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131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31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炅涿挥心炅洌榉巢灰欢êε拢杀苊饴榉呈遣皇歉茫咳斯亟∫宄靥孀约憾ㄎ唬裨蛘岳ǖ南鲁【褪乔俺抵R膊荒芮撇黄鹱约海苑蜃铀担觵ù讷于言而敏于行,小心的说话,勤奋勇敢的做事。”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朱熹对这句话的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于是贻害了千年。孔夫子只是反对夸夸其谈的做法,并不是让人们学会虚伪的。是讷,而非不敢尽其所作余也!是敏,而非勉其所所不足也!少说话等于内敛吗?
这种朱家儒学才是真正贻害后人。
其实学了这么多年儒学,再利用后世观念,认真的想一想,孔夫子抛去弱小的鲁国,以及动dàng不安的战乱年代带给他一些局限xìng,以及一些理论的矛盾外,大多数还是有实用xìng的。
只要将它系统xìng的做一整理,不去曲解,再做一些修正,会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帮助,甚至比制订一项两项重大的国策,都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于是又说道:“我若考中,真去了江南,打算呆很长时间,顺便注释一下儒学,将儒家理论综合起来,首先就从《中庸》开始,你们跟在我身边,可以相互讨探吏治,国家与百姓,或者学问,也可以协助我展开这项工作。”
在江南会是一个避风港,也不用急着回京,年龄小,回京麻烦多,有可能什么事没做成,反沾了一身sāo。那么自己会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撰书的时间同样也有了。
“解元,是不是真的?”王安石与司马光眼睛冒光,高兴地跳起来。
连吕公著这个老实的少年,都jī动起来,搓着手,说道:“家父真有先见之明,难怪他让我跟着解元。”
“吕三郎,非也,他是为你以后铺路的,”有着良好腹黑天赋的司马光,不客气的直接说出。
“不准乱说,你忘记我说过什么?”
“是。”
不过话说出来了,收不回去,吕公著神情变得很沮丧。
对此郑朗也无从安慰,难不成让他回家造父亲的反?自己敢说,吕公著敢做么?
但很快被喜悦将沮丧冲散,吕公著没敢耽搁郑朗的时间,回到家中将事情经过一说。吕夷简只是笑了一笑,早就知道啦,否则自己会抹下这个面子?
不指望郑家子成为孟荀那样的人物,只要他勉强能达到孔颖达的一半高度,付出这个面子,很值得了。
并且这个修书带来的名气高度,自己家族的力量,会使这个三子在未来,很快走上政治舞台。这才是他看重的。况且那个郑家子教育人真的很有一手,不但教导学问,还有做人,吏治。
可是吕夷简的其他三个儿子吕公绰、吕公弼与幼子吕公孺听了很是眼热。
吕公孺拉着吕夷简的手说:“爹爹。”
“不行,仅为你三哥,估计又有人会谈论我。并且你年幼,学问跟不上,即便郑家子修书,你能帮助什么?”然后又对吕公著说道:“也未必,要等科考过后,若他考不中,一切是空谈。”
考得中,名与实相符,郑家子威望更上一层楼。考不中,郑家子名声会一落千丈,也不值得儿子抹下脸皮跟在后面。
这才是吕夷简的做人处世观念!
或者这才是真正的实用?
崔娴很快听闻这个消息,同样很惊讶,吕夷简居然真答应了?为什么不能答应,在吕夷简心中脸皮二字很不值钱的,关健是值得与不值得的区别。
然后眼睛眨啊眨的,在想,这件事对郑朗有帮助,也有坏处,帮助是吕家的力量,有了这层关系,小丈夫会有一个更强大的后盾。坏处就是会引起一些言官的反感。脑袋瓜子开动起来,回到客栈还在想,看到两个正在发奋读书的哥哥,忽然想到那三个小三子的资质,低声叹了一口气,人真不能与人相比的,能气死人。那几个小三子有可能学习一天,要顶自己两个哥哥学习三四天。
两个舅哥不知道妹妹的想法,同样觉得天方异谭。嘴张了张道:“修书啊。”
自己连科考一点把握没有呢,小妹夫都准备修书了,这个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并且修书不是修普通的书,是整理儒家学术!惊讶震憾之下,两位舅哥皆疏忽了吕夷简的儿子投小妹夫为师这件事。
崔娴忽然说道:“有了。”
看着两个哥哥,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第一百九十七章 省试(上)

崔娴对两个哥哥说道!“大哥三哥,我看到你们这几天与一些学子交流。”
说交流,那是夸张的,郑朗偶尔与王安石、司马光他们那才叫交流,从学问到国家、百姓的生计,吏治的手段,不一而足,某种程度,这才是真正在做正事。至于崔大郎与崔三郎,那不是交流,是元旦时,来自蔡州学子相互间的串门子。
崔有节是蔡州知州,蔡州也来了许多学子,相互间拜访一下,也不能说不对。毕竟没有几个人象郑朗那样,那也是有才气底子配着的,
否则人家会讥讽你故作清高,十分不快。
哥、三哥同时点了一下头。
“大哥,三哥,到下次时,你说一声,吕家三郎xìng格温厚,为人忠厚,与郑郎很类似。”
“小…妹,为什么?”
