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677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77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战就战,但地点必须由我来选。”
“到你们交趾作战?”
一干蛮人再次大笑。
“不,就在循州,我选循州城外那片矮林,我们进行比试。”将交战又改成比试,心虚了。
郑朗盯着他,好心思啊,那片矮林郑朗知道,就在东城门临近河边的地方,高大的树木让百姓砍伐光了,连稍粗一点灌木也让百姓砍回去当柴禾烧了,不过给了一些细小的小丛木与棘刺更多的生长空间,反而长得十分密集。于河边又有一些茂盛的芦苇,面积不大,地势却十分复杂。至少对于自己的手下兵士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地形。首先一百蕃骑就用不上了。不但蕃骑,即便派重装步兵进去也会十分不利,既然此人说要比试箭术,他所带来的属下必个个善长弓箭,又多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派步兵前去,自己手下还是必败无疑。
郑朗道:“好心思啊,好心思。”
在内敛的政策下,是猫是狗一个个想往宋朝头上跳了。一个小小的交趾,居然猖獗如此。郑朗冷冷一笑,说道:“不过某答应你。就在那片矮林中作战,另外,某只要林外两百步的空地作为作战区域,以便骑兵便于跑动。”
李rì同狐疑不解。利于骑兵跑动,往哪儿跑,往那片棘刺丛跑吗?也看着郑朗,最后说道:“行,就这么定。”
“我也不占你们便宜,你们长途跋涉而来,让你们休息一晚上。明天上午,城外矮林作战比试。”
李rì同又狐疑地看着郑朗,心里想到,难道关于这个宰相种种传言都是假的,不然怎么托大如此,于是试探地问了一句:“那么后天上午如何?”
“行。”
“一言为定,”李rì同说完匆匆离开。
鲍轲忽然说道:“郑相公,将他拦下。他还没有说派多少人参加呢。”
十个人参加是十个人的安排,二十人参加是二十人安排,三十人参加是三十人安排。人数不定。计划就不好制订。郑朗将鲍轲拦住,说道:“我们是主,他们是客,让他们沾一点便宜。”
“不是便宜,还有那个矮林子……”
“不要紧,他说后天,也是看我答得爽快,怀疑那林子里有鬼,明天会过去察看,所以说后天。顺便再多打探一下我军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明天将林子让给他们,我们先过去看一看。”
“郑相公,有何妙策?”
“看过了再说。”
走到城外,来到林子边,林子面积不小。三四十亩地大小,后面便是高大崔嵬的嶅山余峰,东边是龙川水,南边倒是一片开阔地,但郑朗自己说的,仅留两百步开阔地带让骑兵有冲锋时间。可往哪里冲,难道往那片充满棘棘的矮林里冲,或者往龙川水里冲?
郑朗进了矮林,在循州呆的时间最长,还是第一次进入这片矮林,不要骑马进来了,就是空人进来,行走得都万分困难。鲍轲走了几步路,衣服便被勾破了一个口子,吸了一口气说道:“不妙啊,郑相公。”
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是自幼成长在交趾的神箭手的天堂。
郑朗拨了几下乱树枝,也不察看了,退了回来,笑了笑说:“这个交趾人倒是挑了一个好地方。”
“郑相公……”
“鲍提点,你来跟我来,你官任广东南路提点刑狱,有时候也负责抓盗,象这样小规模区域的交战,再所难免。大家相互交流。”
好听的说法,实际是指导鲍轲。
“首先看问题不能看表面,要看内里。比如说人数,他们一行过来五十几个人,抛去杂务与文吏,兵士大约在四十人略略有余。这个林子是如此之大,又适合他们的作战方式,是多,还是少?”
“我明白了。”
“再说人数,你指望国与国之间,特别是交趾与西夏这种无赖的国家,说话能算话么?今天他说二十人,到后天突然反悔说四十人,怎么办?我们是主,他们是客,若不同意又中了他们圈套,反而让来循州的蛮子们认为我们怯弱。若同意,我们针对的是二十人去的安排,计划又乱了。不如不问,反而显得我们泱泱大度,他们卑鄙无耻。”
“倒也是这个道理。”
“而且我同意,是因为我手中有一样东西,说不定这种东西你以后就能利用了。记住,捉盗时千万莫入这种密林,这个林子还算好的,那些大山的密林更是危险,若是对方jīng明,在林中设设种种埋伏机关,当抵一万兵。”
“那……”
“马上你就知道我的计划了。”说到这里,郑朗又低声说了一句:“看样子我要训练一支军队。”
“什么军队?”
