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64部分

大唐天子-第64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厥的牙帐与唐朝的皇宫不同,唐朝的皇宫是固定的,没人能搬走。而突厥的牙帐却是移动的,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换一个地方。

谁都想到干掉默啜的牙帐,可就是没人能实现。

“呃。”武三思被李隆基抢白,哑口无言了。

“突厥倒是有一个要害,那就是黑沙城了,你能打下来么?”李隆基裂嘴一声冷笑。

黑沙城是固定的,默啜的牙帐大多数在这里,真要能打下黑沙城的话,还真是击中了突厥的要害,只是打了十几年了,唐朝还是没有拿下黑沙城。

“可以设伏呀。”武三思脸色难看,想了想,又迸出一句话。

“噗哧。”众将再也忍不住了,齐齐失笑出声。

“呵呵。”王孝杰也笑了,不住摇头,打量武三思的目光如同在看痴呆儿童。

“笑死我了!笑死我了!”李隆基放声大笑,前仰后合,差点从马背上栽下来。

“笑甚?”武三思自以为出了一个很高明的主意,却是引来众将的嘲笑声,他不明所以。

“设伏需要有利的地形,大漠是开阔地,很少有可以利用的地形,你拿甚来设伏?”李隆基不住摇头,冷笑道:“小规模的设伏还有可能,伏击突厥数十上百人,上千人也有可能。可数十万大军的设伏,那很难很难。”

“没错。”众将齐声附和。

刷!

武三思的脸色铁青一片,很是难看。

“古往今来,在大漠上成功设伏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牧。”李隆基的声调有些高,嘲弄之意更浓了,道:“就是蒙恬在河套之地大破匈奴,也那是以堂堂之阵打的!卫青、霍去病之辈纵横在大漠上,你听过他们有以设伏取胜的战例么?”

“没错!”王孝杰他们又是大声附和。

在大漠上设伏,那几乎就是空谈。古往今来,在大漠上发生的战争不知道有多少,真正靠设伏取胜的只有战国名将李牧在岱海设伏一战。那一战,李牧大破匈奴数十万。

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在这之前,还没有人在大漠上设伏,他钻了匈奴人的空子,让匈奴人想不到,这才中计。

自此以后,在大漠上大规模设伏的事儿,就没有听说过。小规模设伏的事儿,倒是有不少,可对于这样的大战,小规模的设伏又能有多少作用?

“哼。”武三思鼻子不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一拍马背,策马而去。

他本想表演一番,显示一下自己的“将才”,却是被李隆基说得一文不值,他实在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

“楚王,要如何打探消息?”王孝杰瞄了瞄武三思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不快,冲李隆基问道。

“大帅,我们可以从军中挑选一批头脑灵活,骑射娴熟的精锐,教会他们如何在大漠中生存,如可打探消息,再给他们飞鹰,就能很好的打探消息了。”李隆基开始解说。

李隆基出身特种兵,对于如何生存,如何机动灵活作战,那是一套一套的。

“有理!有理!”

“听楚王讲兵法,我如醉醇酒!”

众人是听得如痴如醉,个个如醉醇酒似的。

“谁在传谁兵法?”猛然间,有人把王孝杰一脸赞叹的样儿看在眼里,在心里如是想。

第十八章去最危险的地方

第十八章去最危险的地方

王孝杰原本想要传李隆基兵法,却是没有想到李隆基在兵法上的领悟相当不凡,尤其是在野外生存和打探消息这方面,更是独树一帜,令王孝杰耳目一新,大有茅塞顿开之感,他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间就请教起来了。

原本要传兵法的,竟然成了请教兵法,要众将不升起这种怪异的念头也不行。

唐朝的兵法非常了得,不过,李隆基毕竟是现代军人,学过现代兵法,他说出的话往往让人赞叹不已,要王孝杰不虚心请教也不成。

“这一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准确可靠的情报,让王孝杰了解一些现代特种作战的知识对这一战有着莫大的好处。”李隆基本着这样的想法,把自己知道的特种作战知识传授给王孝杰,令王孝杰受益非浅。

