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62部分

大唐天子-第62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只是有点儿小小的聪明,前途远大更谈不上。”李隆基依然没有收留的意思。

“楚王虽然年少,却是天纵神武,英明果敢,少有人能及。若能追随楚王,鞍前马后效力,那是张说的幸运。”张说忙道。

“是么?”李隆基淡淡的道:“可我这里没有合适的官位呀。”

“怎么没有?司马,司马呀。”陈玄礼他们在心里大叫,却不敢说出来。

“楚王言重了,张说此来非为求官。”张说有些急了。

他不愿辩解,顺势而为,被武则天罢了官,就是为了追随李隆基,李隆基竟然有不收留的意思,他不得不急。

“那好吧,我就收下你。”李隆基一副很为难的样儿,道:“那你就做马……”

声调拖得长长的。

“谢楚王!张说愿为马夫,为楚王牵马坠镫。”张说脸上泛着喜色。

“张说,你胡思乱想甚?本王说的是司马。”李隆基脸一肃,沉声道。

“司马?”张说很是讶异,他听李隆基的意思,还以为李隆基要他当马夫呢,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司马。

司马相当于“参谋长”,是李隆基的左臂右膀,非李隆基很信任的人不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张说要不惊讶都不成。

“没错,就是司马。”李隆基重重点头,肯定一句。

“谢楚王!”张说的声调有些高,眼中泪花滚滚,很是激动。

张说和李隆基之间没有什么交情,李隆基给他如此重要的位置,这说明李隆基很器重他,张说不能不激动。

“司马这位置,陈玄礼他们都挺合适,你既然来了,就当司马吧。陈玄礼他们,就冲锋陷阵吧。”李隆基一副给了张说天大恩情的样儿。

陈玄礼他们齐翻白眼,这司马的位置,陈玄礼他们固然能胜任,但他们更适合率军上阵冲杀,张说是司马的最佳人选,咋又成了专门为张说腾出的位置呢?

“楚王厚恩,张说谨记在心。”张说把陈玄礼他们一打量,大为赞成李隆基的话,很是感激,声调有些高。

“如此一来,你就会对我更加忠心了。”李隆基把张说激动的话语听在耳里,大为满意。

李隆基此举,是为了坚定张说的心,是一种手段。

历史上,不乏此类记载。比如商鞅入秦,明明是想让秦孝公重用他,商鞅却是装傻了两次,第三次才露出峥嵘之角。再比如,范睢入秦,为了坚定秦昭王之心,一番装模作样之后,秦昭王不得不跪下请教,他这才献上“远交近攻”这一奇策。

张说的风骨没得说,李隆基早就见识过了,只是不如此做的话,直接把司马位置给张说,是不是太容易了?

有了张说这个盘盘大才加入,准备事务进行得非常顺利。

这期间,有一件事不得不说,那就是李成器见李隆基要去打突厥了,他心眼也活了,准备去边关,就去向武则天请命。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武则天不准。

很快的,就到了奔赴边关的日子。

龙光门,是皇宫的北大门。

一大早,这里就是人山人海,赶来为王孝杰送行的百姓多不胜数,不下数万之众。

百姓聚集在这里,高声议论。

“可恨的突厥,又犯边了,这次,一定要打得突厥绝种。”

“突厥是我华夏大敌,数百年来掳掠我边关,杀我百姓,不知有多少百姓冤死在突厥的屠刀下。幸得我华夏有太宗皇上这样的明君,还有李靖这样的盖世名将,一举而灭突厥。”

“可是,突厥并不死心,一心想要复国,纠集数十万之众,滋扰我边关,再杀我百姓,每每想起这事,就是心如刀绞,痛不可挡。”

“听说了么?这次突厥犯边甚于往昔,凶狠残暴,大加杀戮,边关百姓死伤甚众。”

“突厥这是犯下滔天杀劫,当我大军破其众时,也当大加杀戮,这叫以牙还牙!”