“专门在这种密集山林里作战的特种兵。”不但自己对这种密林无能为力,狄青在特磨道战术依然还是将敌人主力吸到开阔地带,然后决战,这才取得大捷。似乎狄青对这种密林大约也是束手无策。
来到军营,又听到郑肃与郑黠在争吵。
郑朗挑开帘子走进去,问道:“你们俩人又在吵什么?”
“我们在争项羽与薛仁贵谁更勇力过人。我说是项羽,郑肃说是薛仁贵,郑相公,你说他们俩人那一个才是千古第一英雄,”郑黠道。
鲍轲瞠目结舌,这个怎么好比?
郑朗却没有认为他们在胡搅乱缠,有时候争一争。便是在长知识,俩人成长很快,一是学来的,二就是争来的。和颜悦sè地问:“说说理由?”
“项羽力举千斤鼎。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当为千古第一勇将。”
“不错不错,居然知道彭城之城与巨鹿之战,有长进了。”
“不对。俺说的是勇力、武艺,不是战功,论战功,项羽有李靖厉害吗,三千破十几万突厥军队,突厥军队岂不是比亡秦时代的军队更厉害?项羽可有什么个人战绩?但是薛仁贵单槊匹马于二十万军队里纵横无敌,三箭定天山,项羽有这样的个人战功吗?”
似乎是……
郑朗却问了一句:“为什么薛仁贵没有三箭定吐蕃?”
“是……”
“你们只讲结果。有没有分析当时的背景?高丽一战,薛仁贵是在二十万高丽军队纵横无敌,但背后就是唐军。只要杀出来,就会平安无事。唐军给了他胆子,也震慑分散了高丽将士的注意力,这才取得如此神奇的一幕。三箭定天山时,薛仁贵多次建功立业,在突厥铁勒人心中产生很高的威信,甚至种种怪诞的传说。唐初那支强悍战斗力的军队还没有正式衰弱,对铁勒人有震慑力,铁勒是各部联军,军心不齐。缺少得力主帅指挥调度,薛仁贵三箭shè毙铁勒最强壮的三名勇士之后,更加让铁勒人将薛仁贵本人往那些传言上印合,于是三军溃败。甚至导致到最后出现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薛仁贵仅将面甲摘下来,突厥几万将士就吓得下马投降。然而吐蕃论钦陵不信这个邪。足智多谋,利用唐军将帅不和进行分化,军队又胜于唐军数倍,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薛仁贵的神话也就破灭了。当真有个人勇力能敌万人的?真正说个人在恶劣形势下,取得最辉煌战绩的也不是薛仁贵,而是另外一个人。”
“谁?”
“南北朝南宋开国皇帝刘裕。”
“皇帝?”
“皇帝怎么了?有许多皇帝一身武艺,让人难以想像。光武皇帝没有武艺,敢率领三千人冲入四十万王莽大军中?南北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更是一员悍将,作战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能说他没有武艺与个人勇力?唐太宗箭术天下无双,与尉迟敬德联手,每战两人皆冲在最前面,勇猛无双,让敌人闻风丧胆。我朝太祖皇帝手中金棍横扫八荒,气吞**,天下无人能敌。你们能说皇帝就没有勇力吗?”
“那个刘裕有什么战绩?”
“他仅是一名小校时,遇到一千多名敌人,情急之下,拨起一棵大柳树,以柳树为兵器,孤身一人击败了一千多名敌人。”
“以柳树为兵器啊?”郑肃与郑黠傻眼了,不要挥舞,拨也拨不起来。
“但他厉害的不是勇力,而是军事才华,每战必胜,还是大胜,也算是千古名将,不过皆没有可比xìng。这些人都是千古的勇将,不在一个时代,没有交手,很难比较。你们要学的也不能仅学勇力,现在你们是壮年,总有年老体衰之时,要学的是军事学问,若没有军事指挥能力,纵然厉害如项羽,也会兵败于乌江,厉害如薛仁贵,也会蒙羞于大非川。所以我平时让你们多看一些兵法籍。”
“喏。”
“今天就算啦,我来是嘱咐你们,后天将会有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有些安排让你们代我去布置一下。”
第二天交趾挑衅郑朗的事就传扬开了。
那个李rì同果真也带着手下跑到林中察看,上午看过了不放心,下午再次跑过去看,晚上还派了几名侍卫守护,怕宋军动手脚。
第三天上午郑朗带着宋军出城,城外早挤满了密密麻麻围观的百姓,有百姓,也有商人,还有蛮子。李rì同率领手下等候多时,郑朗迎过去问:“李rì同,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现在开始。”李rì同胸有成竹地说。
“现在认输还来得及。”
“郑相公,未必。”李rì同皮笑肉不笑地说。
“那你准备用多少人出战?”
