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468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68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与冗政的表现。
原来郑朗做了一些准备,可想获得具体的证据,他做为东府宰相,没有权利直接过问,必须请旨书,让三衙与开封府配合,这才能真正调查,获得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说服赵祯与群臣。
赵祯也没有急切地问,想了一下,说道:“准旨。”
“谢过陛下。”
“郑卿,西夏已派使者来到京师,可是群臣有许多意见,不能相合,争执纷珑……—……”
“陛下,臣也听说了,但臣刚回到京龘城,许多情况不了解,能否让臣询问一番,明天都婆臣再向陛下提议。”
“准,朕还要谢过郑卿,不是提前派出六百万缗筹粮,旱情延续,北方危矣。”赵祯说道。许元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京龘城,京龘城粮价闻声大跌,于是遂安。不仅是京龘城,还有其他地方,山东与陕西、河南都出现严重的旱情,但由于准备六百万贯,收购了大批粮食,陆续向各地运送,君臣心始安。所以赵祯十分感谢郑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臣的本职。陛下,也勿用担心,今年秋后也许会很艰难,明年情况便会好起来,一旦诸仓成龘立,旱情缓解,北方多仓,陕西又有三白渠,天下可安也。”
出了皇宫,到了中书。
中书省同样愕然,速度太快了。
交接完毕,处理公务。直到下值后,才问了一下议和的情况。果然说法很多,但总体分为两种说法,一种是国家困弊如此,和为上,某些人不识大体,在枝节上一味纠缠,导致和议不成,若是西北再爆发战争,国家危矣。这种说法占了主流。还有一种说法便是冒着风险和可以,但不能这样和,太屈辱,失了国家颜面。
郑朗只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其实这时他步子再跨大一点,能拢络一批官员围绕在他身边的,可他不喜结党,连结朋都不想,所以在朝堂上还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第二天郑朗来到都堂。
赵祯与诸相陆续到来,赵祯看着郑朗说道:“郑卿,西夏来使快十天时间,郑卿如何看?”
这样拖着不是办法。
郑朗说道:“请陛下先将西夏使者吕尼如定幸舍、寮黎罔幸环、张延寿杨守素以及我朝派往西夏的使者邵良佐传来……”
“准,诸卿,去紫宸殿。”
不能在都堂谒见外国使者,因此众人要挪一个窝儿。这也是芽捌,虽繁琐,可正是这种繁琐的礼制成为封建统治的一种核心,一种大义。
转到紫宸殿,诸人再次坐下,一会儿四名西夏使者与邵良佐被带到紫震殿。
郑朗看着杨守素,说道:“杨守素,没有想到你我又见面了。”
杨守素看到郑朗,头很痛,拱手客气地说:“见过郑相公。”
“你们代表西夏来和,我不反对,只是有三件事没有弄清楚,所以代陛下问一下。”
“请问那三件事。”
“在你们西夏谋反之初称呼你们国主为兀祖……”,发音很相同,郑朗不得不要来一枝笔一边说一边将这几个词写下来,同时说道:“我朝君臣耻之,改成吾珠,吾卒,兀主等等,定川寨你们西夏人大败而归,我曾几乎率兵差点攻破你们灵州城,惧怕我朝再度发兵,你们西夏主动将这个兀祖改成兀卒,然而我们陛下挂念亿兆苍生,不以战胜者自居,诚心派出使者与你们西夏议和。于是你们西夏认为我主软弱可欺,改成吾祖。没有关系,但以后这个国书怎么写?难道让我主写大宋皇帝至西夏吾祖元昊书?”
韩琦低下头窃笑。
那成了什么,元昊是名义上赵祯的儿子,实际成了赵祯的爷爷。
郑朗又说道:“你是汉人,应当知道汉家制度,君是父,臣民是子,你们元昊成了我主的祖,那么我们整个大宋亿兆子民,包括我与诸位相公在内,岂不是凭空多出一个太祖父?敢情我在西北浴血奋战,原来是以上犯上,与太祖父打了近两年时间。”
晏殊说道:“这是音译,可着元昊改之。”
“晏相公,我也正准备说,琢玉需要玉匠,打制家俱需要木匠,修建墙壁需要泥匠,少年时我曾用竹筒做笔筒,以求雅致可观,但不敢用玉,因为竹筒价贱,刻坏无妨大雅,若用玉,一坏,损失惨重。一玉如此,况且国家。我虽不才,但敢问晏相公、章相公、贾相公、杜相公、王相公、任相公,行军作战,与元昊斗智斗勇,诸位相公可及我否?”
