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842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842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对宣制官说道:“快读。”
读完赵顼就是皇上,赵曙那怕醒过来,都不能更改。
宣制官继续读赵顼继位的制书。
大约听到皇位失去,赵曙一口气咽住,制书读完,手指也停止动弹。
能说韩琦有私心,想再度拥有扶立之功,也能说韩琦是顾着大局。究竟如何,谁也难以得知韩琦真实的想法。
赵顼上位,韩琦出了很大力气。
也要看赵顼怎么想,他若认为自己是长子嫡子。曹太后老实,两个弟弟没有长大chéng rén,对自己听话,母亲对自己十分器重,未必会领这份情。更可怕的皇太子草制后,赵曙还活了一段时间,诸臣逼他立皇太子,居然让他哭了。但大家不会一直留在他的寝宫,虽不能说话,他神志还是很清楚的,有没有用纸笔对赵顼高滔滔母子交待过什么?
若是赵顼与赵曙一样,是一个大逆不道,忤逆不孝的孩子。急吼吼地想当皇上,那么对韩琦还会继续垂青。
赵顼为帝。
将司马光召见皇宫。
问一件事,澶渊之盟时,宋朝输了面子,那怎么办,于是从称呼上讨一点便宜,宋朝为兄,辽国为弟,赵祯上位。辽兴宗上位,赵祯还是兄,问题不大。耶律洪基上位,赵曙上位,赵曙还是兄。然而赵曙死了,现在到了赵顼,不能再称兄。契丹贺元旦使到来,也未想到宋朝皇帝英年早逝,但死了。这一系列问题也就暴露出来。
枢密院召礼官询问如何称呼契丹国书。想要称重侄,称彼为太母。太党寺李柬之与宋敏求则说自称侄孙,彼称叔祖母。
赵顼心中有些不服。
征问司马光,司马光道:“西北方平,谅祚野心勃勃……”
“朕明白了,”赵顼无奈道,又问:“郑公安好乎?”
“郑公与几个先生在修儒学史,另外闻听朝廷财政紧张,带着一些学子与工匠研发钢铁,一旦成功,将又会为朝廷增一平安监也。本来是想献给先帝的,没成想先帝驾崩。”司马光说着感慨万千。
郑朗是何居心,他能猜出二三的,但能不能说?
“郑公乃是忠臣也,”赵顼看了一看左右,压低声音说道:“父皇弥留之际,对我与母后一再嘱咐,国家真正可托付之人乃是郑公。只可惜这几年郑公几位娘娘一一过世,不能为父皇效劳。”
司马光听了心中一阵狂喜。
依然不动声sè,平静地说道:“郑公青年时常与我通信,其实那时也很惫懒,不敢挑大梁,说我只对仁宗尽心就好了。后来修儒学,修儒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如今,论德cāo才能,陛下,非是臣替郑公夸赞,举世无双。此也乃我大宋之幸,陛下之幸。”
“我之幸?”
“郑公青年时虽颇有政绩建树,终是年轻,想法不是那么完美,智慧也没有圆融,如今却是最佳的辰光,正好为陛下所用,岂非是陛下之幸也。”
“朕宁肯不为我所用,也希望父皇能活在人间,”赵顼说着垂泪。
司马光心中十分欣慰,讲良心就好办,就怕象赵曙那样不讲良心,软硬不吃,无辄了。
他低声说道:“陛下,两月之内,必须要安静。”
不能急,虽皇权顺利过渡到你手中,还有一些不安宁的因素,想要用某一个人,还要过两个月,天下人全部承认你是皇上,才能诏书任用。现在是皇上,依然要妥协!
赵顼敬重地拱手施礼。
严格说,他们是一门师兄弟,司马光还是他的师兄。
立下诏以韩琦为山陵使,自嘉v元年为枢密使,三年为首相,韩琦连续担任十一年宰相,九年首相,两度山陵使,若论风光,整个宋朝前期也没有几人能及之。
有人上书请赵顼将郑朗召回。不过赵曙刚死,“举国发哀”,上书的人不多,也不报。
韩琦知道郑朗必召回中书,这个问题不大,还有几个月时间安排,关健要看新皇上怎么想了。
下面暗cháo涌动。
先是张方平进奏,国家没钱了,不能再象赵祯死的时候大肆对群臣将士赏赐。
韩维则进言,按照故事,大行皇帝当有遗留物公赐臣下(也就是老皇上死了,将内藏库的财物拿出来对臣下赏赐),但如今国家财政不比仁宗晚年,三司欠负严重,估计内藏库空空如也。无论山陵或者赏赐,当以节约为本。
赵顼早就听到财政困难。
其实他也不解,宋朝重视内治,无论太祖或者太宗与真宗仁宗时,财政紧张过。但也未象父亲在世那么紧张。就是赵祯朝紧张,也是西北打了整整三四年的恶仗,前两年西北也在作战,可哪里象庆历那时,几万几十万人的大型战役,往往还持续了好几月。这个钱用到什么地方去。
看到韩维奏折后,将三司使韩绛召进皇宫,进行询问。
韩绛是那一方的人。大家心知肚明。但没有羏茨贸稣瞬幔怯胝早锝辛艘环源穑行⌒〉氖蕴剑妹宄噬系男囊狻V@识孕禄噬喜淮恚桃庠谙旅娲艘荒暧杏嗟氖奔洌⑶仪鬃灾附趟哟缟鸸倮簟Dチ罚黾邮导椤?
