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净空法师_共51会 >

第141部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净空法师_共51会-第141部分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净空法师_共51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看看古时候文字的记载,有一些大富长者写经,请一些读书人来写经,写一部、写十部,再有力量的人,能写一百部就很少。多半写的经送到寺庙里面供养,寺庙里有藏经楼,供奉在那里给人家读诵,也有人到那里去抄写,抄经,这是古时候印刷不发达,非常困难。写经,在民国初年还有写经,到现在写经少了,印刷术发达,所以我们做流通的功德愈来愈方便。像这个注解,青莲法师是康熙年间的人,在那个时候已经有木刻版的印刷,刻版则一个字一个字刻。印刷你们如果到南京「金陵刻经处」,你去看线装书还是一张一张在刷,完全是人工,用毛边纸来印刷。一个人做一天的工作,我去看过,我说:你能够印多少本?他差不多印八本,那个八本没这个本子厚。线装书,诸位晓得,一天可以做八本的样子。哪有现在机器这么方便?我们现在流通册数都是以一万册做标准,每一次印至少是一万册,比过去方便太多了。现在讲演可以留下录相带、录音带,可以做成CD,都是流布是经。
  佛嘱咐观世音菩萨流通,我们听了之后更应当努力,这部经典所说的,确实能够挽救末法九千年的劫运,非常重要!末法九千年,我们在这个经上读到,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弘法利生的使命委托给地藏 菩萨,这个意思就是说明,末法时期能够挽救劫运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不至於堕落在恶道,就是这个方法,就要靠这部经典。『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流布这个经的效果。弘法利生最重要是契机契理,这部经是从世尊真如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教诲,不但是大乘,我们仔细去观察,它的确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与《华严》、《无量寿经》,无二无别,实在是一体,这是契理。而经中所说境界、修学的方法,更是契合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机,所以在末法时期我们修学以哪一部经为主修,我们一生专弘,自己就清楚、就明了了。
  这一段是长行文,这品经里后面有重颂。重颂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佛讲经说法的时候,听众有先来后到,不像学校上课到时间同学都到齐,佛讲经不是上课,有先来、有后到。先来的前面都听到,后来的前面没听到。如果是很重要的开示,佛一定不辜负后来的这些听众,要把前面所说的意思,简单扼要的再说一遍,这是照顾后来的人。另外一个意思,偈颂便於记忆,前面说得很多,怕听众记不得,所以用偈颂的方式再说一遍,方便大家记住,如果记不住你就没办法做到。所以对於佛的教诲,我们常常读诵就是要把它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就会想到佛的教训,我这个念头,我这句话,我这桩事情,该不该做?一切都以经教为标准,这叫做如法修行,依教奉行。偈颂的用意在此地。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 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这是第一首,第一首是总赞,赞叹地藏 菩萨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吾观』,「吾」是世尊自称,这是以佛眼来看,不是普通人。佛所看到的,看到地藏 菩萨的威神力,他的威德、神通,帮助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现在这个世间众生灾难很多,地藏 菩萨有没有帮忙?地藏 菩萨的威神力又如何来展现?我们要晓得地藏 菩萨威神力,确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自己没看到。我们不解、不信、不能奉行,地藏 菩萨对我们来说空过了。他的威神力是什么?就是「地藏 三经」,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所讲的方法,所说的效果,这是地藏 威神力。一切众生,前面青莲法师讲的九法界众生,你能够读诵、忆念、依教奉行,没有不得利益的。『恒河沙劫说难尽』,这是佛讲的,佛说都说不尽,前面讲百千万劫,恒河沙劫说难尽。
  『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这是举一个例子,你见地藏 菩萨的像,听到地藏 菩萨的名号,哪怕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有没有利益?有,阿赖耶识落了种子。可是这个利益现在不能现行,不能兑现。金刚种子种下去,不定在来生后世遇到这个缘,你能信、能解、能行,那个利益事情就兑现。就像《法华经》里面佛讲的一个故事,久远劫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头老虎要吃他,他爬到树上叫了一声「南无佛」,这是久远劫前的事。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这个人也正在这个时候得人身、遇佛法,想跟释迦牟尼佛出家,释迦牟尼佛叫他这些大弟子来看,这个人能不能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佛的弟子都是阿罗汉都有神通,能够观察过去五百世,大家都说这个人不能出家,过去五百世都没有种过善根,与佛没有缘。佛才说无量劫前他念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一句南无佛,这一生可以在我这里出家,后来他证阿罗汉果。这就是「利益人天无量事」。所以这个世间人,虽然现在还要遭受大灾大难,佛菩萨真正有慈悲心让他见到佛像,听到佛菩萨名号,给他种善根,往后必定得度。如果他有善根,像前面讲善男子、善女人,那就很容易得度,很可能在这一生当中,他就能消灾免难,就能念佛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就是去作佛,这比什么都殊胜。再看第二首,第二首是「转衰相」: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第一句说明九法界众生,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男女人间天上龙神,这是通指六道一切众生。『报尽应当堕恶道』,这一生寿命尽了,造作一些恶业,他要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要紧是「至心归依」这四个字。以真诚的心,归是回头,断一切恶是归,修一切善是依,依照菩萨的教诲去修一切善。归依决定不是请一个法师,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磕几个头,给你念个归依偈子,给你一张归依证,你就归依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这个理要懂。实在讲归依就是回头是岸,你真回头了,依教修行。你心的念头转了,境界也就转,境随心转。寿命可以延长,罪业消除,转祸为福。这一首转衰相。再看下面有三首,这是「颂示生界」:
