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750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50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不对啊。”
“陛下,公主殿下身体不大好,略早产了大半个月,但调养得当,臣回京之前,母子十分平安。”
“回去后,将她移到鄂州。”
“臣知道,连王嵩都扣在潭州,没有让他回去。”
“你回来恐怕不仅为这事吧?”听到这条消息,赵祯同样高兴,不过正事儿为主,继续问道。
“是,不瞒陛下法眼,臣回来还是为了狄青。陛下,国家缺少大将,若有兵革之灾,国家将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狄青此时万万不能出事。文彦博与富弼二人厚颜无耻,为了逃脱贾昌朝的攻击,先用皇储转移臣民的视线,后用狄青再次转移臣民的视线。狄青对国家有功,不能成为文富二人推卸责任的替死鬼。”
到了这地步,郑朗毫不客气地将过程说出。
“范镇、赵捤墙砸怨⒅奔ぁ!
“虽耿直,也易于利用。”最可悲的还是范镇,为了皇储一事,急白了头发,纯不知道自己被人当傻瓜一样利用。
赵祯终于醒悟,在殿中走来走去,道:“文富二人会如此?”
“人是会变的,当初文彦博与富弼生xìng耿直,但经过宦海的起伏,变了。臣要辞职,富弼规劝,我对他说过一句话,经过种种磨历,人会变得稳重,作为首相更要稳重。可稳重有两种,一是不作为的稳重,二是继续保持赤子之心,再加一份稳重。会变向那一种稳重。”
“朕知道了,难怪这段时间富弼不作声。”
“文富二人皆不适宜做首相了,陛下还是召回庞醇之吧。”郑朗道。无论韩琦或者欧阳修、富弼、韩琦、文彦博皆是后世鼎鼎大名的人物。往后就是这几人轮番做首相的。
史〖书〗记载很美,再看其文章更美。
但有一件真相,为什么赵顼为帝后,将国库账目一查,一年亏空一亿多缗钱!如果不算战争,郑朗几乎将两广与荆湖南路几乎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度也不过与其一年亏空相仿佛。
当然,有许多是赵祯朝留下的积弊,可做为前任首相,治啊,史上赵祯朝就开始出现亏空,但并不多,为什么赵顼登基就出现那么多亏空?是谁的过错。看看前任几位首相吧。
“庞醇之啊。”
“是,有的人越变越好,有的人越变越差,数位宰相当中能有首相之材的,富弼都欠缺了。只有庞醇之。”郑朗不提自己,自己犯下这个滔天错误,休想做首相了。
赵祯同样心中也恨恨,但怎么办呢,将郑朗活活掐死不成?
“还有,陛下,请允许臣明天上早朝。”
“准。”
还是无奈之举,赵祯如今jīng力不足,对付不了满朝士大夫,文彦博能赤膊上阵,自己同样也能赤膊上阵,反正官职贬到这地步,还怕什么。光脚的才不怕穿鞋子的。
赵祯又说道:“郑卿,对狄卿仅是外判,你也勿要多疑了。”
“陛下,这终是一些人心中的诟点,狄青活着,这些人必不安。狄青身上多处负伤,又有背疽,担任枢密使都遭此羞侮污蔑,一旦外放,再三羞侮会有什么下场?陛下可记得范增乎?”
赵祯悚然一惊,范增同样患有背,不算什么不治之症。可一旦严重发作,大罗神仙也保不住了。范增就是生了背疽,气项羽不听自己的话,预料到大事必去,一气之下返乡,背疽发作而亡的。
若仅是贬一贬,倒也罢了,赵祯也不想狄青因此而死,道:“如何?”
“明天早朝臣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郑朗匆匆返回京城,诸臣愕然。
许多大臣纷纷来郑家拜访,包括富弼、王尧臣,郑朗命下人将门一关,什么人来了,也不接见。
第二天群臣上早朝。
文彦博在待漏院里未看到郑朗,一颗心定了下来,先将事情拍板,举起牙笏说道:“两府协议,决定罢狄青枢密使护国节度使之职,加同平章事判陈州。”
似乎还是很中听的判决,幕后的故事无几人能知道了。
赵祯盯着文彦博,没有立即答复,而是说道:“宣郑朗上殿谨见。”
七个字,大殿里鸦雀无声。(未完待续。!!!


