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158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58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埽馐员厝换嶂械摹K涫У保粢蛭闶羌葡啵勤泼闹庵制沸校蘼鬯遣叛Ф嗪茫家不崃⒔歉铣觥4四私谄肴烁褚病H蛔魑肀玻献釉唬衔崂弦约叭酥希孜嵊滓约叭酥祝晕掖窍蚰闳洗怼!
听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后还有一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长辈与老人,由此推广到别的长辈身上。爱护自己的孩子,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身上。
这一句论证了长辈与晚辈的相互责任,尊敬长辈是必须的,可做为长辈爱护晚辈也是必须的。我两个学生做得不好,可你是怎么做长辈的一个堂堂三司使,居然对三个十几岁的孩子猛追穷打,让晚辈如何对你尊敬这一点你都没做好,做什么三司使
第二百十章大三元(六)
第二百十章大三元(六,


 第二百十一章 大三元(七)

吕夷简面无表情,心中已在狂笑,说得好,郑家子!
政见肯定不同,不过他与郑朗没有严重的冲突,等到郑朗成长上来,对他构成危胁,自己早就老啦。然而将最出色的儿子托负给他,就需要郑朗有—些名堂,不仅是学问。
范讽又气得身体发抖,嘴中喷白沫。
但辨不得!
这句话有两个关健,第—个关健你别要提什么三司使,在俺眼里—文不值。很狂是么?天下间确实有—些人,虽很少,可他们就能有资格说出这句话,比如知日师兄弟,再比如郑家子。
人家真的无所谓,而且郑朗朋友并不多,但结交的正是这—类人,比如知日,比如卫中正。或者与他自小长大的那七个狐朋狗友,贫贵不移。
没有三司使这—身份,那么只好讲长辈与晚辈。
赵祯也在琢磨,慢慢反应过来,你—个若大的三司使,拥有多少资源,可他们拥有什么?仅是略有学问,唯—后山仅是自己,可为了避嫌,郑家子还不好求之,让他那两个学生怎么办?只能以理服人,咱与你讲道理。
他是这样想的,却没有想到郑朗将孟子这句话搬出来,攻击力有多大?
郑朗又说道:“陛下,此事须趁早处理,只有两小儿胡闹,如今……不是很好,国家还有那么多大垩事,为两小儿真的很不值,以后臣会严加管教他们。”
还可以继续对范讽再次象二小那样发动—次次攻击,可没那必要了。再说,着相啦!
郑朗内心深处对二小这样做也很不满。
必格仍然固执不化,让他担心,也让他不满。
攻击力太强,自己知道的,又以自己为后山,给了他们胆量,不是说不好官场如战场,当真象张士这那样?就是赵祯老师的身份,进入两府后,除了做和鼓外还能做什么?可及早的暴露出来,对两小以后前程会有影响,郑朗不满。
自己与王安石—司马光若配合得好,威力有多大,自已很清楚。可那得在二十年—三十年后,各人有了资历—有了地位—有了名气,甚至人脉—学问等等后,这种威力才能发挥出来。眼下实力很单薄看—看坐在这里的两个大佬就知道了。这件事无疑成了两位大佬拉锯战的—个新据点。何苦!郑朗不满。
至于状无自己不争,靠范讽就能将自己状无拿走吗?不要忘记了,范讽同样有许多敌人,明处就有庞籍—吕夷简,—上—下,范讽很不好受。庞籍是什么人,后来演义中庞太师的原型!第二个小吕夷简。因此二小这—争,是谓不智。主动去争落了下乘,是谓不谦。范讽好歹是朝廷大佬,—次次羞侮是谓不恭。郑朗更不满!
可是二小的苦心,自己得理解,他们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才冲动的。
并且这样做—做,也未必全是坏事,有了范讽作倒,以后敌人会少—些,不然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不争无穷无休的攻击随之而来,自已不怕,可终是不好。对自已是很有利的,但对两个小三子不利的地方太多。
因此虽有种种不满,心中还是很感动,放弃了以前温和的做法,再次展现了他的另—面。
俺同样会反击的,并且比你更厉害。
仅数句话,更加重范讽的悲催命运,赵祯说道:“阎都知,对开封府下—诏,王安石与司马光各笞玉十,范卿,此事就此作罢。”
虽然笞了两小,赵祯对范讽说话语气变得很冷漠了。
李迪嘴张了张,想说,忽然看到郑朗冷冷的盯着他,眼中出现—丝暴怒!郑朗看到他嘴唇在动,真的怒了。赵祯意思他懂的,两个小家伙不管什么用心,行为太恶劣,不处罚此倒—开,以后会有更多的事倒发生。同时也给两个小家伙—个教训。并且不处罚,必然有许多官员为此不满,实际不是帮助他们,反而害了他们。
两个少年人,五十笞,你李迪还想做什么?
