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8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8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沂职汗蟆
并且也走错了方向。
比如在自家店里面就看到几件刻丝制品,是刻在衣服上的,这个很费工时,一织女一年仅刻一件衣服。郑朗刻意留心看了一眼,却让他很失望,连他这个小收藏的,都看不上这几件作品。但也难怪,好刻丝制品很少,就是有,也不是现在郑家能拿上手的。
然不是最关健的。
刻丝制品不仅昂贵,还有高雅的一面,它是艺术品,不是用来当衣服穿的。就象后世再有钱,若用价值上百万人民币,明朝万历黑漆描金龙凤纹笔练毛笔字,其他人会产生怎么样的看法?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临募书画,这才相得益彰,彰显它的价值。
工艺也走错了方向,皇家里什么工艺不知道,但坊里的工艺,一女一织,浪费了速度与工时,一般大型刻丝,皆是多女协同丝织,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
但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气沮了。不是织女,织女比较好请,只要出得起重价,定州的小机刻丝工艺十分成熟,也能请来工艺好的织女。真不行,凭借后来记得的知识,以及脑海里的硬盘,还能点拨一二。
不为赚钱,每年店里推出十几件高档的刻丝,都能提高店铺的挡次。
然而,上哪儿去请书画大家?
难不成自己还要练习绘画?
脑海里翻转了无数个心思,这一行,知道店里大约收入了。若是经营正常,一年收益三千缗钱还是有的,在郑州不算是大富豪,但足以让他能过上小资的生活。
电视汽车大约不要想,但这种生活似乎也不错。要么改天买一些硬鬃毛来,再用一块竹片,做一个土制牙刷,再将现在这种用天麻、藁本、细辛、沉香、寒水石制成的牙粉,做成泡沫状,那么也可以刷牙了。
其他的熬一熬也就过去,再用上几年功夫,考中解试,带着功名,也没有人敢小视自己。似乎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那个十年的约定,有些压迫感的。
要不要从现在起学习绘画,自己以前还有一些画功底子,再认真学一下,综合后世的一些画法,成大家未必,可成一个小家,倒也能办到。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分去心思?
一路想着,牛车到了自家门前。
几个娘娘全部迎了出来,很是担心。
大娘关切的问道:“宋伯啊,没有与刘掌柜他们发生什么冲突吧?”
“没有啊,神了,大娘。”四儿喜得眉开眼笑,抢着答道。然后将事情经过,一股脑说出来。
“作孽哦,他们怎么这么黑心啊。”几个妇人一起叫了起来。六千多缗钱,放在那一家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其实真追究下去,碰到一个执法严厉的官员,四人是能全部判决死刑的。官司打到京城,都没有用,贪墨的数量太大。
“这也好,朗儿处理很对,得人饶处且饶人。”大娘抚着胸口说道。
“大娘,事情到这一步,爹爹也有错,孩儿更有错。人心没有善恶之分的,每天经手大量钱财,爹爹管得又松,胆子一天天的大起来。再加上爹爹去世得早,看到我家孤儿寡母,又认为孩儿不争气,胆子更大。儿饶了他们这一遭,但店里面必须再派两个新掌柜过去,不怕浪费,否则到明年,又生出什么事端。到时候,我家心好,反而会让人以为软弱可欺。”
“大娘,小郎的话在理儿,”宋伯这一回算是服气了,对自家小主人都快到了膜拜的地步。谁说我家小主人是败家子的,看看那一家儿郎能有我家小主人聪慧?
大娘还在犹豫不决呢。
“大娘,防人之心不可有,害人之心不可无。”郑朗道。
“大姐啊,就听朗儿的话吧,看看这几个作孽的东西,若不是朗儿聪明,两三年下来,都能将我们店铺给卖了。”
“岂等到两三年,若是今年我们忍气吞声,明年店里面财产变会让他们便卖一空。不会给我们两三年时间。”郑朗苦笑。这样的事,以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所发生的对象,主家都似象自家一样,看似没落了,结果被恶奴夺去了剩余的财产。就连官府都理不清,换句话说,律法是律法,无论任何年代,又能有几个公平执法的清官?
四娘狐疑的看着亲生的儿子,低声问:“朗儿,你什么时候学会算账?”