 七百三十七章 其实不重要(下)

早朝人数非是后世所想像,很多人,京官有近两千名,不会所有京官都有资历上早朝,但上大朝会的也会站着数百名官员。需太监大声传话,才能将赵祯口旨传出去。
随着太监嘹亮的宣旨,郑朗带了进来。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他怀中还有一样东西,两张不大的软蔑席子。
远远地就伏了下去,道:“参见陛下。”
“郑卿,平身吧。”
郑朗站了起来,东张西望,然后往文官里挤,仅在司马光的前面,很后很后,前面几乎站着近百个大臣,若加上西府武臣,他排到两百名开外,后面还有,当然,他只剥夺了国公与平章事加上翰林院大学士职务,身上还有一些官职在身,虽坐在龙椅上几乎都看不到他这边,许多官员职位还是比他更低的。
然而这一站,前面许多官员感到尴尬了,不能当真啊,一个个面面相觑。
赵祯只是一笑,内幕仅是几个人知道。郑朗必须要惩罚的,那怕以后立下大功再赏不迟。但笑完后,心中又在叹气。道:“郑卿,你不是有话要说吗?请出来说话。”
郑朗将席子放在司马光手中,低声说道:“三郎,做得好。”
史上无论是在皇储案或者狄青案中,司马光皆扮演了重要角已认真剖析,是很不光彩的。
特别是狄青案。
然后走出来,举着牙笏,先未说,而是扫视了前面诸位大佬,道:“陛下,臣很久未上朝了。”
仅一句,无数大臣感慨万分,说下就下,这一南下,多是瘴痨之所,多与粗野的蛮人打交道,还有十万火急的战争,被人绑架。郑朗并没有任何怨言,有功未赏,反而因为不相干的两个小错误,一贬再贬。这份气节,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赵祯略有些惆怅,轻声道:“是啊,你这一南下,快有四年时间哪。”
“快了,我是看诸位臣工,当年有许多耿直热血的年青臣工,皆一一成长起来,如今名震朝堂,有许多人又分别进入两府两制或者谏台,仿若是一场梦一样。”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心,未说正事呢,先来了一顿讥讽。
当年你们耿直敢言,大斗吕夷简,如今呢?
郑朗又扫视了一下诸位臣工,道:“自去年秋天来发生许多事,公主离家出走,陛下病重,臣一度为同平章事却被绑架,今年六塔河决堤,河南河běi jīng东路大雨,多处地点决堤内涝。七月丈余慧星漫天,八月初一太阳有食。有人为的,有天灾。自陛下朝,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当年仅是一场灾害,陈执中、贾昌朝、宋庠等诸相逐一依汉例,降去官职。怎么今年发生了那么多事,臣却没有听到任何进奏弹劾呢?”
东府数人全部sè变。
这些事接连地发生,全部是在富弼与文彦博担任首相之时。
不仅如此,为什么没有人弹劾呢。
再想一想曹皇后要权,两府大臣不给,一度把持了国家所有朝政,问题就严重了。
郑朗没有再多说,自己发生了不好的事,懒得想说,不然今天就能因为这数件大事,在朝会上掀起狂风巨浪!
他从司马光手中将那两张席子拿出来,走到前面,分别递给富弼与王尧臣,道:“富相公,王相公,莫要逼我用刀将它们割断啊。”
两人脸上全部露出惭愧之sè。
他们曾很长时间在郑朗手下担任副职或者下属,郑朗对他们有提拨之功。六塔河事件中,他们二人缺少担当了。
又冲西侧说道:“狄青,朝廷处执,能上能下,我听闻陛下夸你是忠臣,何谓忠,听范希文一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朝廷的官员,我朝对官员优待自古难及,想的要替皇上分忧解愁,想的是天下百姓黎民苍生幸福,想的是国家繁荣昌盛安危。若只考虑到自己的官职与手中的权利,失去君子之道,失去大臣之道。昔rì我曾做为首相,执掌两府政务,如今我仅是一个潭州知州,在朝堂上位居班中,前列许多人作为我下属,难道我就愤愤不平?”
“是”,狄青眼中有些湿润。
能让郑朗再一次冒天下之大不韪,亲自赶回京城,替自己讨还一个公道,还有什么怨愁的?
郑朗又看着王尧臣说道:“王相公,狄青虽是一个武臣,他不能在文章上为陛下效力,可他多年征杀疆场,保卫国家安宁,也是立下大功的。国家乃是一部机械,需要各种部件,士大夫重要,也不能完全忽视将士。陛下以狄青为枢密使,是多方面考虑,鼓励将士为国效力,为西府增加一名jīng通军事的大臣,作为臣子,若反对便进奏,不进奏便要服从陛下的任命,为何不服?”
