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76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6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是,我不敢管,、,大哥又感到想笑。忍住笑意,说道:“小妹,有一件事,我想与你说一下,否则到时候你会很尴尬。”“我有什么好尴尬的?、,大哥将外面听到传言说了一遍,又说道:“小妹,郑家小郎并不知道就是你捉弄了他。此事我与你二哥三哥起过,还是说开为妙。解试考不用说是有了,只是一个名次的问题。就是省试,我相信也不会难倒他。”“那也未必。”
“小妹,不要要强啦,你想一想,有谁十几岁就悟了字。这份天才,世间无人能及的。省试还会难倒他吗?不过也好,这样呢,你也不用等多少年。”
“不准取笑我。”“是,是,我不是取笑你,是谈正事来着,你再想一想,若是洞房之夜,他挑开盖头,看到新娘子就是那个捉弄他的人,又如何作想?万一不高兴呢?”
“他不高兴就不高兴了。”嘴上要着强,可眼中略略有些小惊慌。
大哥又想笑,但不能取笑,1小妹脸皮子薄,再取笑,今天事儿说不好了,继续道:“至今此事瞒着爹爹。可终有揭开的时候,未雨绸缪,所以我与你二哥三哥商议了一下,看想一个办法,如何将此事揭开,又不让郑家小郎反感。”然后看着小妹。
此事小妹要占据主动立场,她不配合,自己哥几个,也就无能为力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中(下)

“宋伯,麻烦你一件事。”
“大郎,你说。”
“麻烦你去一趟定州。”
“大郎,让我到定州做什么?”
到定州正是为了刻丝,这个念头才来宋代时,他就产生了,当时有种种局面xìng,字未大成,画更不用提了。因此搁下未提。
如今以他的名气,想求一些好的书画,绝对能求到的。可自己都拒绝了向别人赠字,也不大好意思求别人的。还有,求字画来,不是仅为了收藏,而是将它刻成刻丝当作商品销售,不知道这些大家心里面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不过自己的倒可以。
京城一趟,字再次有了飞跃xìng的长进,至少自己这个刁钻的胃口,都稍稍能看得过眼。画还是不行,然而观摩了三个大家亲自绘画后,略有启发,也有一些进步。
因为时间紧,不敢钻得太深。最简单的一个例子,马上就要出现的一个画猿大家,叫易元吉,为了画好猿猴,几十年如一日,钻于山川林木之间,与獐同住,与猿共寝,甚至在长沙住所,开圃凿池,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驯养了许多水禽山兽,放于其圃,然后观察它们的动静游息之态。燕文贵与他交谈时也说过一句话,多画,多想,多看。
郑朗哪里能抽出这个宝贵的时间?
但观摩了一下后,借鉴了后世种种大家的手笔,画技开始有长进。
也不想成为绝世佳品,放在自家铺子里销售足矣。
说到底,还是他心中的雅sāo心理作怪,无他,喜欢。销不销售,对于现在郑家那个铺子来说,当真重要么?这时代做生意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xìng,随着郑朗的名气增加,郑家这间铺子在团行里分配的资源也越多,生意随之也变得更好。
去年年底,纯收入逼近了四千缗钱。到了今年,生意又比去年的更好。与京域那些日进斗金的大商人不能相比,但足以让郑家主仆十几口人过上大康的生活。
可郑朗依然对刻丝念念不忘。
想刻好丝,他能传授一些小技巧,比如现在刻书画的还是很少,还有相互流水线式的配合,提高效率,一些后来刻丝的先进技艺。但郑朗所能传授的就是这样,具体到细节,两眼会茫茫。所以想刻好刻丝,必须请高明的织工过来。
这个只能去现在刻丝工艺最发达的定州去寻找。
