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156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56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浇蹇鼙V盗粮者也。
泰山不择土而大,河海不择细流而深,好事多一件是一件,勿以善小而莫为。
但郑朗看重的不是前面,而是后面,以前对契丹,马上对党项,是不是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齎盗粮者也?
这句话出来多久?一千多年了,可是宋朝那么多官员,就象瞎子一样,没有看到
看着几行漂亮的大字,又是一番赞叹,方才散去。反正榜单还有几天才出来,一个个开始奔走了。若一人两人主持,速度会很慢,五十几个人,串起来,再串下去,休说留下来的士子少了几乎十分之九,就是全部留下来,也不用多长时间就串起来。仅两天功夫,几乎所有逗留的士子全部在联名书奏上签名画押,提供了一千一百多名“就业机会”,以及三十二万缗钱七十多所启蒙义校。
联名上书很快到了中书,吕夷简早知道此事,非但没有反对吕公著拿出一万缗钱,相反还赞扬了一下,拿得好啊,钱财是身外之外,此次参与其中,将来会是儿子德操上的重要一分。若此次吕公著缄默不表态,回来才会斥骂呢
但有人想不开,比如老范马上就会为几百两银子弄得灰头灰脸。
几乎第一速度呈到赵祯眼前,赵祯一看大喜,正为这些又穷又老的举子发愁呢,家庭好的举子老了就老了,不中就不中,反正不愁衣食住行,关健就是那些又老又穷的举子,让他产生了慈悲。
这个进谏好啊,几乎是想睡觉枕头就来了。
立即说道:“准。”
然后又咦了一声道:“吕相公,你家三子也参与了?”
“是啊。”
“朕听郑家子说过,他为人很忠厚,果不错。”
“不敢当。”吕夷简心里美的,好了,数代人都能发达了,就凭借皇帝这句话,休说一万缗钱,不就是一千金吗?两千金也值。
赵祯又看着这封奏折,张方平,不错,道:“阎都知,去将那个张方平喊来谨见。”
是人才,赵祯都喜欢。
许久,张方平被带了进来,气度同样很好,这人身上自有一种侠气,因此见了赵祯,先是略拘束了一下,迅速放松下来,侃侃而谈。赵祯看了他的气度更开心,拿着这封奏折道:“张方平,你的奏折朕看了很喜欢。”
“陛下,臣惭愧,初议非是臣,乃是郑省元,与臣说了一些齐家的道理,然后在客栈里商议了近两天。不过他以岁数小,阅历浅的借口推辞了。这才让臣出面的。”
可是张方平也有奔走之功。换郑朗疏懒的性格,未必做得有他好。因此赵祯想了一会道:“你也很不错。”
很高兴,又碰到一个人才。
人才真的……多。似乎是好事,可是赵祯,你能将这么多并且又是很牛的人才消化下去吗?
赵祯又遥望宫外,想郑朗,心底涌起一番莫明的滋味,这才是良臣啊,看到自己的担心,马上悄无声息的替自己化解,可事不居功,除了开始外,后来连面都不露了,让贤于张方平。但自始至终,他向自己讨要过什么?连赏赐都不要
想到这里,很想立即下诏让郑朗进宫,奖励几句,终是忍住,又对张方平道:“好好去做,前几天郑省元对朕进谏,国家用人,非仅是用文学之才,更重勘磨,德操、吏治之才,你做得不错。这一届诸士子做得都很不错,诸卿以后皆是国家栋梁之材。”
“陛下,臣常听省元夸奖陛乃是千古第一仁君,臣今天服之,让臣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还是一个小青年呢,看到小皇帝对他如此温言相慰,张方平感慨万千,伏下说道。
“朕哪里当之千古第一仁群称号,但你的忠心朕知道了。”赵祯让千古第一仁君夸得小脸羞郝,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将张方平扶了起来。
反正很感动,又看到了一个人才,一个未来的忠臣,正在赵祯动感情的时候,阎文应小跑了进来,道:“陛下,陛下,范司使强行命人将郑省元两个学生王安石与司马光关进了开封府大牢。”
“怎么又抓进去了?”赵祯蒙,先是自己与养母捉老师,这一回手下大臣捉学生
第二百零九章大三元(五)
第二百零九章大三元(五,


 第二百十章 大三元(六)


第二百十章大三元(六)
刚问完,小黄门又进来禀报:“范司使求见。”
“让他进来。”
“喏。”
但赵祯眉头紧锁,两小数次招惹范讽让赵祯不悦,范讽变得越来越刚愎自用也让他很不悦。
张方平看着赵祯眉头拧在一起,站在哪里不敢说话,中间发生的事张方平不知,心中也在纳闷,怎么郑朗这两个学生又去撩拨范讽,居然还气得范讽将他们送入开封府大牢?
