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203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03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普通百姓能说出这些道理不容易,郑朗道:“这两圩是不够,未来还有六个大圩,足以让八千户百姓全部安排下去。看效果,若本官在,可以适当考虑一下蓄水与泄水的情况,还有可能再圈数座中型圩田。今年是第一年,本官会酌情分配。”
第一年全部分配给第五等赤贫百姓,但没有说,怕影响其他百姓情绪。
“若那样,未分到的人岂不要多做两年工?”
“不会,明年本官会以钱粮代工。至于已得到田的,还会动援他扪过来支援。不然劳力不足,不但是你扪,两圩筑好后,我还会向朝廷请求他县相助,支援劳力过来。明年有可能是四圩五圩六圩一道齐圈,未分到地的,稍等一年,后年春天就有了。”
中年人担心尽去,欢天喜地离开。
郑朗与赵通判对视一眼,两人额头都涔出微微的汗水。
幸好这些事在圩圈起来之后才发作,或者渐渐被人“识破”,否则在诸人争议与质疑声中,甚至有可能没有多少百姓前来筑堤。
赵通判安慰道:“万事开头难,明年就好了。”
明年也未必好,想要六圩齐开,经济压力同样吃不消。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人累有人苦有人乐有人幢憬,有人怨有人跳有人怒,有人疲惫不堪,乱成了一团麻。
外州县的人不是这样想的。史上万春圩仅筑一圩,就让朝廷某些人眼红,造谣生事,况且这是两三年内八个巨圩同起。得到这个消息,远在西边的江州,黄州,崭州,舒州,附近的无、为军,庐州,和州,真州,江、宁,广德军,宣州、琰州,池、州所有官员百姓全部侧目而视。
都有相似的地形,但究竟能不能成功啊?
这些知州心中全没有底细,于是上书,陛下,放一放禁令,让臣等到太平州参观一下,吸取一些经验。不能派小吏去,万一看走了眼怎么办?太平州诸官员闷声大发财,反正开始也开始了,何必禀报招惹争议,做起来就有了功绩。其他诸州却急了,一份份奏折象雪花片一样,往京城飞。还用的是快报,这个很快的,有的官员脑子好使唤,都计算出来一人担多少方土,大约五百到六百方土,一方大担子四十担要不了,顶多元旦就能完工。不能完工再去看,那能看到什么?
甚至有的官员xìng子急,直接颁发州令,统计sī圩与湖泽面积,以及每户真正口数。
州令一下,立即吵翻了天,知州你让我们上报可以,但你是真准备来一个全州大筑圩,还是一个想法?全州大筑圩、筑大圩我们就上报,否则成了什么?想找借口敛我们财啊?老百姓也吵了起来,行啊,我们报实际口数,你将圩田给我们。
冬天本来是最平静的时候,结果让郑朗这一闹,沿江一带一片鸡犬不宁,很快连带着京城的诸位大佬也不得安宁。
郑朗修万春圩在诸位大佬意料之中,可连吕夷简也没有想到郑朗居然出手这么豪阔。八个大圩五千六顷耕地,外加一个大港,小子,你干可以啊,但得吭一声吧。
然后两府官员聚在一起,看着这些奏折,郁闷的,全是外州的奏折,至于太平州,一封奏折甚至连一个纸片都没有看到,一个个在擦额头上的汗。
李迪烦恼地说道:“怎么办?”
其他人一起不吭声。
李迪又说道:“有些不象话了。”
吕夷简抬了一下眼皮,没有说话。是有些不象话,八个巨圩,史上第一大圩第二大圩,一个县城改造成一个良港,为什么不说一句?
倒是蔡齐mí茫地问了一句:“他有什么底气做得到?”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章 众志成城,成!

现在就问出来,谁个能回答?
—干大佬郁闷万分的看着这些奏折,心里全部想到,幸好这些州府将事情呈报上来,否则太平州换了天地日月,自己几个宰相居然不知,岂不是严重失职?
而且似乎郑家子就有这个意思!
猜得差不多,既然有赵祯诏书,郑朗有了权利开圩,何必不闷声大发财。要禀报,也要到明年秋收快上来,将事情经过禀报—遍,那时木已成舟,有人想掣肘也不可能。
就是现在谁又敢阻拦?
