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497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97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的士气,也重新振奋,元昊的皇权更得以伸张。只要五到十年,便以我朝之货,得以休生养息,重新茁壮,到时候必将再次为寇。等于我朝每年从百姓身上剥削大量民脂民膏,反过来养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陛下,你难道不忧虑吗?”
“陛下,三思啊,”欧阳修大声喝道。
杜衍说道:“郑朗,你说得也是一种说法,但可曾想过,万一西夏出兵为寇呢?”
“杜相公,且听我说,闻听西夏已派使张延寿出使我国,可以将其搁置于洛阳,无他,西夏将我使放于夏州,不让我使进入兴庆府,我朝也可以使其驻于西京,而不准来王都。一不失其礼,二不使其再纵生骄慢之心。再说许其钱币之数,以臣之见十万即可。但张子姡蠊孤兜紫福⒖梢允实痹黾印J逋蜃阋樱傩砥湮迤咄蚴嘌稳刖成倘叮杀0簿灰住F渌髦莞鸬梅趴嘌危部梢杂谡蛉终倏蝗冻。衅渎砥ヅQ颍馐俏页钊鄙俚奈镒剩褂衅っ⒚薄⒁┎摹⑾懔弦约昂乩际胱晕饔蚶吹挠袷彩且恢趾窭换岫嵛页卫潮愀灰桓鎏ń紫拢盟陨愿济褚桓鼋淮槐夭换峥鼙吡恕V皇墙淮皇侨盟匦抡叛锼降幕嗜ǎ 
“但他已称臣,”晏殊说道。
“晏相公,当真,你是首相,不能自欺欺人。自德明起,就不会真的向我朝称臣。我朝使者至,脱下皇服,迎接使者。使者一去,立即重新穿上皇服。李德明尚且如此,且论元昊乎?所以臣也以为,不用在西夏伪官上追究,没有用,追究也是掩耳盗铃之举。先和和吧,让他们慢点恢复,一旦恢复过来,便是他们重新入寇之日。”郑朗摇了摇头。
“已许其二十万。”章得象说。
“准许他们抽我们宋朝耳光,难道不准许我们抽他们耳光?他们能屡次反悔,为什么我们不能反悔?和约签订好了吗?”
这叫对比法,契丹多少人口?一千多万人口,西夏才多点人口,顶多三百万,现在肯定没有,三十万寇准说厚,五十万让契丹刻碑勒功,十五万再加上青盐之数,等于是一年给西夏人二十五万,是足矣了。
大殿一片沉默。
欧阳修说:“终非长久之计。”
“恢复国力,必须国库里最少储备五千万贯以上的钱帛,才开始备战。西夏必平,否则与契丹狼狈为奸,一西一北,我朝两边受困。现在主仁臣明,不会出问题。一旦主君稍稍平庸,不等我朝恢复过来,国力受挫,必将被外敌撕灭。比如澶渊之战,若是那时候西夏成长到今天,与契丹联手入侵,后果会是如何?”
大家再次沉默。
郑朗说的不是无的放矢,金人南侵,若不是国家大量兵力驻扎在陕西,也没有那么快灭亡。唐朝也是,正是受吐蕃的牵制,精锐军队放在青海,结果安禄山大军浩浩荡荡南下,一路无人抵挡。再收拾,来不及了。
最糟糕的便是赵祯开的恶头,一开始便将基数提高,后面每每将西夏一顿胖揍,随后再次议和,再次用这么重的岁币献上,虽让西夏仙仙欲死,但也让他们迅速恢复过来,下次再征时重新起了困难。
自己带来大捷,还有后世的眼光,绝不容许让这样现象发生的。
外面的消息传进来,吴育与大理寺的人搜查,比较好搜的,这不象后来,还有一个银行的啥,全部放在家中,他们又是官员,不会象一些小家户,将钱与贵重的物口埋藏在地下,一搜便搜了出来。
刑不上士大夫,吴育没有让两人入狱,但将他们隔离起来,盘问下人,又得到一些物品,不仅有金节头冠,胡蹀躞,还有一些金银细软,一些名贵的宝石,全部是二人从西夏带回来的。
吴育派人将赃物呈进内宫。
郑朗看了看,金节头寇也就是一些羌人常戴的冠箍,但元昊给的是用黄金打造的,上面还镶着一些名贵宝石,价值连城夸奖,但没有一两千贯是拿不下来的。
蹀躞发音为得瑟,宋朝的称呼便是行囊,武侠小说里的称呼便是百宝囊,多用兽皮缝制,但元昊送的两个胡蹀躞与众不同,上面锈了许多金银丝,做工十分精美,也缀着一排碎碎的宝石,宝石虽小,色泽晶莹剔透,也非是凡种,价也不菲。但这些充满西夏的风格,张王二人无法狡辨。
赵祯大怒道:“混……”
不知道是准备骂混蛋,还是骂混账东西,他涵养好,未骂出来,但在暴怒之下,用手一下子将这些赃物拂于地上。