究竟做了什么?
范讽跑了进来,一下子伏在地上说道:“陛下,要为臣做主,不然臣不想活哪。”
然后放声大哭起来。
赵祯气得哭不得笑不得,奶奶的,你好歹也是三司使,国家的计相、财相,可以说是仅次于东西府的首要长官,怎么被两个毛孩子一次次气哭了?道:“范卿,你起来说话。”
范讽站起来,用袖子拭着眼泪开始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司马光与王安石性格相反,但有一个共同性格,那就是固执,极度固执,一旦认准了死理,不达目标绝不罢休,郑朗在教,这个改得很慢的。因此认准了范讽才是朝堂上最大的小人,伪君子,很没有好感,再加上为了小老师,更是恨之入骨。他们也看到赵祯对郑朗的宠爱,无形中给了他们胆量。换在历史上,没有人在背后撑腰,又不会去做,那成了鸡蛋碰石头,为之不智。
于是做了。
但缺少一个关健性的条件,看来攻击性也是一种天赋……心思多细密啊,因此将吕公著拖下了水,这一拖好啊,得知道范讽当不当值,何时下值,不能瞎堵,现在他们都不懂,所以通过吕公著这一条渠径向他父亲问一问,什么都知道了。还有吕夷简将吕公著投入郑朗门下,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俩人出事?吕夷简也会被拖下水。
还小,没想到吕夷简也小小的计算了他们。
最悲催的是吕公著,做了两边的枪尖子,居然一点察觉不出来。
得到具体情报,两小等三司使官员下值时,堵了过去。范讽未过来,但两小看到他远远的正向这边走,时间刚刚好,于是开讲了,王安石大声喊道:“各位父老乡亲,小子有一理不大明白,想请诸位替我们评一个理儿。”
三司使的官僚大多数认识两小,闻听后,好奇心总是人的,郑朗有时候看到人聚得多,还走过去看看,况且这些官员,一起停下来站着看。有人喊有人看,更多的人围了过来。
王安石捅了捅司马光,吕公著因为害怕父亲责骂,躲在马车上不敢下来,但隔着车帘子与严荣在看。
司马光恨恨的将玉佩解下来,不仅是因为它价值昂贵,还是母亲送的礼物,怎么舍得?然后心中在想着心思,这小子是真心帮助小老师,还是借机坑自己一把?想了好几天,依然没有想明白,不服气,到这时候还在继续想
王安石面无表情的接着玉佩,但别当真,他就是这副德性,看似面无表情,实际心里面小念头转个不停,别人不知,司马光知看了看他脸色,司马光果断放弃,俺不看了,也不想了
王安石说道:“诸位当中,有谁识玉的?”
郑朗的学生,似乎是很牛的学生,有多事者并不怕范讽,说道:“我。”
“这位翁翁,请替小子鉴别一下这块玉佩值多少钱?”说着弯腰拱手,行了一个很尊敬的大礼,还有一些人啧啧惊奇呢,果然是省元公的学生,多有礼貌……
长者看了看,道:“大约值七八金。”
原来司马光母亲聂氏买的时候花了一百多缗钱,买了几副,一个儿子一副,不仅玉料好,洁白如脂,没有一丝瑕疵,做工也好。但西域此时很混乱,党项人又似不安份,使丝绸之路商道担负着更大风险,真正的和阗玉价日看涨。这只玉佩已非昔日价格,老者估的这个价格大约差不离。
王安石重新接回玉佩,说道:“若我们打算出售它,可是这种方法出售对不对?”
交给司马光,到你啦。
司马光脸色很不好看的接过来,将它放在地上,抄起一块石头,小心的往上砸,一边砸一边想,王小三,我砸,我砸,有仇不报非君子也,我砸,我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我砸我砸
每砸一下,肉就痛了一下。
但为了老师,拼了。
此时在司马光心中,郑朗地位很崇高的,不仅是学问,还有品德,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不然怎么舍得将这块玉佩拿出来砸?
