兴致,逗六弟。”就在这时,李成器的声音响起。

李隆基寻声望去,只见李成器快步而来,眉宇间有着淡淡的忧虑。

“大哥,三哥骗人。”李隆悌告状了。

“六弟呀,你也真是的,三弟的糖是用来压苦的,你争着吃,你还好意思说三弟的不是。”李成器右手在李隆悌的鼻子上轻刮一下,充满溺爱。

李隆悌涨红一张小脸,不说话了。

“大哥,何事忧虑?”李隆基问道。

“父王找你。你见到父王就知晓了。”李成器没有正面回答。

“那好吧,我这就去见父王。”李隆基站起来。

“三弟,等会见到父王,你要顺着父王,莫要让父王烦恼。”李成器的眉头拧得更紧了,脸上还有怒色。

“大哥,究竟甚事?”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

看得出来,李旦遇到棘手事了。李旦对李隆基极好,李隆基自然是要为他分忧了。

“都是老问题了。”李成器没有明说,带着李隆基去见李旦。

李旦在中堂里,眉头拧得正紧,一脸的气愤之色,时而握拳,时而又松开。

寿昌公主、李成义他们这些兄弟姐妹都在,个个气恼不已。

“见过父王。”李隆基上前见礼。

李旦点点头,脸色稍霁,道:“三郎,你坐下,我有事儿要说。”

李隆基应一声,坐了下来。

“明日就是朔日大朝会,你们要给陛下请安问好,你们切莫惹事生非。”李旦的眉头拧得紧紧的,成一个川字。

朔日,就是每月的初一。望日,就是每月的十五。每到朔望之日,在京的官员,都得上朝,参加大朝会。皇子皇孙,都得给武则天请安问好。

“姓武的一心要对付我们,你们切记,不要授之以把柄,就轻车简从吧。”李旦脸上的怒气更盛了。

“嗯。”经李旦这么一说,前任的记忆浮现,李隆基想到了一个人:武懿宗。

武懿宗,是武则天的侄子,官居“金吾将军”。

金吾将军并不是什么高官,却是主管纠察风纪。此人专门和李旦过不去,每到朔望之日,他就要刁难李旦一家,没事要找事,鸡蛋里要挑出骨头。

这让李旦他们气愤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是以,每到朔望之日,就是李旦一家吃亏受气的日子了,李旦他们能不气愤吗?

“该死!”李成器他们咬牙切齿,气愤不平。

“尤其是你,三郎,爱和姓武的顶撞,你切莫招惹他。”李旦冲李隆基道。

前任受不了武懿宗的刁难,没少与武懿宗争吵,武懿宗往往以此事进馋言,令李旦吃过不少亏。

“父王,我以为我们不仅不能轻车简从,反而应该大张旗鼓。”李隆基语出惊人。

“大张旗鼓?”李成器、寿昌公主他们的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了。

“三郎,休得胡言。”李旦脸色一沉,轻斥一句。

为了不被武氏针对,李旦一向低调,连皇嗣的仪卫都没使用。就算是这样,武懿宗仍然要针对李旦,百般刁难。要是大张旗鼓,那还得了?

“父王,我问你,就算我们不惹事,轻车简从,姓武的就会放过我们么?”李隆基问道。

“不会。”李旦愣了愣,道。

“肯定不会。”李成器更加笃定。

李旦这个皇嗣,就是武承嗣、武三思这些武氏子弟的眼中钉,肉中刺,无不欲除之而后快,就算李旦再低调,他也要对付李旦一家。没事要找事,鸡蛋里也要挑出骨头。

“我们轻车简从,他要对付我们;大张旗鼓,他也不过是对付我们,我们为何不大张旗鼓呢?”李隆基反问一句。

“这……”李旦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李成器、寿昌公主他们也是惊愕不已。

武懿宗存心要对付李旦一家,忍让没用,低调没用,既然如此,何不高调呢?

低调不成就高调!

就是这么简单。

“这似乎,好象……”李旦的眼中精光闪烁,明灭不定。

“这么明显的事情,还用得着犹豫?”李隆基有些无语。

“来人……”猛然间,李旦昂起了头颅。

第十三章武三思

第十三章武三思

东宫中,一片忙碌景象,太监、宫女、杂役奔走不停,却是个个脸上挂着喜悦。

不为别的,只因为李旦下旨,要他们准备太子仪卫,这次朔日大朝会,李旦决定要大张旗鼓而去。

这消息传开,太监、宫女、杂役,以及护卫,个个欢喜难言,大有扬眉吐气之感。

自从七年前被武则天废掉后,李旦一直小心谨慎,很是低调,很少用到太子仪卫,这令太监、宫女、杂役以及护卫对他大为失望。今天,李旦终于壮起胆儿,要大张旗鼓去参加朔日大朝会,他们打从心里赞同。

谁愿意跟着一个软蛋的主子呢?谁不想主子英武了得呢?

李旦身着太子冠服,颇有威仪,在李成器、李成义、寿昌公主和李隆基这些子女的陪同下,大步而来,气势不凡。

李旦放眼一扫,只见太子仪卫数百人,煌煌气象,大为不凡,不由得挺起了胸膛。

“外办!”左庶子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模样周正,扯起嗓子喊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