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370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70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兵走过来,将这几十人用绳子捆起来,丢在马背上。
这一战目标终于完成,看着这个西夏国的太子,狄青想道。又扭头看了看天空,太阳冉冉升起,天地间一片光明。


 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绞肉机(一)

令斥候回来禀报后,几平所有人都雷倒然
郑朗却相信。
这一战中兵出天都山,是他首倡谋划,老种与狄青随后完善之策。
真实灵感是来自章梁。
史上平夏城西夏大败后,梁氏还想打一个翻身仗,举国之兵驻扎在天都山上,准备春天再次发起攻势,扳回败局。
于是给了章巢灵感。
天都山居高临下,一直作为西夏人向宋朝发起进攻的前沿阵地,但它同样有一个缺点,离宋朝前沿阵地太近。只是宋朝多是防守,很少发起主动进攻,这个缺点一直没有暴露。
章巢命令折可适率领一万军队分成六路,于冬月下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发起进攻。
这一战关健因素与郑朗差不多,兵出不备,快。
突然来到天都山下,宋军此战大破数倍于己的西夏军队,带回十几万只牲畜,三千多名战俘,西夏主将嵬;名阿埋、妹勒,无数贵族,外加一名公主。
西夏人举国震惊,向契丹求和,契丹派了一支人马过来,送给梁氏一杯毒酒,喝下它吧,西夏不能让你这个疯女人拖下水,给弄完了。
俺们还要指望西夏替俺分一分宋朝的兵力。毒死梁氏,扶持李乾顺上台。
李乾顺一边投靠契丹,一边与宋军求和。
西夏人运气再次逆天,正好宋朝皇宫里发生巫蛊案,牵连许多大佬落水,只好借以无钱再战,同意西夏人的求和。
此战给了郑朗启发,而且有数条优势。
这时敌人的驻军远不象后来那次多,攻打难度小。
做了一些迷惑,从没烟西峡直接发起长途袭击,距离只有一百里路,后来那次距离达到两百多里,潜伏难度下降。
狄青的指挥能力有可能略在折可适之上。
准备更充分;比如驮马,去的时候驮抛石机部件与武器,回来后驮俘虏回来,提高撤退速度。
对于贵人;郑朗也做了准备。
西夏人出身于游物民族,后来半耕半牧,但血液里依然保存着祖先一些习惯。契丹也是,有好好的都城不呆,弄一个四季捺钵,一边渔猎一边随行营处理政务。
西夏人没有那么大的活动空间,但一些贵族不喜欢呆在兴庆府里,喜欢出来活动。天都山有行宫周围还有很好的狩猎场所又有天都石窟诸寺院可以烧香拜佛;此地在折可适未破之前,是西夏贵族野外活动的最爱之一。
狄青成功,必然会掳来许多贵族,注定野利遇乞会抓狂,所以伏击战才会得逞。
但没有想到居然有一个太子。
看着目瞪口呆的诸位将领,郢朗精密的大脑在逐一分析。
不考虑眼下,眼下对宋军肯定有利。
元昊第三子还没有出生,但已有了两个儿子另一个儿子也是野利皇后所生,就算失去李宁明,还有一个宁令哥;可终是自己的亲侄子,野利遇乞会发疯的。自己会更有机会,扩大胜利果实。
关健是以后,自己将这个太子放在泾原路,会有什么结果。若不是狄青可能抓到这个太子,郑朗几乎都不注意他。
如果可能,郑朗甚至愿意扶持这个软弱的太子上位。
但是不可能的,即便他不练气功,元昊也不会将国家交给这个又软又弱的儿子手中。
实际意义不大,大的是象征意义。
会极大的鼓励国人士气,但另一边李元昊同样也会发疯。他宁肯儿子自杀,也不愿意儿子落入宋人手中遭到羞侮。
那么会象历史上那个疯女人梁太后一样,不顾国家后果,发动三十万四十万大军攻击泾原路。
其实也是一次机会,只要举国对自己进行支持,让秦凤路与环庆路军队对自己进行支持,再从京城调来十万到十五万禁军,与大量武器物资,那么就可以在泾原路与元昊一战决胜负。
关健朝廷会不会支持自己?
即便支持,能不能迅速决定下来,否则即使派出援兵,迟了也来不及。
还有,与西夏打了三年,两国国力都受到伤害,契丹人要来捡便宜果实了。
他们还是没有勇气出军进攻宋朝,也怕输,但会派出使者前来敲诈勒索。一旦两国将所有筹码押在泾原路之战上,契丹人会不会乘京城兵力空虚时,向宋朝发起进攻?