但韩琦有扶佐之功,官员们上书请朝廷召郑朗回来,又不报,因此韩绛弄不清楚赵顼心意。
赵顼终是嫩了,一番捉猫猫式的谈话之后,赵顼郁闷地说:“朕知道中书有失,难道三司没有过错吗?”
韩绛懂了,回到三司将账册拿过来。很多账本。几个小吏合力才搬了进来。
韩绛先递出总账本,赵祯打开查看。
嘉v七年时,出纳很正常的,略有节余,其实已不多了,河工多是银行产生的积余与借贷维持。嘉v八年,赵祯死的时候,支已远大于出。到了治平元年,钱是五千九百万缗。支出不足四千万缗。节余。绢帛是一千六百多万匹。支出是八百多万匹。节余。粮是两千多万石,支出是三千多万石。欠付。草是近三千万束,支出平。(史上钱是362万缗钱,出3317万缗。绢是74万匹,出是723万匹。粮是2694万石,出是347万石。这是指三司出纳,纳还有内藏库的,即便三司还有其他一些收入。这个纳的数字大约占据宋朝国家总收入的六到七成。出也不止,还有更大的支出在后面,非常出!)。
若看这笔账单还是不错的,至少能维持了财政平衡。
实际不是,后面还有一笔巨大的烂账。赵顼烦躁地继续往下看。悬殊最大的乃是治平二年。
各项收入在严重缩水,包括钱,治平二年钱的收益仅是五千五百万缗。这个钱包括金银铜,其中银收入占到两千四百万两,银子来源有些散,一部分乃是出自民间私藏的,一部分乃是出自国内各大银矿,一部分乃是海外带过来的,这部分渐渐成了主体,有平安监的银矿,有与倭国大肆贸易带回来的金银,还有其他诸国的金银。但因为政务渐渐糜烂,支出达到一千四百多万两,还是节余。若如此,赵顼都不急了。
还有,一个新名词,非常出。这个非常出支出达到一千两百多万两(史上银收益是16134两,经常xìng支出123431两,非常出115212两)。但银子只是其中一部分,宋朝还没有奢侈到象清朝完全用银子做货币的地步,收入包括金银铜铁锡铅水银等等,还有粮帛草,以及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有点儿乱,这也是货币不足的产物。
那么这一年总收入几何呢?近一亿三千五百万,究竟多少贯,真的不好算,这是各项钱物的总计,也算不错的,最少有一亿一千万贯吧,想一想明朝很长时间一年总收入只有几百万两银子,两相比较几乎是天壤之别。
可莫要急,正常支出是一亿三千万,盈余,后面还有,非常出支出一亿一千五百万。(史上是一亿一千六百万多一点,正常支出是一亿两千三百余万,非常出是一亿一千五百余万)。
看着厚厚如山的账册,赵顼傻了眼。也就是仅治平二年就亏空了一亿五百万!这rì子还有办法过么?
治平三年的,赵顼不看了,再看下去,会吐血的。
抚着胸口问道:“韩卿,何谓非常出?”
“陛下,也就是不合理的开支,比如中书的非制度挪用,还有先帝与宫中的一些非常挪用,臣曾向先帝上书,言及此事。”
“那么去年收支会好一点?”赵顼说完想再翻。
“也不算好,只能说是比治平二年略微好一点,但因为群臣与两府宰相以生冲突,政令不畅,各行其事,再加上旱情与西北兵事的额外用度。尽管臣约束了非常出支出,然常出支出却增加了六千万。”
“你就说国家一共亏空了多少?”
“臣也不知,但三司与内藏库亏空不会少于两亿五千万,多可能会有三亿,可因为各地官员借款,有的官员又有一些浪费,实际有可能会更多。”
“这么多亏空全是借款来的?”
