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92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2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都忽视了党项人。党项人算什么?被我朝一次次打败,要不是哪里不好统治。早将它拿过来了。现在地盘能有多大,从夏州开始,南北河套、灵州平原,以及一个狭长的河西走廊,能跳翻天?
但当真是如此?
不但党项人忽视。也提出了可以派一些高僧去契丹借什么名义,再去弘扬佛法,但是这些和尚们其实可以利用的,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就是最好的斥候,可以带来许多有用的情报。
然而几位大佬对军事的不懂,全部没有想起来。
但是几位大佬越说越高兴,这都多少年了,见了契丹人不敢抬头。看一看契丹的来使到了宋朝京城后,骑马在大街上狂奔,无一人敢阻拦斥责,是如何的飞扬跋扈?然而宋朝使者到了契丹后呢,只能做乖孙子。难得有一次算计契丹的机会,畅快啊!
连老太太都在帘后拍了拍椅背,忘却儿子带来的不快,看着几位大佬唾沫乱飞,越说越生劲,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在这一刻,老太太对郑朗再无了恨意。
商议了差不多,还有一件事没有办呢。字稿!
将契丹四位使者喊来,有的大佬在猜测,为什么要派出两拨人贺正旦,是不是一拨是契丹太后的人,一拨是契丹皇帝的人?只可惜契丹的情报太少,除了一些大事,比如原来的皇帝菩萨哥之死知道外,其他的一无所知。不然有可能也能利用一下。
四位使者带到,参见了小皇帝与老太太之后,小皇帝让他们坐下来,手招了招,太监将昨天郑朗画的两幅画拿了过来,递到萧察手中,说道:“这是我朝新解元郑朗画的。”
四位契丹使者打开一看,赞道:“好字,好长短句。”
几位大佬相视了一眼,真有了!
高兴啊。
是不是很简单,是,但终其北宋一代,几乎还真没有人想过。
四个使者哪里知道宋朝这一群顶级大神们,已经开始打契丹主意了,萧察不解地问:“陛下,为何将这个给臣观看?”
“昨天朕传召了郑解元,无意中说了你们契丹的事,他说两国和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几十年来,因此有许多百姓安居乐业,不至于妻离子散。所以听闻你们契丹皇帝喜欢字画,特画了这两幅画,顺便将他以前作的长短句写上,赠送给你们陛下。”
“他有这份心,好啊,”张推保有些小惊喜。本来前来就是表达和平友好的,虽然那个少年不是官员,在民间却有一些声望的。没有想到他也同意两国和好,倒是不错的孩子……
赵祯没有完,又说道:“他难得的有这份心,以后你们也不要打扰他啦,还小,省试未考呢。”
PS:有的事我不想说的,这本来是一本比较轻松的小说。成绩有些出忽我的意料之外,真的。当时想这月竞争会异常惨烈,大神们太多了,只想保十争一个**的,那就太开心了月的票数,此时第一名有三千多票,前六皆是一千多票,前十皆是六七百票以上。结果我不想多说,因为没有资格。那么好,我一个星期不要月票可以吧,连推荐票与订阅都不敢求了,明知道离精品不远,求一求说不定就进了精品。有没有满足?或者我将这本书停下不更,你们才开心?某些粉们,你们是作者的衣食父母,不是枪尖子。要供着的,敬着的。那怕读者再有jī烈的言论,我一看有我书的粉丝值,立即小心翼翼的回评。自贬自己真的很不值。!。


 第一百五十章 才子的可怕

*丹人与中原人终有此区别的,虽几名使者渐渐从马背上下来,多少保留着一些直爽的xìng格,闻听小皇帝的话后,几个使者脸上神情都很尴尬。看着他们的表情,有数了,程琳说得对,还真是契丹人做的。
这事儿,几人低下头,皆想笑,不过事情不仅是字稿,还有未来的安排,因此强忍着。
萧察难为情的说:“那………是。”
真不能再偷了,这孩子既然对契丹有心,让他安心读书,以后做一个官员,对契丹人也有利。终是做贼心虚,交谈了一会儿,四个使者告退。
看到他们身影走远,君臣几个忍不住爆笑起来。
