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744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44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西北他十分了解的。
从会溪返回七星镇时,郑朗就问了王嵩许多关于西北的事。不过因为身份的关系,王嵩知道得不全面。
狄青说完,郑朗也不说话,低头凝思。
他不发言,其他几人皆不敢发言,敢抹狄青面子,不敢抹郑朗面子。至少在三个方面不敢抹,一个是水利,二个便是军事,三个便是经济。
郑朗想了很久,道:“放。”
“放?”王尧臣惊讶地问。
“对,放,彦国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些年唃厮啰虽对我朝没有异心,一直没公开派兵参战,又与契丹联亲,是对我朝与西夏的战争,存了坐山观虎斗的念头。反正已存的裂隙,心是收不拢了,不如放,削弱吐蕃一部分实力。一旦我朝放手,瞎毡就会不敌。而唃厮啰也不会想到我朝会不顾西翼危胁放手,龛谷必然不守。得到龛谷,没藏讹庞会有两种做法,第一种便是对付没藏氏。这对兄妹相争已经炽烈化。若大胜之下,没藏讹庞不动手,以后便不会再有机会。攘外必须安内,虽西翼有险对我朝不利,不过若没藏讹庞能击杀没藏氏,对我朝利益更大。接下来没藏讹庞会有两种做法,第一种sāo扰我朝,第二种进军河州,利用吐蕃四分五裂之势,击败吐蕃,以将武功跃于元昊之上,他就能顺理成章地改朝换代。”
“似乎是……”富弼沉吟道。
“我朝必须于西北严加有备,”郑朗道,再想象前几年那样,西北太平无事,是不大可能了。又说道:“至于吐蕃,若没藏讹庞想要进攻河州,迎接的只能是大败命运,他仍小看了唃厮啰。只要此人在,吐蕃就不可以一rì小视,而且是在吐蕃土地上作战,天时地利人和皆对西夏不利。除非此人死,吐蕃才会渐渐衰败。”
诸人点头。
这才是内行人说的话。
主要郑朗是文臣,狄青没有金手指,说不出这种高瞻远瞩的话,可他也说了一些有军事见解的话,然谁听他的?
分析未来的可能大势,才能想如何报复西夏。
郑朗继续说道:“西夏出兵阿干城,又派刺客对我行凶,若不惩治,西夏必轻于我朝,就是我朝不想战,恐怕战争也会来临。反过来我朝不备,又能出现庆历之初种种失利的战局。因此主动权必须掌控在我朝手中。”
“那应如何办?”田况问。
“先派使者对其责问,问为何要对我行凶,问为何要进攻阿干城。但将行凶一事放在前面,阿干城一事放在后面。速度尽量慢一点,让没藏讹庞在国内不能失势,以便让他对没藏氏动手。若是如我所料,西夏进军龛谷后,再派使者问。同时西北布防,等到没藏兄妹之争水落石出之时,封锁商榷。这最少要到明年,明年荆湖南路开发大局定落,诸将可以抽向西北。”
还有的人不知道郑朗已经放弃了夔峡四路,一个个奇怪地看着郑朗,又不大好问。
郑朗也不多做解释,用眼睛瞥了一眼狄青,正犯愁狄青呢,正好能安排狄青了。枢密使不是你干的活,还是回到西北。
“再派一名懂军事的重臣前去领手,逼迫西夏人将矛头转向吐蕃。一旦西夏大败,我朝封锁商榷之外,再用一些借口,中断岁赐。使其国经济败坏。征战多年,士气虽高,可是一旦家庭贫困,衣食不足,兵士的士气便会一天天低落。我朝却在不断壮大,谅祚又渐渐长大chéng rén,又是一场龙虎斗,到时候两败俱伤,就可以对西夏真正发起战争之时。不过在这之前,必须与契丹保持良好的关系,另外看能否有办法继续挑唆契丹与西夏交恶,断绝他们的来往。”
“可是契丹那个老太后,”文彦博摇头。
“放心,萧耨斤失常对我朝有利,她以前对长子不好,现在对长孙也不好,扶持耶律重元,契丹必有一场大乱子。”
说完离开都堂。
实际是一种保守的做法,不过考虑经济的,去年荆湖南路未动用多少钱帛,两广战争以战养战,大体上保持了支出,朝廷略有节余,一个六塔河又用完了。
今年六塔河出事,荆湖南路大肆用钱之时,没有钱帛来发起一场战争。不得己的保守策略。
还有一个地方有钱帛,银行,可是银行规模是要扩大的,来的时间,鄂州官员再次请求放大银行范围。并且交子发行量也小了一些,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银行有钱,不能再动用了。
离开都堂,回到家中。派人到种家将种谊喊来,对他说:“你想不想去荆湖南路?”