“也不是,借款是一部分。还有以前仁宗留下的一些积余,例如仓粮;内藏库一些钱帛,但自去年起,财政越加困难,于是各地官员只好向百姓加重苛薄,有的往往将未来五六年的税都征了过去。这还不是严重的。若不纠正,今年先帝驾崩,费用更大,也就是今年明年后年还会继续亏空下去……”
说到这里,韩绛不敢说下去。
现在已亏掉了一个河工。但这个压力仍在百姓承受范围之内。若继续再象这样亏空下去,国家非得出大事。
赵祯头痛yù裂,对韩绛说道:“你下去吧。”
韩琦率群臣进宫议山陵。
一边奏报一边看着赵祯的脸sè,赵祯查三司与内藏库的出纳,引起群臣纷纷议论。这让韩琦很担心。实际若没有赵曙与郑朗,韩琦反而希望赵曙早死早投胎。
没有赵曙胡作非为,自己可以安心处理政务,在郑朗未进中书之前,将政局稳定下来。又有顾命王佐之功,就不会下放了。
赵顼神sè还是很平静,对诸相说道:“国家多难,四年之中,连遭大丧。公私困竭。宜令王陶减节冗费。”
山陵使是韩琦,只负责总督工。到巩县具体督工的是王陶。
韩琦劝阻。
赵顼说道:“仁宗之丧,先帝远嫌,不敢裁减,今则无嫌也。”
我是先帝的亲儿子,难道还要避嫌吗?
不过一些规矩还是免不了的,从可怜巴巴的内藏库拿出一些财物赏赐宗室近臣,又说道:“仁宗御天下四十余年,宫中富饶,故遗留特厚。先帝御天下才四年,固不可比仁宗,然亦不可无也。”
司马光说得十分清楚,这两月内还是要以稳定过渡为主,不赏不行的,但减少了三分之一。不能说父亲做得不好,再打脸,不能打父亲的脸,只能说赵祯执掌天下时间长,父亲掌天下时间太短,内藏库这才没钱的。
这一盖连韩琦的过错也盖了。
韩琦长吁了一口气。
最怕的就是财政,赵祯既然这样说了,还能说什么,率先道:“臣遵旨。”
可是赵顼每天晚上都在做恶梦,庙堂上在准备山陵,赵顼又连给王陶下了两旨,朕深惟山陵所费浩大,方今府库空竭,民力凋敝,正当扶危拯溺之际,而国家四岁两遭巨祸,志虽切於简省,又虑有司不能遵奉从约之旨,今遣卿往河南府计置,凡事须节省,有切时先务者,亦宜奏闻。
朕前yù遣卿往河南府计置节省山陵浮费,庶遵遗旨。反覆思之,山陵所用皆总於三司、少府监,yù令与卿同议节减,已谕辅臣降敕。而朕又以卿在东宫,推诚辅朕,方即政之初,正赖卿与朕戮力图治,故不遽遣也。
两旨前往巩县。
赵顼依然坐在宫中发呆。
随着郑朗一年多时间,他学到许多东西。有的当时想不到,不明白,有的忘记了,但很多继续记在脑海里,甚至一些知识还让他用笔墨记下rì记,有的还与母亲相互通信。
后来成长起来,又闻国家财政败坏,又将以前的笔记拿出来翻阅。
至少在经济上,赵顼远远胜过史上的同时间的赵顼。不要亏空一亿了,看看庆历年间,仅因为一年多支出五六千万,逼得到处农民起义造反。当然,xìng质还是不同的,这些年仁宗的大治,为民间带来可怕的财富,又是“借”,真正横征暴敛的少。
但这个借也有限度的。
虽民间积累了可怕财富,但这个财富又分为固定财富与可支出财富,有的是庄园作坊房舍,真正手中流动的财产不多。现在还能“借‘,但能”借“几何?
想到这里,他对身边太监说道:“将邓保吉传来。”
一会邓保吉带上来,赵顼问道:“你去过郑州两回传旨,可听郑公议论过国家经济?”
“陛下,臣听过,郑公说过国家财政败坏。”
“岂止是败坏!”赵顼闷哼一声,又抚胸口,气得胸口都要痛起来。
“是,是,郑公说无妨,即便国家亏空几千万,两三年就能将它完全弥补。”
“几千万?”赵顼苦笑,在宫中踱来踱去。不是说三亿就要了他的命,关健这个继续在亏空,才是致命的。若是郑朗未讲解过,也许急,他还能耐下心去。郑朗又做过讲解,讲了许多利益方面的知识。
这个多出来的支出牵连到多少利益,若将这些支出裁减下去,会引起多大的乱子?况且又从哪里裁减?
问题大条了,想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