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良皇帝 >

第85部分

无良皇帝-第85部分

小说: 无良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令泰登时愕然之极,刚才那股杀气,是专门针对刘不庸所发,谁知那刘庸竟然没有半丝半毫的反应。
我看在眼里,笑在心里。这刘庸,果然像他表面上那般表现出来的混蛋。
“祈浪。”我不理睬他。转而向那长得奇丑无比的祈浪望去,笑道:“你也说说吧,为什么要当官?”
“我和那胖子老兄一样,没什么别的期望。”祈浪仍旧淡淡的说着。
我眉头一轩,嘿嘿阴笑道:“祈爱卿,拾人牙慧,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
“若要真的想说些图什么呢?”那祈浪闭着眼睛道:“便是想学那郑和,驾船畅游在大海之中。”
我眼睛一亮道:“祈浪你懂得航海?”
“是啊,我从小出生在海边。三岁便能搏浪。家父见之,便帮我改名为浪。四岁时,便随着父亲出海。行遍高丽与扶桑,甚至于,远渡到过南洋。十岁时,便能独自指挥一艘船舰,航行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之中。十三岁时,便指挥过一支舰队,与扶桑倭寇激战在东海。十五岁时,亲率十五艘战舰,击溃倭寇四十三艘倭船。”祈浪缓缓睁开眼睛,目光中露出无限地光芒:“若给我一个机会,我要驾着船只,探寻那天涯海角。”
这家伙长相粗俗,皮肤黝黑粗糙。头发也没有一般人那样,留着长发。鼻孔之上,一道刀疤斜向穿过半个脸庞。我还以为他是绿林好汉出身呢,想不到竟然是个航海士。
“祈浪,你是大吴水军某位将领的儿子么?”我疑惑地问道,按理说,一般人地确接触不到海船。因为大吴朝自开国皇帝一句间片板不得入海,从此开始了海禁政策。期间虽然也松动过几次,却始终没有能够彻底得到开放。像现在,虽然没有片板不得入海这么严格的规定,却对于渔出海捕鱼的海船,有着极为严格的大小限制。所以,我便猜测他应该是水军将领的儿子。
岂料,那祈浪眼中竟然涌出了一丝恨意。迅即又平静了下来:“家父祁三。”
“什么?就是那汉奸海贼祁三?”兵部和邢部,同时跳了人出来,神色紧张地喊道。
那浪,冷漠的向那两名大臣望去,目光中毒光乍现道:“家父何得何能,可以被称之为汉奸海贼?”;当
我倒吸了一口冷气,看来这祈浪,并非是来投靠我的。原来为了考中进士,得以进金銮殿时,当众闹事来地。那小子,定然是报着必死之心而来。否则对我的态度,不会这么冷淡,甚至充满了敌意。
“大胆。”身侧的木公公,立即喝骂道:“朝堂之上,严谨大呼小叫,侍卫,侍卫。”
“等等。”我喝退了准备上前拿人的御前侍卫,背负着双手走到那祈浪身前,淡淡道:“祈浪,是男人就把事情说出来,吞吞吐吐算什么?”
祈浪恶毒地望了我一眼:“哼,反正我祈浪如今孤家寡人一个。本也没有打算从这金銮殿中活着出去。你若是爽,可以让侍卫立即将我杀死,省得我抖出你们朝廷的丑事。”