就这样,这一老一少打得火热,行军在一起,吃饭歇息在一起,就是睡觉,两人也要同处一室,一有空就讨论兵法。

“真没想到,楚王对兵法的领悟是如此高深,老夫妄图传楚王兵法,何其狂妄也!”王孝感慨不已。

“王孝杰不愧是当世名将,在兵法上的领悟确有其独到之处,令我受益非浅。”李隆基对王孝杰也是赞不绝口。

可以这样说,这番切磋,两人都受益非浅。

更有一奇的是,每当王孝杰和李隆基讨论兵法时,身边必然围满了将领,这些将领个个竖起耳朵,认真聆听,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张说、陈玄礼、薛直、苏凡、李宽、裴孝恪、张小飞他们更是不可少,围着李隆基和王孝杰二人,认真请教,这令他们大有收获。

“真没想到,楚王在兵法上的造诣是如此高深!”张说、陈玄礼他们感慨万端,同时,对李隆基更加钦佩了。

就这样,很快就到了幽州。

幽州,就是现在的北京,是唐朝在北方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这里贮存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每当唐军北上,都要在这里休整。

幽州城高垣厚,城池很大,占地数十里,人进人出,异常热闹。

“好繁华的城池,我好象又回到共和国的首都了。”李隆基进入幽州,把繁华异常的情形看在眼里,好一通感慨。

王孝杰的帅府设在府衙旁边,在北方的将领都赶了来。

王孝杰受命统领诸军作战,镇守北方的将领自然是要前来见他的,一是反映边关战情,二是听从他的号令。

“见过大帅。”一到幽州,王孝杰连气都没有喘一口,就雷厉风行的升帐了。众将一见他到来,忙向王孝杰见礼。

“免了。”王孝杰右手一挥,大声道:“战情紧急,闲话就不多说了,你们通报战情。”

“禀大帅,灵州遭到突厥进攻,杀戮虽重,已被击退。”一个将领上前一步,大声禀报。

“很好,你是葛福顺吧?”王孝杰打量这个身高七尺的壮汉,大为赞赏。

“大帅记得我?”葛福顺红光满面。

能为王孝杰这样的当世名将记住名字,那是何等的荣耀。

“上次见面,你还是个校尉。”王孝杰重重点头,赞道:“灵州一直是突厥的主攻方向,你能打退突厥的进攻,好!”

数百年来,灵州一直是突厥的主要进攻方向,那里几乎年年有战事。隋朝名将杨素,就曾从这里率军出发,进攻突厥。

隋炀帝在当太子时,也曾率军从灵州出发,进攻突厥。

由此可见,灵州是何等的重要,是突厥的重点攻击对象,葛福顺能打退突厥的进攻,的确很不容易。

“谢大帅夸赞。”葛福顺喜滋滋的道。

“夏州虽然遭到突厥进攻,却是不甚严重,已经击退。”又一个将领禀报。

“胜州遭到突厥进攻,经多次血战,已经击退突厥。只是,城外的百姓十不存一,末将有罪,请大帅治罪。”一个身长七尺的将领上前请罪,声若洪钟,其人甚为威猛。

“李仙凫,这不是你的错。”王孝杰点点头,很是赞赏,道:“胜州也是突厥的主攻方向之一,你能打退突厥已经很不容易了。”

众将一个接一个的禀报战情,很快就有了一个大致情况。

虽然这次突厥来势凶猛,然而,唐军也不是吃素的,经过一番血战,大多数地方已经击退了突厥。只是有一样,那就是损失特别大,没有进入城池的百姓十不存一,不是被杀,就是被突厥掳掠。

“丰州呢?唐休璟呢?”王孝杰眉头一挑,把众将一扫视,没有发现丰州守将唐休璟。

众将一脸的忧色,紧抿着嘴唇,没有说话。

“禀大帅,丰州战事吃紧,遭到突厥大军的进攻,异常紧急,唐休璟无法前来。”葛福顺上前一步,禀报道。

王孝杰的眉头拧着了,脸现忧色。

丰州是后突厥最重点进攻的地方,而不是之一。在骨咄禄时期,丰州几乎是年年月月都要遭到突厥进攻,武则天一度想要放弃丰州,只是丰州守将唐休璟极力反对,武则天这才打消了这一念头。

这一次,突厥南犯,丰州更是重中之重,突厥派出大军进攻,丰州异常危急。

“虽然伤亡甚大,总的来说,还行,没有丢城池。”王孝杰点点头,对众将的血战予以肯定,道:“本帅此次来到北方,不是要防守,而是要进攻。你们要做好准备,容各路大军到齐,本帅要好好会会默啜。”

