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374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74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朗也没有贪功,将这支军队交给范纯佑与杨文广指挥。
这个学生既然来到西北,大约不会参加明年的省试,后面好几年内赵祯皆停止了科举。又发生种种大事,于是又跟随父亲到处漂泊不定,范仲淹上了岁数,孝顺,想要服侍,范纯佑没有参加科举。正好,借着此次机会,给他增加一笔厚厚的履历。
但这支军队不在此处。
野利遇乞已经命令军队扑了过来。
自己的骑兵散于两翼,步军居中。野利遇乞派出军队直扑中军,两边派出两支军队,遥指两翼自己的骑军,但没有交手。
“打的好主意,”郑朗冷笑一声,喝道:“弓箭手准备。”
到了五十步时,宋军利用号鼓指挥,开始放箭。
千万支箭羽飞向天空,迅速落在冲来的敌骑身上。
他们不是西夏的精锐,更看不到重甲的铁鹞子,有人穿着粗陋的盔甲,有人仅穿着皮衣,当成皮甲。箭雨落下,带起一朵朵血花,陆续有西夏将士从马上倒下去。
两拨箭雨过后,前面敌骑接近前军。
又用号鼓指挥,箭弩手退后十步,身披步人甲的刀斧手向前跨出。
有厚重的步人甲保护,能减少伤亡。职责是砍马腿,这是宋朝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这种战术。
带有长柄的厚刀与大斧子向敌人马匹的蹄子上落去。
一时间传出无数战马的惨叫,许多敌人被掀翻于地。可是因为有沉重厚实的步人甲,敌骑伤害很小,倒是有许多受惊的马匹冲撞之下,让许多宋兵意外受伤。
“还是不熟练啊,”老种叹息道。
郑朗有些茫然,这种战术算是好的。但想保护,只有身着步人甲,身着步人甲,身体就无法灵活闪让。矛盾无法调和。
说来说去,还是骑兵。无论步兵怎么做,总体战斗力皆不如骑兵。
可是意外的战术,给西夏人带来沉重的伤害。
野利遇乞眼睛都绿了,喝道:“冲。”
又调出大部冲了过来。
郑朗继续遥控着战局,用号鼓着宋军且战且退,中军将辎重车推了出来,退入辎重车后,车道组成了一道临时的防御工事。宋军站在车阵后面不停的放箭。
野利看了看,虽不时的有战士将车阵冲垮,可冲过去,又遭到那两种怪异的兵器削马腿,威力不足,于是下令撤兵。先撤回来,想办法。
刚刚撤退,郑朗喝道:“攻。”
借着他们撤退的时候,发起总攻。
这是他多次与老种、狄青商议后的结果。
只要进攻不利,野利遇乞必然下令撤退。这时候总攻,有可能将前面撤退的敌人逼成溃逃。
以兵人甲马斧手为先锋,宋军向西夏军队冲去。狄青与郭逵于左右斜斜的率军向中间包抄。看到不妙,野利遇乞左右两部迎上。然而狄青与郭逵仅分出少许兵力抵挡,继续向撤退的敌军杀去。
西夏人的战术,以撞郎令为先锋,虽是在进攻,但进攻的不是西夏主力军队,如今在宋军的进攻下,这一缺陷被无限放大。撤军终于变成逃军,向野利遇乞中军卷了过去。
随后宋军杀到。
西夏阵型在败兵冲袭之下,已经乱了,虽两翼还在苦战,但中军在宋军的冲击下,迅速败逃。
大败开始,甚至野利遇乞都不相信就这样败了。
太阳渐渐落山,最后连两翼也加入逃跑的队伍中。
三道重鼓与三声长号同时响起,这是总攻,不停进攻的命令。
听到这个命令,几万宋军一路掩杀下去。
到了石门峡口,野利遇乞军队终于遭到大规模的牺牲。
刚才交战的地域广阔,但进入石门峡,却是越来越窄,许多人为抢先进入峡谷,不惜拨起兵器向自己砍去。
只一会儿,几万人挤在石门峡口,进入峡谷的西夏人拼命逃命,没有进去的,不知道是拨兵器反抗宋军,还是挤进去逃命。甚至因为拥挤,谷口处出现许多自相践踏的惨景。
李令明痛苦的闭上眼睛说道:“郑朗,你杀了我吧。”
“杀了你有什么用?你可知道我陕西有多少百姓遭到你父亲杀害?”
李令明眼角滴出一滴泪水。
果然如史书记载,对这个太子郑朗很无言,心中产生一个怪异的想法,这个太子才是真正的野种。
看一看李元昊一家三代,李继迁等就不用说了,李德明也不是好货色,只是他很聪明,与宋朝和解,利用和解与宋朝提供的援助,默默的扩张。仅是所选择的方式不同罢了。
怎么有这个怪胎存在?
