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 >

第576部分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第576部分

小说: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毅再无可能踢球,只领到三千块赔偿,消失了。



 



我没有放弃寻找他。



 



又过四年,南非世界杯,我还是没看到中国队。那一年,中超联赛的李毅大帝快退役了,全年出场一次,进球为零。



 



2014年,六月,巴西世界杯。



 



傍晚,我开车经过西康路,靠近长寿公园。从前,这个路口叫做大自鸣钟。堵车风景时刻,无意看了一眼窗外,好像有什么混了进来……



 



今晚百度贴吧在搞活动吗?不,是块招牌,在一家街边小店,布满油腻和污垢——



 



李毅大帝包子铺



 



我在路边停车,冒着被罚两百块的危险,来到这间微不足道的包子铺门口。几屉包子冒着热气,收钱的是个女人,三十岁上下,一看就是外地农村来的。我猜她是产后发胖,脚边跟着个五六岁的男孩,拖着鼻涕问妈妈要包子吃。



 



然后,我看到了他。



 



包子铺内间,有个男人坐着擀面皮。刚做完的包子,正要放入蒸笼。



 



他的背后有一副拐杖。



 



虽然,相隔整整二十年,五届世界杯——其间,巴西拿了两次冠军,法国一次,意大利一次,西班牙一次,阿根廷一次都没有,不知道这次轮到谁?可我依然认得他。



 



上海市五一中学,初三(2)班,他叫李毅,外号大帝。



 



小男孩回头管他叫爸爸。他从裤兜里掏出一粒糖,不耐烦地说:一边玩去!



 



我走到他面前,看着他的眼睛问:兄弟,包子怎么卖法?



 



两块钱一个。



 



我掏出十块钱,说买五个。



 



但他呶了呶嘴,指着门口的胖女人说:钱交给我老婆。



 



我交了钱,还想说些什么?喉咙却堵塞了。他依旧低头做包子,把我当作路人甲或死尸乙。闷热得像火化炉,只有台小小的风扇。他的汗水滴落,混入面粉将被我们吃掉。



 



后面有人排队,我退回路边,镜片上的蒸汽,却不曾褪去,带着咸味……



 



一个礼拜后,凌晨时分,我独自出门透气,一路走到大自鸣钟。



 



李毅大帝包子铺,那道窄门开着,露出诡异白光。有台破旧的小彩电,正直播世界杯d组的小组赛——意大利vs哥斯达黎加。



 



幽暗的屋子深处,女人抱着孩子睡觉。还有个男人,默默地看比赛。他打着赤膊,后脑勺堆起肥肉,汗滴纵横在后背。



 



忽然,他看到了我,艰难地撑起拐杖,傻笑着露出发黄的门牙……



 



最亲爱的朋友,我想跟你拥抱,你却说:早上六点才有包子!



 



再见,李毅大帝。



 



有人说,时间夺去了我们轻狂的眼神,却给了我们嘴角上扬的资本。



 



对不起,我只同意前半句。



 



我说,人这辈子,仿佛一次漫长的足球比赛。而我们大多数人,就像我的同学李毅大帝那样,只能看着别人成为梅西。但在那一夜,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我真的输了吗?



 



比赛,才刚刚开始!



 



(《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之一)


tXt,coM



VOL。625 忽然之间

t@xt‘小说天〃堂

作者周嘉宁



 



2011年3月11日下午。



我和朋友约在东湖路的“新元素”见面。因为是下午,店堂里没有什么人。为什么要见面已经忘记了。朋友刚刚从出版社辞职做起自由职业来,大概说起同样是自由职业的妻子并不支持他。两人住在复兴路一个老式新村里,对于需要独立空间的自由职业者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日本又地震了唉。”我看了一眼手机。



“哦,他们都习惯了。” 朋友说。



他的妻子是日本人,那会儿正在茨城的家里探亲,就是东京旁边那个小城市。其实直到去年乘坐廉价航空的航班到茨城中转到东京,才真的弄明白那是哪里。



我们的话题正在枯竭。于是只能再谈论了一会儿日本,朋友拿出一个小本子来,告诉我说他正在学习日文,我心不在焉地翻了翻。



过了一会儿,他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他和他的父亲用上海话交谈了大概五分钟。



“好像听说地震很严重。能用你的电脑查一下具体消息吗?”他挂完电话以后急切地说。



于是我们打开电脑,盲目地在网页上输入关键词,仙台地区发生8。8级大地震,东京震感强烈。除此之外,暂时没有额外的信息。



朋友给妻子打了电话,不出意外的,无法接通。



“应该是电缆都坏了。”他自己解释着。



我们又坐了一会儿,不知道是在等待什么。直到朋友站起来说,他得走了。



“真抱歉啊,突然要走。可能我太太会打我家里的电话。”



“没事没事。想起来,我也有一个朋友在东京。”



“嗯,东京会不会好些,要不要给他打个电话?”



“以前有过那么严重的地震吗?”