突厥在南北朝时崛起,威胁北方,多次进攻中原,杀戮甚多,这本就令华夏痛恨。而这次,突厥犯边甚于往常,大加杀戮,边关百姓死伤甚众,这激起了百姓的仇恨之心。

历史上,突厥这次犯边,光是掳掠的口众就有八九万之多,被突厥杀掉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估计不下三四十万之众,甚至更多。

“陛下驾到!”突然,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

百姓的议论声戛然而止,如同被剪刀剪断似的,个个眼里一片火热,瞪圆眼睛,死盯着皇宫。

只见龙光门大开,一队千骑率先开出。

“千骑!是千骑!”千骑是帝国最为精锐的军队,大名鼎鼎,有很高的威望,百姓一见千骑,无不是激动难已,个个眼里一片火热,恨不得自己成为千骑。

在千骑之后,是太监宫女,他们出了龙光门,立时忙碌起来,忙着摆短案,斟酒。

武则天要亲自为王孝杰送行,这酒是少不了的,太监宫女当然要忙这事。

然后就是一队文武大臣出现,他们个个高冠革履,褒衣博带,一脸的兴奋。

唐朝武功极盛,只要是男儿,无不愿沙场建功,文人更是以带剑为荣。武则天这次要大举出兵,这本身就很能振奋人心,群臣要不兴奋都难。

他们之后,就是武则天和狄仁杰、王孝杰这些重臣,大步而来。

武则天头戴皇冠,身着皇袍,威仪四射,步态沉稳有力,大步而来。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武则天在百姓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百姓一见到她,很是激动。

王孝杰一身戎装在身,头戴铁兜鍪,身着明光铠,威风凛凛,如同天神下凡。

“那是王大帅!是王大帅!”

作为名将,王孝杰在百姓心目中同样有着不低的地位,更别说,这次是他挂帅出征,百姓对他是好感倍增。

狄仁杰一身紫衫,沉稳若山。

“是国老!是国老!”

狄仁杰在百姓心目中拥有不低的地位,百姓见到他,又是一阵欢呼。

李旦紧跟在武则天他们身后而来,百姓一见到他,爆发出惊天的吼声:“皇嗣!皇嗣!”

“这……”李旦听在耳里,大为惊讶,一脸的难以置信。

李旦这个皇嗣是虚的,没有实权,更没有建功立业,竟然让百姓如此激动,他还真是想不到。

“人心思李!”李隆基听在耳里,却是明白原委所在。

虽然武则天代唐成功,然而,百姓仍然心向李氏,见到李旦能不欢呼?

李隆基头戴铁兜鍪,身着明光铠,大步而来,很是威风。

“楚王!那是楚王!”

“楚王!楚王!”

“楚王要上战场?万岁!万岁!”

百姓见到李隆基,爆发出惊天的吼声,个个激动难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称久,千里共婵娟。”

更有人高声吟咏。

第十五章踏上征程

第十五章踏上征程

中秋之夜,李隆基一首《水调歌头》,一举成名,洛阳百姓都知道李家有儿名隆基,只是很少有人见过李隆基。如今,他们终于如愿以偿的见到了李隆基,个个兴奋不已,自然而然就吟咏起《水调歌头》里的名句。

“楚王好高大,跟天神似的。”

“楚王好英俊,玉树临风啊!天啊,我的闺女幸好没来,不然她会睡不着的。”

“楚王比莲花还要英俊,也不知道哪家的闺女有福气。”

紧接着,百姓就是大声赞叹,赞叹李隆基英俊帅气,玉树临风。

李隆基虽只有十三岁,却有一米八的个头,这已经很惊人了。然而,更加惊人的是,李隆基英俊不凡,玉树临风。

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要是在现代社会,他出现在大街上,必然会引起无数花痴女尖叫。

李隆基右手举起,冲激动的百姓挥动。

“楚王!楚王!”

百姓更加兴奋了,无不上扯起嗓子大吼。

“哼。”武三思紧跟着李隆基而来,把百姓的吼声听在耳里,大为不爽,暗道:“就你会出风头?我就抢你风头。”

主意一定,武三思脸上泛着亲切的笑容,右手举起,冲百姓挥着,心想百姓一定会为他而欢呼。

“……”

然而,让武三思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热闹的欢呼声戛然而止,如同被剪刀剪断似的,百姓打量着武三思,个个眼眼神不善。

“这……”武三思万万想不到,竟然是如此结果,张大了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的眼睛瞪得滚圆,从百姓身上扫过,只见百姓看他如同在看仇人似的,一点儿亲近的意思都没有。

“‘假’梁王,你拔头筹了哦。”李隆基扭头,冲武三思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调侃一句。