郑朗也不大好说。
若是再过几年,契丹人得到好处,另一边李元昊来了一个当头棒喝,也许情况是两样的。
现在的契丹又怕死,又自大,很难保证他们最终不会出兵。
或者将这个实际没有作用的太子押到京城,那个麻烦更大,好不容易将兵力聚在泾原路,但元昊会举国之兵,攻打延郿路与环庆路,反正儿子讨不回来,不如拿宋人泄愤。更是两败俱伤。
郑朗精密的大脑反复地在推算。
算来算去,皆难有很好的结果。激怒元昊,必定是玉石俱焚。
但最先焚的是自己与泾原路百姓。
种种后果推算后,写了一封奏折给朝廷,有可能会捉住西夏人的太子,要么依我的主意去做,将他的想法说了一遍。要么留下太子,但必须将他留在泾原路,朝廷让秦凤与环庆两路出兵对自己进行支持,还要立即从京城发来十万以上的军队,并且元昊从麟府路撤离后,将张亢、张用、折继闵、王吉与王凯五人,以及延麟路的王信,环庆路的杨文广,全部调到泾原路,让我指挥。
说明郑朗的稳妥性。
从他的政治思路也能看出这一点。
虽然看似激进,那是后世的知识,让他比任何人看到宋朝的弊端。
政治理论并不是真正的激进派,王安石的冒险做法他反对,司马光的保守做法他同样也反对。
军事上范仲淹的稳妥做法郑朗不赞成,韩琦的做法郑朗认为是躁进。
这次反击依然与激进无关,只是看到元昊出击府麟路损兵折将所产生的缺,才钻这个巨大的空挡,与任何激进并无关系。
大胜之功也许没有,但首先会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并且宋朝的富裕,人口众多,为他这种稳妥打法,提供了底子。
明处什么也没有说,实际是提朝廷选择了答案,只是答案郑朗没有写,而是让赵祯与诸位大佬写下,省得以后有人拿来找麻烦。
毕竟是一个太子!
写好后,不顾深夜时分,用八百里加急,送向京城。
又用眼睛扫视了一下诸将,许多将领在瞠目结舌之后,全部欢呼起来。只有老种皱着眉。
郑朗心定了定,这反应老种的智慧。
确实有这个人在身边,郑朗觉得很安心。
不能夸大老种,不一定比李元昊军事才华高明,但至少比野利遇乞要强。说道:“种将军,我怕野利会疯。”
“郑相公,我也担心这件事,最好还是派一员猛将前去天都山支援狄青。”
郑朗看了看诸人,其实能用的将领也不过景泰、赵询与刘沪数人而已,其他的武将,不用看他们的表现,看看在定川磐的表现,即可知道他们的能力。
有葛怀敏的失误,也有诸将的无能。
能用的大将只有少数几人,派出一员大将,接下来的埋伏战就会少用一员大将。
然而郑朗咬了咬牙齿,说道:“景泰将军,你马上率领四千骑兵,驰援狄青将军。”
“喏。”景泰领命出去,事关重大,不顾现在是将近三更时分,立即点集人马,向天都山出发。
得抢时间,从好水川出发,赶上狄青部队,有可能要到明天中午了。并且一夜的急行军,人马也会出现一些困乏,但出现太子的新变化,不得不这样做。
一切全部乱了套。
郑朗又用眼睛盯着赵询,本来是让景泰率领伏军进入石门峡,景泰一去,只能交给赵询率领。老种是智将,但不是冲锋陷阵的勇将,中军也要他坐下来侧应,配合自己指挥三军,出谋划策。
赵询重重点了一下头,那意思说,郑相公,请放心我吧。
郑朗有些犹豫不决,按照史书记载分析,赵询的能力在景泰之上,然而平定叛羌一战,让郑朗嗅到一丝危险。
这一战赵询是立下大功,但对手只是一群散乱的叛羌,己方无论士兵数量或者战斗力,均胜过对方。换刘沪率领这支军队,同样可以做到。结果最后自己增加一万兵力,刘沪在后方依然遇袭。
说明稳妥上,赵询还有欠缺之处。
后来喊来他议策,与老种相比,又能看到赵询的差距。
对手不是叛羌,而是野利遇乞,性质完全不同。
在诸将当中,赵询已经算是好的,而且胜在年轻,有成长的空间,郑朗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说道:“赵将军,景泰那支军队便交给你了。另外刘沪将军也随行作为副军,相互侧应。”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继续用刘沪相互配合,弥补一些赵询的不足。
“喏。”赵询挺起胸脯答道。
郑朗又与老种进行商议。