“不能砸啊。”人群中有人喊道,来不及了,玉佩砸出大片的裂纹。
范老夫子悲催的也走了过来,悲催的偏偏他停了下来,在看两小搞怪……
王安石将玉佩拿起来,递到刚才那个老者手中问道:“翁翁,现在它价值几何?”
都这样子,还价值几何,老者气得不行,道:“十文钱就不错啦”
正等着他这句话,要的也正是他这句话
司马光看着面无表情的王安石,心里很痛,可也不得不承认他这个主意很好很管用。
王安石道:“请问翁翁,如果我想出售此玉,偏又将它砸成如此,能不能?”
“不能。”老者不知道两小在弄什么名堂,但肯定不能这样去做了,刚才司马光那一下下砸下去,老者也心痛啊,那么好的一块玉,转眼间变得一文不值。
“那么各位乡亲,若有一郎长得貌似潘安宋玉,能不能因为长相清秀,有人仰慕而用短匕于脸上割上几十道裂口自毁其容,以厌其烦?”
“不能。”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若真如此,肯定不能了。
“若有一人德操高洁,人们对其敬重,于是厌恶之,刻意以偷鸡摸狗之事于己污之,能不能?”
有人大声说道:“你是王家三郎吧,想说什么就说,这些问题问得太傻,问都不用问的。”
“好,小子再问大家一声,若有一人,才气过人,德操高尚,侥幸又考中了状元,但是才气好,品德好,因此要避讳,必须将他的状元名份拿去,能不能?”
反应过来,有大戏了,可道理还是这个道理,很相似,于是皆回答道:“这也不能。”
“若父母不合,做子女的劝其父出之母,能不能?”
“不…得有些犹豫不决,但老百姓虽然认为赵祯皇帝做得不错,可郭氏这件事上,处理得不大好,与郑朗一样的想法,就是有错,废之,不能这样偷偷摸摸的就将她废掉了。这是废皇后,民间出妻,还费很大周折呢。
吕公著坐以马车上有些发晕,此事过去很久,你们怎么又将它说出来?对郑省元也不利啊。而且脸有些发烫,在此事上父亲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
二小不会这么不明智,这件事上仅是点一点,没有必要开罪吕夷简,因此一略而过,道:“昔日时陛下自皇宫出,与诸位相公商议,是谁第一个说出废后之事?说出后居然将所有罪过推于吕相公身上,他继续做一个正人君子,能不能?”
“不……能,王三郎,你说的是谁啊?”废皇后的事所有老百姓都知道,让孔道辅、范仲淹那样闹,不要说京城的百姓,连契丹人也知道事情来龙去脉,但仅知道吕夷简似乎在里面扮演了一些不光彩的行为,范讽第一个进谏废后,却没有几个老百姓知道,连低层官吏,包括范仲淹他们这些中层官吏,亦不知道此事。因此,许多人好奇的问。
“正是他”王安石用手一指人群中气青了脸的范讽。
范讽再次气得全身发抖,眼冒金星,天晕地转,身体不停的颤抖。
废郭氏之事,他有责任,不是付主要责任,但确实是他第一个进谏的。范孔二人率领言臣在吵在争,吕夷简也没有想到以后的范讽会变得欲求无度,也是自己所授,将此节略过不提,对范讽进行保护。当然,若不如此,谁又会替他效力?两人不和后,吕夷又不能将这件事翻出来,杀人一千,自伤九百,不值得,更不值得与范讽同归于尽。因此范讽装糊涂,在朝堂上继续扮演着正人君子的角色。
经二小一曲解,吕夷简倒似成了无辜受害者,废后中主要责任是他,丑角是他,小人是他
可以想像,明天上早朝时,诸位大臣看会是如何的脸色。
这个攻击远比他打压郑朗,不给他状元严重得多,恶毒得多
王安石的计划完整的展现出来,先用玉将诸人召来,多稀奇,这一弄大家必定一起过来看,然后问能不能,但还是不够,朝堂上有这个范讽,自家的小老师早迟要让他坑下去。特别是他手中掌握着三司使的权利,就是小老师到地方上图清静去,这个范讽想利用手中的权限做一些文章,还是能做得出的。必须一下子将范讽拍死
不但这样,有的官吏聪明一点,已经醒悟,为什么范讽要进谏废后,做任何事,总要有一个目标的,若是良臣,只能劝阻不会主动劝皇帝废皇后,那成了什么?然后就往他处上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