“不要问,让你们说你们就去说。“好吧。”
大哥三哥不知道究里,真去说了,然后崔娴对郑朗说了一下。
郑朗犹豫了一会儿,崔娴是好心的,只要风声传开,对自己会很有利,吕夷简,我收你儿子为学生,是因为xìng格相投,有天赋,与你这个宰相没有屁的关系。言臣听了,也不好作声,人家看重的个人的天赋与品德,稣治水不成功,难道不允许大禹治水成功?许敬宗与李义府是两个卑鄙无耻的jiān臣,难道不准许他的后代出许远这样的烈士?
郑朗危机就没有了。
不但如此,当真一点关系也没有,人家可是你儿子的老师,懂的!
并且言臣又找不到话柄。
听了郑朗一些议论后,崔娴同样觉得这个吕夷简还是少招惹为妙。
不要看孔道辅他们差一点将宫门推倒了,他们始终是直臣,要顾忌一些脸面。就怕吕夷简这样的人,有手段,有地位,而且不要脸。人一旦不要脸再有手段与地位、力量,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这位老猛哥犯得着耍招惹他吗?
她的想法有些偏,吕夷简可怕,这些直臣同样很可怕。
“崔小娘子,主意是不错,可你岁数小……”
崔娴不以为然,你岁数同样不也很小吗?咱们前后差起来不过一个来月,但没有辨。
“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最好与我商议一下。”
“嗯”崔娴点了一下头,夫唱fù随,还是知道的,然后又笑嘻嘻地说:“郑郎,妾这也算是将功折罪?”
“算”郑朗看着她美丽的脸庞,才想起来她终是一个孩子,无论怎么聪明,与司马光、王安石一样,并没有长大。自己是不是对她过于严厉了,想到这里,眼光柔和下来,道:“以后有事还是商议一下为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懂吗?”
“知道,还有,这里是妾替你缝制的一件裘衣,你一定要穿上它。”
环儿从包袱里拿出一件新裘衣,上面使用了一些刺绣的手法绘制了一些huā卉纹与一些神话中的走兽,大气而又庄严。郑朗看了看道:“这是跟庄子里织女学的?、“是。”
“你很聪明。”
“妾在努力学笨一点。”
“不要学笨啦,聪明没有事,但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喏”崔娴吐了吐可爱的小舌头。
接着,陆续的从三京调出两百多名织女,是所有织女愿意留下来只有九十五名织女留了下来。接人送人,买地盖房子,钱用得象流水一样,柴克明又来到京城省试。
不过他来得晚,临近元旦才到了京城到礼部报了一下名,走一个过场的。无奈之下郑朗只好写了一封信,让张家大舅在家里面帮助。
不仅是这样,这么多织女放在郑家庄不大合适了,人太多,没有那么多地盖房子,周边又没有足够的耕地,于是分出一批人,安顿在张家大舅的庄子东面。
出织女只是小皇帝的第一步,他心中有一个美好强大的梦想,于是瘦弱的身影迈出第二步,下诏道:天下承平久矣,四夷和附,兵革不试。执政大臣其议更制,兵农可以利天下为后世法者,条陈以闻。
只要对军队与农业方面有好办法者,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可以上书进奏,朕将它当作法制颁布天下,流传后世。并且将郑朗的数策,除了契丹那条计谋没有说外,皆公布于众。
看看人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毛孩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替朕分担,这天下间有多少宋朝子民,近亿啊。
再以米赈京东饥民,有一些难民逃到京城附近,开粥棚救之,诸路同样如此,不能让老百姓饿死了。这一切是蝗虫害的,于是又诏去年蝗灾区百姓,掘蝗卵,每一升给菽米五斗二。接着又在京城各门外置场,日给贫民一户斗米,江淮停给钱一年。
是不是好皇帝?