范纯佑说道:“郑相公,要不要我回去,让父亲派出一支援军。”
此时在筑细腰城,环庆路出的主力军队,不但有杨偕,还有也被范仲淹看中所赏识的杨文广。
不得不承认,范仲淹很有识人之能。
葛怀敏不行就是不行,所推举的狄青、杨广文、郭遣等,皆成为名将。
他离开延州,将杨文广也带到身边。
此时就在细腰城,与灭藏三部交战时,杨文广又再次立下大功。
但对范仲淹,郑朗始终有些不信任,犹豫片刻说道:“好,你立即回去,让你父亲最好能派出杨文广与一万以上的人马,对我这边支援。”
范纯佑领命离开。
再次商议,不得不改变计划。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绞肉机(二)

宋朝以前的保守,冬夜的漫长,黎明时分的寒冷,成就了这次行动。
但是行宫烧起后再也瞒不住。
眼下西夏天都行宫因为没有出现没移妹妹,元昊也没有大兴土木修建无数华丽的宫殿。但作为皇帝的行宫,这一片建筑群还是庞大无比的。
浓烟很快升起。
野利遇乞刚刚起床,属下急匆匆闯进来禀报,说西夏行宫方向升起大片浓烟,似乎被烧着了。
“行宫失火?”
属下不敢作声。
一会儿又有人进来禀报,宋军到了行宫,人数多,地形复杂,不可能再象行宫前的山营,全部截杀。陆续有许多西夏士兵逃出。
逃兵立即将消息禀报给了野利遇乞。
野利遇乞一听差一点昏了,大喝道:“这是不可能的。”
西夏行宫不是真正的城池,也没有宋朝大城市那么坚固,但有一道围墙,自己还派了两千人留下守护。不仅行宫有两千人,若是宋军袭击行宫,必须袭击前营。
前营同样不是很坚固,但是宋朝从未向天都山发起进攻,前营的性质会起一个守护与缓延的作用。
况且离宋朝控制区还有一百来里路。
这一百来里路不是平原地区,有许多山路,即使宋军出击,自己在一路上设了一些哨所,还有许多巡逻队伍。怎么可能就杀到了行宫,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隐隐他迅速反应过来,猜测到真相。
宋人有军队,一南一北两支骑军在开花,若是有意配合,会在没烟峡的西侧会合,那么潜伏区域会缩短。
但还是不相信。
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潜行到行宫,最早也得两更时分以后,没有士兵巡逻,没有百姓出没,才能做到不被自己察觉。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能驰援到行宫前,连破前营与行宫?
忽然大叫:“调兵。”
太子啊。
这一刻野利遇乞真的疯掉了。
……
郑朗与老种也在看着外面,同时大批斥候已经派了出去。
因为太子,战术安排全部改变。
本来是捉住一些人后,狄青会根据情况做出速度改变,慢慢将敌军吸引,然后进入石门峡。从进入石门峡起,自己的中军迎头赶上会合。
石门峡的尽头是一条很小的河流石门川,石门川两边是一汪平川,再往两边去,是一些小的矮山。
就在此处迎击敌兵。
考虑到野利遇乞的愤怒,害怕西夏军队成为愤军,也做了许多布置,最重要的布置将随军辎重车推出来,做成车阵,无论野利遇乞怎么凶悍,他手中的兵力始终有限。
只要将他的军队拖住,鏖战一会,野利遇乞不得不撤退。
想撤退只有继续从石门峡返回。
另一支宋军会借着这时间从侧面绕道石门峡两边的山岭上潜伏下来。
还是打埋伏,但不是提前埋伏,军队是在运动之中,即便敌人重视斥候,派人查看,石门峡上依然没有一个伏兵。但在西夏军队撤退后,伏兵便出来了。
伏军将石上的石头砸下来,或者站在山顶上放箭射杀,自己主力军队在后面追击。
石门峡这一战便会有一场畅快淋漓的大捷。
继续派诱兵出天都山,吸引野利军队的主力于天都山侧,借着其他地方西夏兵力虚弱之时,出兵赏移口、攻打韦州、鸣沙城。
因此,这个时间把握最为重要。
只在石门峡这一战,将敌人主力消耗完后,才能执行后面的计划。
但出现太子,一切皆无法控制。
甚至会于石门山筑临时简易军寨,让此寨成为一个巨大的绞肉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