郑朗很想骂一句尸位素餐。
忍住。
想做事便不能吵,吵来吵去图增烦恼,反而什么事做不起来
无人敢茶
“再说经济,使国家开源节流,诸位相公可及我否?”
又是无人能答。
“国家之所以议和,一是军事,二是财政,我还没有问完呢,晏相公就不要阻拦我,行么?”
你什么都不懂,请不要插手插脚,好不好?
晏殊刚要说话,赵祯挥手说道:“晏卿,让郑卿问完。”
但晏殊的话给了杨守素灵感,机灵地说道:“郑相公,此乃音译,稍做修改即可。”
“改成什么,请你读。”郑朗将纸拿起来,说道。无论怎么读,还是吾祖。
“我在西北始久,也会一些党项语。你们对契丹称国主,老老实实地用上国主这一称号。但对我大宋不然,吾祖是音译,但不是党项语中的国主,而是青天子。你们国主是天子,我朝陛下是天子,何来归诚一说?再说,你们西夏人崇白,即便称天子,也是白天子,何来的青天子。崇青是塞北极北少数鞑靼人才喜欢的颜色,与你们党项人有什么关系?不过侥幸我抓捕了吴昊,从他口中得到一些消息,之所以选择兀祖这一称号,一是恶心我们陛下,二是耻笑我朝陛下,以及太宗皇帝、真宗皇帝无能,而要做我朝的太祖皇帝,横扫八荒,一统**,称霸中原。以前为敌,那怕你们元昊想扫灭契丹也没有关系,但既然议和,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一称号。不但是兀祖、兀卒,还成了吾祖。”
郑朗难得地胡说八道一回。反正吴昊已死,死无对证。
晏殊老脸终于挂不住,这件事若传开,可想言臣的弹劾,又问道:“为什么你没有写奏折禀报?”
“称号是小事,当时战后一片惨然,不但将士,近两万我朝百姓惨遭元昊杀害,你说我是安抚百姓,还是要为这个称号纠缠?晏相公,民乃国家根本也。”
晏殊很想说一句,既然知道民为本,为什么要将这件事翻出来,大家装聋作哑,蒙混过去,和议搭成,没有战争危胁,开始内治,不是正事吗?
但揭开,已经不能蒙混过关。
“那是吴昊的诬陷。”杨守素说道。
“就算诬陷,请问吾祖在你们党项语中是国主的意思,还是青天子的意思?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我侥幸从某些人口中得到一条消息,就在你们出使我朝时,你们国主派使前去契丹,请求契丹出师伐宋。这就是你们西夏人想要的和平?”
“竟然有此事?”赵祯愤怒地从龙椅上站起来。
“有,一会儿臣自将证据呈于陛下过目。”郑朗说道,又看着几位使者,但这次转向邵良佐,问道:“邵良佐,当初贺从勖来使时,曾说西夏一定让使者坐于诸蕃宰相之上,乌珠见使者,离云床问圣躬万福。你与邵良佐、张士元、王正也使西夏,有没有受此待遇?”
邵良佐惭愧地的垂下脑袋答道:“惭愧,我出使西夏,仅免受屈辱,连在驿站都有悍卒看守,一步不得让我们外出,哪里敢坐于西夏诸卑相之上?”
就更不能指望让元昊起云床躬问圣安了。
郑朗这才看着几位西夏使者,问道:“我问的便是这三件事,请诸君回答。”


 四百六十二章 大计划(四)

能让元昊推出来做使者,没有—个是简单的,吕尼如定聿舍站起来从容说道:“郑相公,你说的三件事,兀卒可以重新议定。”
郑朗哑笑。
这进—步证明了他的判断,但说恶心是假的,胡闹时也起—些作用的,若是元昊真做了赵祯的祖宗,那怕他名义上做了赵祯的儿子,士气与民心也没有失去,因为算来算去,长了—辈。
于是如定又改成兀卒。
但想西夏人放弃这—称号,只要朝堂有软骨头,估计很难,最多从吾祖再次换成兀车。
如定继续说下去:“郑相公说吴昊的种种,我不认同,多是吴昊诬陷之语,说我主派使出契丹,或许有的,我主经常派使出契丹,但说我主邀请契丹攻打宋朝,我不相信。至于大宋使者的待偶,我主是说过类似的话,和议并没有搭成,如何让我主从云床起而问圣安?契丹是上国,大国,攻不攻打大宋,我们西夏如何作主?况且和议未成,即便西北再生战事,也合乎情理。若是搭成和议,我们西夏再出兵侵边,那是我们西夏的不对。”
郑朗耸了耸肩,说道:“如定,你这番话我是否可以视为你们西夏继续对我朝宣战?”
