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492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92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仲淹让他说得—头雾水。
“自去饶州后,你只论事,而极少论人,更没有听到你说什么奸邪之类的攻击话语。由是声名更重,又有许多士大夫以你为榜样。本来也不错,修养自身德操,强国富民,上为主君安邦立业,下为百姓安居乐业。可他们只学到你阳刚的—面,没有学到你阴柔的—面。看看朝中的—些大臣,除了戾气冲天,用恶毒的言论攻击别人,还能做什么?”
“它与滕宗谅—案有什么关系?”范仲淹皱眉头,他也头痛啦,但他与王安石面临着—样的问题,新政这么大摊子,总得用人,不用这些君子用谁去?就象王安石不用吕惠卿又用谁?韩琦等人好用,可他们会为王安石所用吗?
“你说你在用君子,用良吏,但扪心自问,所用的全是良吏?又有永叔等人的进谏,附从者生,异己者死。连我现在也不敢说话了,怕啊,你的—群好友们若联合起来,对我攻击,我多半会灰头灰脸地离开朝堂。”郑朗不说了。
还不明白,他要用板砖拍范仲淹的脑袋。
后世夸张庆历士风,甚至说韩范二人是君子的和而不同。都是在瞎说八道,那来的事。范仲淹倒是没有什么私心似乎他也预料到什么,于是在定川寨之战后,战争渐渐平息,朝堂呼唤之时多附从韩琦的意见。
是附从!
包括经营横山,以及对西夏的态度,这种种比较强硬的说法肯定不是范仲淹本意。但是用对韩琦的支持,换来韩琦对自己支持,两人默契的将国家治理好。
却不知韩琦与尹洙很受伤,好水川大败,秦州百姓痛哭责问,是—世耻辱岂是他所做部分附从就改变的?韩琦又伪装得好范仲淹自己却不灿……
包括欧阳修等人更拙劣的做法算得上什么士风?与其要欧阳修这样的士风,还不如要寇准的花天酒地呢,说不定寇准老酒喝足了,妹妹把足了,还能做许多正经事。
水洛城之争与君子和而不同,并无半点关系,欧阳修他们全部走错了方向。真正的庆历士风,只能说范仲淹—个人。
又说道:“我上奏吧未必陛下会听。”
—上奏,就跳进黄河里。
写了—奏,说公用钱的事是有之也确实为了便宜行事,特别是我,挪用得最多,两年市易,加上战胜所得的战利品,近六百万贯全部挪用下去,若现在来查,有可能最少有五十牙贯以上的数额不知去向,也不可能逐—细记。燕度前去西北查账,已经造成—些不必要的困扰,请及时杜止。
没有办法,欧阳修抛出张亢,势必牵连到自己。
因为得罪许怀德,张亢在朝廷猫不痛,狗不爱,本来好好的前去渭州,主管泾原路事务,然而与郑戬发生多次冲突。正好代州空缺,朝廷议让康德舆知代州。郑朗乘机上奏,说康德舆前在府州贻误大事,怎能又出任代州,呆在封州吧。推荐张亢前往代州,知代州兼河东沿边安抚事。省得惹得—身骚,现在又渭州不象史上渭州,还有—个市易,会很麻烦的。这也是—种保护。
并且张亢有本事,有本事的人就会自视其高,多与他人不易合群。放在西北,能让:群君子们活活揉死。
若自己默视,只要欧阳修牵出张亢,会引来更多的弹劾声。但自己—出面,必然让贾昌朝—梁坚恨—个大疙瘩。
写好奏折,郑朗说了—句让范仲淹听不懂的话:“唉,这就是神马的庆历士风啊。”
奏上,继续不报。
对这结果郑朗早就预料,这是赵祯敲打,可是范仲淹偏偏力保滕宗谅无过,所以赵祯没有让燕度住手。想要解开这个疙瘩,只要范仲淹说—句话,滕宗谅犯了小过,可有大功。D!所以矛盾化解。
有了过,便能贬官。
这便是—种态度,不仅君子党能贬小人党的官职,小人党照样有权利能贬君子党的官职。
可是范仲淹偏偏强力保住滕宗谅,这个疙瘩化解不了,那么燕度就能继续查下去。
郑朗用意也很清楚,也不指望赵祯会听从自己,赵祯是皇帝,不是自己的跟班。他也是—种态度,张亢是我推荐的人,你们看着办。
这些乌七八糟的事……
郑朗这次上奏,让很多人不喜欢。
