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 >

第570部分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第570部分

小说: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是微创,但伤口一动也会痛,高冷小姐乖乖地宅在家,刷微博看剧,难得有静若处子的时候。偶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微博客户端多了一栏未关注人私信,点开后,她觉得从脚趾到脑子,都在痛。



 



全部是吉他男的私信。



“今天来上海出差,去你部门找你,同事说你辞职了,嗯,换工作挺好的。”



“今天发的这首歌是我喝酒时写出来的,你说你妈妈是做白酒生意的,所以你特别能喝,为了你我也成酒鬼了,想说虽然跟你在不同地方,也许正做着同一件事。”



“…………”



“可我就是喜欢你啊。”



 



有些人谈恋爱,很像逛超市,想买薯片怕热量太高,想买牛奶又怕长痘,心想还是买瓶洗发水吧,但好像在网上买会便宜很多,于是最后空手而返。说实在的,人也就那几年青春有心力感受爱情的甜头,等时间一熬过,就发现爱情靠标准衡量最后只能等来孤单,如果可以,当有人掏出心窝子奉到你面前,试着学会珍惜。



 



后来,高冷小姐上演过很多狗血桥段,比如裹着纱布勇闯出入证管理局,比如给吉他男发了好几封超字数的私信后直接打了“老娘要你”四个字过去,比如跨越台湾海峡千里追夫,比如在自己的别墅里哭了一整天,没人知道她为什么哭,总之差不多把一辈子流泪的额度都用上了。



 



他们重新联系上后,第一次约见面的地方在一家小龙虾店,吉他男吃得高兴,高冷小姐戴着手套手足无措,眼睛快翻到天灵盖后面去了,但她仍保持着盈盈笑意。直到吉他男随口说了一句,怎样,不喜欢哦,高冷小姐就立刻不计形象吃了起来,剥虾剥得指甲缝都疼,最后她说,从没来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当初在那些未关注人私信里,吉他男发来的最后一封说:“微博就这点最好,我们总共发过的两千五百封私信,就算换了手机,更新了设置,也一直存在,我很感激我拥有一段淡淡的感情,却是记忆里的最美好。”



 



书上说,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



上帝很忙,每天要安排那么多人相遇,他没时间等你茁壮成长,也根本没心思听你的温言软语,那些出现在你生命里的人,抓住了,就是你的,自己放手了,也别可惜。他未来能给你更好的人,也能给你一辈子孤单。



 



反正山高水长,你还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嚣张,只是别在疼的时候才发现错过的有多难忘。



亲爱的,好自为之。



 



 



张皓宸,作家、编剧。「一个」常驻作者。著有畅销书《你是最好的自己》。


 m



VOL。620 东极岛纪事

t  xt ~小  说天;堂

作者韩寒



 



在《后会无期》这个故事里,我们模糊了地域,但设置了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中国很东边的一个岛屿,故事将从那里开始。好奇使然,我们索性去探寻中国最东边的岛屿究竟在哪里,如果符合拍摄条件,就直接去那里取景得了。当然,我们最东边的海岛其实是钓鱼岛,不过那里没有住户,我们也不可能去那里拍电影,所以就跳过了。那我们寻找的目标就是中国最东边的住人岛屿了,或者说大陆最东边的岛屿,很快我就找到了东极岛。



 



事实上,场景是可以借的,毕竟我们拍摄的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如果公园里有个湖心岛合适,我们在那拍都没问题。抱着去实地看看的想法,剧组先后去东极岛勘景了几次,觉得不错,就定下来在那里拍摄。所谓的东极岛,其实由四个岛屿组成,主岛是庙子湖岛,旁边是青浜岛,因为建筑沿坡而建,远看有点像布达拉宫,还被称为海上布达拉宫,最远处也就是最东边的叫东福山岛,那里号称是我们国家能看到海上第一缕阳光的地方。



 



前期筹备比较艰难,在海岛上拍摄很不方便,运输和生活都有一定问题。大家都很敬业,来自韩国的特效和翻译尤其敬业,在拍摄计划里看见了“海上布达拉宫”六个字,自己脑补了一下,并做了策划,分析了究竟把布达拉宫合成到太平洋的什么地方合适。