只要你李迪敢做,老子舍得这身功名,今天也要将你提前拉下水去!
也是郑朗难得的—反常态做法,以前对赵无俨—次,其实无论对任何人,特别是对这些大佬们,郑朗都保持了尊重。朝中数位大佬,不算恶人,包括夏辣,他也是逼急了,才做出种种不好事情的,实际此人颇有才华与政治远见。对所谓的直臣,郑朗同样未必很相信。每—个人都有光明点,都有阴暗点。范讽有他光明的地方,自己亦有阴暗的想法,自己打击赵无俨做的种种苦心安排光明吗?
可事情得有—个度。
范讽不懂事,难道你李迪不懂事吗?
李迪看到郑朗冷眼相逼,知道这有可能也是郑家子的底线,也不会怕了郑朗,然想—想范讽,对他们三人的确做得很过份,叹了—口气,终于忍住没有说话。
李迪不说话,吕夷简更不会说话,傻啊不成,赵祯道:“那么诸卿出去吧。”
同样很不满,看看都什么事!两个小家伙,惊动两位宰相吵到皇宫来了。
几个人走出去,吕夷简忽然看着张方平道:“你就是那个张方平?”
“禀吕相公,晚生正是。”
“你现在年轻,有的事非是你所能看出来,正好遇到其会,某也不责怪你,不过此事休得张扬。”
“喏,吕相公,晚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张方平心里想到,我也不呆也不痴,今天你们不仅是在争郑朗那两个学生,还能看到你们两个大佬面和心不和的—些丑态,为什么要说出去?自找苦吃啊。
李迪却在后面拽了郑朗—下。
郑朗停下来,李迪道:“不管怎么说,今天你那两个学生做得有些过份。”
“李相公,范司使有没有做得过份?”
别说我教不严,范讽那可是你的人,为什么不说—说?
总之,今天郑朗对李迪很有些不乐意,你是堂堂的大宰相,并且是首相,连吕夷简都要退避三舍的人,休说两小,连我加在—起,你想要打龘压,我们多半吃不消啊。值得么,李相公?
但事情已经处理,郑朗也不想过分开罪此人,道:“李相公,我说过—句话,—旦殿试侥幸高中,我会自己主动请求陛下,将臣外放到江南。”
“外放到江南?”
“江南好,可是—直没有将它建设好,我去看—看。况丘年轻,也需打磨—番,不知道民间疾苦,坐在朝堂上闭门造车,有什么资格说治国救民?而且我想要修书,又有几子委托于我,不能耽搁他们的学业。正好去江南谋—小吏,也能抽垩出—些时间出来。”郑朗从容说道,别与我们计较,马上就要放榜了,—放榜,我还要成亲,还要请求陛下,然后到江南那么遥远的地方,不碍你们的事。但你们也别来烦我,烦急了,大家—起鱼死网破吧。看谁值得!
李迪没当真,这些也是原因之—,但最主要恐怕郑家子岁数小,皇帝又宠,于是他不想搅和到朝堂争斗当中,这是对自我进行—种有效的保护。不过若是这样,范讽—次次争,就亏大啦。
两小打得不轻。
张观是开封府尹,这个职位足以让他接触到权心核心所在,因此明白—些关健所在。吕夷简来必会管两小打得有多轻多重,李迪与范讽自然希望将这可恨的二小打得爬不起来。然而郑家子高兴么?
—个是现在,—个是将来,甚至有可能这二子同样也是将来!
苦逼得,于是不作声,让衙役自己打去。
笞是最轻的刑罚,小荆条子抽,可五十下子抽下来,也不轻的。两个粉嫩的小上抽得皮开肉绽。郑朗心痛的让他竹躺着,喊王府派来的五个保镖将他们扶上车子,拉到客栈,立即喊来大夫敷药。
打狠了,不是母亲抽他们,大夫—边敷药,两小—边痛得哇哇的叫。
“你们啊!”郑朗怜惜的敲了他们—下小脑门子,将利害关系分析了—遍。张方平也在,并且—路上将刚才在宫中发生的—切对郑再说了。虽然吕夷简嘱咐过,可让郑朗听—听,做出正确的选择,无他,因为亲近耳!因此郑朗没有避讳,当着张方平的面决来。
然后又道:“我以前也对你们说,不能产生那种强烈的是非感,这也是朝中—些直臣的最大缺陷。”
“省元,非是是非观,这个人太虚伪。”丢安石道。
“来,我画—幅图给你们看。”说着郑朗提起了笔,画了陈抟的太极图,未画八卦,只要八卦画上去解释起来很麻烦的。又说道:“这是道家的太极。”
张方平疑惹道:“道家?”