对于宋代人,算账也是一个技术活,各种算学经义不在科考项目之内,然而国子监里除了太学外,还有算学与律学、医学、武学、书学、画学以及道学,当作了重要的专科,为国家培养特殊人才。
“娘娘,真宗皇帝不是写了一首诗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心里面却在说,这首诗害得多少人读成书呆子。
四娘不懂,也认不识几个大字。搪塞过去,毕竟她才是真正的亲生母亲,脸上终于绽放出笑容。
但正事要紧,郑朗说道:“大娘,你到舅家,让舅父他们请两个可靠的人手吧,店里面不看管一下,孩儿是不大放心。”
大娘是一个没主见的人,都这样说了,只好点头同意。收拾了一下行李,准备回娘家,郑朗又将她拉住,说道:“大娘,稍等一下。”
元旦节就要到了,家家备年货,还准备一样东西,桃符。原来是在桃印上刻有神荼、郁垒二门神的,后来蜀国于桃板上书写对联,渐渐流传开来,用春词代替了门神。但没有用红纸,还是用薄木板,长的能达二三尺,大四五寸,写好了春词,将旧的桃符拿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郑朗拿出一只桃符板,用毛笔写了一行字:
堤林错蒙烟,一对剪燕正欲回。
舅舅也是一个举子,多次没有考中省试,后来灰了心,但平时喜欢卖弄风骚。因此,写了这个上联,大有深意的。
大娘不懂,识几个字,大约意思明白,天要下雨了,河堤上柳林蒙上了一道雨烟,但这场雨下得不大好儿,一对剪燕踏着春天的气息,飞回来了。一副很清新的画面。看到儿子写完了上句,就开始用笔洗洗笔,不由奇怪的问道:“还有下句呢?”
“大娘,上句足矣,舅舅一定会喜欢的。”
PS:诸位,若有下句,敬请对出,有赏。


 第十四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

郑朗的妈妈多,舅舅更多,仅是大娘家就是三个舅舅。
大舅听完了大妹话后,沉思了一下,说道:“嗯,能改过来就好。”
他可不相信是郑朗查出来的账,认为有可能是郑州城中那一个高人帮了忙,毕竟妹夫以前还有一些人脉存在。不过郑朗此次表现得很得体,特别是处理时,围三阙一,很理智的做法。
只是未必是郑朗想出来的。
大娘将半个桃符放下来,道:“大哥,是朗儿写的,说你一定会喜欢。”
“哦,让我看看,”眼睛盯在上面看,怀疑的问:“这个字是朗儿写的?”
“是啊,大哥。”
“朗儿能写出这个字?”
米体勉强能写出两份的味道,离大家行列十分遥远,但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写出这个字,十分不易。可惜他学问还浅了些,若是晏殊在此,就能发觉这种书体的新意,才是最可贵的。
只是感觉很好,又道:“你亲眼看到是他写的?”
“是啊,这几个月,他就在看书练字。”
“看来他真改正了。”很不错的,只比自己差那一点,然后又看联句,这小子啥意思,想反过来考我了?写得马马虎虎,不算是好对句,只有一个回字用得可以,用归字太俗,用了回字,正好将燕子似来未来的时间写了出来,颇有韵味。
就凭这对句,想难倒我?
喝道:“拿桃符过来。”
仆役拿来差不多大小的桃符,大舅很有自信的泼墨写了一行大字:清池惜翠叶,数团花红将似来。
看看,还是我的好啊,最后一个来字,而不是开字,不但掐中了时间,还将花从苞放到盛开那种动态也写了出来。可再一看,不对啊,就是不对。什么绝联的,到了明朝后,才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唐宋,考究的人不是很多。然而那个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偏旁放在哪里,多扎人眼了。
终于看了出来,喝道:“将我写的桃符拿下去?”
唬一下大妹还可以的,但往外一挂,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大哥,怎么啦?”
“这小子贼坏。”想了一会儿,搜肠刮肚,没想出答案,五行偏旁的字很多,可不能强镶上去,要能组合成一句话,还要符合春词的气息,并且要对上上句。上哪儿找去?