 



我们先是在那里完成了试片,太平洋的日出的确非常漂亮。



 



当时深秋,蔓延的海边悬崖是一片金黄色的植被。主创们把这片地方命名为“金毛背”,决定开篇就在金毛背上拍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要拍摄金毛背,非常激动,告诉我们他家里那条毛色特别好,如果剧组需要,随时可以运来。



 



到了真正拍摄的今年五月份,天气非常糟糕,植被变成了绿色,金毛背也变成了龟毛背。东极岛上每天大雾大浪,能见度经常只有三十米。我们从西昌转了几千公里,到了舟山,坐船三四个小时,来到一个小岛,却遇上连日大雾,硬着头皮拍了几镜,感觉和在北京朝阳公园拍出来的效果没什么区别。好多同事在岛上的海景旅馆呆了好几天都没看到大海。



 



于是我只好修改了剧本。我在岛上呆着呆着突然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岛叫东极岛,难道它就非得是最东边的岛么?其实纠结这个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毕竟我们不是在拍国家地理,我们拍的是一个虚构故事,但自从我转投处女座以后,一种责任心告诉我,一定要弄明白这件事情。事情还真被我弄明白了。其实东极岛不是最东边的岛屿,真正最东边的是嵊泗岛,东极岛在东经124°;45,而嵊山岛是东经124°;4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取名字是多么的重要。



 



我给剧本里的“东极岛”写了一首岛歌,用于电影中。曲子来自于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波拉特》,我填了歌词。这首歌曲如洗脑般风靡了剧组的主创,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在洗衣服、工作、泡面、xx等时候都情不自禁会哼唱起来。



 



在岛上拍摄的最后一天,我开着摩托车到了我觉得最漂亮的一个弯道。那是难得的好天气,远方若隐若现几艘军舰,那几天正在军事演习,一艘渔船在海湾里准备起航。离开陆地已经差不多半个月,此刻我也根本无所谓自己所站的地方究竟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极点,在不在这个点只是一个噱头。有时候,把自己困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一些时间,可能可以收获更多。当你眼前只有辽阔海岸,当你的耳边只有寂寥海风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多喋喋不休的事情如此遥远和无意义。身边的朋友对我说:“谢谢你带我来到这里,这个离开喧嚣,甚至感觉要离开现代文明的一个角落里。在来到这里前,我有些焦虑,觉得离开了陆地,离开了人群,离开了城市,甚至离开了网络,离开了手机信号,离开了电视节目,我会不会不习惯。但真的踏上了东极岛,我反而瞬间感受到一种安宁。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看着夕阳,心中差不多知道了答案。看来这种内心洗涤和宁静之旅是有必要的。但我还是想听他自己把答案说出来。我轻声问:为什么?



 



朋友掏出手机,说:看,因为这里有3g信号。



 



我无语凝噎。身后突然响起了喇叭声,一个导游从观光车里探出头来,说,喂,你摩托车让一让,我们一车游客都过不去了。


wwW。=



VOL。621 西安摩的

txt?小?说?天堂

作者陈小熊



 



西安火车站的站前广场是个很热闹的地方。



 



从出站口走到围栏,总共要遇到四批次n人次的拉客队伍。广场上的司机们,类型多样,热情好客,认真负责,绝不允许出现一个漏网的旅客。第一拨司机就在出站口附近站着,负责远郊或者是省内其他城市的线路,比较专业化,宣传语也很正规,通常就是像复读机一样不断循环目的地的名字,比如咸阳咸阳咸阳咸阳咸阳咸阳,然后等人上钩。第二拨司机跑的是近郊线路,这类司机拉客的关键在于敏锐的眼睛,通过捕捉乘客在听到某地名之后的微妙反应,来选取进一步出击的对象。



 



