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2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吩咐四儿,柳儿岁数略大,曾多次遭到过原来的小郑朗袭她的小鸽子胸脯事件,对郑朗很反感。畏于下人的身份,平时敢怒不敢言,可不大听郑朗的话。
可见原来的郑朗恶劣斑斑如此。
四儿小跑着,在水注里盛了一些清水回来。
用水注往砚台里滴了十几滴水,很有讲究的,水太多墨淡而扩,水太少墨重而涩。并且绘画写字用墨皆是不同,个人风格,同样用墨轻重不同,因此水注很重要,绝不是一件摆设品。往往内行的人,写字或者作画时,都是一滴一滴的水,来做调节。要么通过研墨来调节,可那样的话,又会浪费。外行人浪费不要紧,反正我就是一个大老粗,一年写这么几个字,能浪费多少?但放在内行人,绝对不可以。
能在馆阁为某位小姐一掷千金,但不可浪费笔墨,这是对文化的尊重。
郑朗对宋朝的认识,仅是后来的一些知识,以及小郑朗的记忆,倒也明白宋朝人的一些看法认同,然而不明白还好一点,一明白,心中有些紧张,动作做得很不利索。
崔有节脸色又转阴了。
郑朗诡辨道:“泰山,伤。”
将袖子卷起来,打得狠了,不但小JJ受了伤,胳膊、大腿上都受了伤。
“你爹爹生前正大光明,节气高昂,品行端正,到了你……为什么会有伤?”
郑朗再次长揖于地。
崔有节见到他诚恳的态度,发作不得。并且终于看出有一个优点,小家伙虽小,可很会察颜观色。却弄不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冲动的以卵击石,与高县令的儿子拨刀相向。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句,色字头上一把刀,这句话不分年龄大小,那怕是十岁的孩子,同样也能中招。
再用荷叶瓣定白瓷笔洗将笔毛洗软,拿起毛笔,在砚海里醮了醮,盯着白纸却发起呆来。写什么才能劝说这个岳父大人呢?最少要写几句能打动人的话,尽到努力了,屈不在我,即便崔家悔亲,也能安慰几个妈妈。
还有,记忆中郑朗在父亲教导下,读了几年书。原来的毛笔字还写得有些模样。然而父亲死后,久疏练习,字越来越差。至于自己,整天伏在电脑上,钢笔字都写不好了,更不用说毛笔字。
又想到了一些书法,忽然间脑海里无数种书法一一闪过,还有后人的各种评价,大量的信息纷至沓来。因为接受的信息量太过庞大,“轰”的一声,脑海就象炸开似的。
“儿,你怎么啦。”几个夫人抢着上来,将他扶住。
“没,什,么。”郑朗重新站稳了,忽然哈哈一乐,大笑起来。
崔有节气得一摔袖子,道:“惯子是害子啊!”
对郑朗的失态,十分失望,又要离开。


 第三章 选书

不能走,郑郎再次将他袖子拽住。一走前功尽弃,但刚才自己是失了态。
有原因的,在回忆脑海里一些能想起来历朝历代书法时,他惊喜的发现硬盘也穿来了。
那个老式本本里,自己储存大量的资料,有关于写作方面所需的资料,也有关于收藏方面,自己下载了一些资料与图片,还有某岛国的十几张A片。刚才一刹那间,全象炸开似的,浮现在大脑里。
A片大约没有作用了,受伤的小JJ成了他眼下最担心的东西。更不知道怎么硬盘里存储的内容也穿了过来。灵魂穿也许能解释,是异时空哪,平行时空,闪电带来巨大的能量,形成了什么东西。然而硬盘上的知识怎么穿呢?并且还悄悄附在自己这个肉身的脑海里。想不明白。但是这些知识,会让他在这时代脱颖而出。
于是失态。
但不能让崔有节离开,对崔有节,郑朗能理解,换谁作为父母的,摊上这样的女婿,都会担心失望。他自己也无所谓,可这几天躺在床上,几个便宜的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这个宅男,感到了那种浓浓的母爱。不想让她们失望,因此,还是要争取一下。
再次长揖于地:“请看。”
拖着崔有节来到书桌边,拿起了毛笔,脑海里有了东西,胆气壮了。
然而信息量很庞大,这一回记住了各个名家的书法,却不知道选择那一种了。
宋朝以前的书法不能选,那叫募仿,不算本事,宋朝前期的书法不能选,要么有可能出现,要么有可能会撞车。还有两条也要注意的。一是适合自己性格,以书观人,比如颜真卿胸怀阔大,一身正义,生性刚烈,才出现了颜体字。后来只能临募出三分真味。
王羲之出身于顶级的金鼎世家,所以书法清雅秀媚。后人将王羲之圣化,神话,已有人提出驳议,他的书法是登峰造极,但还有一些书法大家并不比他遑让多少。这个争执姑且不提,自己没有王羲之那种出身,估计也很难写出那种真味。
苏东坡胸襟远大,性格坦率,书法得“真”味,又不是自己的性格。
北宋的苏米蔡黄,严格来说,是蔡京,非是蔡襄,只是因为人品的问题,将蔡襄强行塞充进去,挤掉了蔡京。“蔡卞得笔,其书圆健遒美。”一个圆健是不是代表着高深的机心?有圆滑,有钢健,岂不是恩威并用最好写照?