又拍了拍他肩膀说道:“你不用担心,我还是会将你释放回去的,但要你父亲答应我一个条件,放一些人回来,两国和平。还是为了和平。你看一看,打来打去,有什么好处?”
“换什么人?”
“以前你父亲捉回去的我朝将士,仅是如此。”
“当真?”
“真,但你父亲未必答应。就是答应了,你父亲说话,也难让人相信哪。”
李令明羞愧地垂下脑袋。
忽悠一下,郑朗继续观注着战局。
经过最初慌乱之后,更多的敌军涌入峡谷。谷口处还有,死死地将谷口堵住,连狄青与郭逵的骑兵都无法闯入。
天越来越暗,可是谷口处堆起无数死尸,红色的鲜血流满了这片土地。
李令明伏在地上呕吐。
郑朗上过两次战场,要好一点,能勉强看下去这样的惨烈场景。
但峡谷里也不好受,越往里面去越是狭窄,严重阻碍了行军的速度。
忽然号角再次吹响,峡谷两边山顶上涌出许多宋军,手拿着弓箭,不停地向下放箭,有的人举起石头往下砸。
野利遇乞差一点气晕了,这支伏兵从哪里来的?
但身后有宋朝大军追杀,不敢带兵爬到山顶上截杀两边的宋军,继续冒着箭雨与石雨,往前逃跑。
这时他很想放声大哭。
一边跑一边在想,郑朗前些天所做的安排终于醒悟过来,侄子在行宫,未必知道,吸引自己率军前来石门峡才是他的目标。但这时候他仍然认为郑朗是围魏救赵之计,逼迫元昊从府麟路撤军。
毕竟任何一个人也没有料到府麟路居然孤军坚守下来,并且就是这个孤军,打败了元昊十几万精锐军队。
忽然一阵刺骨的痛疼传来,他的肩膀上也中了一箭。
咬了咬牙,将箭拨去,继续一路狂奔。又在想那两种怪异的兵器如何破解,一旦这两种兵器在宋军中流行,会大大减少骑兵的优势。
他再想,也想不出来。
想要破解不难,只要走出重甲防御能力的误区,使用后来的蒙古人战术,就可以破解。
不走出这个误区,这种砍马刀与砍马斧将会是骑兵的一个恶梦,特别是笨重的铁鹞子,一砍一个准。
谷口敌人渐渐稀少,野利遇乞大部进入峡谷,有的已经冲出石门峡,向西逃命。
夜色已黑,夜风已冷。
野利遇乞扭头看了一眼,虽损伤惨重,因为是骑兵,还让他带出许多手下逃出生天。
不能说逃出生天,狄青与郭逵依然带着骑兵在后面追杀。
兵力未必有野利乞遇手下多,可是三军丧气,只顾逃命了,野利遇乞明知道人数上自己不占劣势,但也只能逃跑。
一路追赶,再次进入没烟峡。
忽然两边山峰上又落下来一片片箭雨,一匹匹战马载着宋人从山顶上冲下来。
这一刻野利遇乞感到死神是如此的接近!
野利遇乞都产生这种感觉,更不用说他的手下,有的人都失望了,宋军没冲下山,居然翻身下马,伏在地上准备投降。
野利遇乞大喝一声:“撤。”
败可以,但要将主力部队带走,否则从会州到天都山、韦州全部兵力空虚。那么太子不但救不出来,甚至数州皆会被宋军拿下。
还有呢,他十分担心吐蕃也会参战,后果更糟糕。
一万宋军,三千骑兵,七千兵军从两边山顶杀下来。
转眼间野利遇乞的军队被切成七八段。
野利遇乞看了看身后,匆匆忙忙地组织一支敢死队,亲自率领着,不断迂回侧应,将一支支孤军营救出来。
但不久,狄青带着一万余名骑兵在后面赶上。
“撤!”看着还在继续挣扎的两部,野利遇乞痛苦地说。
撤也不行,继续追赶。
这时候,野利遇乞忽然想到汉人的一个成语,草兵惊兵。
一路狂奔,出了没烟峡,宋军还在追赶。
野利遇乞真的要哭了,还有完没完?