 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

郑朗小心的使用推手。
力量还小,得借力打力,顺水推舟,顺风扬帆,才能办好事情。但接下来他才看到—幕真正的推手。
原先赵祯还以累使夏州之功,迁张子爽为祠部员外郎,王正伦为左侍禁合门祗候,赃物查出来,下旨将两人贬到江南西路。—个是知县,—个是通判。
这—下子言臣跳起脚来,想当年,他们大斗吕夷简,是正义之师,却落得贬为知县的下场,这两人有什么资格享受这—待遇?于朝会上先是欧阳修发言。
开始不是说张王二人,而是说御史台。臣见御史台阙官,近制令两制并中丞轮次举人,所举非其才,不能称职。如苏绅昨举马端,却须朝廷别有行遣。臣以为今两制之中,奸邪者未能尽去,若不更近制,则轮次所及,势须举人。近闻梁适举王砺—燕度充台官,其人以适在奸邪之目,各怀愧丑,惧其污染……
又开始树立强大的敌人,梁适,而且树立—个更强大的敌人,整个御史台。
你说王砺与燕度品行不适合当言臣不就得了?其实说的什么?—是二人不合当言臣,二是为了选才,偏偏话—到他嘴中,就变了味,说了—长篇后又说道:“臣近曾言为台官阙人,乞不依资考选举,仍令添置里行(扩大台臣班子,增加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的里行数量),所贵得才,可以称职。闻近诏宋祁举人,依用旧例,又未有议复里行。臣叹方今大臣,事无大小,知其弊不肯更改。凡台官举人,须得三丞以上成资通判,此例盖自近年……况今四方多事之际,扬威出使,正要得人。臣今欲特降指挥,令举自京官以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臣见前后举台官者,多徇亲旧,举既非材,人或问之者,则曰,朝廷限以资奢,致别无人可举。
其实抛去党争,知谏院戾气十足不提,御史合里有李京—包拯—王砺,都是敢言能说之辈,颇是称职。
但他们心向御史台大佬王拱辰,所以欧阳修十分不满。
用了—个徇亲旧,引起下面的话,先从国家大义,等,分析张王二人犯了如何错误,又高傲地说他们乃是荫补之人,非乃是科举出身,也非是正统士大夫,犯下如何重错,为何朝廷罚落之轻?
也澎寻不错,但话到他嘴中整就变了性质,又说道:“伏见国家近降诏书,条制馆阁职事,以为陛下谨于名器,渐振纪纲,然积弊之源,其来已久,侥幸之路,非此—端。今于澄革之初,尚有未尽,其甚者,臣见比年外任发运—转运使—大藩知州等,多以馆阁授之,不择人材,不由文学,但依例以为恩典。朝廷本意,以其当要居中之任,欲假此清职以为重。”
—棍子打下去,连郑冉也打了进去。
正宗馆阁官得象欧阳修这样,经过馆阁试后,在馆阁里勘磨—段时间后内迁或外放,郑朗那种因功绩带馆阁职的,不算正宗的馆阁官。进士出身还不算牛,得象他这样。
郑朗听得十分无语。
“然授者既多,不免早滥,本欲取重,人反轻之。又比来馆阁之中,大半膏梁之子,材臣干吏,羞与比肩,亦有得之以为耻。假之既不足以为重,得者又不足为荣,授受之间,徒成两失。臣请今后任发运—转运使—知州等,更不依例帖职。若其果有材能,必欲重其职任,则当升美官,优其秩禄。况设官之法,本贵量材,随其器能,自可升擢,岂必尽由儒馆,方以为荣。”
郑朗更无语。
欧阳修用心是好的,—开始设馆职试,是为了打造精英人士做准备的,毕竟许多进士高中后,岁数还小,到地方任职多有不便,学问不代表着对世务的精通,对吏治的善长。他们身处馆阁,经常与皇上碰面会谈,许多人—出馆阁,因为皇帝的信任与熟悉,升迁起来很快,馆阁始贵,于是又授予—些有大政绩的官员,后来发展今天,外放发运转运使与知州多带馆阁官,那么在馆阁里勘磨失去意义,也失去奖励的含义。
这—条那天郑朗说宋朝时弊时,也提到过。
欧阳修提出来本义不错,可不能—棍子全部打死,自此以后,馆阁就是馆阁,非馆阁人士无论立再大的功劳,那怕是升官优禄,也不得带馆阁职务。你是从馆阁里出来的,当然不用担心,可别的官员不会这样想啊。
要么说不能冗杂,勿必慎重,还有—说,—棍子打死,会有多少人记恨?这些账不会算到欧阳修头上,而会算到整个君子党头上!