还有许多麻烦事呢,比如开多少薪水?织工多是女眷,家中有丈夫,有孩子。前来郑州,必然不愿意。那么只好用钱购一些田地,让织工一家人能过上安顿的生活,人家才愿意前来不过此时郑朗名满天下,定州百姓也会风闻,会减少宋伯此行的难度。
宋伯倒没有想那么深,听完后,说道:“我一定替大郎将事情办好。”
钱多了就没有烫手的,连朝中的大臣都不例外。当年郑父请了梁匠刘东连来到郑州,立即增加了生意。况且刻丝,他也听说过。
小主人长大了,也开始想着家里。于是立即动身。
放榜还有一些日子,郑朗安心读书。
几天后吃晚饭时,大娘说道:“朗儿,要快放榜了。”
朗淡淡的答道。进考场前略有些担心,毕竟这玩意儿,在后世传得没边。却没有想到考场上发生了那么多古怪的事。但考过后,心中也有数了。不说解元,至少前十名会有的。
可是几个娘娘心中有些忽上忽下的,万一呢…
大娘又说道:“我想说一件事,若是你高中,今年佃户的租子就免去吧。”
儿子渐渐长大,快与自己差不多高,有的事要问一问。所以郑朗对大娘很尊敬,心好,知道进退,在她身上能看到典型中国农村fù女的许多美德。
“好啊”,郑朗答道。反正家里面也不在乎这点钱,免就免吧,权当做一回好事。
“大姐,不能啊,人心无足意,开了这个头,这些佃户们以后会不知道进退。”七娘说道。
这也说得有理。不但国人,外国人也是如此,所以普希金才写了那篇著名的长诗《渔夫的故事》。但七娘绝对xìng没有这么长远的眼光,是心疼的。虽然家境好一些,可这一让,就让去了不少钱粮。
万一有什么用度呢?比如儿子若是在京城又看中了某一位行首,京城的行首赎金更贵。
郑朗还专门与行首打交道着………
“七妹,做善事有好报应的,看看朗儿,为什么盘坐想书?那是佛祖赐予的灵光。所以官人就没有朗儿有出息。”
二娘三娘四娘全部点头。
郑朗有些晕,但不敢辨。
四个长姐发话,七妹不敢再吭声。这件事就定了下来,大娘又说道:“铺子里进了一批抚州莲花纱,刘掌柜送了一些过来,我想送一匹给蒋家”
这个纱可了不得啦。
是寺绫的一种,在宋代寺院的纺织业十分发达,有可能这些寺尼没有其他的事务,天天对着佛祖,心情安宁,将一颗心专诸于织机之上,于是从这些女尼们的手中,出了许多优秀的纺织织品。比如越州寺陵、遂宁稽尼罗、越贡宝花罗,都是寺绫的上乘佳品。但都没有抚州莲花纱名气大。
离得远,郑州人也不知道具体的究里,大约的传言还是知道的。据说抚州莲花寺里有几百寺尼,精通捻织之妙,其技外人不可得,一岁才织几百端。
因此有市无价,只要有,尽管开价就是。
对此事郑朗略略知道一些,这些莲花纱几乎全部进贡到皇宫之中,流于市场的少之又少。在坊间看到的莲花纱虽精妙,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不是真正的莲花纱,而是莲花寺附近的纺户,从莲花寺女尼手中学了一鳞半爪,冒充莲花纱销售的。包括自家铺子得到的这一百多匹莲花纱在内。
郑朗好奇的看了看,其轻薄其光泽与质地,也能算是上等佳品,做夏衣最好不过了。
这是刘掌柜想立功心切毕竟随着郑朗出息越大,他心中越来越害怕,于是从中抽出了几十匹,送到郑家庄来。反正不再乎这钱好的东西为什么不留一点下来?
六娘叹息一声道:“陈四娘好福气。”
儿子为她寻琴,弄出许多风bō,现在大娘又给她送莲花纱。
“她没有娘家人,说起来我家才是她娘家,朗儿,你说呢?”
“是。”
“还有一件事,也要与你商议一下。”
“大娘请说。”
“你也不小了,此次解试考完说不定明年后年就要考省试若中就要与崔家议婚。到了那时,你岁数更大。崔家小娘子也过了及笄之期,是不是要派人到崔家商议一下亲事,提前做一些准备安排?”
“大娘,不用,还是等考完省试再说吧”。
对崔家人,郑朗感情有些复杂。岳父是不错,对自己有些恩。然而那个丈母娘与两个大姨子让他很反感。只能说自已经过许多事,对这种订亲方式并不排斥。勿要说什么自由恋爱,这时代几乎不可能的。就是有后世的也未必全部真正走向白头偕老。知人知面不知心,想了解一个人,很难。走向婚姻礼堂后,那是要过日子的,不可能每一天都会浪漫,柴米油盐,准备好了吗?