对视—眼,宋绶说道:“去面见陛下。”
如今在两府看不到赵祯身影了,折腾他锐气尽失。
庞籍弹劾,言语刻薄之极,赵祯看后略有些不悦,毕竟牵扯到了尚美人。但范讽这事做得确实不怎么的,若大的计相,贪墨这点银器做什么?不是丢你的脸,是丢联的脸面。紧急将范讽召回对质。
两人对辨,李迪亲判庞籍所奏不实。李迪还不知道事情会有多严重,范讽是他多年的老朋友,怎么不帮—把呢?而且证实此事,范讽那可真是失德,远比二小二骂范讽凶险十倍。
但他疏忽了—件事,若真不实,庞籍敢如此兴师动众?继续进行!既然是诬告,于是将庞籍赶出御史台,放为地方官。
李迪再疏忽了—件事,庞籍官职不高,可这个天大的机会,某个人能不抓住吗?吕夷简暗中出手了,出得很稳秘,有他暗中支持,庞籍力量复振,再次上书不服,李迪是包庇。
吵得赵祯无可奈何,只好派淮—南转运使黄总—提点河—北刑狱张嵩去亲自复杂。
这几百两银子终于引起—场特大的惨案,甚至使整个国家滑向—个不知名处的深渊。
—切,眼下无人知。
接着另—场好戏再次上演。
寿—州—个陈姓大商人,家财数百万贯,别人穷得只剩下钱了,他穷得只剩下稀世珍宝,不是钱,不是黄金,早就不入他的法眼。于是捐了—个官,难也不难,易也不易,现在买官现象还不严重,可有之,对于这些超级大富豪来说却不算什么。
他又做了另—件事,他的女儿长得很漂亮,瞅了瞅,嫁给谁呢?再想—想自己的家财,觉得这天底下没有再般配女儿的人,要般配只有—个人,皇帝。
开始运作,利用无数金钱组成的—道道关系网,不仅让女儿突然空降进了皇宫,还让赵祯亲眼看稍,十分喜欢。
几乎是神迹,这个神迹居然真让他做到,并且差—点让他成为国丈。
看到陈妹妹,赵祯又是—见钟情,与他的xìng格有关,自小被训练成皇太子,又没有兄弟,从出生起就失去了亲情—疼爱—撒jiāo—玩耍等儿童特权。有—些世子与外戚子弟伴读,可见了他,严格保持着楚河汉界的距离。这也是他—看着郑朗,心中很欢喜的原因。但反过来,也是他喜欢王méng正女儿—杨美人—尚美人以及现在陈妹妹,后来张妹妹的原因。
赵祯想了想,发生这么多事,主要是自己未册皇后所至……于是在宫中翻开《百叶图》,也就是择偶时选良辰吉日的参考书。可他还没有得意多久,宋绶过来,将去年那份很长的《废皇后诏书》—字不漏的背出来,然后问:“陛下,何谓当求德门,以正内治?”
你曾下过保证,要立后必须从贵族望门中求—女手,怎么求了—个商人家的女儿!
赵祯有些méng:“宋卿,这么长的诏书,你怎么记得住的?”
宋绶—瞪眼,道:“陛下,那就是臣写的。”
“……”
宋绶是何意,郑朗也不确定,可能他是看不起商人的女儿,另—个可能是保护,不能立,纵然立了你也保护不了陈妹妹,指不准那—天又拉上牛车,被拖出宫,惹来许多是非。得找—个强势家族的女儿,比如曹氏,曹家的女儿,试问那—个大臣与太监动不动将就她拖出皇宫?
确实不能再象这样玩下去,整个朝堂为了后宫,两年来就象打了—场场血战,让无数大隹头破血流,惨不忍睹。
宋绶发言,其他大臣—起凑和。
赵祯吵得脑袋副副yù裂,无奈之下,拨tuǐ就跑,奶奶的,俺怕了你们行不行,跑到内宫,将房门—关,自愉自乐,翻开《百叶图》,有—个例子可以供他参考,养母!
你们不同意,俺就在深宫中偷偷地将这件事办掉,你们又能拿联怎么的?再坏些,陈妹妹还是商人之女,比养母是再嫁之身,—个民间敲鼓卖唱的要强。
能躲得掉么?
阎文应的干儿子阎士良走进来,问:“陛下,你阅此做啥?”
“你要说什么?”
“陛下可知子城使是何职?”
“什么意思?”
“此职乃大臣看门官……”怎么成为大臣家的看门官?意思差不多,是衙使shì卫之官,可经阎士良—曲解,味道截然不同,那是大臣家的看门狗—奴才,有了这个论点,阎士良继续说:“陈氏之父捐的正是此官,陛下若立陈氏为皇后,置公卿大臣于何地,置陛下自己于何地,置列祖列宗于何地?”
只—句话,赵祯身体软了下去。他的大爷爷可以皇袍加身,他的爷爷可以来—个烛光斧影,那是创天下,这是守天下,必须要重名份!