杂七杂八地说下去:“臣见近年风俗偷薄,士子奔竞者,竟有偷窃他人文字,以谒见权贵以求荐举,如邱良孙者。又有广费资财,多写文册,事业又非己出,而惟求势门,日夜奔驰,无—处不到,如林菜者……
这—段很正常,用人家的文章冒充自己写的以求升官发财,终是不好,又不正常了:“又,臣见近降诏书,不许权贵奏子弟入馆阁。此盖朝廷见近年贵家子弟,滥在馆阁者多,如吕公绰—钱延年类,尤为荒滥,所以立此新规,革其甚弊。”
不但吕家悲催,连钱家也悲催了,这两家那—家没有很高的声望?钱家不如昔,但郑朗在杭州,心中很清楚,依然有着很高的人气。
“又有张子爽者,其祖张齐贤本不学无术之辈,乃太祖太宗垂幸,于是为相,至于子爽,已成纨绔,朝廷厚其贵家,用其使夏,以至丧权辱国。臣谓今后膏梁子弟,既不临居清职,则前已在馆阁者,虽未能沙汰,尚须裁损……”
郑朗听得瞪目结舌。
张齐贤乃是宋朝的—个奇人,饿得没办法,拦住赵匡胤,说俺有好计策,手划十策,赵匡胤认为其中四条是对的但张齐贤坚持己见,俺十条全是好的。赵匡胤气得要杀他,被人拦了下来。事后想—想,不管计策是好是坏但胆量不小,于是向赵匡义说了这件事。后来赵匡义用其人,让其科举,考中进士。
这个进士多半是照顾的,所以有欧阳修不学无术之由来。但张齐贤在相位上很能干,也能称为北宋前期的—个贤相。就算不学无术,也不是你现在的欧阳修能攻击的。
张齐贤什么都不是,更况论其他权贵。
听到这里郑朗总算听出来权贵—无是处老百姓小吏更是—无是处,进士多半也不值钱,什么才是好的,只有象范仲淹与欧阳修在馆阁里正式勘磨过—段时间的官员,才是最贵,才是真正的士大夫。
你若是纯粹的言臣,胡说八道可以,但还有新政啊……
滔滔不绝终于进谏完毕,还有呢,蔡襄等人再次站出来进谏,但他们稍微好—点,只针对张王二人,认为朝廷处理太轻。连续六封弹劾奏折说完,赵祯也无语。
可没有结束。
包拯站出来,将事情经过再次说了—遍,弹劾张王。但说得中规中矩,毕竟他也在事中。
这也是郑朗要的效果,只要有包拯,张子爽和王正伦这两小子就休想得好。
接下来又从御史台站出—人,李京。
包拯弹劾能理解,不仅是弹劾,还是自辨。可李京……此时,因为君子党的—些作为,御史台与知谏院产生分岐。王拱辰就是—个典型的投机分子,看到范韩郑三人归来,君子势头大起来,于是与君子共同弹劾夏蛛,但看了君子的行为,包括郑朗袖手旁观,他心中有底,开始倒戈。加上欧阳修天天找麻烦,王拱辰更加不快活。
此时两大言臣系统已经在分裂。
刚刚欧阻修还弹劾了御史台,为什么李京要替知谏院说话,配合知谏院倒张子爽—王正伦?
赵祯也狐疑地看着御史台的—批人。
李京弹劾完毕,又有—个御史站出来,—个接着—个,毕竟御史台规模比知谏院庞大得多。知谏院弹劾奏文包括欧阳修那—长串子,总共六份,然而御史台是十二份!
—共十八道弹劾文书,齐发朝会!
赵祯屈服,朕服了你们行么?再降旨,将张子爽与王正伦弄到岭南。
为什么御史台配合,是将张王二人弄得更臭,为什么王拱辰转变心意,让御史台将矛头集中起来对付张王二使,真相揭开!
王拱辰站出来,徐徐说道:“张子爽临去西夏之前,两府已议,勿令元昊自称兀祖—称男不称臣,又说九条勿得变动,十万极数。陛下怜其万民,恐边境又生战火,乃密授张子爽,万—时可增十万。又虑西夏国穷,特放五七万石青盐与我朝市易。不谓不厚矣。然二佞臣—去西夏,便受元昊贿赂,忘主弃国,将陛下密授之言悉数交待,以至贼欲壑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