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989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89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后来的乾隆,他长寿同样是喜欢活动的结果。
因此赵顼现在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经常生病,略有些担心,再加上自己西北事务越来越少,赵煦九岁渐长,所以才做出这个举动?
因为远在西北,又刻意远离权利中心,郑朗得不到有用的情报,想不明白。
想来想去,先让李宪与赵煦坐下喝茶,然后写奏折。
一是写赵顼这样做,有违制度。
其实这种做法郑朗还是很欢迎的,让这些皇太子们走出宫看一看,能看到民间的疾苦,或者未来会有权臣利用,但就是皇太子们在深宫里,权臣们不会参与夺嫡?
但确实有违了制度,必须写出来。
其次说可以将六皇子放在身体教导,但只是在西北,一旦西北事了,他致仕了,就必须有致仕的样子,远离政治,赵煦必须也要重新带回皇宫。
最后才说另一件事。
郑朗发了狠心搞绿化,前后仅是朝廷直接拨款就达到了近七千万缗。他非是环保人士,而是迫不得己。中国的地形西部有高原隔阻,在科技时代未到来时,这种地形成了中国的天然保障。使它不遭到中亚与欧洲文明的波及。至于南部,那根本不成危胁的,包括现在的交趾。最大的威胁还是在北方,因此北方才是中国未来两三百年时间里的重心。
但因水土恶劣,多次大旱大涝,黄河决堤,一次次地伤害了这个根本。
若是绿化跟上来,灾害会减少,北方经济粮食生产也就全部跟上,北方安定。全国安定。所以才有河工,才有绿化,一个个禁牧禁耕区域。
现在包括陕西、河湟与西夏许多地区出现大片大片的绿色,也看到成果,许多黄河支流泥沙量在渐渐减少。特别是西夏。
但这种安定的生活,西夏地区未来人口也必将激增,人口多了,为了生活,又要滥砍滥伐。
这是西部地区未来的危机。
在全国还有更大的危机。
今年春天户部统计户数。包括河湟与西夏地区,全国户数达到了两千四百七十多万户。也就是宋朝每年户数以五十万到七十万速度增涨着。
按照这个速度,二十年后,全国户数必达到三千五百万户到四千万户之间。那时。以宋朝这点大的面积,就是有了杂粮,也会出现麻烦。但那时因杂粮出现,这么多年种子的培育。粮食产量虽没有激增,可每亩产量增加了近半石,也就是那时这种危机还不明显。顶多夺佃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佃农与贫困户越来越多。
但再过五十年呢。
那时户数很有可能达到六千万户。一旦达到这个户数,就是没有外敌的威胁,宋朝最大的危机也就来临了。
记得春天户数出来,许多文人写诗词赞诵。在古代,人口增加是一个国家内治的重要表现。但他们不知道这个可怕的危机已经在悄无声息降临。
还有一个危机,那就是宗室子弟数量的增加。为了防止诸王乱国,宋朝政策是将宗室子弟圈养在京城,因为数量增加,又开始移向应天府。但这个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可怕,今年两千,二十年后就是四千,四十年后就是八千。
到时候内藏库的钱帛不是用来国家急用的了,连供养宗室子弟都不够!
所以郑朗提出了最后的那个监,镇远监。
这是南方开发与蕃候计划的结合体。
先是将南洋诸无明显政权王国的岛屿划分出来,进行拍卖。
一是给经营权,二是给各岛主伯爵虚爵位。
零星的小岛屿几个合在一起打包,大的岛屿分成几个或者几十个区域。这个拍卖所得的钱,朝廷不会挪用,而是用来镇压各岛屿上的土著力量。
这是开始,以后则是蕃候计划的放大版。
靠土著人是不能经营的,必须要从中原移民,给每一个岛主移民数额,让他们自己带着贫困户前去南洋。然后每年交纳一定的钱帛给朝廷,让朝廷养驻扎的官兵。这一过程中,朝廷会赚一点,但不会太多。
各岛主经营所得,包括种植矿业牲畜,交纳朝廷赋税后全部归他们自己。但做了种种限制,以及对中原移民的保护。
中原移民过去后,享有宋朝律法保护,尽管他们等于是各岛主放大版的佃户,但待遇不能比在国内低。其次是对中原移民的租约,所交给岛主的赋税不能高于宋朝朝廷规订,其实这将是一个很低的赋税,朝廷规订百姓交纳的税赋并不高,高就高在各州县官员的杂税上。还有就是选举制度。
移民过去将会出现各个新的村寨,一定数量移民让他们自己选举一个代表,若岛主有政,这些代表将代表着各移民的心声与要求,与岛主共同议事否决,甚至提出一些政务的提案。
以后朝廷会协助各岛主镇压反叛,但若是移民因为岛主暴政反抗,朝廷将不会配合岛主镇压,甚至取消岛主的资格。
这几条措施实行下去,将会最大限度保护了移民过去的幸福。
但岛主也有岛主的利益所得,一是他们将会得到一个伯爵虚爵,二是他们能从当地土著人身上最大限度榨取利益所得。这个郑朗不会说的,各自心领神会就是。压得紧,土著人也会反抗,就是朝廷出面,各岛主利益也会受到伤害。压得松。土著人安定,但利益不会多。让各个岛主自由选择。
其实郑朗心中对南洋的土著人也没有好感,后世他们一次又一次向华人举起屠刀,有什么值得同情的?