“没有,没有。”



   



哦。小五在东京。他和搭档在那儿做展览,展览是明天开幕,还是今晚?不管怎么说都泡汤了。几乎能想象他跳脚的样子,说不定又有点庆幸,什么都不用做了的话,应该立马就和搭档去秋叶原了吧。这已经是他第n次在国外办展览,很早以前就骄傲地放话出来说,以后去国外做展览的话,只做个展,不做群展。后来好像真的一直信守承诺。



我们那会儿分手了吗?我现在也记不清,应该是双方都打算做出一个决定。当时我们认识已经有十年,不过最后的四年一直处于无法言说的临界点上。性别的角力早就已经达成和解,所以到底在踯躅什么,哪怕是至今,也依然没能完全理解。



想过要问他,后来也确实问过。一次。两次。但是。



朋友走了以后,我继续待在餐厅里。早春下午的太阳过分敞亮,现在想来,那真是一个干净的下午,空气也像被洗过。



我拨了小五的电话,在接通和不接通的希望间摇摆。像是掷出一个骰子。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嘟嘟嘟”,急促的三声就断了。再打。三次。四次。还是这样。



果然是电缆的问题吗?而网络上依然没有具体的消息。



在傍晚回家的路上,我思索着,如果再也见不到小五的话,那最后一次见他是怎样。很容易回忆,开车送他去机场的时候,他从后备厢里拿箱子。我站在旁边看着他,然后我们站在那儿各抽了根烟。



“别胡思乱想,回来再说。”他说着,拍拍我的头,便潇洒地耸着肩膀走了。真是一眼就能从人群中辨别出来的背影,明明只是背着双肩包而已,却好像是背着把ak47的士兵。



可是回来说,要说什么呢?



如果再也见不到小五。



突然恍惚起来,简直眼前一黑,这绝对不可能在我生命中发生。



    



傍晚,小五打来电话。



“喂喂喂!”



“喂,喂!”



“听得见吗!”



“操!大地震!”



然后他告诉我布展布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看到展厅里面的镜框都在往地上掉。他和搭档正在犹豫要不要往外跑,结果看到日本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撤,全部在原地,扶住眼前能够扶住的镜框。于是他们也待着,做了和他们一样的动作。



“能听到墙板内部松动的声音,但是我们的房子没塌。”



“其他国家的艺术家都已经在订回程机票了。但是据说晚上还会有大余震,应该也走不掉。”



“我们还在犹豫,如果再待几天,讲不定会拍出厉害的照片。”



“喂喂,喂喂!”



“别担心,7…11还开着,待会儿去买几个饭团。”



我们几乎是站在马路上喊完了电话,接着他交代我再给他家里打个电话。



掐断。还没有等到我回过神来,便又接到朋友的电话。



“我联系到我太太了,她没事。刚刚走得有点狼狈,心里惦记着应该跟你说一声。”   



“唔。”真是彬彬有礼的朋友啊,我心想。



“你的那位朋友联系上了吗?”



“是啊,大家都没事。”



“那就好。” 



 



上一次记得住的地震,是2008年5月,也是大的灾难。我还住在北京东南二环转角的小屋子里。明明就在二环旁边,却是被出租车师傅称为城中村的荒芜地。因为作息时间的混乱,醒来的时候是下午两三点。是被外面的防空警报声吵醒的吗,也不太确定。奥运会前夕,下午常常有防空警报。 



手机上有数个未接来电,以及短信。只查看了一条,便知道刚刚发生了大地震。北京有震感吗?因为睡觉而浑然不觉。接着回复了家人的电话,小五的电话,若干。先向他们保证说这里很安全,完全没有感觉到晃动。也是说晚上会有严重的余震,于是又保证说,晚上会和朋友们在一起。



晚上怎么办呢?挂上电话以后,一边思索着,一边打开窗。



外面是春天常见的沙尘暴天气,在北方,朗朗晴空和昏黄末日我都喜欢。那时,外面没有风,天空是土黄色的,门口的小路上除了一辆装满苹果的板车,一个人都没有,连摆摊的人都看不见。



静悄悄的,没法相信在那里刚刚发生过那么大的地震。



 



晚上,开始有更多来自日本的消息,电视新闻里也有现场的镜头。



d打来电话。问我说小五是不是还在东京。



是啊。下午联络过,他没事。



d的男友也在东京,那会儿他们刚刚结束了毕业旅行,从东京出发,沿着海岸线,花了十几天的时间一路往关西开。之后她先回到北京,她的男友还有一些事情要做,打算夏天之前回国。   



“能让小五帮忙给他打个电话吗?我从这儿打不通他的电话,可能在日本当地的信号会畅通些。”



“啊,当然,但是小五用的也是中国的手机号。”



“没关系,试试看。”



她听起来很镇定,又有种真正的焦虑。我呢?



我一个小时以后才联系到小五,他说他会用旅馆的固定电话试着联系他。又过了一会儿,他告诉我说,联系到了。



“告诉d,那家伙死不了。他和几个同学在一个中学的操场上喝酒呢。他用日本的手机没法给国内发消息。我一会儿也去找他,带一打朝日啤酒过去。待会儿再和你们联络。”



他们之前就在上海见过,在小酒馆里,因为共同喜欢的本地乐队而聊到称兄道弟起来。



公共交通已经停运,我不知道小五以什么样的方式找到那个中学的操场。但因为是小五,所以他总是有他的办法。这些事情,我从未担心过。



后来的整个晚上我们都在发消息,我和小五,我和d,小五和d,还有d的男友用小五的手机发出来的消息。我和d一边刷着地震新闻,一边和他们发消息,中间还打过一次电话。



那是种奇怪的,被命运连结的感觉。



虽然始终不愿意承认,但是,大概,我多少希望时间就停滞在那个点上,再不向前,也不后退。这样我们谁都不用做出任何决定,任何决定都是错的。   



 



一年以后,我和d约在五原路的小酒馆见面,她站在常熟路口等我,于是我们在早春的寒意中一起走了一小段路。



“明天要去领证了。”她突然说。



“啊,啊。”



“呃,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真是太好了。”



“你和小五还有联系吗。”



“没有。完全不联系了。”



“他真是一个能令人反思的人。”



“反思什么?”



“比如说才华是什么,成功是什么……”



“是什么?”



“因为他是个自私偏执的人啊。但是作为艺术家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



是吗?



   



其实也联络过。一次。两次。



“别再给我打电话了。”小五总是粗暴地说,但是很快他的语气又会温柔起来。



“我想过要杀了你的,如果杀了你有用,我就杀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