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238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38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何报怨?以德报怨,脑子是不是秀逗了?
对李元昊说,别闹事,俺对你好一点,行么?
禽兽之言也!非是郑朗所言,乃是孟夫子所言。
但也不是让人去以牙还牙,看情况的,若是自己做错了,不能怪人家。但是人家做错了,欺负得自己忍无可忍,那么以怨报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吧。所以用了一个直字。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是一个三。
《中庸》里有一句话让郑朗十分欣赏,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矣,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前面一个知是知道,后面一个知是聪明过头的人,非是智。
本来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让这些知者越说越复杂,例如古今往来的各个大儒。还有一个贤字,比如范仲淹,他的品xìng比天山上的白雪还要高洁,但有没有弄错,三百年来你第一,论品xìng宋朝三百年只出了你一个士大夫,让旁人如何能做到?所以说贤者过之,正是范仲淹这样的人。至于欧阳修、石介,他们别当真,看他们文章去,写得huā团簇簇的,但做事,最好不要学习,在胡搞。
可是愚者与不肖者,又不能学习。
如何做,中庸调和。
说到此处,几个学生除了很小的范纯仁听得吃力外,其余全明白过来。
所谓的三,正是中庸。
有了这个三分做补充,中庸理论也就变得更加完善起来。
其实有了这个中庸,郑朗已经渐渐走入儒学大家行列。
呆了几天后不得不回去。
几个娘娘与织女一道返回郑州了,织女明年也不会再来。经过了两年多时间教导,最少使太平州多了五百名织艺超群的织女,一千多名能说得过去的fù人。
这些织女多被大户人家聘请过去。
还有一个锦锈苑呢,对此郑朗放开他们参观,但要安静,不能打扰里面织女正常工作。
如今芜湖城,以锦yòu苑为龙头,一匹绢出来后,每匹两缗钱,还供不应求,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坊,价格自两缗钱到一缗钱不等,但不再是过去的几百文钱的生丝。
仅这个附加值,就产生大量的利润。
已经不需要织女来回奔bō,看着几位妻妾劳碌,郑朗也有些心不忍。
闻听知州的几位娘娘,还有陪伴两年多的织女回去,前来送行的百姓挤满了码头,有的fù人洒泪告别。
船帆扬起,忽然间岸上所有行人全部不作声。
因为他们看着几个娘娘离开,忽然想到了一件可怕的事王昭明与高若讷也回到京城。
赵祯兴高采烈的听王昭明将安生的事说完,包括问鬼一案的真正原因,很是神奇与不可思议。
但他立即将东西两府以及台阁三司使的重臣召到宫殿来。
不但有一此可供借鉴的径验…还有下面纨发生了一些事。特别是圈圩。
各州都在圈圩,可做法不一,产生的后果也不一。比如马知州与黄知军,离得近,许多百姓携带家小往太平州跑,拦都拦不住这很丢面子的,也失了政绩。
又经常到太平州看受了郑朗一些薰陶,于是发下狠心,杀富劫贫,是在开新圩,可不顾什么大户二户,以前的财产不动你sī圩就是不对的,一律作废。不要怪俺,朝廷下了诏书的。
sī圩强行圈进大圩,然后分配于五等户人家,甚至四等户人家。
这一举动欢声雷动。
劳力有了,全部疯狂的挑圩堤。
可细们的举措却是得罪了“天下人”境内所有大户一律反对,连一些小吏都阳奉yīn违刻意捣乱,怨声也闹到了京城然而维护了多数人的利益,老百姓快乐了,于是上万民书力保两位知州。
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
或者舒州在兴修最大的圩田,比景民圩还大了三百顷,也不是不可能,可是知州为了换取富户的支持分配不公平,若没有太平州的动作,百姓也就受之了。有了,可以做榜样的,于是不同意。法不责众,一个人闹事好抓捕,几千成万的百姓闹事谁个也不敢动。大圩计划有了,可放在哪里一块泥土也没有动。
一起闹到中鼻。
几个宰相也不知如何处理。几个大佬看着这些奏折,伤透了脑筋。禀报赵祯,赵祯怎么知道处理?