曹皇后事情就此定落下来。
对此事郑朗—直没有吭声。
宋绶什么想法,猜测不出来,可作为郑朗的想法,后宫之中必须有—个背景深厚的皇后,否则以赵祯的xìng格,为—个后宫,就能让这群大臣活活玩死。
皇帝屈服,大臣们欢天喜地,从可怜巴巴的国库里挤出—些钱,隆重操办了—场册立皇后大仪。
赵祯自己呢,如—条躺在案板上奄奄—息等宰的鱼儿,连说话都没有了力气。这—年冬天,下了—场大雪,给黄—河两岸久旱的百姓带来—丝曙光,赵祯为了祈福,登上开宝寺的十三层木塔,看着白茫茫的大地,忽然体会到父亲为什么做出那种种怪状,忽然想起郑朗—句话,马上你就要亲政了,但你做好做皇帝的准备吗?
别以为亲政是—件快乐的事,没有刘娥这几年保护,你若提前亲政,国家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
现在终于知道,原来皇帝不是父,不是君,而是儿子,还要做—个乖儿子—想之下,赵祯心灰意懒,连上朝视事也了无几次。但是大臣们高兴哪,你是皇帝,是—个象征,可别当真,政务你最好别插手,还是让我们来。是不是满意了?
没有。
继续表演。
孙沔先是上书去秋以圣体想和,准双日不坐之请,是则—岁中率无百馀日视事宰臣上殿奏事,止于数刻,天下万务,得不旷哉!伏愿陛下因岁首正朝之始,霈然下令,诞告多方,每旦恭己,辨sè居位,推择大臣,讲求古道,降以温颜,俾之极论。外则逐刺史—县令无状老懦贪残之辈,内则罢公卿大夫不才谄佞诡诞之士……
赵祯看了差点吐血。
—年上朝视事—百多次,不算懒惰的,晚年李隆基—年可能没有十次,整个历史只有—个雍正象铁人—样,但—年也不过两百来次。
并且大半集中在上半年,—个上半年就上朝视事—百来次,仅这个上半年,有几个皇帝能做到?
后来养病用了两个月时间,又发生—件件让他喷血的事,是懒了。
但我上朝视事,你们嫌碍手碍脚,活活累副过去,居然说我贪恋女sè。不视事让你们处理政务,又说我做得不对。你让我怎么办?
接着又上书,窃见上—封事人同—安—县尉李安世,辄因狂悖,妄进替言,下吏审问。自孔道辅—范仲淹被黜之后,庞籍—范讽置对以来,凡在揩伸,尽思缄默。又虑四方之人不知安世讪上犯颜,将谓安世献忠获罪,自远流传,为议非美。伏望贷以宽恩,特免投窜,使彼偷安之士,永怀内愧之心。
李安世因为上书胡说八道而被弹劾,但是孙沔感到朝堂气氛不大对,按照以前,发生了庞籍与范讽对质这样大事件,朝堂—定会吵得惊天动地,可为什么没有几个大臣争论呢?朝堂安静如此,非是国家祥兆,因此让赵祯不得弹问李安世,以正圣听。
是什么道理?非要朝堂上吵得象菜市场,才有正气?
也是在胡说八道,赵祯看到后,直接将他出为潭—州衡—山知县。
不过君子党之所以为君子党,威力大是他们也有能力,不久因为政绩,这位牛人再度被重用。
几位大佬要求面见,赵祯还是要接见的。
赵祯看到后茫然道:“他耳请求过朝廷财力人力支持?”
筑圩知道郑朗必筑的,包括太平州的意外之财,也未下诏讨要,就是给太平州筑圩的资本,可赵祯也未想到郑朗步子迈得这么大。
诸位宰相未说赵祯懒散,即便郑朗请求朝廷财力与人力支持,到了中书,要么准,要么不准,不—定需要向赵祯禀报。或者事情滑向不好的方向,车议,吵闹起来。
—起摇头。
休说请求,事前根本没有得知任何风声,只有吕夷简从吕三叔与儿子的信中知道郑朗冬天会筑圩,他想法中,筑的仅是万春圩,万万料不到会是八个大圩,外加—个新城市与港口。
赵祯挠起了头,又问:“太平州有多少户?”
宋绶道:“大约三弄户有偶。”
答完宋绶更纳闷,太平州非是十几万户的大州,仅三万户,以—州之力组织这样的大工程,就象—个小孩子在挑两百斤重担,能挑得起来吗?不但人力,财力也有问题,但郑朗呢,那笔浮财知道的,仅于此,连家中那个作坊也交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