“遵命。”众将齐声领命。

王孝杰一行是先行到达,各路大军还在调遣中,尤其是驻守西北的大军,还需要与吐蕃谈判之后才能调来,这需要时间。

而且,这次至少需要四十万大军,就算调集各路大军,也是不够,还需要招蓦新军。招蓦到后,还需要训练,这同样需要时间。

“楚王,你的见解本帅很是赞同,你就留在幽州,主持打探消息这事。”王孝杰赞赏的打量一眼李隆基。

王孝杰这是一番好意,是要把李隆基放在幽州这个安全的地方,不让他冒险。至于军功,只要时机成熟,王孝杰自会送几件大功劳给李隆基。

如此一来,李隆基就有了军功,回去也有了吹嘘的本钱,地位也会随之高涨。

“天簧贵胄就是天簧贵胄。”众将明白王孝杰的意思,打量李隆基有些不屑。

“谢大帅好意。”李隆基上前一步,冲王孝杰,道:“李隆基愿去丰州,还请大帅准许。”

“丰州?”一片惊呼声响起,众将个个一副听错了的表情。

“丰州?”王孝杰的嘴巴张了好一阵,这才迸出这两字。

丰州眼下是最危险的地方,那里战事异常紧急,李隆基竟然请命去丰州,这太出人意料了,他们明明听清了,却是一副没听清的表情。

“楚王,你说笑的吧?”有将领以为李隆基是在说笑。

“是呀。”这话立时得到众将附和。

“军中无戏言,岂能说笑?”李隆基脸一沉,一脸的肃穆。

声调并不高,却是异常笃定,让人不敢置疑。

“这……”众将依然有些难以置信。

“楚王,丰州眼下最为危险,你不能去。”王孝杰当然不愿李隆基犯险,断然拒绝。

“正因为丰州最为危险,我更应该去。”李隆基坚持。

第十九章赢得尊重

第十九章赢得尊重

丰州是眼下最为危险的地方,王孝杰阻止李隆基前去,这本是一番好意。然而,李隆基竟然针锋相对,说是他更应该去,这也太让人不解了。

“此话从何说起?”王孝杰一脸的诧异,愣了愣这才问道。

他这问话正是众将心里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盯着李隆基。

“大帅,你想啊,我是皇孙,若我去了丰州,这对军心士气的激励是多大呀。”李隆基解释一句。

“也是。”众将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李隆基毕竟是皇孙,他若去了最为危险的丰州,那对军心士气的激励作用会很大。

“激励军心士气的方法很多,并一定要你犯险。”王孝杰摇头。

这话也有道理,激励军心士气的方法非常多,并不一定要让李隆基这个皇孙犯险。

“大帅,犯险二字言重了。”李隆基针锋相对,反驳,道:“我既入军中,就是一员普通将领,不是什么皇孙,你们能去的地方,我也能去!你们能以身犯险,我也能!”

这话的声调并不高,却是很笃定,没有丝毫虚伪之意,一听就能听出来。

“好!”众将听在耳里,对李隆基大生好感,有人更是出声赞扬了。

李隆基是皇孙,他要躲在最安全的地方,谁也不好说什么。然而,李隆基坚持要去最危险的丰州,这要不博得众将的好感都不成。

王孝杰对这话也是欣赏,微微点头,道:“只是丰州太危险了。”

“生死有命,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还!”李隆基头一昂,胸一挺,激昂昂而言,道:“若我不幸,死于战阵前,那是命该如此!”

“楚王,好胆色!”众将对李隆基的好感更增几分。

“胆儿不错。”王孝杰赞叹一声,却是眉头拧着,没有松口的意思。

若是李隆基真的死在阵前,天知道武则天会如何处置,他不能不虑。

“丰州固然危险,军功也多,我若去丰州的话,好处不少。一是能赢是众将的尊重,二是可以建军功,我岂能不去?”李隆基身为上过战场的现代军人,并不缺乏胆识,丰州虽然危险,他还不惧。而且,去丰州有着莫大的好处,他是非去不可。

“大帅,你让我留在幽州,无非就是到时送几件功劳给我,这样的功劳,我李隆基不屑一顾。”李隆基昂头挺胸,大声道:“功劳,大丈夫当自取!”

“好!”

“说得好!”

这话说得众将好感倍增,大声叫好了。

谁都看得出来,王孝杰把李隆基留在幽州,是为了保护他。到了机会成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