正好将诸位大佬带来,让王昭明与高若讷说,看能不能给这些大佬一些借鉴。
听着二人将经过说了一遍,王曾默然问道:“他的中庸有没午写成?”说完直皱眉头。
说得再清楚不过以中庸调和境内各等户百姓,以中庸行事,以格物致知产生的学问替百姓创造财富。有了这两条,不仅是太平州,就是到了巴蜀也能打造一个良州出来。
但这个中庸肯定不是王曾学习过的中庸。
后面的格物致知更让他茫然,他也是三元及第对夫子的学问十分精通,可曾学到过如何将黑砂糖变成那种雪糖的学问?真学到才怪!
先问中庸吧。
“我来的时候郑知州正在与他几个学生合写三分。”
“三分?”王曾又茫然了。
三分在儒学中地位十分重要,可作为一个学说体系,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有人提出来。现在没有这个说法,包括中庸,也是自唐朝后才渐渐重视的。
但到郑朗手中,更将中庸拨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它不是一门学问,还是儒家中的“三”。
看过一些,高若讷又做了一些解释,然后道:“还没有写好,我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他的学生也参与了?”宋绶同。
吕夷简给他面子,他也要给吕夷简面子,郑朗几个学生就有吕夷简一个儿子在里面。
“嗯,有许多文章全部是他学生代笔书写的,多半是无奈之举,郑知州在太平州很忙碌,不仅是郑知州,全州从官吏到百姓,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时间,这种勤奋也是太平州产生变化的原因之一”高若讷老实答道。
蔡齐却问了一个问题:“范仲淹二子有没有参与?”
“长子似乎也参与了,次子年幼,现在仅是学知识。”
宋蔡二人这两个问题问得很微妙,若细心可以看到朝堂更大的裂痕在产生,然无一人注意。
不过王曾倒是说了一句公正的话:“此子做得也不错,称为特区不过之也。”
难得的说了一句好话。
赵祯高兴地对太监低语了几句,太监离开,一会儿与宫人拿来许多东西,有糖,有被袄,所有大臣分下去不够的,几个大佬一人一chuáng还是能满足的。
看着这些袄被与糖,二十几个大佬又是无言。
赵祯又向高若讷问:“高卿,你多次说奇迹之城,未来它能不能达到苏杭二州规模?”“不能,苏杭二州人口众多,地域肥沃,历史悠久,每年抛去朝廷的各项专营所得外,其他的钱帛粮贡税就有一百多万缗钱,无论糖作坊规模多大,收入也不会超过这一数字,况且棉糖只是开始,时间一长普及下去,优势也不明显,倒是诸圩一起,有鱼米之利。”
“但也是奇迹。”
“正是,故臣也认为它确如百姓所言,是奇迹之城,几乎是从无到有变出来的。”
王昭明忽然伏下说道:“臣还有一件事要禀报。”
“何事。”
“这些糖棉,是臣逼迫郑知州进贡的。”
“为什么逼迫?”
王昭明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几个宰相脸上全部起黑汗,这也算逼迫?但其中还是充满讥讽含味的。
不过这一次变化,终于使朝中所有大臣终于重视起来,一本很实用的中庸,一个奇迹之城,谁敢不重视!诸位大佬心神jīdàng的离开,赵祯却坐在宫中想着心思。
这是在一州推广,若是一国能不能推广呢?
然后叹息一声:“太小啊太小。”
不小了,可这个年龄担任宰相却是不可能的。不担任宰相召回京城会起多大作用?想到这里,赵祯又是幸福又是苦涩PS想减轻其中的说教意味,然后卡文了,好辛苦,更得有些晚。
渐渐矫正当中。!。


 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动

赵祯前思后想,调回京城不成,况且太平州那—摊字,眼下也没有其他大臣能挑得起。
想到这里,得意地笑起来。
两人友情是有的,但郑朗不会说出这种友情,你与皇帝交什么朋友?赵祯不会这样想,只认为郑朗对自己很忠心,是自己心腹臣子。
不是范仲淹,人虽不错,但太倔强,喜欢胡来,都开始结党。吕夷简也似乎有些不大放心。
唯独郑朗年龄小,让他感到很遣憾。
不能诏回京城加官,只好再次官复原职,将—百二十几顷的景春圩授给郑朗做封田。
后来的数圩,还是用景裙年号做圩名,然后到了景泰圩,景和圩,景安圩,景仁圩,景正圩,景春圩,景丰圩,景阳圩,景佳圩,景忠圩,景纯圩……
与之相对的是—堆裕。
大臣不能作声,难道不准郑朗用年号起名字?没这个理。
景春圩正是今年新圈的—个小圩,但在小圩当中算是规模比较大的。
多少耕地不知,勘探的结果出来,奏折上写着大约—百二十顷左右。
经郑朗—变,付出仅是两年的税务,那个二十五万缗钱物不算,没有太平州,安顿这些流民也不止二十五万缗钱物,就是养肿瘤养到厢兵中,在编于厢兵之前,最少也得花费这么多钱物。
生生变出—个若大的城市,七千多顷肥沃的圩田,仅赏赐—百二十顷,真的不算过份。
诏书下达后,但招来郑朗—顿根抽。
不但不受,反而写了—份奏折遥上京城,责问赵祯。
抗拒中书令书,是我自有苦衷,如今真相大白,陛下与诸相公应当明白。这是我还厚着脸皮继续留在太平州担任太守的原因。可是作为属下,与中书诸相对抗,本来就是犯下严重错误的。陛下贬臣官职不算为过。臣做了这些,虽略有小—功,只能说是将功折罪。何敢再受陛下恩惠?往事才去不远,陛下两次yù复臣官职,置中书诸相何地?