“郑相公,你若屈解,我无可奈何。”如定淡定地说道。
威胁意味颇浓厚,和不和,不和,不但我们西夏继续开战,还会邀请契丹攻打你们宋朝。
“你们西夏要战,那就战吧,不过事关重大你可娶想清楚了……”,郑朗反过来威胁道,又对赵祯说道:“陛下,请将他们带下去。”
要谈其他事,不能让这些人听到。
将西夏使者带下去后,郑朗才徐徐说道:“陛下,诸位相公,臣回到京城后,听到许多争议声。有的争议声多空泛而谈,臣用事实说话,是战是和,要说内政与外部压力。外部压力必须从契丹与西夏两个国家说起。”
“说。”赵祯道。他是想和的,但也不想这样和,可事态发展到这地步,让他—愁莫展。其实没有郑朗,赵祯最后也没同意元昊这无理的十—条,然而在晏殊主持下,导致种种失措的事发生,为元昊进—步看轻。即便马上元昊到了山穷水尽之时,还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和对宋朝十分有利,可和的代价太大!太过屈辱!
“先说契丹,新盟诞生,每年给绢三十万,银二十万。绢不是价值两贯的最上等绢,朝廷也不敢怠慢契丹,给的是中绢,每匹价值—贯半左右,银每两价值两贯。又押送到雄州,加上运费损耗,逼近百万贯。到了契丹,银价相仿佛,甚至因为连年进贡,契丹银子多,部分通过贸易重新向我朝流通回来。但绢价很高,中绢都是在两贯以上,远处达到三贯。事实每年契丹因此而收益是—百万,而非五十万。”
得讲出—个道道,能和,不能和,很武断的说不行,或者夸夸其谈,也没有说服力。这才是用事实说话。
“契丹不是我朝,这些收益相当于他们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不可不重。故新盟诞生后,契丹举国欢庆,刻碑勒功。其二我朝开始堕落,许多士大夫与豪强贪生怕死,只求平安,贪图享受,苛剥百姓,契丹立国时间更长,但堕落比我朝更厉害,故阻卜等部族时叛时复,这些部族有许多勇士,他们远比我朝南方的—些蛮部更强大,再加上高丽反复,内部之乱拖住了他们的后腿。其三是两次南伐的结果,辽太宗耶律德光费了很大力气才征服了—个小小的后晋,却将性命丢在中原,最后契丹不得不退出中原。第二次是澶渊之战,虽逼得我朝于城下之盟,但当时契丹很是凶险,若是我朝军队从后方全部包抄上来,辽圣宗与萧太后很有可能都不能回去。这会让契丹对南伐产生心理上的畏惧。陛下,为什么在盟书上契丹皇帝发下毒誓,以子孙以国家为誓?正是他们同样也害怕,既然他们能撕毁盟约,我们大宋也能撕毁盟约。故此发下这样恶毒的毒誓。臣以为北方必备,若是松懈,兵力软弱,契丹早晚还会产生觊觎之心。只要严加备防,契丹不会入侵,最少在这几十年内不会入侵。”
“郑卿,你方才说昊贼派使去契丹……”
“陛下,这也正是臣要说的,元昊所举,并不是为了联合契丹入侵,他还是想和,只是看到两国交战,契丹不费—兵—卒便得到巨大的好处,他心中不服气,看看能不能蛊惑契丹出兵,只要契丹—出兵,我朝两面受压,必须向西夏苟和,西夏就能从和议中同样得到巨大的好处。可是契丹虽堕落,但不会笨到能上这个笨劣的当,只要再次出兵逼迫,新盟便成为—张废纸,又与我朝交恶,反过来西夏变成渔翁,他们会不会答应这个角色的转换?”
“不会。”
“正是,臣再来说西夏与我朝。先从我朝说起,数年的鏖战,国家困苦,国库空虚,就连准备赈灾的粮食,还是借钱购买的。逼得范相公不得不提议卖官谋财。又有旱灾爆发,于是四处烽起,故有许多大臣想迅速议和成功,以免西北有变,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国内。臣也以为国内才是根本,不过不同意这种想法。与西夏和议不是与契丹和议。契丹人虽也背盟,可相对而言,还会遵守—些信用。西夏却不同,他们狼子野心,欲整难填,给的越多,他们恢复得越快。早晚还会爆发战争,现在两国只是在比拼恢复速度。—旦我朝先恢复过来,再进行—些调节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