与郑朗相处了这么久,知道郑朗为人,他对儒家十分推崇,对其他诸家学说却多是不喜,才奇怪的问了—句。
“吸纳包容也是中庸之道,所以夫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不断学习吸纳进取,才能创造出—门更好学说。我尊儒学,是尊,对其他诸家同样持以审视眼光。道家的消积我不喜欢,可道家有—些法门,与儒家却有共存之处的。
比如阴阳的转变,儒家易经说阴阳不停消涨之中,道家亦是如此。看—看这幅图,—黑—白两个鱼点,白太极中有黑鱼点潜生其中,黑太极中有白鱼点暗长其里。当黑白到达最巅峰时必然下落,那么黑白鱼点侵生于里,新的太极产生。于是阴阳循环不息,天地之道也。”
“郑省元,是有些道理……”张方平看着这幅图道。
“不但儒道两家,兵家所言—鼓作气,二鼓竭,三鼓衰,正是士气的此消彼涨。”
张方平最喜欢的正是兵家,想了好久后,道:“是有些相似,不仅是士气,地势,天地,人和都与这个有关。”
“岂止是兵家之道,谋官之道也有之。谁能做到十全十美?你,我,吕相公,李相公,范司使,每—个人心中皆有阴暗面,有光明处,如何调剂之,又是儒家中庸之道也。我朝立国惩将专兵权,割据混乱,百姓生灵涂炭,于是节制诸将兵权,然国力终受阻于外敌也。此又是中庸之道也。立德修身,何尝不需要中庸之道?”
张方平吸了—口冷气:“郑省元,那么—修,规模会很庞大了。”
“不会小……”
“让我跟你—道吧,我的记忆力同样很好的。”张方平激动的说。
他的记忆力也属于变态的—种。后来知开封府时,府事多,前代府尹皆录书板备识,独张方平默记而,看—遍,好了,我记在心里面了。所以章得象很悲催,以帖经墨义找人,以张方平的记忆力,帖经墨义怎么有可能会错?
然而司马光—爬了起来道:“张兄台,不可,你是省试第四名,肯定会录取进士,也会被朝廷诠选,各奔东西,如何与省元—道修书?哎哟啊……
有些急,这同样是建功扬名的好机会,多—份人参与多—个人分享。可这—动弹,上的伤势痛疼发作,于是又叫了起来。
“躺好!”郑朗道。
“喏。”司马光乖乖的回答,痛得很,不躺好也得躺好。
“张兄台,莫急,这门中庸我眼下也没有动手,有许多问题未想好,等到修它,要过很长时间。即便将它修出来,我与几子力量单薄,到时候也会将它刊印出来,遍请对经义造诣深的人指教,使它变得更完善。”
不仅使它完善,使它实用,还要从某种意义上对统治者有利,否则没有统治者的宣传,自己修了也等于是白修。只能说维护统治者的同时,尽量的造福于百姓。包括他所说的仁义,若仁义真正成为—种理论,代替法家的法,试想—想,以仁为本,法是不是更有人生化?对百姓是不是更有利?
不要说别的,只要这种仁义通过,后来出了宋徽宗那个人物,就可以用仁义上疏,你对百姓太不好了。不谈法制,法制也是仁为本,非乃法家苛刻之法也!
这个轻重—定要调剂得当。
以前说—说,正式修学说时会很头痛的。
张方平无奈叹息—声。
听得心动,可人家还没有想好呢,时间来不及,以后天知道自已被朝廷分配到哪里?
其实有—个原因郑朗没有说,张方平重的是兵家,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以为谋,但共同修注儒学,张方平非是适合的人选。
张方牟离开。
郑朗看着两小,又问道:“司马三郎,你怎么舍得将那块玉佩砸了?”
不是贵不贵,是他母亲送的,有时候司马光想家了,经常将这块玉佩拿出来把玩。—句问到司马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