我怒反笑道:“祈浪,今日看来你是铁了心要大闹这金銮殿了。嘿嘿,你也用不着激朕,朕不会轻易杀了你。朕看你还算是一个人才。给你一次机会,若是你说不清楚,明日的太阳你就别想再看见了。”
“启奏皇上,那祁三乃我朝最大的海贼头目,不仅违反我朝海禁政策。且勾结倭寇,为祸沿海百姓,烧杀虏掠,无恶作。那人已经被先帝设计擒获,早已经罪案铁定。在七年前,已经满门抄斩。不知为何,竟然留有此余孽。皇上,请立即下旨,将其缉拿归案,早日铲除,免留后患。”刑部走出来数名官员,脸色阴寒地说道。
“祈浪,你又有什么话要说。”我转而向他望去,虽然刑部说话,铿锵有力,但是我心中始终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刚才这祈浪自己也说过,十多岁时,他就率领舰队与倭寇交战了。其父,与倭寇勾结,为祸海疆的可能性并不大。,
那祈浪的眼中,似乎要喷出一股火焰出来,狠声说道:“我父与倭寇大大小小激战不下百回,又如何能与倭寇去勾结?”
“皇上,叛贼余孽,岂能姑息。”刑部之大臣,前行两步说道。
“启奏皇上,老臣有事要禀奏。”向来在朝堂之上,明哲保身言语不多地谢中亦,竟然挺着胸膛出列道。
“谢中亦,朕早就知晓,此事与你脱不了关系。”我脸色一沉道:“陶迁,张冕,给朕出来解释清楚。”
“老臣谢中亦,陶迁,臣张冕。请皇上赐罪。”陶迁与张冕,齐齐出列,以及那谢中亦跪拜下来喊道。
我心中早就在疑惑,这祈浪,自小生长在船上,多以戏水御船为主,如此自然属于文理学习。其何能进入到头甲第三?难道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么?当时,我就在暗自猜测,莫非此事是谢中亦等三人,暗中操作出来的?目的就是想让这祈浪,能够进入到这金銮殿上,将此事抖落出来?
本来我还只是怀疑,但是看那样子,那三名大臣,似乎对此事供认讳。
“哼,谢中亦,陶迁,张冕。朕平日里待你们并不薄啊?”我冷冷地瞄向了那三名大臣:“如今竟然联起手来,给朕摆起道来了?御前侍卫,与朕将其三人拿下,一人五下廷杖后,再拖进来与朕计较。”
“遵?。”几名候着地御前侍卫,立即走上前去,将谢中亦等三人驾了起来。
陶子英见状,立即慌张地跪拜在我面前,急色道:“皇上,微臣愿意代父代伯代叔,承那十五下廷杖。”
我眉毛一轩,冷声道:“陶子英,速速与朕退下。朝堂之上,岂容你如此胡来?否则朕连你一起打了。”木公公见状,忙叫几名小太监,将陶子英拖到了一旁。
“木公公,你去监刑,半下都准少。”我唤过木公公,冷漠道:“去吧。”
“奴才遵。”木公公嘴上说遵,然而还是望向了我,似乎在征得我意见。
“还看?看什么看,林港明手打快去。”我挥挥手,让他出去。其实陶迁谢中亦,年龄也不小了,所以我才喊了五杖廷杖。只是那三个家伙,实在太过于可恶,竟然耍出这种手段。我管这祈浪祁三什么的,其中有什么冤屈。但是,如今那三名老臣,竟然联手演了这么一出戏,实在不得不令我心寒。
木公公指挥着几名御前侍卫,准备将那陶迁等三人拖将出去时。突然刘枕明一脸严肃的出来说道:“皇上,谢大人等三人。向来耿直忠诚,今日这么做,定然有其道理才是。微臣恳请皇上,不若先将此事查弄清楚后,再按刑部定律处罚。”
……