“哼。”武三思把脸扭到一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武氏本就不得人心,武三思更是胡作非为,没有少干欺压百姓的事儿,百姓要是亲近他,就成了天大的怪事。

这可是把脸丢大了,再被李隆基一戏谑,武三思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武承嗣也想来出出风头,一见武三思吃憋,只得打消这一念头。

“嗯。”百姓情绪的变化,武则天也感觉到了,眉头一挑,把武三思和李隆基瞄了瞄,没有说话,至于她在想些什么,只有她自个儿知道了。

武则天站定,狄仁杰率领群臣站在她身后。

王孝杰率领李隆基、武三思以及要出征的将领,站到武则天身前,个个身板挺得笔直,昂头挺胸,气势不凡。

“嗯。”武则天看在眼里,大为满意,微微颔首。

“昔,太宗命李靖率军出征,夜袭阴山,一举灭突厥,擒颉利,而报数百年之大仇。”武则天缓开金口,开始训话,道:“太宗不念旧恶,赐予突厥土肥水美的河套之地,突厥不感念太宗恩德,聚众反叛,杀我百姓,夺我畜产,百姓死于突厥刀下者不知多少,朕甚为痛惜!今日,朕命王孝杰为单于道招抚大使,统率诸军出战,务必要报此仇!”

“报仇!”

“报仇!”

武则天的话刚落音,一片惊天的吼声响起,不是出自王孝杰他们这些出征将士之口,而是出自百姓之口。

百姓个个扯起嗓子大吼,攘臂大呼,眼里尽是仇恨的光芒。

唐人对突厥的恨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更别说,这次突厥大加杀戮,北方死伤甚重,“报仇”二字说到他们心坎上了。

“报仇!”

“报仇!”

王孝杰、李隆基这些出征的将士攘臂高呼,吼声直贯九霄。

“报仇!”武则天眼中厉芒闪烁,杀气腾腾,右臂一挥,大声怒吼。

“报仇!”狄仁杰、李旦、太平公主这些大臣跟着大吼。

一时间,龙光门沸腾了,冲天的怒吼声震动九霄。

过了好久,怒吼声这才停歇下来。

武则天端起两杯酒,一杯递给王孝杰,一杯自个儿端着,冲王孝杰,道:“王孝杰,你是老将、名将,一生征战,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朕也就不多做叮嘱。朕只有一句话送给你:放开手脚去打!打他个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王孝杰声若洪钟,大声响应。

突厥这次犯边,凶狠残暴,大加杀戮,已经激怒了武则天,她这话无异于是给了王孝杰大开杀戒的圣旨。

不过,这很合适,王孝杰大为振奋。

“陛下万岁!万岁!”百姓听在耳里,大为欢喜,齐声欢呼。

突厥这次犯边杀戮甚重,要是不能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无以泄愤,无以报仇,武则天这话说到百姓心坎上了,谁能不振奋?

“干!”武则天把手中酒杯一举。

“干!”王孝杰一仰脖子,一口喝干,右手一用力,酒杯摔在地上,砸得粉碎。

摔酒杯,这是出征将士的礼节,意味着有死无生,有进无退。

“啪!”武则天用力把手中酒杯掼在地上,摔得粉碎。

武则天与出征将领一个个送行,一杯又一杯的喝着。

很快,就到了李隆基,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拉着李隆基的手,叮嘱道:“三郎,到了边关上,你要多加小心,千万要多长些心眼。”

浓浓的关怀之情尽在话语中,李隆基大为感动,道:“祖母请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疆场上很辛苦,若是受不了,你就回来,祖母不会笑话你!也没人敢笑话你!”武则天的眉头立着,杀气腾腾。

打仗很辛苦,李隆基含着金勺出生的,他能不能受得了这苦,还真不好说。若是他受不了这苦,不得不回来,必然会有人笑话他,武则天这是在李隆基撑腰。

对于李隆基来说,战场跟他家似的,他很熟悉,哪有吃不了苦的。

“谢祖母。”浓浓的亲情自在其中,李隆基心中温暖。

祖母两人喝干杯中酒,相视一笑,把酒杯掼在地上,摔得粉碎。

“三思,到了边关之上,你切莫生事,得听从王孝杰的调遣。若你胆敢不从,休怪朕治你。”武则天为武三思送行时,竟然沉着脸喝斥。

“陛下放心,臣明白。”武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