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560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60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府自己,加上文彦博与富弼,富弼经过这数番打击。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胡闹,那么他的才干能便充分的发挥。班子不复杂,除了庞文二人略有些手段,其他四人都是温和派,不会引起多少争执。
再用王素、蔡襄、包拯、吴育为台臣,可在朝堂进谏,可作为巡察使按察地方,诸多问题会迅速解决。什么陈执中,大宋,丁度与王贻永、夏竦、高若讷,得一起下放下去。
但自己是这样的想法,能否实施?
这时候那怕他对赵祯有什么样的感情,也不能抛头露面。
还得忍。
大家一起不作声,可是郑朗耳朵里听到算盘珠子敲的声音更响。
赵祉不由地挠耳朵,不行,还是先让郑朗交接,大不了将他喊到宫中单独面谈,其他人不放心,还是郑朗。准备下令开宴,郑朗忽然说道:“臣还有一谏。”
“说来。”
“以前新政之始,蔡襄误以为申国公会干忧新政,进谏陛下诏书诸执臣不得私下宴客,以图将申国公禁锢。陛下也同意此谏,造成诸多不便。直臣碍于诏令,全部遵守。但执臣总掌国家政务,许多时候不是能在各衙门里就能得出结论,还要询问属下百姓,还要与同僚进行商议,群策群力,征询意见。然此诏令下后,耳目失聪。或者以此戒臣子结党。即便有些诏令,结党的还是结党,用手段陷害臣僚的,手段继续在用。不能阻止臣僚yīn谋诡计,没有阻止臣僚结党。却造成执臣执政不能明察。臣以为此诏令有误矣。请陛下诏书修改此诏,恢复以前法令,臣僚宴客不准私党结朋,不准以媚权贵,不准勒索受贿,但为政务便,可以适度宴客,以为臣工执政更能清晰的做决策。”
这道诏书弄得当时范仲淹很苦逼。
其实郑朗与韩琦好几次触犯,可终是不便,一两次偶然,没有人弹劾,习以为常,必然有言臣找把柄。自己就是到了枢密院,也不是真正伴相,西府事务同样有不少。
想要做好事,这道诏书便象一道大山一样压在头顶,必须废掉。
赵祯想了一会儿,说道:“准,曾卿,拟诏。”
张方平瞅了郑朗一眼,郑朗当作没有看到。即便到枢密院,他也要做很多事的。特别是军队,要为未来夯下厚实的基础。
酒菜上来,郑朗呷了一口小酒,大快朵熙。
在契丹吃得淡出鸟来,还是宋朝好啊。看看这个大虾,包着淀粉,裹着蔗糖,经油锅滚成金黄,又香又酥又鲜美,看看这个小鸡子,沾上秦椒胡椒粉,香辣可口,即便这碟莼菜,伴着麻油,蒜子,也是甘之如饴,唇口留香。
吃得香,其他大臣一起看着他吃,瞠目结舌。
赵祯只是微笑,契丹一些饮食习惯他也听说过的,郑朗从小是独子,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这一回吃足苦头,难得的良臣哪。
也只有郑朗无所谓,吃得坦然,换其他大臣,多少有些拘束。
看着他大快朵熙,赵祯身后一对美目紧紧盯着,脸上渐渐飞满了桃花,红霞姹紫嫣红,再看看其他大臣的举止,在她眼中,其他人皆是凡夫俗子,那怕皮囊生得多好,只有这个与自己有着紧密关系的大臣。才是一个翩翩郎君,气度天下无人能敌。但没有其他人发现,都在想心思呢……
宴罢。郑朗要交接,好回家,赵祯突然说道:“郑卿。你留下来。”
其他大臣听了有些黯然,不管是否做首相,这份宠爱,无一臣能及了。有的大臣倒也释然,若自己是皇帝,有一个大臣能为自己做出这些事,自己同样也会对之宠爱。
郑朗只好留下。
“随朕去迩英阁。”
“喏。”
赵念奴跟上,对郑朗说道:“郑相公。我在宫中好担心。”
“谢过公主殿下关心。”
“你回来了,我很开心,”小萝莉抚着胸口说。然后一手牵着赵祯一手牵着郑朗,满脸的幸福。
“殿下,不妥。”郑朗要抽手。
“郑卿,勿用拘于俗礼,自从听到你一些不好的消息。福康在宫中都急得哭了,”赵祯说道。他想得比郑朗远,自己身体不大好,又一直无子,自己为帝是仁爱。可其他人为君王呢?他做不出,不代表着不懂,史书一行行的记载,不要太多。
郑朗哪里能想到赵祯心中抱有这样的心思,只好欠着身体,走在侧面。
到了迩英阁,赵祯看了看一摞摞书籍,这时表情有些灰暗,一直以来,他想让郑朗教育他的儿子,可是……
让郑朗坐下,说道:“郑卿,旱情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前度宰执有失……”
郑朗当然知道,今年旱情不象景祐年间焦土万里,可十分普遍,才开了一个小头,后面还有呢,马上江南米价都涨到每石三千文。而平时江南米价仅在五百米左右浮动,上涨了六倍,更不要说北方。这是宋朝,若换成唐朝,还不知得饿死多少人。记得史书说李治年间,关中米价浮动到每斗一百来文,于是饿殍千里。
但没有出大乱子,是皮癣之疥。
可听出来赵祯的心意,自己为首相,还是以救急为主的,而不是治理宋朝未来。得,还是继续退让。徐徐说道:“陛下,无妨,之乱乃是仓乱……”
顿住。
“在想什么?”