   第四十三章 朝堂之深(中)
 

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刘枕明这句话,虽然明着是为陶迁等三人求情。然而实际上,却是想置于他们于死地。我的本意,那就是先小小惩罚他们一下,看似如此打他们廷杖,似乎有所残忍。但是,内心却是在维护。
否则按照大吴律例,这种类似于欺君惘上的行为,怕是要掉脑袋的。
“创爱卿,朕知晓你与陶迁等大臣交情颇深。”我装出没有听懂的样子,冷哼道:“但是他们今趟实在没有把朕放在眼里,今日略施薄惩,乃是给他们一个警告。刘爱卿你大可放心,朕会要了他们性命的。”
随即,我又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刘枕明也领会到了我那个眼神的淋义,忙退下了去,不再多言。
不片刻。木公公便让御前侍卫,扛着打完五杖廷杖的三人回到了殿中。来到我面前道:“皇上,廷杖已经责完。”
我望向那三人,屁股之上均已经开了话,尤其是谢中亦,脸色一片煞白。我立即对木公公沉声喝道:“谁叫你打这么重的?”
木公公顿时骇得退开了两步,跪拜在地上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该死什么?还不快去请御医?”我火声道:“若他们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朕要你的狗命。”
朝堂之上,顿时雅雀无声。没有人胆敢应声。其实我这话,也是说给刘枕明听的。别以为老子宠你,就想借机排挤其他大臣。老子一样宠信陶迁等人。若我这么一通廷杖打下来,陶迁等三人在朝中地地位。势必降低。到时候群臣的风向标,弄不好会指向刘枕明。形成刘枕明一家独大,这可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臣等谢皇上关心,臣等无恙,还请皇上示下。”陶迁等人,额头上虽然冒着冷汗,但仍旧胸膛挺得铁直。
“哼,你们三个。这次朕先记下来,以后再犯,朕绝对不会如此轻易让你们过去。”我狠声道。
“臣等再也不敢。”三人齐齐喊道。
我慢慢地踱回金龙椅上。目光冷冽的望下扫视了一便:“众爱卿当引以为诫,切勿持宠生骄。”
“谢中亦。把事情原原本本与朕说出来。”我瞪了他一眼道:“不准有半点隐瞒。”
“臣遵旨。”谢中亦蹒跚着上前两步道:“回禀皇上,事情是这样地。老臣与陶大人,以及祁三,乃是同窗好友。自年轻时,各自便立向远大。当日臣等三人,发誓定要改变大吴,让大吴之国运。踏上新的宏图。当时,臣等三人,就像现在的陶大人,简大人一样,拥有着无限满腔热血。”谢中亦说到这里,羡慕的望了一眼陶子英和简令泰等人。
“然而命运,却总是捉弄于人。”谢中亦长叹不已道:“学业有成后,我们三个人之间,却也产生了分歧。我和陶大人。始终坚持应该入仕,用当官的手段来改善天下现状。而祈三则不然,他坚持应当在野大力发展经济。从经济上改善百姓生活的水准。唉,祈三始终不相信朝廷,是我害了他的性命。”
“当日均年少气盛,遂打赌看用何种手段,才是真正的兴国之道。便分道扬镳,各寻出路。约定二十年后,再相聚。看看是他在野做的好,还是我和陶大人在朝做的好。”说到这里,谢中亦由得脸上露出了一丝沉痛:“岂料,不到短短十年地时光。我和陶迁终于爬上了朝廷重位,然而竟然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说祁三违反海禁政策,在海上大量从事跨国,跨地域贸易,其中包括私盐等走私违禁物品。”
我没有发表意见,反而静静地听他说下去。小狐狸也从我怀里钻了出来,饶有兴趣的看着那老头讲故事。
谢中亦定了定神后,又继续说道:“当时,老臣和陶大人知晓此事后,均十分恼火。一同赶往沿海地区,用特定的联络方式,找到了他。我还记得当时,我和陶大人是如何指责他的是,竟敢公然违抗朝廷的禁令。但是祁三,却并不恼火,反而与我们解释起来。并且,带着我们在沿海地区巡查了一番。出乎我和陶大人的意料,那里的百姓,生活地竟然非常好。没有一户人家,因为没有粮食而饿死,比起中原腹地百姓生活,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邹三当时,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他在海禁的打压之下,还能带动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若是全国解除海禁,可以与他国自由贸易的话,那全国总体的百姓生活水准,不是能够提升很多?当时,我和陶大人也是很心动。但是理智却克制住了我们,在随后的五年间,祁三的贸易路线越做越大,闽浙沿海地区的生活水准,亦越来越高。不仅如此,祁三还告诉我们,他正在积极打压为祸我朝海疆的倭寇,甚至于好几次,已经反攻到了倭国。威逼利诱倭国国王,大力围剿那些自称浪人地倭贼。”谢中亦说到这里,不由得神采奕奕起来。
“邹三他用武力,财力,以及控制其经济命脉的手段。将倭国的国王,牢牢掌控在手里。在大力围剿倭贼祸乱时,更是控制了倭国附近几个岛屿,建立成了周边地区最大地贸易集散地。将贸易得来的钱财,通过沿海地区,逐渐转流到大吴内地。”谢中亦说到这里,双目放光道:“事实证明,祁三的手段,十分的有效。在他发展至巅峰时期时,大吴境内出现了罕见的繁荣。那几年饿死冻死之人,比任何一个一段时间要少上许多,百姓们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接下来,我来说吧。”陶迁站向前一步道:“我和谢大人,终于在第二十年的时候,承认了我们的失败。并且认同祁三的手段,是正确有效的。所以决定,三人再次联手,共创大吴繁荣之治。我和谢大人利用为官多年,积累起来的人脉,四下活动。欲鼓动先帝,解除海上禁令,全面打开贸易市场。先帝当时确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并且有答应的迹象,所以便让当时浙江巡抚胡宗随,先将祁三招安下来。”陶迁说到这里,又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我们那祁三兄弟,脾气倔犟的很,他对朝廷并没有信任感。他扬言除非朝廷先行解除海上贸易禁令,否则他绝对不会主动投降于朝廷。”
陶迁又继续说道:“当时先帝很是恼火,决定派兵围剿祁三。然而祁三纵横大海多年,海战经验丰富,且基地纵深到扶桑海域至南洋海域,大吴海军长剿无功之下,反而损失了颇大。”
“那祁三,真的如此厉害?”陶迁说到这里,我由得插嘴问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