似乎崔家女不错,得到的情报仅于此。是真不错还是假不知,同样是一个赌博。不排斥,可也不感冒。况曰真的很小,呆在这时代五年了,对此心态依然没有转变过来。
“我派人悄悄打听过,听说那个小娘子很聪明,人长得也很漂亮,读过许多书,会一手好女红,崔家上下视若掌上明珠。”
“咦?”郑朗发出好奇的一声。
“不要以为大娘什么不懂,你大了,崔家看你,我也要看崔家。”
“大娘,儿…”郑明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话居然出自大娘的口?江杏儿也觉得很稀奇,低下头窃笑。
郑朗还是否决了,道:“大娘,不急,现在儿要苦读。
崔家为了崔家大郎,将他的婚事拖了那么久,我更不能耽搁。”
大娘想了一下,觉得也是,于是没有再作声。
放榜前,陈四娘来到郑家,泣不成声。
郑朗将卫中正那把琴赠给她时,就哭过。郑朗也没有花一文钱,要给钱,卫中正急了,你给我钱,我马上与你割席拒交。对这些人还能说什么呢?但领了一份人情。
其实事情传开以后,同样是一件美谈,至少郑朗尊师重道有了。那怕对方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妓。
大娘将她扶起来,道:“傻孩子,你都有了身孕,还跪!不怕伤了胎气。”
陈四娘还是哭。
郑朗叹息一声,大娘好是好,可有时候想做好人,也要有底气的,若不是自己,这个家会败得更快。
转眼间,十几天过去,到了放榜的时候,郑朗没有去城内看榜,中了不看也中了,自有衙差前来报喜。不中,看了也不会中。浪费了时间。时间宝贵如此,不知道原武的小才子张义阳知道这一点后,会作何感想?
报喜的衙差没有来,武三郎等几个哥子却来了。跑来的,气喘吁吁的跑到郑家门口,兴奋的大叫道:“中了,中了,朗哥子,高中,高中!好高的高中。”
替自己好友高兴,都高兴到了语无伦次的地步。
PS家中的网线不知什么问题,断了,明天处理,只好到网吧来上传达。本来想还有一更的,不成了。明天补上。!。


 第一百三十章 解元(上、今天再爆、求月票)

郑州此时,有些轰动与争议。
未放榜之前,对解元花落谁家有许多说法,大多数人认为解元必然是郑朗。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郑朗高中,甚至名列前茅,没有人怀疑,也不敢怀疑,但郑朗未必能最终中得解元。
毕竟解元只有一个,有一定的偶然xìng与机遇xìng。往大里说,洛阳富弼自小就名远扬,虽不及郑朗轰动,也是一个很了不得的小神童。然而科考之路却一直很不顺利,直到二十六七岁考中进士。
非是气不够,是机遇率使然。
这个说法在郑州城同样有市场。
说倒底,还是文人相轻,有许多学不服气,特别是那些有华的学,他们的鼓吹,号召力也大,于是这种说法迅速流传起来。就连郑家庄都听到了一些。但对郑家来说,没有造成sāo扰,郑朗反复说过了,考能考中的,名次不一定,都有了心理准备。考不中解元就考不中。能名列前茅也是不错的。当年郑父解试考时名列十九位。最后不是考中进士了吗?况且郑州城传来的说法,前五有了,就是解元不一定。这让几个娘娘很满足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低调如此!
其实几个娘娘偶然也想的,但不敢想,那是一千多人,近两千学,休说第一。第十就不错啦!
没有赌博集团,总的来说,若按盘口开,看好郑朗的十人中有五人,甚至接近六人,其次是唐朔,学业有成后又苦读八年,想起来就让人觉得可怕,有一成多。再到鲁恢,沾了郑朗的光。也是一个小神童,所以沾带着,有不少人看好了。然后到张义阳,交游甚广。许多文章也让人看到了,写得还是很不错的。再到孙固,还有郑卫宁,以及其他四五者。
大约是十人左右,也是这次科考中的佼佼者。
真说起来,这数年来。郑州解试都没有这样人济济过,休说第一,名列前五也很了不起啦,就是前十,皆有了省试高中的资格。
一再的传扬,使这一届放榜更加引人注目。
榜还没有放呢,就聚集了许多人观看。有学本人,有老百姓,还有一些粉妓,以及外来的商贾,好奇啊,看看鼎鼎大名的郑家究竟是在第几名上。
衙差拿来浆糊,另一边拿出一张大红纸,这个要从下往上张贴的。有的人看到自己的名字了,半喜半悲,喜的终于考中,悲的是名次太落后。贴到一半时,有学忽然看向一个人,正是柴克明,居然名列第八十七位,虽很落后,毕竟考中了不是?
柴克明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