这一笑,终于让年末,在半年榫种纷扰之后,带来了一丝喜sè。
今年郑朗能如愿以偿看到京城元宵节的繁华了。
于是刻意雇了几辆马车,到郑州槽几位娘娘接了过来。
元宵节主要看灯市,原来是三天,兴国三年,吴越国王钱弘俶至东京“纳土”归宋,增十七十八两天,也就是从正月十四开始,一直到十八才结束。
几位娘娘来得有些早,正月十一就到了京城。灯市没有开始,但开封府早在大内宣德门外将山棚绞敷好,也能看一看。
先带着几个娘娘在州桥街东吃了一些小吃,这里的王楼山洞梅huā包子与曹婆婆肉饼很有名气的。吃得几个娘娘眉笑眼开,连声叶:“好吃,好吃。”
好吃是好吃,但高兴的不是美食,是儿子的一片心意。换武家三郎他们那几个孩子,跑到东京城来玩,会想着自家的父母?也没有坐车,过了州桥慢慢走,慢慢看。元宵节还没有开始,可是御街两边的长廊上开始聚集了许多艺人有杂技魔术表演,现在不叫魔术叫幻术,还有歌舞百戏,十分热闹。
几个娘娘心情好,一路走,一路看到有表演精彩的,就给赏钱。但他们在看别人别人也在看他们。
“郑解元好孝顺,居然学业之余,还想着将几个娘娘接到京城看市灯。”“你说的是废话,郑家小郎要悟道,读的是圣贤书,怎么能不孝顺?”“唉,我家孩子也在读圣贤书,为什么不争气?”“你家的孩子去!好比吗?倒是这几个娘娘好福气。”
“也不是啊,我听说了他的大娘人很好,若没有大娘教导,郑解元怎么会mí途知返?”
听着诸人的议论声,郑朗哭笑不得。
大娘人很好是不假,比如其他的几个娘娘,除了亲娘四娘外,换作那一家丈夫一死,都会将她们撵走,或者另盖几间小茅棚子,就象范仲淹母亲在朱家那样,你爱住就住,不住拉倒。
但若不是自己,郑家也就早垮了。再比如小皇帝心很软于是自己跑到皇宫里,要茶要座,若是武则天,或者秦始皇,自己敢不敢?找死啊!所以小皇帝才执政后,那几年那个乱啊!还好,学得快渐渐会了一些权操之术,才不至于误了太多的国事。
为什么人一软,就会受到别人欺负呢?郑朗想不懂!
来到山棚前,大娘说:“好大。”
“大娘,还没有点灯呢一点灯那才叫好看。”江杏儿甜甜说道。
大娘看了看她个头,又看了看儿子反而有了心思。没有那个约定,儿子也好成亲了。郑家门丁单薄,这要拖到什么时候?想让儿子与两个小丫环圆房,又不敢。万一有了孩子,是喜事,可崔家那边怎么办?
二娘不知道大娘的心思,看着山棚,可惜道:“天家这得huā多少钱啊?”
穷苦人家出来的,虽嫁到郑家后,生活一直很质朴,看着这张灯结彩的,心中心痛了。
“天家与民同庆,huā些钱也值得。、,郑朗说道。此时没有西夏之逼,国家财政并不困难,若穷,穷得只剩下钱了。但到了小皇帝手中,无论他怎么治理,面对西夏所困,造成的庞大军费开支,即便有钱,财政也渐渐困难起来。再加上英宗那个大混蛋一闹,于是呢,神宗上台,将内库的账面一查,整傻了眼。
其实几位大佬若听郑朗的话,此时李元昊才执政,西夏不稳,若安排恰当,有很多机会将这个威胁扼杀在萌芽中,至少能减轻他的危害xìng。然而几个大佬全认为郑朗是迂阔之言。
能想出这条对付契丹人的主意,郑家子难得,可对党项人的看法夸张了。不过也不容易啦,毕竟才十五六岁是不是?
反而这样想了。
让郑朗怎么办?难不成装神棍,就是装神棍,也没人相信!对此,郑朗无可奈何的,安心做一个宋朝快乐的文人吧。
正在这时候,一个十二三岁瘦长脸的少年跑到他身前,问道:“你可是郑解元?”
“是啊”郑朗好奇的看着这个少年。
“我看过你写的文章。”“嗯”郑朗额首,自己写的文章,看过的人不要太多了,这个少年看到过不稀奇。
“我觉得你文鼻里面有些话,仿佛说到我心里。”
“不敢当啊”郑朗看着他老成的样子,故意与他谦逊起来。
“能不能让我跟你后面学习?”郑朗不由笑起来,眼中略闪过一丝欣赏。这个少年不象别的少年,自己有些小名气,一般与他差不多大的孩子看到自己总有些敬畏,包括刘处的那个孙子都不能例外。可这个小孩子看到自己,只有认真的态度,却没有半份敬畏的表情。
他用手比划了自己的个头,又用手比划了他的个头,说道:“你看看我,比你大几岁?仅是考中了解试,省试都未考中呢。自己学问没有学好,如何授人学业?、,但也不对,达者为师,比如狄仁杰严格来说,就是张柬之的座师,张柬之比狄仁杰大多少了?后来说狄仁杰桃李满天下,张柬之还不得乖乖是做其中的一个桃子或者一个李子?