王尧臣还是不服,可手中拿着郑朗的席子,不敢辨解。
郑朗这才谈正事,持着牙笏徐徐一拜道:“陛下,臣又没有得到中书旨意,返回京城,刚刚又在朝会上失仪,请陛下下旨,免去臣的正奉大夫兵部侍郎一职。”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这一免,郑朗还剩下什么官职了?
赵祯已经会意郑朗意思,道:“准,欧阳修等会草诏,因郑郎草率返京,朝会失仪,黜正奉大夫兵部郎中,改任为工部员外郎奉直大夫上轻车都尉。”
“谢过陛下”,郑朗唱了一个大肥诺。
大家再次瞪目结舌,升朝官有宣奉、正奉、通奉、正奉、奉直五个大夫,奉直乃是最后一等。员外郎又比郎中低了一级,勋官最高的乃是上柱国,郑朗当初乃是柱国,不能当真全部升到顶,以后怎么办?其实各项官职差不多都接近这个顶点了,然后是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慰、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一共二十级,轻车都尉仅是中间的勋官,相比于郑朗的身份,简直什么都不是。
最古怪的是皇上居然答应,贬官者看样子其乐融融。看到这对君臣二人,许多大臣心中不是滋味。
但学是学不来的,郑朗虽所有官职一贬再贬,可是得到一样最重要的东西,皇帝的心!
其实此事关系到昨天郑朗与赵祯的谈话,郑朗淡淡说了一句:“陛下,这几年来大臣文章写得越来越好,可士风却越来越下降。”
赵祯同样感慨万千。
当初他才执政时,许多君子们虽让他头痛了,但士风是没话说的,坚持真理,将官职当成空气,一点儿也不在乎。其中包括欧阳修、富弼、庞籍、文彦博等重臣。现在呢?
因此,默许郑朗自求处罚,让天下大臣看一看,士风应当是这样的。这才是孟子嘴中所说的,富富不能yín,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郑朗又道:“臣奏其二,秋天渐渐临近,臣规划荆湖南路,向中书请求朝廷支援一千五百万数钱粮帛与其他物资,大约相当于一千两百万缗钱。然文彦博仅给臣拨来五百万,远远不足,故臣亲自来京,向陛下请求,荆湖南路花了不少钱帛下去,不能让它废于一旦。”
文彦博持着牙笏走了出来,道:“陛下,国家遭受此大灾,国库紧张,还有那么多百姓至今无家可归,臣无力筹集更多的钱帛拨向荆湖南路。”
说得很小心,郑朗如今什么官职都没有了,有,剩下的官职等手是空气,真正的赤膊上阵,一旦发生朝争,两相罢贬,自己不敢火拼啊。
郑朗淡淡地说道:“文相公,这我就不懂了,当初你与我共为首相对,国家也有灾害,可年年多有积余。我离开朝堂时,国库积余七千万,价值五千多万缗钱。一年积余近四千万,价约三千万缗有余。臣虽在南方用了许多钱帛,却又从银行里拨款近四千万缗钱,为什么国库不足了?”
淡淡地一段话,让文彦博脸上开汗。
小账算不出来,大约的还能清楚的算出来。
若保持皇祷三年的势头,一年积余三千多万缗钱,如今四年多时间,就是这个钱能足以支持南方的花费。
算是出台了一些优惠百姓政策,轻徭薄敛,加上六塔河带来的浪费,原先那个五千委万缗钱的积余也足矣。还有银行的四千万缗钱呢?
不能全怪文彦博,与文彦博或多或少有些责任。
南方遭受侬智高与交趾之害,朝廷暂时未但得利,相反拿出许多钱帛安抚百姓。今年大灾,受害面积非同小可,加上六塔河,一进一出之即,损失更重。
但这不能当成待口。
主掌国家也象持家过rì子一样,不jīng打细算,钱花起来很快的。若会jīng打细算,就会有积余。
这方面乃是文彦博的短项,并且他与后期的陈执中一样,喜欢收买人心,多赐官赐爵,实际与郑朗共同为首相之时,他与陈执中就有了这个倾向,大肆向官员赐爵。
看到的是上面,还有下面的。比如官员,宋朝许多官员有官无位,就是身负实职官,却无差遣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