“想啊,”种谊雀跃起来。
“想,我就对狄青说,让他将你调往荆湖南路。”
“谢过郑相公。”种谊高兴地离开。他还小,不知道其意义,不过能否成,得看郑苹的意愿,若不同意,郑朗还有其他好几个“备用”人选。
然后来到狄青家中。
狄青大喜,大开中门,迎出大门口。
坐下后,郑朗问道:“汉臣,来到枢密院如何?”
“不好,”狄青老实地答道。
“不过也算做过一回西府首相了。”
狄青呵呵地乐。
“我来说的是另一件事,六塔河。”
狄青茫然,六塔河是东府的事,与自己不相干哪。
“汉臣,我对六塔河前景很不看好。不出事便罢,一出事会引起许多争议争斗,一方是贾昌朝、陈执中这些守旧大臣,一方是富弼、文彦博与王尧臣这些君子党。贾陈必拿六塔河向富文二人攻击,君子党想要保住富文二人,必会转移视线。”
不分析,狄青做梦也想不到,一分析,狄青sè变。
“记好了,激流勇退,方才真豪杰。还有,明天皇上举行大朝会,你会看到一幕。”
“看到什么?”
“一些人对我的弹劾。”
“为何?”
“我没有诏就回到京城,本身做法是错误的。这无关紧要,可是我要下去看六塔河,否决六塔河,要不要对我敲打敲打?那么我是怎么做的,你看好了。”
“怎么做?”
“看就是。若真让我说中了,请你去西北,替这个国家,替陛下将西北大门守好。”进一步化解狄青的心结,这些武将亲自上阵杀敌,身上多有伤势,一旦想不开,各种病症发作,死亡很快的,前面有郭震、王忠嗣,等等,皆是受不了这口气,心中窝囊,病发身亡。狄青亦是如此。赵祯给郑朗找点事做,郑朗给狄青找点事做,转移思想包袱。
狄青略略有些不乐。
郑朗没有再劝,先让他想,让他提好提前准备,到时候纵有心结,也会轻一点。
无奈,国家大将青黄不接,狄青一死,无人能领军,郭逵也不行,要等江西那个人成长起来,还早着呢。
第二天郑朗没有上早朝,是外臣,能上也不能上,但未走,去了中。要看六塔河,必须从中省看六塔河的资料,这样下去看会更明了一点。
群臣进殿,赵祯坐在龙椅上,说了几句话,不多,并没有真正康复。
这是做一个样子,好了,也能说话,各位不用太担心。
是听郑朗建议才这样做的。
当然,也不会有大臣顶真,皇上,你脑袋瓜子有没有好啊?
几名大臣开始进谏弹劾,不管怎么说,郑朗这次不顾朝廷制度,匆匆赶回京城是不大失,此例一开,会带来种种弊端。
但要考虑郑朗一是关心皇上,虽媚了一点,二是为了六塔河,也能情有可愿。
赵祯不作声。
一场朝会散去,富弼悄悄将情况告诉了郑朗。
与富弼没有关系,两人友情还继续存在的,勿用质疑。
郑朗也不说话,继续翻看关于六塔河相关的卷宗,临下值时,讨要笔墨,写了一封奏折,递给文彦博与富弼。皇上不能理政,他的权利如今也让文富二人代办了。
奏折很简单,自己做错啦,不管是什么原因,赶回京城是不对的,因此主动请去自己翰林院大学生,同平章事以及那个管国公的职位。
这个几乎一抹到底了,再抹,任谁也不好意思抹下去,难不成让郑朗下狱?
文彦博与富弼看后全部呆住,郑朗不理他们有何反应,离开中,一天翻看下来,差不多了,明天就得下去。
富弼追了出来,道:“行知,你何必如此?”
这不是打脸吗?就是有错,历尽危险,好不容易救出来,马上再来一个贬官贬职,老百姓如何看,士子们如何看?肯定以为自己与文彦博嫉妒郑朗的功绩。
郑朗停下,扭头看着富弼,问:“一个人的心路是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的。昔rì庞醇之正直敢言,后来流离颠簸,到了西北后做法渐渐保守。但在他反思之下,明明范希文新政失败,他却老辣弥姜,隐隐有一代名相风范。相反,执中昔rì也谨小慎微,可数次贬职数次为相,却看不到这种谨小慎微了。这是心的变化。庆历新政时,你虽正直敢言,可进谏多有毛躁之弊。一番磨历后,rì渐稳重,这是我敬重之处。稳重是好事,特别作为首相,勿必要稳重,可稳重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为了权利而稳重,不作不为,向你的泰山学习。第二个稳重只是对事,不对权利,继续保持原来你的赤子之心,再增加一份长远眼光、大局观与稳重。你变了,一颗心变了,是变向第一种稳重,还是变向第二种稳重?”