连崔娴都叹息道:“是好皇帝。”
“未必……”郑朗沉吟道。
“为何这样说?”
“崔小娘子,他救的是百姓,不是士大夫,所以直臣不会很开心。”
“这何说法?”崔娴听得傻了,所谓直臣,是好大臣啊,皇帝救百姓,爱百姓是好皇帝,难道还反对?
“他们要的是一个听他们话,按他们意思办事的皇帝,一个大有作为,奋发向上的皇帝,对他们来说,不喜欢。”
“谁是皇率啊?”崔娴惊讶地说。
“你啊,不要想那么多,不但是你,就是我,眼下就是知道,也无法参与其中。”
当然。赵祯不知道自已想有作为…居然是“做错……了,新年新气象,又下了一份让无数举子欢天喜地的诏书,正月十六,以翰林学士章得象权知贡举,知制诰郑向、胥偃、李淑、直史馆同修起居注宋郊权同知贡举。
本来是一件很荣耀的事,然而章得象听到诏书后,立即谢拒,说:“臣才疏学浅不堪担负此重任。”压力啊,让郑家子一闹儒家的仁义、礼、忠恕,都产生了争议,听说他又要对中庸下手,那么儒家还剩下什么?不仅郑家子,那个欧阳修正在冯元指导下,修注《诗本义》毛诗也被打倒了。不是知贡举,是主动坐在火山口,弄不好来一个火山爆发,就将自己喷到几千米高空上。
章得象不好说出来,一本正经的用才学不足拒绝。
小皇帝听闻后,没有想起来,便问李迪与吕夷简:“李卿,吕卿,章得象不愿知贡举你们认为谁适合?”“谁都不适合,谁都适合。”吕夷简道。
“为何?”
“陛下,只要下一道诏书,科考试卷〖答〗案无论进士科,或者诸科,皆以原来经义阑释为准则,对于新近诸学子重新阐释经义不予反对,但不能当作科考〖答〗案。任何学子也不可以因此而对最后录取结果质疑。那么章得象就不会拒绝了。”
李迪额首。
这才是让郑朗困huò的地方,吕夷简人品低下,休要说他有多高尚,那是胡扯,但将范仲淹等人弄出朝堂后,再包括小皇帝的作为却是赵祯执政时难得好辰光。包括去年那么大的灾害,才过了几个月,从山东到江淮,百姓就渐渐恢复了生机。若不是黄河决堤,今年就会是一个大治之年。
但没有这些直臣节制呢,吕夷简会发展成什么?
只有往中庸上找,这一找中庸才会升华而不是后人所想的和稀泥、做老好人,低调云云。
于是再下达一份诏书,并且小皇帝亲自接见了章得象,给予宽慰。
章得象只好答应下来,虽然补了一道诏书减轻了他的压力。然而有一个人同样让他头痛。
若郑家子考得不好呢?那怕就是低于三四十名开外,也会有人对他的试卷重新进行质疑。不一定会是省元吧但郑家子的才学,不能落到一百名开外,那成了什么?
其中一定有不公平,或者猫腻。
还不是最糟糕的结果,若是名落孙山,自己更惨了。看一看有多少人对这个少年在关注着。皇帝想他高中,调于身边培养,蔡齐说他有上古的士大夫风采,这上古的士大夫与现在的士大夫有什么区别哉?
还有吕夷简呢,什么,老子儿子将要拜的小老师,居然连省试都没有考中?
到时候可想自己的悲催。
或者万一中了一个省元,皇帝高兴了,可下面的麻烦就大了。怎么又是郑家子?想一想郑州的轰动。怎么没有人不怀疑?并且前几次因为积压的年数太多,似乎老天都在开玩笑似的,一个个奇才赐降下来。前一百名的试卷有差异,可前十名的试卷真的很难说出什么高低。不是在郑州,仅一个州,将郑家子的试卷打开,让大家看一看,名副其实。换在省试,可能吗?差异不大,就没有说服力,有人还会认为他谄媚陛下,刻意做了手脚,到时候同样有理说不清楚。
带着jī愤的神情,与四位同知贡举、数名临门官、巡视院门官、
监察出入官、巡铺官、封弥卷首官、誊抄官以及其他相关的一百多名官员,还有相关的雕版工人与禁军,多达数千人,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