“以前他是不好,可现在变得很乖。”
“你别说话,让我再想一想。”
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出来,心里面说道,这小子大约是以前我训了他几句,从哪里弄来的怪句,为难我呢。道:“大妹,我们一道去你家。”
难得看到古怪的对句,想不出下句,心里面痒痒。
两人到了郑家。
郑朗正在写字,写经义上的字,不但是练字,也在学知识,学习嘛,无非就是多看、多写、多想。大舅手一招,道:“小子,过来。”
舅舅不少,最有权威的还是这个大舅。郑朗走了过去,亲切地喊了一句:“舅父好。”
“好什么好啊,我问你,这句春词从哪儿弄来的?”
“是我想的。”
“你都有这能耐了?”
“有什么不对吗?”肚子里还真记得许多绝联,但这句对联,还真是他想出来的,如假包换。
淡定。
自然。就象做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大舅很晕,噎住了。过了好一会儿说:“那下句呢?”
“我没有想出来,大舅才气好,对出下句一定手到擒来。”
“……”
“要么,大舅,侄儿再来一个难度高的,烟锁池塘柳。”
还来啊?
“不过,这对大舅来说,恐怕难度还是低了些,要么侄儿将它变上一变,烟沿檐烟燕眼,燕厌烟,烟锁池塘柳,这一句对,才能考出大舅的真实水平。”郑朗贼兮兮的笑道。
大舅可不会上他的当,作色说道:“你小子是有意为难我,是不?”
“大舅,请听我说,马上就到新年了,大舅会不会拜一个亲,访一个友,与三两雅骚之士,谈得诗,作几首诗余,以赋雅兴。到时候,将这三个联句拿出来,啧啧,大舅啊,你将会万众瞩目啊。要么,大舅,侄儿再送你一个难句,山石成岩,岩上古木枯,枯木此木柴,柴因火生烟。”
“这个似乎好对。”
“那是当然,对于舅舅来说,那一句对句能将舅舅难倒的?”
但真那么好对?
思考了大半天,什么头绪也想不出来。再次作色道:“你小子,是诚心想为难我吗。”
“既然舅舅都对不出了,还能有什么人能对得出的?这四句对句,会不会让舅舅扬名立腕?”
“你这小子,”作势要打。不是真打,能在这上面用功,怎比原来声色犬马好,心中暗暗替大妹喜欢。
“舅舅啊,侄儿这么报答你,你是不是要帮我家一个小忙?”
这才是郑朗的用意。
大娘提出来,她娘家张家肯定会帮助的,但一个有心帮助,与一个无心帮助,结果会是两样。想要张家帮助,自己必须拿出一些东西出来,让张家看一看,郑家并不会垮下,这样张家才会出力相助。
店里面的事,燃眉之急了,就象汉唐的一些皇帝,借用了外戚的力量,那也是没有办法,外有权臣,内有强宦,做一个傀儡皇帝,最后都能莫明其妙死去。于其这样,不如借助外戚之力,博上一把,尽管会引起更不好的后果。自家人丁单薄,族中有一些大人物,能不能借用?几个主事的都敢贪墨,将郑家的那几个大人物引来,会不会成为驱虎逐狼?只好从几个母亲的娘家着手。六娘娘家在相州,七娘娘家在舒州。其他几个娘娘的家都在郑州附近,然而二娘三娘四娘五娘的娘家都是中贫农家庭,帮不上忙,能帮上忙的只有大娘的娘家。
做了一把秀,也是给张家人一些信心。
大舅哭笑不得的离开,但满脸堆起了笑容。
……
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
其实日子过得很安静,看书写字,对郑朗来说,本身就不是很排斥。若没有科考逼迫下。
拿起了一个定白瓷茶壶,忽然怀念起以前手中经常捧着的那个紫砂壶。紫砂壶大约有的,只是宋朝时,还没有名匠,更没有名壶。
家中与江南一些客商有来往,托他们带一些紫泥、红泥来,不是很大的难题,若是遇到罕见的绿泥,那更妙了。只是……
绘画啊,绘画是刻丝的必备,想做好的紫砂壶,也要有绘画的功底。
难道真要练习绘画。
这个想法缠绕了他一天都没有心思看下去书,最后还是决定了。学一学吧。
此决定,让他在雅骚上,又更进了一步。
PS:十一更求收藏与推荐。


 第十五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

正月初十,也是宋朝的大节日,立春节。老百姓卖泥做的春牛,有时饰有百戏、人物,大者如猫,相互馈赠。还有食春盘、春卷,大内出春盘,以赐近臣。民间也互相馈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