有的西夏人看到不妙,悄悄离开大队伍,丢下兵器,卸下盔甲,向山林逃去。
俺是平民百姓,与我无关,别抓我。
西夏最大的一次败役即将产生。
并且绝对性的在野外发生的战役。
而这仅是绞肉机计划的第一役,后面还有。只要太子在郑朗手中,会有更多的人肉吸附在这个绞肉机上。


 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绞肉机(五)

天际处微微出现一道红色,在宋军追击下,又看到天要亮了,更多的西夏人害怕惊慌,一个个四散而逃。不能亮,一亮更容易追赶。
直到天都山,一支从会州赶来的西夏军队替野利遇乞抵挡一会,才使野利遇乞脱离困境,但这支赶来的两千生力军很快被士气高昂的宋军歼灭大部。
此战,野利遇乞包括天都行宫在内的军队一共动用三万八千多人。宋军包括范仲淹的军队以及参战建寨的弓箭手,一共动用六万五千人。自两国交战,宋朝真正在兵力上胜过了对方近两倍。
取得的战绩同样显赫。
加上狄青所击毙的敌人,最少击毙了一万六千以上的敌军,生擒六千多名敌军。有一部分退去盔甲,丢掉武器成为平民,后来再次被宋朝掳俘,还有近千名之众。
但野利遇乞带回去的军队仅有八千余人,还有近七千人一个个自己跑散了。有的被宋军捉住,有的逃回各部,失魂落魄。一部分人再次被野利遇乞征用,还有一部分人索性逃入山林,躲避兵役。
战马此战一共得到近九千匹,其中完整无缺的战马最少有四千匹,还有两千匹左右只受了一些轻伤,养一养又可以重新走回战场。
宋朝缺马,最高峰时是宋太宗时,有马十七万匹,银川平原丢失后,马匹数量严重下降,仅有十万多一点,宋神宗时用保马法,恢复到十五万匹。但这个马仅是数字,大半根本不能上战场。
陕西四路真正能上战场的战马不足三万匹,若加上蕃兵的战马数量,也不会超过四万匹。郑朗在泾原路得到一万多匹战马,市易换回一批,民族政策做得好,一些蕃兵主动带马加入军中,这才凑齐一万多匹战马。
西夏有多少马匹,无人能统计出来,虽不及唐朝巅峰七十万匹战马,但多有战马出口,每战几乎全是骑兵,最少有马在三十万匹以上。金国时更厉害,仅是出军一次性征用六十万匹战马。是征用的,后方还有许多战马没有动用。
六千匹能真正上战场的战马,很可能是秦凤路与环庆路所有官马的总和。
收获还不仅于此,此地多羌人,实际也不是,原来有许多羌人与汉人,唐朝的政策导致陆续迁移许多党项人、突厥人、铁勒人、回鹘人、吐谷浑人进入。后来唐朝式微,此地没入吐蕃人手中,又拥来许多吐蕃人。但主体还是羌人,羌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两面羌,那一方强大,就会倒向那一方。
真正对西夏忠心的部族并不多,但汉人的傲慢,汉人官员的自大,以及宋朝军事上的没落,使许多部族或观望,或者投靠西夏。
此次大捷,打破了这些部族这几年的传统观念。
郑朗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武将,准确说,文官职责才是他最拿长的,包括民族政策。
利用军队抓捕逃散的敌人俘虏,再次恫吓,又有许多部族向宋朝低下脑袋,率族南投。但没有结束,狄青率军在天都山大掠四天,不反抗也不杀百姓,但得跟我走,不走也可以,将所有牲畜掳走,寨子一把火烧掉。
陆续的数天之内,一共有近两万名族民被逼陆续南迁,但对这些人郑朗也不放心,于是安屯到泾州与秦州的交界处,位于泾原路的最后方。
这次胁迫,不但使天圣寨以北几乎成为真正的无人区,连西夏天都山境内许多地区都成了无人区。
在胁迫过程中,又连拨天都四个军营,让野利遇乞在四天内寝食不安。
不得己,写了一封信给元昊。
不说自己大意兵败,而是说宋朝泾原、环庆与秦凤三路联手,一共出动十几万军队,让他失败的。
又说了郑朗与他的约定,问元昊怎么办。
信很快到了元昊手中。
元昊大发雷霆。
跳了好一会儿,怒火才平息下去。如今野利兄弟分掌左右厢,势力庞大,他颇有忌惮。
自己举国精兵前来讨伐府麟,后方兵力空虚,此战输了,也合乎情理。
现在他形势一片大好,随着麟州被围,麟州物资严重缺乏,折继闵不得不冒险率一千几百名士兵押送冬衣,抵达中堠寨,元昊派一万几千名西夏军队袭击。折继闵此战没有发生奇迹,战败,冬衣悉数为元昊所得。
其他消息朝廷一无所知,但这一战传得很快,迅速传到京城,赵祯未得郑朗书信,不明究里,于是下诏降折继闵为如京使,刺史仍旧。
如果用腹黑来说,只能说后方的杨偕太腹黑了。
直到十一月底,张亢连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