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82部分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第82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习看到对面出来一员小将,自己也认得是河东军的统帅田靖。一人一马上前倒要看看田靖有何说辞。

    田靖对着伍习一抱拳,“原来是狼骑统领,伍习将军。李傕、郭汜两位将军兵败多日,早已经退回关中。伍习将军独自领军在此,莫非以为可以凭着一旅偏师在河东立足吗?”

    伍习一听,倒是大吃一惊:他也一直奇怪,自从进入河东之后就一直没有听到过李傕、郭汜和他们所领的三万多大军的消息,莫非真若田靖所说,兵败撤出河东不成?心中虽然怀疑,但是气势上却不能输了,伍习哈哈一笑,“休要诓我,李、郭两位将军想灭你河东兵马,易如反掌,如何会败?再说我自独领一军,就有临阵决断之权,别的不敢说,但是吞下你这几千兵马,杀光大阳守军,我还是有信心的。废话少说,可敢与我一战?”

    田靖听罢知道吓不退伍习,心想只能硬拼了。对伍习说了一声,“既然如此,那么田靖在阵中恭候。”拨马回身,转归阵中。

    如今凉州兵马骑兵居多,田靖只能采取守势,希望可以通过阵型挡住凉州骑兵的进攻。

    田靖调整阵型,将原先作为前锋的骑兵调到两翼,步兵结成方阵,长矛兵在前,刀盾手在后,弓箭手居中,但等敌军冲锋。

    伍习那面则让马超的骑兵为前锋,自己的骑兵为中军,冲击河东兵马。而成公英的两千骑兵则防止城中兵马出城支援。

    田靖的阵型没有问题,但是手下的士兵的却不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士兵的素质却决定了战场的胜负不同。

    当凉州的第一波骑兵冲向步兵方阵,当骑兵的铁矛刺入河东军的胸膛,当战马的铁蹄踏入河东军方阵的时候,左右两翼屯骑校尉李蒙和越骑校尉王方的方阵都出现了骚动,第一排的长矛兵根本没有挡住敌人的第一波攻势,就四散而逃,溃不成军。

    这样后面的刀盾手和弓手也出现了混乱。屯骑校尉李蒙知道事情的严重,硬是让亲卫作为督战,斩杀了很多撤退的兵马,才勉强稳住阵型,但是显然他的方阵无法再承受一次冲击。

    而越骑校尉王方那里的情况更糟,简直溃不成军,眼看敌人骑兵冲到阵前,王方准备上前抵挡一阵,哪知道才一个照面的功夫就被冲上前来的马超一枪刺于马下。一看主将死了,越骑校尉营更是大乱,还好由副将史达约束住一部分人马,才免于全军溃败。

    田靖在中军帮助张苞抵挡伍习的人马,看着右路大乱,让小六上去支援。小六领着右翼的骑兵冲了上去,与马超战在一处,堵住了右侧的缺口。

    就在两军胶着的时候,战场的西面却有一支河东兵马赶来。两千余骑尽是骑兵,当先的帅旗之上写着大大的“徐”字。

    不错,这支兵马正是徐晃所领的骑兵。当日徐晃烧了瑕城粮草之后,领兵退入山中。等李傕、郭汜的兵马开始撤退的时候,徐晃才又从后出击,骚扰敌军。李傕、郭汜的兵马一出河东。徐晃立马回军南下击退了风陵渡的段煨又东进河北县城,占领了河北,消灭了城中的守军。现在徐晃让一千步兵收河北,自己带着两千骑兵星夜赶往大阳。他到不知道田靖在此,只是之前听说,献帝的车驾可能撤到了大阳城内。

    徐晃一见战场形势,也不让身后兵马休息,而是直接把骑兵投入了战场,对着伍习所部后面的兵马展开了袭击。

    凉州兵马哪里想到身后会有河东军出现,一时不备,给打了个措手不及。伍习听后面有人禀报,一支两千人的河东骑兵东来,大吃一惊,他倒是不怕这两千人马,而是应正了一件事情,就是田靖说的,李傕、郭汜兵败退出河东,否则现在不可能再有一支兵马从西面赶来。

    伍习心想,现在不知道河北城和风陵渡的情况如何,在这里就算打败了这支河东兵马,抓不住献帝也不可能改变战局。还是及早撤军,从长计议的好。

    伍习想到这里,命令骑兵调整攻击方向,摆脱与步兵的纠缠,全力向西撤退。

    河东步兵刚才一战,险些全军覆没,也不敢追击。只有田靖、小六、乐平领了一千多骑兵在后与凉州兵马交战。

    徐晃那面虽然是突袭,但是敌人反应的快也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而且伍习和马超的兵马一撤,成公英围城的两千骑兵立马作为断后的队伍,挡住了徐晃部队的攻击。成公英的兵马一直没有投入战场算是生力军,不像徐晃的兵马远来疲惫,所以很快阻住了河东兵马的追击。