广场内的拉客人员位置相对固定,通常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不会对人产生较大干扰。但一出了广场可就不一样了,黑车司机和摩的师傅交织在一起,老远就跟你打招呼,恨不得包也帮你背了箱子也帮你拉了,不问到你要去哪里是绝对不会罢休。结伴而行的都被忽悠上了车,像我这样的独身旅客都留给了摩的师傅。



 



第一次自己出站的时候,这阵势把我吓坏了,每走几步就有穿着皮夹克的西北大汉拦住我问:“大学城,揍不揍?”我心里一惊,这怎么还要揍人?于是就赶快把脑袋深深地埋起来,跟犯了错一样猥琐地迈着小碎步往前挪,生怕跟拉客的人产生眼神交集,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眼见就要到公交车站的时候,一个执着的摩的师傅跟了我一路终于把我给拦下来了,一张嘴又问我要揍谁,我心想这城市也太吓人了,就没理他,加快了脚步,结果他两脚一蹬地,摩托就刺溜一下滑到了我前面挡住我的去路。师傅很不高兴地说:“这女娃咋不理人呢!饿们能吃了你?!”我当时又紧张又害怕,只剩下抖了,没敢抬头看他,拉起箱子就跑。从那以后对于摩的师傅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不敢怠慢。



 



后来听西安话听得多了,才知道“走”这个字在西安话里的发音就是“揍”,配上摩的师傅那一副舍我其谁的表情,简直就是毫无用户体验可言。



 



但是摩的师傅的暴脾气绝对是有底气的。



 



西安车堵得厉害,地铁修得又慢,所以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只能靠摩的救急。火车站附近更是如此。某年十一回西安的时候赶上了返程高峰,火车站前面那条街堵得满满当当,各个方向的车辆横七竖八地停在一起互相鸣笛,除了摩的,其他交通工具在半小时内都出不去。



 



即使不堵车的时候,如果赶时间也得坐摩的,因为街上根本打不到车。在我有限的几次坐出租的经历中,遇到的司机走的都是高冷路线,不愿意聊天,一张口就是要抱怨每月上交的钱太多了,黑车生意抢得太狠了。与此同时呢,一双眼睛转得飞快,看到招手的路人就停下来问问人家要不要拼个车。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只好叹个气给自己说一句,大家都不容易。然后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坐摩的。



 



坐摩的经常会有些意外的惊喜。比如我曾经用八块钱打摩的,跑了出租车四十多块钱的路程,但也曾经花了二十块钱被师傅拉了一条街就给卸货了,理由是前方交警太多。



 



与摩的师傅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是门学问,虽然门槛不高,但入门标准还是有的,那就是要会说陕西话。



 



以前用普通话问价钱的时候,底气特别不足,我总感觉拉着行李的外地人在摩的师傅眼中简直就是送上门的肥肉。他们都懒得跟我商量价钱,一副“我的地盘听我的,爱坐不坐”的表情。西安话里有个词,叫扎势(za shi),可以理解为摆谱,但我更愿意解释成“气场”。双方相遇尚未开战的时候,气场已经可以决定输赢。



 



可是怎样扎势呢?在多次失败经历中,我总结出了三条策略。



 



首先,要装作自己是本地人,把打摩的这件事情看得稀松平常。如果是摩的师傅主动凑过来,要摆出一副很不耐烦的表情,可以一边讲话一边四处张望着公交车或者出租车,提升师傅的危机感。



 



其次,要对口音充满自信。我刚学西安话的时候,口音很奇怪,其实到现在也不怎么标准。但是差不多就得了,意思到了就行。陕西各地的口音都有区别,不是西安的还有可能是长安的,或者碰巧我说话比较大舌头,是吧。



 



最后,脾气不能好,敬语啊,问句啊,都可以省掉。主动出击的时候,要非常简洁地报地名,报价,语气匆忙果决一点,给师傅传递一种“行就行,不行我就找别人,哥今天很忙”的感觉。举个例子:“钟楼,15,揍不揍?”如果价钱适中的话,师傅往往会沉思片刻,然后装作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一狠心一咬牙地说:“揍!”如果价钱有点儿低,师傅就要开始跟你叙说一下最近交警查得有多么严,哪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