“四十人。”
郑朗与鲍轲相视一笑,早在郑朗预料当中,然后道:“好,那就四十人。”
他话音刚了,李rì同已经挥手,他四十名手下飞快地跑到林中,抢位置去了。
“太无耻了,”有的蛮子都看不下去,骂道。
郑朗也是一乐,怎么办呢?中国四周无耻的国家太多,也不差小越这一个国家。好邻居啊,都是好邻居。郑朗也做了一个手势,几十名兵士推来一部大车子,从车上拉下来一根很长的绳索,以及一些竹竿,先将竹竿钉于地面,用绳子拉成一个围圈,将那个矮林以及矮林前两百步开阔地笼罩其中。郑朗说道:“李rì同,就以这个圈子为准,如何?”
李rì同目测了一下,说道:“好。”
绝对的公平,自己挑都挑不出任何刺。
郑朗手一挥,郑肃与郑黠带着三十八名手下进入圈子,但其中有两名步兵,并且没有着任何盔甲。蕃骑着甲了,可都是轻甲。郑朗说道:“诸位,这一战你们乃是为国而战,只准胜不准败,知道吗?”
“知道,杀死这些小猴子。”郑肃大声喊道。
这时交趾人十分矮小,相貌又多是尖嘴猴腮,乍一看,是有点象猴子,围观的百姓听到后,全部大乐。
李rì同要发作,郑朗抢在他前面说道:“郑肃,怎么说话的,人家是使者,长得就是象猴子,也不能说。”
“……”十几个循州官员直哆嗦,还是郑相公这句话猛啊。李rì同气得差点晕过去。围观的百姓更是大乐。
郑朗挥了挥手中的旗帜,说道:“三鼓后开始,诸位将士听令,这事关到两国尊严之战,凡是擅离战场者,杀无赦。那一方全部倒下,方可出此围。”
“喏。”几百名宋兵全部散开,将这个绳围包围起来,举起手中的弓箭,瞄向围中。
不死不休!(未完待续。。)
s


 六百七十二章 强势

林中的交趾人吓坏了。一个兵士从灌木丛中钻出来,向李rì同询问,这一回说的是交趾土语,郑朗听不懂。
他饶有兴趣地看着交趾兵士身上的藤甲。
交趾有铁制盔甲,藤甲同样普遍,便宜,轻便,适应炎热天气穿戴,也适于在热天丛林中行军。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便宜。以宋朝的财政收入,都无法让兵士穿上步人马甲,三分之一的兵士穿着各种纸甲、布甲、棉甲、皮甲,余下三分之二兵的步人甲与马甲能达到合格的不足一半。郑朗入主两府后,整合兵械监后,也没有将兵士的步人甲马甲合格率提高到三分之二。太费钱了。以交趾的财力更不用提。
郑朗细细看去,虽是藤甲,做工十分良好,比元绦在广州替自己准备的临时藤甲还要jīng良,他又想到三国演义里所写的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那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人是活动的,以如今技术,也不可能大面积迅速放火。除非象火烧赤壁那样,大规的水战,船只集中,烧船。火烧华容道都不可能实现,南方此时植被太茂盛了,四季常青,比如眼前这片矮林,不砍伐,如何让它迅速轻易地烧起来,估计很难很难。
藤甲终是藤甲,也不是象三国演义里所说的,防御力比铁甲还要好,对刀箭的防御力远不及铁甲,仅是胜在轻便灵活,成本低廉,制造迅速。
大约是要迅速赶路。所以才穿着藤甲来的吧,或者交趾自知他们的盔甲远不如宋朝盔甲,于是自制的铁甲索xìng不穿。省得丢人现眼。不过用在这片矮林里,倒是将藤甲的优势无限地放大,不但灵活。还略有些保护sè,也可以阻止棘刺刮伤皮肤。
天sè晦暗,一个yīn天。
乌云在天上飘来飘去,不象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景sè,但可能下午会落雨了。然而风向不对,偏偏刮了东北风向,若是东南风,那就妙了。不过也无所谓。
听着那个兵士生硬难听的交趾语。郑朗突然感到时空重迭。
今生前世一起交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