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290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90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家小娘子带了进来,又伏下去。
郑朗说道:“你起来,什么事也不说,待我与吕知县杀完两盘后,我会给你一个答复。”
小姑娘噘起嘴巴,但想到上次经历,没敢作声,乖巧的坐在椅子看他们重新布局。走了三十几着,看得焦急,小姑娘道:“郑知府,这一着应这样下。”
郑朗提起棋子,看了看,沉思良久后,布在吴小娘子手指的地方。
吕公弼也不气,吴家的事他也听说了,知道小姑娘是巴结郑朗,他自己也想听听郑朗如何处理吴家。
又走了几步,小姑娘又说道:“左上九四。”
郑朗小考一会,又听话地将棋子落在左上九四位置。
富弼道:“观棋不语。”
“富兄,观棋不语真君子,吴小娘子只是一个女子,不是君子。”
富弼愕然,然后失笑,道:“郑知府,你也有无耻的时候。”
“我也不是‘君子’,无不无耻无所谓。”
“……”
吴小娘子一肚子心思,但看到郑朗另一面,失声笑了起来。
人不要脸则无敌,郑朗不以吴家小娘子在边上帮助为耻,富弼也休想看到郑朗被吕公弼杀得落花流水。
郑朗不是真的无耻,不愿意被吕公弼虐杀,也想看一看这个小姑娘的棋艺。但他本人对围棋不是很嗜好,所以棋艺一直不精,对输赢也不是很在意。只是刚才有的事在公堂不大好商议,与富弼联手回到家中,商议完了后富弼提议才下的棋。又落了三十几着,吴家小娘子在边上指教了六子,郑朗这才抬起头,问了一句:“吴小娘子,你棋艺看来不错,是跟何人学的?”
“家父嗜好,时常与人对奕,妾在边上观看……”
“原来如此。”
吴家小娘子又要下跪,郑朗脸一沉,说道:“刚才本官说过什么?”
“是,”又乖乖站起来。
富弼又不由地摇头,太不解风情了,这样一个小姑娘,出身良好,又有棋艺,长相又漂亮,居然一点不怜惜。郑朗就当没有看见,一边下棋,一边问吕公弼:“你们二人来有何事?”
吕公弼嚅嚅道:“郑知府,人犯太多……”
“挪地方,有的首恶之徒,将家产罚没吧,用他们的府邸改造,当作临时的监狱关押犯人。”
“但是……”
“但是什么?”
“要不要再抓捕下去?”
“抓,有多少抓多少。”
“人太多。”
“这不是你们想要的吗?”
“下官当时冒昧。”
“也不能怪你们,事情绞在一起了,我也没有处理好,走到这地步,只能继续走下去。”
“但是……人犯太多……”
富弼在边上插言道:“就听郑知府的吧,是为了救人。”
“救人?”
“是啊,抓的越多,越容易救人。”
吕公弼与韩绛先是不解,随即眼睛亮起来。
富弼又说道:“还有为了催毁,是学……”
没敢说,郑朗也在学张顺和李小bō,sī盐之利,想要用温和的手段调和,是无法解决了。于是来一个谋反式的催毁,从上到下将所有涉案的人抓起来,正好又有一个不知轻重的石介,才能将所有大亭户连根拨除。
过不了多少年,又会重新恢复,但这几年内sī盐现象会减轻,即便恢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严重。也为另一个案子打下基础。刚才商议的正是这件事。
提醒了,就不难理解,吕公弼与韩绛心中落下一块石头。不能真的让两浙掉下几百个几千个脑袋,回家后父亲能打断自己tuǐ的。
门房又进来禀报:“寿圣寺智觉方丈求见。”
“怎么这个大和尚也来了,让他进来吧。”
大和尚被带进来。
郑朗道:“本官只喝了你一壶茶,难道你想讨要什么?”
大和尚叹了一口气道:“是啊,贫僧也俗了,家中仅有一个侄子,在监场里做了差前,贪纳一百贯钱,关进大牢,上门求一个情,郑施主想喝茶,贫僧随时逢迎。”
说完合什。很是不好意思。
郑朗呵呵一笑,这样的大和尚他反倒喜欢,不作伪,直接说出来,谁家没有亲人,出家人讲空讲了,有几个出家人能空能了?笑完后道:“法不责众,人太多,你侄子若仅是受贿一百贯钱不会很严重,拭目以待吧。”
“那么贫僧感谢郑知府。”
“不用感谢,你转告你侄子,虽是小吏,手也莫长,不伸手无事,伸手早迟必捉。杏儿,给大和尚备茶。”
“谢过郑知府。”
“不用客气,一客气过俗,本官倒不喜。”
大和尚倒真不是很俗,大方的坐下,又说道:“贫僧听到一些谣传,说郑施主想要灭佛?”