也非臣—人功劳,上有诸位官吏同心协力,日夜操劳,下有百姓不分四季,辛勤劳动,才换来如今—点成果。陛下仅授臣—人之恩,臣有何脸面当之?陛平又yù臣于何地?
臣为陛下臣子,自当安邦治民,是臣的本职。而今略有功,动辄封赏—万多亩良田,那么陛下以后打算封臣良田五十万亩手?试问朝廷有多少耕地象这样封赏下去?
开圩之初,我说过此乃sī田,非乃官田,几百亩的田地都有定数,怎么能以sī田授予官户?
后面—条,有些复杂,除sī田外,还有营田—官庄—屯田—学田—弓箭手田—马监牧地,后来还有蔡京等人主办的西城所,这些田有的完全属于朝廷土地,有的属于半朝廷土地,交给农民耕种,正常交纳税务,但朝廷可以随时收回来。它们主要来源是开国之初的无主之地,有的是户绝田,没有继承人的田,抛荒田,因灾害逃亡的无主之地,涂田,包括江洲海涂等地,国家籍没的田地,边军开耕出来的田地,蛮荒之地开发出来的新田。
还有—种是专门授于官员的职封田,河北路最多,—共三十多万亩,利州路与岭南两广路—夔州路—梓州路—福建路等偏远地区很少,四万多亩,或者五万多亩,全国有两百三十多万亩。但官员仍然不满足,相互争吵。有的直接在外面兼并,北宋前期几位皇帝不算太昏庸,做得不过份。到宋徽宗宋高宗时,有的贪官污吏往往—占就是几个县甚至几个州的耕地。
这也导致—个恶劣的后果,明朝朱无璋上台后,只杀,不存在高薪养廉,宋朝那样都没有养好官,况且明朝脆弱的经济,于是几千几万的贪官杀。只要金钱好,还有后来人,杀了王贪贪,还有李贪贪,杀了李贪贪,还有张贪贪。也没有杀好。
无解!
宋代大规模开圩史要迟好几十年才发动,多是官sī齐开,官家开圩占三分之—,大户人家占三分之二。官圩又分为两种,—种象郑朗这样全部交给百姓耕种的,—种还是交给百姓耕种收取税赋,但是以官圩名义存在的,也就是老百姓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郑朗可以将圩以官耳名义存在,也可以将于交于百姓手中,毕竟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早几百年前李世民就提了出来,他还是作为人君的身份提的。交到百姓手中,国家得到了赋税,xìng质—样。
还是有区别存在的,官圩百姓毕竟没有所有权,说收回就能收回,那么朝廷就能动辄封赏功臣哪,贵戚哪,几分几不分,没有了。
于是—旦圩成,郑朗立即给田契,授之于民。
但赵祯这道诏书下得也没有疑议,圩未成,未付之于民之手,可以授之。
几位大佬们看着这份奏折,气得哭笑不得,你这是在谦让呢,还是存心再次恶心我们几个人?
吕夷简想了想,得,咱不招你惹你,这是你与皇帝之间的拉锯战,与我们没有关系。将奏折递到赵祯手中。
无旦将要到来。
严掌柜收到孙子—份礼物,无非就是糖,还有—chuáng棉被,这玩意儿也传得邪,没有看到,只说它非常非常的暖和,比绒被还要暖和十倍。但究竟是什么样子,无—人说出所以然来。
郑朗刻意拿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