这一条对普通书法家要求不高,但对那种顶尖的书法家,却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将自己的心性代入书法,才能使书法进入登峰造极的地步,步入顶尖书法家的行列。
二是时代的需要。
宋朝重文轻武,对官员十分优容,养成了浓厚的士大夫氛围,诗词主流是雍容华贵、雅正。所谓雅正是表达情感要有节制,不可过激,语言典雅清新要有来历,声律要和谐,音乐要和雅,抒情叙事时有吞吐之势,以达含蓄无限之妙。
书法亦是如此,可以求新奇,但不能追求偏锋,可以狂劲但不能没有节度。可以有变化,但不能求险峻。最好能在创新中略带着一丝古韵。
因此,在北宋,周邦彦被视为词家正统,苏东坡耻为关西大鼓。对宋徽宗的瘦金体评价仅是创造意识强,而对宋高宗的书法评价则远远高得多,被誉为继承传统意识最强,成就最高,见解最深刻的宋朝皇帝书法。就连对宋孝宗的书法评价也在宋徽宗之上,称他的书法得儒雅真味。
同样也很重要,无论记得多少种书法,想要写好它,只能选择一种。不可能在刚健大气的颜体字上有所造诣,然后又能在绢秀有余,雄强不足很女性化的董其昌体上超人一头。
自己必须要选择好一种适合自己的书法,还能让这时代的人认可,才会对自己有帮助。
首先要适合自己的性格,很宅,性格有些恬淡,不喜欢太过拘束,喜欢一些雅趣的物事。书体也要雅正,千万不能将徐渭那种狂放到有可能张旭、怀素都甘拜下风的书法拿出来,金农那种险极的漆书要不得,郑簠每成一字,必气喘数刻的苦拙之字也要不得,郑板桥怪诞的柳叶书更不可取。
想来想去,首先看中了蔡襄体,但会立即撞车。接着又想到了赵孟睿蚕旮还笕逖牛芊纤囊螅捕粤舜蟛糠值男愿瘛?墒钦蕴遄秩幢缓笕蒜窕鞑恢梗嫡劣杏啾浠蛔悖咛跬享橙鄙俚裕笃H恚恫患捌筇没实呐费罩罴摇I踔了邓樟栈频男屡墒榉ㄖ匦吕囟趸潮В嵛樘骋淮笞锶恕
黄庭坚又是一个不遑让苏东坡的书法大家,离得太近,总让郑朗有种负罪感,性格吻合点也不多。
石涛体同样很不错,不但是狂草,小楷比他的狂草丝毫不逊色,可他的精凝与静穆又是自己学不来的。
甚至他又想到了沈度兄弟,后世书法界对明朝台阁体与清代馆阁体十分贬视,沈氏兄弟就是明朝台阁体之首。所谓的台阁体是指士子为了迎媚上好,练就一手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楷书以应试贴的书体,所以呆板死条。
不过用此来贬低沈氏兄弟书法有些冤枉了。二人少了创新叛逆,可也不是后来台阁体乌光方那一套,潇洒俊逸,揖让自如,颇能窥出先贤的风范,点画周详,结构平实,貌似不惊人却内含逸气。二人当中,沈粲略差,特别是草书,因为陪伴君侧,十分拘束僵硬,小家子气浓厚,连刻板呆滞的乾隆书法,也比他略胜一筹。沈度略优,被明成祖评为我朝王羲之。可是郑郎始终觉得他的书法缺少了放达,也略略有拘谨之嫌。放在明朝适合,但放在士大夫氛围很浓厚的北宋时代,未必深受欢迎。
脑海里闪过无法大家的手笔,甚至连吴昌硕那种率真的天籁行书都闪了过去,居然找不到一个适合他临募的书体。
“侄儿,你倒底要写什么?”