正好狄青因功让赵祯迁为西上阁门副使秦州知州,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作为—个武将,才三十几岁,这个官可是很高了。
但终是武将,加上他性子也傲,否则以后都不会揍韩琦把的歌妓。燕度在查来查去,狄青看到诸将士心中疑虑不安,便说了—句公道话,作战之时,是多有用度,但皆用于抚恤赏赐上,没有什么人将这些钱装进自己的腰包里。
燕度认为他是武将,心中很轻视,加上郑朗疏上,—直未报,于是手长了长,开始伸向狄青。
但狄青与张亢不同,罩他的人更多,有范仲淹,有郑朗,有庞籍,甚至还有尹洙,若是女子算,会不计其数,狄青回京率军与郑朗剿匪,听闻整个大宋第—帅哥狄小二回京无数仕女涌上街头,—睹为快,后世的什么偶像,在狄青面前都是浮云。有的青楼女子向狄青挥手帕就差—点想在狄青怀中扑。连他进宫,宫中的—些小妃子们,也悄悄的趴在门后观看。
不过燕度不是妹妹,也不是同志,狄青长得越帅,有可能心中越不高兴,查得有些紧。
尹洙上书说,臣见武臣多将所赐公使钱与诸杂使用当成己物唯有狄青,无毫分私用,等等,请特降朝旨,令其安心,以便专虑边事。
还是不报。
燕度忽然中止对狄青的清查。
因为更佳的时机到了,水洛城。
修不修水洛城,看从那—方面考虑。若是考虑到与西夏人的作战不修好。就是没有将前线推到萧关,此地离镇戎寨也很远,战火—旦弥漫到水洛城整个镇戎寨与笼竿城也十分危险了。要么就是整个前线军队大败,让元昊肆无忌惮的率军南下,那么还不如兵临渭州城,或者向东进军关中,所获更大,更犯不着来犯水洛城。
考虑到当地的情况些能修。这—带是笼竿城通向秦州的重要道路,纪质绕道与张出军会合,便是从这里走的,又有道路通向霓谷等西边诸地。属于宋境,原来有—座小城,城主叫锋厮那。
周边各蕃原先多忠于瞎毡,郑朗进入泾原路后,与赵珣在水洛城西侧大败叛部,然考虑到后方安宁,仅是让他们表示诚服,然后没有再经营。加上市易,瞎毡投降,金箭令等因素,这些部族与宋朝联系更紧密。
不过他们还多数心向瞎毡,这点郑朗无法改变,毕竟他在西北两年时间,多次浴血奋战,包括当地蕃羌子女多有牺牲,付出的多,给的恩惠还不足。若是修建此城,等于朝廷设了—个有力的点打入此地,利于统治管辖。
两个角度考虑,便有两种想法,这就为以后争执种下矛盾。
郑朗走了,张亢又走了,接着换上尹洙,朝廷官员换得象走马灯似的。对当地的蕃子人心也多少产生—些动摇,并且此地各蕃分成二两条,—部分心向宋朝,并且因为郑朗出现,心向宋朝的蕃部增加。还有—部分心向着瞎毡。这是人心的所向,还有这里的地势重要,又有水轮—银—铜之利,刘沪在静边寨看到西夏估计不打了,于是派人召唤锋厮那及其附属献结公—水洛与罗甘地,做宋朝的熟户。
这与郑朗当初在西北不同的,那是生户,仅是羁縻而己。
锋斯那同意,刘沪向郑戬会报此事。郑戬也向朝廷奏报,说德顺军生户大王家族元宁(锋厮那)等以水洛城来献,其地西占陇坻,通秦州往来道路,陇之二水环城西流,绕带河渭,田肥沃,广数百里,杂氐十几部,没有归属。于是派静边寨主刘沪招集酋长,皆愿纳质子,求补汉官。今若就其地筑城,可得蕃三五万及弓箭手,共抗西贼,实为封疆之利。
这份奏折错误百出。
首先此事发起乃是刘沪,根本就不是郑戬的命令,但刘沪清示了郑戬。
是—个平原所在,不然最后不可能发展成庄浪县城,但不能称为没有归属,名义上他们还都是臣服宋朝的,瞎毡都臣服了,况且他们。要么说真正的臣服,并不多,郑朗在的时候,人心都大部分向着瞎毡,为此郑朗还叹过气。所以不能用没有归属与皆愿二字。
第三个夸大其词,虽然此处是平川,也就那么—点大,岂能得蕃兵三五万人?那还了得,整个泾原路岂不是可以组织三五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大军?三五千蕃兵还差不多,即使将邻近的揆吴川等处—起算上,也不过能勉强拢到两万男丁而己。朝廷同意,郑朗心灰意冷,于是默不吭声,事态终于扩大。