都唱了好几本大戏,郑朗有的用意不难猜测,可多猜错了方向,摇头,说:“我不想灭佛,相反,是尊佛,但尊重的是真正的佛,不是邪佛。大师,你是那一宗的?”
唐朝有八宗,到了宋代,以禅宗为主,其他诸宗中除天台宗从海外重新带回大量佛教文献,有些活跃外,有的宗派没落,还有的宗派不得不与时俱进,比如净土宗的教义变得更简单,华严宗、唯识宗与律宗教义也在改进。禅宗又分成几个流派,沩仰宗、法眼宗、云门宗、曹洞宗、临济宗,临济宗中后来又分出杨岐、黄龙两派,称为五家七宗。
禅宗也在改变,因为士大夫不满佛教种种做为,许多士大夫排佛,范仲淹、韩琦等重量级的士大夫对佛教皆是很反感,因此有的禅宗弟子刻意吸纳儒教思想,苏东坡以释释儒,他们是以儒释释。最有代表xìng的是契嵩,现在名还不显。因此郑朗有此一问。
大和尚老实地回答道:“贫僧受业师乃是临济宗弟子。”
“单提直指?”
“是。”
“什么单提直指?”杏儿好奇地问,她也信佛,知道一些,四个字有可能代表很多含义。
“单刀直入、棒喝交驰、龙骤龙奔、星驰电掣、卷舒纵擒、杀活自在、剿绝情识,听明白没有?”
“奴没听明白。”
“没听明白,以后就不要学佛了,”郑朗不顾大和尚翻白眼说道,其实这些词眼是指这一宗派机识峻烈,或者说只汝自心,更无别佛,出自坛经,但有上下文的,偏偏这一宗拣出这八字当作立宗真言,说俗白一点,只修自己的心,什么佛祖菩萨,滚一边去。刚霸如此。
又转向大和尚道:“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大和尚可曾记得?”
出自坛经疑问品第三。
这是一本很特殊的佛典,佛教传统,只有佛祖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为经,弟子与佛教徒的言论只能称为论,但这本佛典却是慧能的言论,可见禅宗的壮大。
它也是中国唯一佛教弟子的“经”。
意思是说韦刺史问慧能,梁武帝一生造寺无数,达摩却说无功德,韦刺史不解,慧能说功德不在求福修福,而是修身中,梁武帝造寺,甚至用出家强迫大臣布施的行为是邪。
这一言论很得郑朗赞赏的,尽管坛经第一品说禅宗北宗为了一件衣服,种种追杀慧能的行为未免过于气量狭小,甚至郑朗有些不相信。
不要问我为什么排佛,首先将这个问题回答出来。
大和尚合什。
主要是一些寺庙大和尚本身就做错了,让智觉如何回答?
“大和尚,你茶也喝了,心事也了,不该有的心事也早了为好。若不了,带一句话给诸寺的其他大和尚,重九之即,本官与他们在灵隐寺前辨一辨佛法。记好,本官看佛经只是从今年开始的,本身也不信佛,仅是不反对佛教而己。”
“辨佛?”
“对他们说一定要辨赢我,否则结果会很惨。”!。


 第三百零六章 保护

大和尚走了,一屋子人全部石化。郑朗拈起棋子落下,道:“吕知县,继续。”
吕公弼还有什么心思下棋,揉着眼睛,又揉着耳朵,道:“郑知府,你要与杭州整个高僧辨佛?”
“是啊。”
“郑知府,你知道整个杭州有多少寺院,多少高僧吗?”
“知道。”
“知道,你……”
郑朗微笑道:“你以为我辨什么?象玄奘那样挑战天竺诸多高僧?”
岂不是找抽?