而且胜在面积,南洋有太多太多的无主之地,面积多,就是交纳朝廷赋税,各岛主因为面积广大,收益也不菲。
还有,就是各个宗室子弟。也让他们分封岛主,安排到南洋去,那怕他们就是龙子龙孙,去了南洋,对中原王朝不会形成危害,那么宗室子弟数量激增就不会成为宋朝的弊端。相反的,有了这些宗室子弟为纽带,南洋与中原王朝关系会更加紧密。
但在以前有许多困难,一是天气炎热。二是疟疾,三是船舶技术。
南方开发,减少了人们对南方炎热天气的害怕。
金鸡纳树想要普遍移载,最少要到二十年过后。不过进一步的减少疟疾的危害。
这些年船舶技术进步很可观,海上出事率渐渐减少,并且人们渐渐摸索了一些海上天气规律,虽不准确。加上大量定居点与各小型港口的成立,又进一步减少了船只覆没的可能。
因为开矿,与定居点。以及供给点,各岛屿上开始出现一些兵士与百姓,现在设立少数官员与一些兵士差役,并不唐突。
多年下来,对南洋各岛情况更加清楚,许多岛屿上有了成熟的供给点,灯塔,港口,与一些当地的土著人有了语言沟通能力,基础跟上了。
以后武器越来越先进,能保证中原人的优势。
引进了许多水果,甘蔗种植技术提高,还有在摸索橡胶的提炼技术,这会增加南方对各个权贵的吸引力。
开始时,各岛主不会上岛的,派的只是家中的管事,包括宗室子弟。但有一条,岛主呆在中原问题不要紧,反而因为呆在中原,他们不敢做什么。宗室子弟呆在几个京城,有了这个岛主的分红,不需要国家来承担费用,而且时间久了,南洋不再是畏途,他们又得到大量分红,估计到时候士大夫们也会将他们强行赶往南洋。
其实这个监郑朗未指望替朝廷盈利多少,盈利的会是各个富贵岛主,因此郑朗反复说未来还有一监,比银行监利润更可观,郑朗也更没有指望这些岛屿将来能划为中国版图,指不准一两百年后就会纷纷闹独立。但它将会发挥几个重要的作用。
减少人口暴涨的压力,从南洋诸岛到大洋彼岸,就算现在宋朝面积增加了,它们的面积也是宋朝面积的十七八倍。那么就能容纳四亿户以上的百姓。想要激增到四亿户,得多少年?
有了人口分流,各地兼并夺佃等现象自动下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南方开发后的福建路。前面百姓涌上岭南,后面各主户纷纷将租金下降,以留着佃农。国内矛盾也随之减弱。
南洋开发,将会使商贸圈加大,会进一步刺激国家工商业的发展,不管怎么说,在这一两百年内,中原还是南洋的根本所在。
并且未来世界格局若改变的话,就不算指望他们与中原走在一起,象犹太人那样抱成团,对这个郑朗心中其实很悲观的,但终是流着相同的血脉,至少可以声援声援,毕竟象李某某那种人物是很少很少的。
同时这种放大版的蕃候制度,其实已经接近民主议会制。这也是为了以后摸索一条新的道路。
而无论是岛主,或者宗室子弟,他们是富豪,是权贵,是宗室,是外戚,他们得利,反对声音不会很强烈,而且他们带着百姓移民,不会给朝廷多大压力。
一开始时诸岛分配皆是离宋朝很近的地区,这就是一个资源,因此会让各权贵更紧张,更踊跃。
但难就难在一些古板的士大夫上,毕竟唐朝那样开放的国度,都禁止百姓流向外国。这么多百姓迁居海外,这些士大夫们会有什么看法?