相比于其他脱变的人,富弼也趋向保守。但要稍好一点,这也是郑朗自青年时代就看重富弼的原因。非是看重富弼青年时候,那时候他的戾气同样很重,郑朗多不喜,看重的正是他中晚年。
向韩琦与文彦博解释不通的,对富弼却管用。
这席话如醍醐灌顶,富弼当场愣在哪里。
大半天后说道:“行知,我知道怎么做了。但你也不用写这个辞呈。”
郑朗却呆呆地看着南方天空,说道:“彦国兄,我不是为几个言臣弹劾而写的。自己是犯下错误,不辞不行哪。”
富弼哪里想到,他产生误会,以会郑朗是说犯了错就是错,言臣弹劾不弹劾不相干。他还是很反对,道:“人无完人,孰能无错?如此,略有错便贬职,就算我不在乎宰相之职,以后又谁来担任这个宰相?”
找错岂不是太容易了。可是宰相几月一变,这个国家会很糟糕。
“彦国兄,我是有错啊,大错特错,与回不回京城并无半点关系,”郑朗道,说完,留下茫然不解的富弼离开。
PS:诸位,对主角做法是否邪恶,勿用争论,这一坑乃自弄cháo儿就时断时继埋下去的,如今才收起,是为后文铺垫的。主角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但不想让他做圣人。赵曙与赵顼未必容一个圣人为相。这个缺将非常非常的重要,具体轻重,请诸位再细想一下,一个有缺的能臣,一个与宗室有纽带的能臣,与一个完美无缺能文能武的圣人,轻重会是如何?同时也是为故事留下一道悬念,否则太枯燥了。


 七百三十二章 摊上事了

郑朗回到家中,先派人将时恒喊来。
火炮研发卡住了,其实郑朗也未要求时恒发明什么高明的先进火炮,仅是明清时一些作品。不过给了时恒领先的科学知识,毕竟相差五六百年,六七百年的知识积累,生产力,经验。
因此一直不能成功。
不但不利于军事,也不利于科学的发展,成功了,学习格物学的人必多,不成功,因为又不是在科举项目之内,学习的人越来越少。而且朝廷huā了很多钱帛,再拖下去,最终会有大臣弹劾或质疑。
雷贡的事也没有进展,硝酸甘油固化成功了,没有雷贡无法引爆,液化硝酸甘油倒是易于引爆,往往一扔一砸就可以让它七百三十二章 摊上事了爆炸,但这玩意儿太危险,往往提在手中一荡,就能爆炸,根本就没有实用xìng。
让时恒请一段时间假期,跟在自己后面,再互相探讨一下。
然后写了一封家书递向潭州,说赵祯病情好转,能开口说话,也能站也能坐,正常康复当中。这封信明是写给崔娴的,实际是写给另外一个人。
又写了一封奏折,继续请辞掉各种官职。
赵祯与他“臭味相投”也是生xìng使然,两人无论从德cāo,或者思想,或者对事物看法十分相近,并且是追求完美的人。做错了,就要受罚,没得客气。
文彦博与富弼必然将自己的请辞奏折压下不报,那么就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
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没有细想,但想到一部分,郑朗并没有顾忌。有两个用意,他反感如今这种不顾大局,一味吹毛求疵的风气。富弼许多做法也不完美,为什么让郑朗看重无他,诸士大夫一起变得浮燥。赵祯朝后期星光璀璨,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文彦博、包拯,还有正在成长的司马光与王安石那个人七百三十二章 摊上事了不是名垂千古。
但论臣不是赵祯朝最好的时代,而是天圣朝,鲁宗道、蔡齐、王曾、张知白、李迪等等,这些人才是谦谦君子。为人厚道,识大体,正直,有吏治之能,而不是文章璀璨。
其次富弼在六塔河事上是做错了为了政绩为了权利强行上马的。
第二天将请辞奏折递向中书,带着时恒东下。到澶州后,又递了第三份请辞奏呈。
文彦博与富弼这次终于摊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