郑朗在苦思冥想,崔有节再一次不耐烦。
“难,难,难。”郑朗连说了三个难字。
“侄儿,你今天好生古怪,有什么话说就是,何必用笔写?”崔有节终于察觉得有些不对劲的地方,狐疑地问道。
我倒是想说啊,但我一句宋话也说不周全,要么一字一顿的说,那样,恐怕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你能让我气跑了。
“沉,默,是,金。”
“那你就写吧,”崔有节道。
沉默是金不是坏事,既然想写东西打动自己,想一下,也能理解。不过崔有节,今天已表现了足够的耐心,否则换谁在两家这种形势下,又闻听如此荒诞不经的事迹,确认后早就挥袖离去。
但这句话惊醒了郑朗,管它写得好坏,我只是讲一个道理,讲完了,你听,两家坐下来谈谈,你不听,悔亲那我也没有办法,也能向几个母亲大人做个交待。
自己虽穿越了,但穿的时代也不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宽松的时代,就是后世,也似乎不能与它相提并论。所在家世似乎也还不错,怕什么呢?
况且这时代的士大夫们,都做出许多放荡不羁的事情,自己害怕什么?刚才的表现太过拘谨了。
忽然脑子里灵光一现,想到了一种适合他的书体!
PS:各位猜一猜,最终选了什么书体?猜中有奖。


 第四章 第一米

郑朗想到的是宋四家中另一人,米芾。
后世说苏米蔡黄,是因为苏东坡在文坛上的地位,故将他排在第一位。
还有一种说法,是蔡黄苏米,最有力的一个人,朱熹说了一句话,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一贴,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到明朝,都是老朱家,这种言论更炽。
这个蔡是蔡襄还是蔡京呢,或者称二者,还没有弄清楚呢。
黄庭坚悲催了,无论怎么排,他都没有排到第一位。
到了明朝中期后,蔡襄体渐渐淡化,苏米黄成为主流,越往后,因为米体字在四大家中是糅合传统与创新做得最好的,也越受欢迎。所以董其昌直接说:“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
米芾所走的道路,与郑朗这一番思考也很类似。不过他的道路走得很苦,少年米芾即以书法成名,但名不显。中间受了五位唐人的影响,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到了三十岁后,为了寻找书法突破口,听从苏东坡的建议,遍访晋人法贴。一年后得到了王献之《中秋贴》,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觉得王羲之的字被夸大了,实际不如其子。可很快不满足王献之的字,重新回过头来,在二王的基础上,吸收了颜体转钩一些特殊手法,欧体的辣削体势,大字学习段季展,他的“独有四面”、“刷字”就是来源于此。特别是褚遂良富有变化的用笔,结构生动,合了米芾的口胃。直到五十岁后,才完成了这一吸收融合的过程,书法始大成。
性格上他与米芾性格很相似。
字体更加能让郑朗看中。米体总的来说追求变化但不露斧劈凿痕,恣肆放纵却不流于肥钝痴败或者薄峭尖刻险峻。因此,有人说北宋的米体与薛绍彭体是两大贵字。两者又有所不同,米体是豪门子弟风范,仗剑纵马,冲突当衢,然而细加寻绎,却不失进退之道,动静扩张无寒酸之气。薛体是贵族王孙,漫步轻吟,慈母照拂,贤妻护持,多了一份雅气,却少了一份阴刚之色。高下立分。
而这种充满意趣,却又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也容易为这时代的人接受。
时代更靠后,郑朗内心没有负罪感。
郑朗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其实郑朗长得不算很好看,只能说模样中等,不是太丑。否则长得象冰雕玉琢一般,那天晚上娄烟看了一个洋娃娃来了,也会喜欢,不会让高衙内狠揍他。
但一刻,因为这微微张扬的笑容,居然让崔有节感到有些动容。
“我,写,了。”
看了一眼未来的岳父大人,两道剑眉扬于天海之下,目光炯炯有神,肤色白暂,一缕美髯挂于唇下,鼻直口方,虽清瘦不失沉稳,虽不壮硕但不失其俊逸,年渐老,可也能看到昔日年青时的一丝风采。
一个中老年美男,从记忆里翻了翻,似乎那个岳母大人,长相也不错。
不知道这两人养出的女儿如何?
甚至这一刻,他居然将三个年长的大舅哥,两个小大姨长相也翻了出来,有长得好的,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