“想仓粮。”郑朗仔细地思索,想了很久,才说道:“臣回京师,听妻子讲京师中事,说二月侍御史吴鼎臣与吴育进谏,说军粮自江淮转漕到京师,又积年而后支,于是粮多陈腐,又斗升不足,惟有上军所给斗升不欠,中下军十只能得其**。”
“是有此事,朕已派内侍纠察。”
“臣也闻之,且殿前都指挥使李昭亮以为良政,国家体察兵士疾苦,相率罗拜以谢陛下皇恩。但终不是久计,其实自庆历三年后,国库多空,即便有陈粮,腐粮却不会产生。这些腐粮从何而来?”
“是啊。”赵祯沉思道。
“陛下,无论仓禀调度不当,或者有账无粮,或是斗升不足,或是腐粮出现,还是仓出现了问题,现在臣刚返回京师,对此不了解,容臣调查后,再写一份奏折禀报陛下。”问题郑朗知道大约出在什么地方,可没有证据,不能乱说的。
“准。”
“再者,非是臣不受陛下授职,陛下,这天下便如同天,是天下万民的天下,rì月星辰,百姓诸臣便是繁星,陛下便是rì月,是繁星围其rì月转动,而非rì月围其繁星转动,天地会失常,换作人间,国家必将有失。天下万民臣工只能围着陛下而转动,包括臣等在内。国家可以缺少臣,可以缺少其他臣工,可以缺少一些百姓,但不能缺少陛下。这个中心乃是陛下,非是臣也。若是国家有事,便需臣主持,臣无有私心,陛下睿智也可以掌控,然臣恐开此坏例,后人佼仿,便会有李林甫等权jiān臣工出现,贻坏国家,天下危矣。且臣出使,也无功绩,何不贬乃升?请陛下三思。”
不能一有事,什么都要我来解决,不能直接说,说得很含蓄。
其实都是推辞之言,总之,这个首相绝对此时不会做的。
又说道:“至于旱灾,问题应不严重,主要还是仓,等臣调查后,将仓粮解决,旱情自然化解。且臣去契丹,这一年多来,心中想的全部西府事务,若是接手东府,心中没有准备,仓促之下,必会出现许多失误,非是美事也。”
赵祯问道:“何人为首相?”
郑朗终于失态,什么人为首相,你怎么问我?(未完待续)RQ


 五百六十八章 岳阳楼记

但赵祯问了,郑朗也就回答:‘若论首相之才’申国公首屈一指。申国公去后,帝国再无一人能与之相比。至于时今朝堂,几位相公皆可,但都不是第一流的首相之才,只有一人能稍稍逊之。”
“谁?”
“庞籍。”郑朗想都不想回答道。不是文彦博,不是夏棘,不是丁度与大宋,这是不宰相,而是首相,即便文彦博自始至终,担任首相也做得不是很好。
“庞籍?”赵祯瞅了郑朗一眼,忽然微笑,然后摇头。
郑朗与庞籍素无来往,政见多有不合之处,特别是军事观念上更为不合,使赵祯想到吕夷简推荐范仲淹的故事。这才是气度,换位过来,将范仲淹打死了,也不会推荐吕夷简。
可能用庞籍做首相,还不如让郑朗担任首相。
喊来一个太监,低语几句,太监下去,一会儿在书架上找来一篇文章,赵祯说道:“郑卿,你看一看。”
郑朗打开一看,正是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去年秋天写的,也不用看,这篇文章上初中时就倒背如流。但为什么赵祯让自己看它?