以郑朗的名气,如今收一个普通十二三岁孩子为学生,绝对没有人敢说他狂妄的。可这个头不能开,比授人字还要坏,一旦开了后,看一看吧,会有许多人将孩子往自己手上送。难道不顾学业,领着几百孩子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所以严掌柜都那样对自己,仅是指导了一下他孙子一些学习技巧,以及学业的难题,没有敢收他孙子为学生。
“郑解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小屁孩子大约毅志力很强,仍然没有放弃。
“就是如此,我还要准备省试,哪里有功夫授你学业,不是不收你,收你是害你。”郑朗和颜悦sè的说。他态度越温和,少年心里越仰慕了,道:“郑解元,真的,你考娄吧,我比其他少年聪明。”
你再聪明,就是王安石、司马光与苏东坡,我也不能收。但这样的话不能说出来,继续温和地说道:“真的没有空,别以为我学琴,那仅是放松,不相信,你同我的小婢。”江杏儿与四儿也喜欢这个少年,但更知道自家大郎的时间有多紧,很歉意的点了一下头。
少年人一对明亮的大眼睛眨啊眨的,显然很不甘心,就在这时候,人群中闪出一个低级官员,将他拉住,说道:“人家郑解元以后是做大事的,别打扰人家。”“爹爹,孩儿很想。”“很想也不行,别让我惹得人家笑话”中年京官十分生气。郑家子此时岂是你能攀得上的?虽仅是解元,可皇宫都进了多次,每一个宰相对他赞不绝口,仅差的是省试与殿试这一道手续了。
郑朗很担心的省试,在他心中成了郑朗的小菜,随便考考就通过了,不是考试,是过一道手续!不过对这少年人,郑朗也很喜欢,看着他的背影道:“小郎,若是我考中省试,你寻我,我可以对你指导一下。还有,学业之径,只有两条,一勤二苦。”
中年京官感谢的施了一礼,拉着还不甘心的少年人走了。郑家子是好心,可咱地位低,攀不上!
这件事仅当作了一件好玩的事,郑朗没有放在心上。灯市未开始,转了转,带着几个娘娘回客栈。刚一到客栈,看到一人在等他,认识,是冯元家的老家客,走过去施了一礼。
老仆说道:“你终于回来啦,我家阿郎让我请你过去一叙。”冯元请自己?郑朗纳闷了一下,难道是交流儒学?似乎不象,听刘处说,自从看到欧阳修的那篇文章后,冯元憋闷的说了一句话,我不管事啦,由他们折腾。
想不明白,跟着老仆到了冯元府上。
此时冯元正头痛着,才子同样很可怕的。欧阳修在洛阳无所事事,闲得蛋疼,于是整天泡妹妹,游山玩水,后来听到郑朗的一些事迹后,想想我也要做做正事了。
这一做冯元麻烦就来了。
事实上欧阳修的很多思想,都是在洛阳那段时间闲赋之余产生的,不过没有郑朗的孵化,这些思想转换成文章,还有一些年。并且他只是质疑,现在资历浅,不敢说出来,太令人匪夷所思。然而郑朗开了头,还怕个球!
于是第二篇文章炮制出来。修了一些《诗经》中的诗,并且写了一序,说了,毛郑二学,其说炽辞辨,固已广博,然不合于经者,亦不少为。或失于疏略,或失去谬妄。
这里所说的毛郑,是指西汉时毛亨与毛苌所辑与注的古文《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介绍本篇内容与意旨,后来东汉经学家郑玄又为《毛传》作笺。
也就是后人所经常提起的毛诗,其地位若不是科考,都在孔颖达等人所注的五经正义之上。至少在北宋宋学没有兴起之前,毛诗的地位并不比《孟子》遑让多少。
就那么一本重要的书籍,欧阳修是承认了它的广博,可后面却说了,不合经者也有不少,或者疏阔不羁,或者荒诞不经。不仅菲薄了毛郑,还对其中的大量图谶之说,进行了重重的批评。
“而毛郑于诗谓文王天命之以为王,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