很早时候郑朗就将这个想法对赵顼说了,也许权贵们很高兴,有伯爵,有财富,还有对土地的渴望。尽管是在海外,那可是一圈就是几百万几千万亩的耕地,想当初唐朝的五姓七家手中又有多少耕地?
但做为皇帝本人,心中必然有些犹豫不决。
不过人口暴涨到这种地步,各地夺佃兼并的势头又再度起来,这是现在,十年后二十年后呢?
到了实施这一监的时候。
将奏折写好,送向京城,然后看着李宪与赵煦,喊来侍卫。吩咐他们从灵夏路各州府寻找四名医术高超的大夫,专门服侍赵煦。
李宪不知道未来赵煦身体状况,以为郑朗这是对皇室尊重,尖着嗓子说道:“郑公做事果然谨慎也。”
“西北苦寒,不得不小心尔。”郑朗淡淡说道。
实际肺结核发病原因主要是阴暗潮湿的环境,这种环境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开封发达的水系造就了商业发达,不过总的环境是潮湿的,若是高滔滔给赵煦起居的地方不明敞,那么就增加了得痨病的可能。还有就是自身的免疫能力。这个与西北高亢寒冷无关。
但郑朗还是万般的小心。
然后郑朗又经常带着赵煦四处察看民情。
学习治理百姓经验。同时多运动,能使身体更健康。
对于赵煦,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郑朗奏折到了京城,引起喧哗。但郑朗说的是事实。人口增加了,说明宋朝这些年内治确实不错,可这个增加的速度太可怕了,而且宗室子弟数量激增。已成了宋朝弊端。
在吵吵闹闹中,赵顼下旨,选了一些就近的岛屿试验。
果如郑朗预料。许多酸儒大肆反对,可各个富豪权贵们却是很欢迎。甚至许多宗室子弟也在到处游说。他们是想不到,暂时他们能呆在京城,但未来他们有钱有势,士大夫还让他们呆在京城?
前面试验,后面就有无数人挤破头,想得到这个岛主的资格。这件事甚至惊动了河湟与西夏的一些权贵。
听到此事,郑朗长松了一口气,这是他末了的最后一件心愿了。
至于收复幽云十六州,以他的年龄,不可能能等到。就是等到了,说不定那时候他早就到了八十多岁。郑朗是想活到八十多,九十多,但可能吗?
……
又一年的春天来到。
远处积雪未融化,郑朗来到丰州视察,他马上要做一件大事。
忽然一匹铁骑飞快而来,到了近前,马上兵士翻身下马,递了一份情报给郑朗。
李宪与赵煦在边上好奇地探头看。
情报上写着一件事。
郑朗未离开西北,正是宋朝统治基础未牢固。大部分对宋朝抱有敌意的部族被镇压了。但还有。另外就是一些忠于西夏皇室的人。
过了这么多年,仍有许多原来的西夏贵族与大臣,时常进兴庆府皇宫参拜李秉常。
看到宋朝统治越来越牢固,其中一些人急了。这些人先后在暗中联手,想做什么情报上未说,但这些人动静越来越大。
看到赵煦在看,郑朗索性将这份情报递给赵煦,问道:“六皇子,他们要做什么?”
“谋反。”
“可是现在人心所向对朝廷有利,他们手中没有军队,没有多少部族支持,有什么能力谋反?”
赵煦想了一会儿道:“难道是……契丹?”
“中的也,契丹敲诈了我朝三百万缗钱,得到一批财富,这几年杂粮渐渐普及,终于沉不住气了。”郑朗微微笑道,这个小赵煦资质不错,十分聪明,不亚于少年时的李贵。越是如此,郑朗对赵煦越慎重。
“那要通报陛下。”李宪道。
“肯定要禀报陛下,不过河北河东不要紧,河北河东百姓忠于朝廷,因此契丹动手,还是集中兵力西下,与这些人里应外合。”郑朗顿了顿,又说道:“但他们来得好!”
ps:今天本书完本。新书裸奔中,我又不喜欢宣传,只好求自己的书友顶一顶,求一下各位书友手中的推荐票,评价票与收藏,顶上分类榜单。
《创天》,(未完待续。。)


 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结局五)

郑朗盯着北方茫苍苍的阴山,又说道:“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海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