这时赵祯不能当成十几年前的赵祯,很有心机,远远胜过契丹那个小皇帝。他一举一动,大有深意,郑朗凝眉深思,史上一大排人事调动展现在他眼前。郑朗想着想着,恍然大悟。
赵祯对范仲淹并不反感,即便是贬放,所在各州都不是差的州府。但对这个党,赵祯放心不下。范仲淹说,俺是为了你们赵氏江山着想,即便你是皇帝,也得靠边站,范仲淹却忽视一个重要的东西,皇帝都靠边站了,赵氏江山位置又在哪里?范仲淹名声越大,附庸的人越多,他这种思想影响的人越多,所以直到范仲淹死后,富弼、韩琦与欧阳修等人才陆续为赵祯启用。作为统治者,肯定会害怕的。相反,吕夷简拢的实权还超过了范仲淹,赵祯却没有那么忌惮,因为吕夷简没有将赵祯往边上一推,国家让俺来。
又看着岳阳楼记,庆历前后两篇文章最有名气,一个是朋党论,一个是岳阳楼记。
出发点不同,欧阳修出发点很大,是维护庆历新政而写的朋党论,范仲淹相反,出发点很小,仅是为了使滕宗谅不使贾昌朝陷害,写此文为滕宗谅表功。
可胸襟与想法不同,造成的后果不同。岳阳楼记鼓励了一代又一代名臣为国为民。朋党论为后来更大的党争埋下的隐患,说大一点,加重了中华民族内斗的趋向。内斗吧,大到国家,小到单位村庄,内斗有理。宋朝斗,明朝斗……
郑朗看完,将它放下,说道:“陛下,单论抱负与德操的高洁,仲淹天下无人能及。”
“他可有首相之才?”
“不行,太干净了,首相之能,要学会兼顾,变通,才智,低头,务实,一个好首相,想要兼顾德操,多半不能,故仲淹不宜为首相。
赵祯莞尔一笑,道:“也不对,未必不能兼顾德操,古有宋螺,前有蒙正、端、旦等人,仲淹虽好,但想得太远,不切实际,务实不能,变通不能,兼顾不能……也是一个好臣子。”
郑朗同样一笑,说道:“陛下,来的时候,臣在船上写了仁义,陛下若有兴趣,臣派人将它拿来,让陛下过目。”
“好。”
赵祯派人去驿馆将那本仁义取来,坐待,无聊,与郑朗说起契丹的事。郑朗原原本本将经过道出。赵祯微笑道:“郑卿,以你之意,那个梁王以后必不是明君?”
“他想成明君,难,喜狩猎,又好儒释,远胜于其父。不但梁王,契丹许多贵族在我朝文化侵袭下,已经忘记祖上的戎马生涯。没有武功,契丹虽有近千万的人口,能真正统管的百姓不会超过六七百万人,其中汉人占据一半有余,国家远比我朝更危险。”
“可惜这些汉人不能为我朝所用。”
“非是,陛下,乃是我朝仍不够富强,若是百姓生活更富,国家更强大,比如磁石,必为我朝所吸附。然今百姓温饱都不能维持,武功又弱,受制于北虏,又受制于西寇,南边诸蛮逍遥法外,朝廷也不能制之,何来吸附之力。”
闲聊了一会,太监将那本仁义取来。
赵祯翻看。
不是很长,十篇文章,六七万字,讲道理的占一半文字,还有一半史料当作例证。但赵祯看完,皱眉苦思,有些绕,赵祯也绕住了。又翻了翻,最后微笑道:“好书,明天将它送到太学,刊于报纸。”
“臣听命。”
耽搁很久,才离开皇宫。
临出来时,赵念奴向郑朗挥了挥手,郑朗不知,也挥了挥手。
交接,回家。
家中来了许多人,樊家兴高采烈的派人搬来女儿行李,让女儿进入郑家。一些官员听闻后,立即前来送礼,风向不对了,无论郑朗是不是首相,也会是一个权相,得打好关系。然而被崔娴一一婉拒。
不能收,皇上至今对朋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若是丈夫大肆与群臣交好,早迟皇上必起反感。
还有一个人,崔娴没有推辞,张方平。
对此人郑朗十分慎重。
范仲淹那个改革,用好人,国家就大治了,赵祯说不切实际,不冤枉的。想要做事,最少有一些想法,一些目标,包括经济。北宋前期有清晰思想理论的只有两人,一是已过世的李觏,他从周礼与管子等书中吸取了一些思想,主张国家以轻重之术,对工商进行干预。这是干预,不是控制,反对垄断,利用国家机器参与理财,使私商不得垄断,同样国家也不得垄断,包括盐茶等关系到民生的专营。这是一种比较进步的思想,虽然很朦胧。
然后就到张方平。
李觏思想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又接受唐朝刘晏理财的一些借鉴,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