  【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
  这一首说明你所想念的这些事,你的家亲眷属是在你很小的时候就过世,长大之后常常想念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容貌,但是这总是有亲情,使你常常忆念,可见得人心的厚道。现在人比较少了,只贪图眼前的享受,这一些恩情都忘得干干净净,所谓是「忘恩负义」。造作忘恩负义的罪业,果报也在三途,多半在畜生道。这是知恩报恩,恩情深厚这一类的众生。底下一首这是教导他修学的方法:
  【或塑或画大士身。】
  或者是塑地藏 菩萨形像,或者是画地藏 菩萨形像。这是「画」字。
  【悲恋瞻礼不暂舍。】
  就是塑画菩萨形像之后,你供养菩萨形像,每天礼拜瞻仰相续不断。
  【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
  真诚之感,佛菩萨就有应,这是说明三七日中二十一天,至诚来修一定得到菩萨的感应。如果在三七日中菩萨不现身,是你的诚意不够。我们在古书里面常常看到,古代的祭祀,诸位在《论语》里面就读到,「祭神如神在」,神也称之为鬼神,鬼神是指什么?指自己的祖先。祭祖先的时候,主祭的人古时候叫斋公,因为他要修斋戒,斋戒三天。斋公他住的房子,就像我们佛门里面的关房一样,等於闭关三天,斋戒沐浴。这三天不与任何人接触,饮食家人送给他,他这三天做什么?三天专门想祖先在世时候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专想,当祭祀的时候就把祖先想来了。祭祀的时候,真的有的时候好像看到祖先的身形,听到祖先咳嗽的声音,这是感应。你没有至诚,他怎么会有感应?古礼里面祭祀斋戒是三天,此地是三七。这么长的时间至心在瞻礼,哪有不感动的道理?所以菩萨一定现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决定有应。他现身的时候就会告诉你:
  【示其眷属所生界。】
  指示你、告诉你,你所忆念的家亲眷属现在在哪里?在十法界,他现在在哪一个法界。
  【纵堕恶趣寻出离。】
  纵然他堕在恶道,家亲眷属能够这样给他修学,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感应地藏 菩萨现身,他就能够脱离恶道。这是什么道理,诸位能不能想得到?我们范围不要说大,人与人间的真情。一个人要过世了,世间还有人想念你,长时间在想念你,你这一生没白过。如果你走了之后,没人记得你,你空过了这一生。你能够教人家想念你,总有值得教人想念之处,你要不是真心对人家,人家怎么会纪念你?不可能。所以积功累德就很重要。家亲眷属,你对於自己的儿女、兄弟姊妹,不是很爱护、很照顾,他也不会想念你。我们现在在报纸上看到,有很多青少年,要问他的爸爸,「我不爱我爸爸,我讨厌我妈妈」,小孩这成什么话?这是社会大问题,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为什么让儿女对父母起反感?作父母的没有照顾儿女,大概是忙自己的事业,有很多把儿女交给佣人去照顾。他感激佣人,讨厌他的父母,不喜欢他的父母,因为佣人照顾他。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所以人在世间,对人、对一切众生要施恩德,佛菩萨为什么能令人尊敬?布施功德,布施恩德。所以有孝顺儿女,思念父母,为父母修福,依教奉行,像前面所讲的婆罗门女、光目女,亲人纵然堕到地狱也能出离,前头有例子,『纵堕恶趣寻出离』。
  【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这好!你的三七日中,「悲恋瞻礼不舍」,如果能够永远保持下去,那你这一生就能成佛。这是什么?真诚恭敬到极处,这个心可贵,这个心感动诸佛菩萨。这种心要是永远不退,依教修行,哪有不证果的道理?所以这一句是讲「现报受记」,真的是存亡两利。菩萨来给你摩顶受记。受记就像现在的预言一样,告诉你,你在什么时候能够证果,你得到什么样的成就,这在佛法修学里面是一桩大事因缘。所以这部经我们也希望同修,真正发心专修专弘,但是一定要记住,末后一定要导归极乐才是大圆满,否则的话都是得人天福报。当然以得人天福报为第一步,初步让他得人天福报,再更进一步劝他念佛求生净土,这才真正的大圆满。
  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地藏 菩萨本愿经  (第四十九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49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八十二面,倒数第二行看起: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
  这一段是「颂成度生」。『欲修无上菩提者』,这是菩萨发心,「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出离三界苦』,小乘人也做到,在佛法里都称之为真正觉悟的人。三界之苦,实在说是苦不堪言,真正觉悟的人一定要想著永脱三界轮回。三界就是六道,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从佛经里面讲的四禅,我们就能够了解,一个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所以你就晓得讲三界、讲六道,意思都相同。一尊佛的教化区,一个大千世界,诸位要晓得只有一个四禅天,有一千个三禅天,经教里面所说的,大致我们要能够知道。「欲修无上菩提」,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希求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志愿眼光大的。超脱三界这是眼光比较小,都是非常非常之难得。这个人既然发了大悲心,要怎样满他的愿?『先当瞻礼大士像』,这就是先要成就自己,「瞻礼」的意思前面说了很多,这个地方就不再重复,最要紧是要依教修行。
  《华严经》里面讲的护法,护持正法,依照《华严经》的标准来讲,现在护法的人希有。法是什么?法是「教、理、行、果」,这四种法都要圆满的护,那才叫真正护法,才是佛所讲的标准。我们讲护持道场,护持某个法师,不行,那个跟佛的标准一比,那就不是护法。所以佛经上所讲的一定要有相当的理解,而后才知道怎样去做才是如法。佛给我们说的「教」,教有四种教理行果,我们怎样去修?「信、解、行、证」,我们对於教要信,佛的教诲要信,理要解,行要修,果要证,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信解行证。末后这两句,『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这两句是说自己成就之后,教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