“不明白。”
“我只辨侵占贫困百姓的地不放,放高利贷,这些不好的行为,不是整个佛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原来……也很难……”
“是难,可不管是佛、道、儒,宗旨都是治世济民之术,只要治世济民,就得讲一个理。只是各个创始人经历不同,导致方法不同。比如儒家,夫子是鲁国大臣,所以是入世,定尊卑名份礼仪。再如道教,儒道创自春秋混乱之时,道教发起壮大却是从东汉末开始,直到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但核心思想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出函谷关,大约去了汉中隐居,因此道教多喜清静无为。”
“老子不是去天竺化为佛祖了吗?”吴家小娘子问。
“什么去天竺,当时汉中与巴蜀都没有完全开化,怎么到天竺去传教。”
“你为什么说老子化胡?”
郑朗与富弼全部笑了,没有理她,继续道:“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当时天竺也有诸多小国,与中国(中国出自诗经,指中原地区,后来延伸为华夏正统王朝,古代历朝多用,南北朝为此还发生了争议,用中国称宋朝与华夏勿疑)一样,战乱不休,释迦牟尼为解决百姓的疾苦,盘坐于菩提树下思悟,最后创立了佛教。他是王子,衣食无忧,又不会做事。因此佛教要施舍度日,想过得好一点,又有了寺庙,不仅有传教,还有香火改善生活。”
几人全部低下头吃笑。
等于在骂佛教是寄生虫,但郑朗却不是这个意思,真能教导百姓向善,他们自己也真正在做佛祖的弟子,即便收百姓的香火,也不算过。
各行各业,都有各行各业的作用,不一定非得农民才能吃上饭。
“再说西方的宗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主君,他一生积极扩张,注定了教义jī进。还有更西方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是一个平民,甚至被当成异教徒钉在十字架上,所以教义平民化,另外注定了排他xìng。”
“什么排他xìng?”环儿道。
“就是以后这门宗教兴盛,会加倍用酷刑处执异教徒。”
“真野蛮。”
“休要看它野蛮,所有宗教当中,它的前景最好。”
“为什么?”
“儒家的学问不容得马虎,想要知道一些皮毛,最少得看一看五经,孟荀的著作。”
环儿重重点头。
“有几个老百姓能看懂五经?它是大臣看的,士子看的,皇帝看的,想要光大何其艰难。况且学了儒家,也不能成神仙,有几个平民百姓会对它产生兴趣。再说道教,道教要肉身成神,直接飞上天去,有谁能做到?”难道悟了道,穿过大气层,月亮,太阳系,银河系,肉身以每秒几光年的速度,到达宇宙某一个天堂之所?不能说出口,又道:“佛教呢,人死了,灵hún也可以到天堂。我说死了,大和尚们说上了天堂,谁来证明?让你选,你会选那一门宗教?”
大家哭笑不得。“还没有基督教来得方便,佛教有诸多戒律,基督教却没有,可以喝酒,可以吃肉,可以结婚生子,只要平时偶尔祈祷一下,死后就可以上天堂。火拼起来,教徒们会信那一种宗教?”
不是不能变,而是从释迦牟尼创教之时,佛教已经注定这种xìng质。
想不痛苦,无法解决,他力量太小,不能结束人类的战乱,贫富不均,于是想出一种办法,让百姓空,了,断,只追求心灵的升华。
然而不好断的,比如sè,是男人的都想美妹,那怕沧海横流仅取一瓢足矣,一夫一妻制,谁不希望自己妻子貌美如花,温柔贤慧,但跟随的女xìng越优秀,自身条件跟不上去,反而成了惹祸根苗,轻则红杏出墙,重则丢夫弃子,或者在外面养小白脸。对于女子xìng质一样,灰姑娘也能嫁给士大夫,但嫁了后,就要做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天空守闺房的准备。
这就是烦恼的根源。
一时能了不能一世了,于是让教徒出家为僧尼,剃发,等等,强行戒之。
再如美食,想美食也要财富,又是烦恼根源所在。于是说众生平等,不能吃荤腥,等等。
有了这些,佛教的主旨出来了,再用什么言语打动百姓信仰,再想,落英缤纷之时,踏花站起,一门宗教便有了。
只要把握了这个主题,自己再利用变态的大脑多读一些佛经,就可以辨一辨。
委婉的将意思说出,杏儿在后面拼命的掐他后背。
郑朗道:“别掐,我不说行了吧。”
富弼与吕公弼对视一眼,会意的,这个痴妓儿最有福气,好大的造化,居然因为学字,最后成了郑朗的小妾。是郑朗的小妾,也等于是半个正式妻子。
他们想法有些失误,非是有福气,正是杏儿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