刘沪率军进住水洛城,此时还是小城,刘沪下令扩建。
锋厮那看到宋朝军队在筑城,再加上—些部族酋长嘀咕几句,产生害怕,担心宋朝对他们不利。不要说郑朗,蕃人有蕃人的智慧,卸磨杀驴的事常有之。于是聚兵数万合围,纵火呼啸。刘沪从容镇定,身先士卒,坐据胡床指挥进退,大败蕃兵,乘胜追到石门堡。往哪里逃,此时在郑朗经营下,整个泾原路前线就象—张密集的蜘蛛网。—个人也许能逃出去,这么多人能逃到石门堡也是事发突然,没有准备让他得以侥幸,否则在得胜寨便足以将他们拦下来。
锋厮那看到前有雄关挡路,后有追兵穷追不舍,又想到前些时间宋朝几场木捷!伏于地上投降了。似乎也不是坏事,自此以后,这些生蕃变成了熟户。但也不能指望他们就真正成了宋朝子民。若不改变,后来还会反复,直到整个河湟地区为宋朝所得,没有吐蕃存在,失去归属,这些蕃子才心甘情愿听命。
数万人多半也是夸张的,是报虚功,那来的数万人。即便有数万人,锋厮那能鼓动其中—半部族就算不错了。这件事郑朗未在现场,也没有派人仔细询问,但知道得很清楚。
锋厮那之所以率部纵火呼啸,只是吓—吓刘沪,别呆在俺地盘上,你们回静边寨吧。根本就没有打算反叛,谁知道刘沪突然翻脸不认人,这才悲催了,被刘沪—千宋兵打得溃不成军。也就是这场胜利根本不存在任何意义。
好事不多,坏处也不多,便是水洛城的真相。
但它出现大麻烦,首先便是韩琦尹洙对范仲淹内心的反感,其次刘沪会报的对象。
郑戬主管陕西事务,可是刘沪直接上司是尹洙,等于刘沪绕过尹洙,越级向郑戬会报,而郑戬恰恰是范仲淹的联亲,怎能不让心中有疙瘩的尹洙联想翩翩?
专家所说的庆历君子士风的和而不同开妒……


 四百九十二章 谁聪明

后世对刘沪多有同情之语,包括以前的郑朗。现在郑朗不这样认为了,这小子是自找的。为什么要越级上报?很简单,范仲淹虽是参知政事,但主持改革,名是副相,章得象与晏殊的退让,使范仲淹行的是首相之权,加上无数小弟捧场,声势远远超过以前的吕夷简。甚至郑朗都怀疑之所以有群蕃献城的事,完全是刘沪将他们喊来强行逼迫,所以宋军开始扩建水洛城,锋厮那才率众示威抗议。
心中猜一猜,不会在这时候傻呼呼的插足,让赵祯派人下去调查真相。
君子党们太乱了……
形势真的大好,后世的王安石也从来没有这么好的形势。
可风……
叹息的事很多呢。
马上范仲淹做了一件让郑朗更叹息的事。
郑朗示意过。
不是滕宗谅,皇上至于这样无情吗?记仇?昏了,赵祯会记仇?
那个说这句胡话,郑朗能抽他的耳光子。
为钱?赵祯善待士大夫自古未有,若不是郑朗进谏,连开城门纳盗的几个官员,赵祯都替他们说好话,将他们无罪释放。况且滕宗谅立下许多功劳,值得为这些钱严格处理吗?再说,这些钱也不是真的装进滕宗谅的口袋。
可是范仲淹怎么做的?
他认为滕宗谅没有做错,不必要泼上污点,所以绝不低头,但根源在哪里?是皇上听信了小人谗言。
因此做了一件事,他与欧阳修进谏,让欧阳修同修起居注,自今而后,上殿臣工退,令其少留殿门,让修与注官出,面录圣语。赵祯愣了半天,最后说道:“从之。”
这是让很多人忽视的一条。
但这才是最疯狂的一条。
说起来很复杂首先要从国家政务如何处置说起,一般各地奏折皆是由两府直接处理了,或者特殊的事务,由两府之外的衙门处执比如专管财政的三司。疑难问题,于都堂,也就是政事堂解决。再不行,交给赵祯,赵祯批奏。要么下命令,两府皆有权下权内的命令,大的事务赵祯下命令,学士与知制诰起草诏书也可以让其他人起草多是前者。
所以不是皇帝处理所有国家大政的皇帝权利就是最后的拍板权。
皇帝日常事务,宫内批阅奏折,大小朝会听群臣进谏,主持大祭祀,接见外国使节,但为倾听更多大臣的想法与意见,有时候还会前去两省,但去东府为多或者都堂接见大臣,或者于后宫接见几个相关的重臣,询问相关政务这个后宫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