    田靖和徐晃见状知道今日胜得侥幸,而且也不可能消灭凉州的这支五六千人的骑兵队伍,只好放他们离开,然后带兵进入大阳城。

    大阳城的守将不是别人,正是奋武将军韩暹。前日杨奉让他防守大阳,自己却领了献帝和百官仓惶逃亡茅津渡口,韩暹就生了一肚子气。他总算知道了什么投靠朝廷,自己就是一个可以随时牺牲的卒子,根本没有人在意他的死活。

    所以不管是茅津遇袭,还是田靖第一次来援,他都不肯派兵出城救援。

    他其实未尝没有想过再投降凉州兵马,只不过战事不明不敢贸然决定。所以他就守在大阳城中,希望拖延些十日能让自己做好准备。

    现在田靖和徐晃领了河东兵马打跑了伍习,韩暹自然摆出一副忠君爱国的姿态。说什么城中兵马稀少,不敢贸然出击,如果丢了大阳这个河东南部的枢纽,愧对圣上。但是自己领着两千残兵坚守多日,也算是有功劳的。

    田靖自然明白韩暹的想法,但是也不说破。只是开始立马安顿河东事宜。田靖让赵俨总领河东民事,徐晃总领河东军政,自己则领着小六、乐平、吕雯并五百后备白马义从与韩暹的兵马渡黄河南下,去弘农拜见献帝,请示方略。

    不过之前杨奉带走了所有的渡船,只能让韩暹从大阳城中征集了两条渔船,派人前往黄河南岸通知河东情况。好叫那面派船来接。

    这一来一回就是两三日时间,这次南岸派来了三十艘大船,田靖和韩暹的兵马只分了两次便安然渡过了黄河。到了弘农郡之后,从渡口往陕县,然后从陕县往弘农县,一路之上田靖也看到了弘农的情况,心说,这王邑倒是能臣,不仅能治理好卢氏一县,也能治理好弘农一郡,张济倒是捡到宝了。

    田靖一到了弘农马上赶去拜见献帝,献帝正有许多话要问他,哪知道田靖屁股还没有坐稳,就听说斥候来报雷绪、张先二人丢了潼关。现在李傕、郭汜与李维合兵两万,号称五万兵马已经进入弘农正往弘农县赶来。

    现在弘农境内,张济的兵马并不宽裕,原来张济麾下兵马不到两万,张绣攻略南乡带走了八千多兵马,上次在河东留给田靖两千骑兵,这次潼关失守,三千守军尽墨,只剩下不到七千人马,而这七千多人分布在弘农郡各县,现在弘农守军不到三千。

    除了张济的兵马之外,杨奉所部兵马一千左右,韩暹兵马一千左右,田靖骑兵五百,弘农县守军全加起来不到六千人,根本不是凉州兵马的对手。

    这下是否要东迁洛阳也不用议了。只能放弃弘农县,众军护着献帝和百官向东往黾池,新安方向撤退,希望到了函谷关可以通过天险挡住凉州兵马。

第六十一章 献帝东迁,曹军西进() 
张济、田靖等人领着兵马护着献帝和百官撤退,暂避凉州军的锋芒。但是张济到现在也在奇怪为什么潼关会失守?

    说起潼关失守,其实完全是一场意外。李傕、郭汜被徐晃烧了兵粮,没有办法只好撤出河东。由于临晋的兵粮也不充足,所以李、郭二人在临晋暂住两日之后,决定暂时撤回长安,等来日修正之后再战河东。

    李傕给再华阴的李维去了一封书信,要其撤退。当初李维领了八千兵马在潼关之外作为疑兵,只为了牵制张济的力量不让其北上。现在河东战局失利,牵制弘农守军的战略意义也失去了,自然没有必要留在华阴空耗钱粮。

    李维接到命令之后,便命令大队逐步撤退,哪知道雷绪张先二人被围了多日,心中憋闷,以为可以趁着凉州兵马撤退的机会追上去杀他个措手不及,也好立些战功。便留下一千兵马守城,带了两千人马前去杀敌。

    可是谁曾想,李维虽然是撤军,但是防守严密,雷绪、张先的追兵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就在他们回师潼关的时候,却不想正好赶上段煨在风陵渡被徐晃击败,领了残兵退回华阴。这下里两家兵马又遇在了一处。段煨的兵马打不过徐晃,杀败雷绪、张先的两千兵马却是容易。不一会儿,雷绪和张先二人就发现自己的两千人马根本不是段煨的敌手,只好快速撤退希望可以撤到潼关。

    哪知道到了潼关,自己的兵马不敢开城,雷绪、张先二人与段煨的兵马力战数和,体力不支,兵败被俘。

    段煨领军稍事休息之后,给城中射入一封书信,如今凉州一万兵马兵困潼关,早晚破城。今日临阵见死不救失了主将是杀头之罪,来日潼关失守临阵脱逃也是杀头之罪,城中守将不若早降。李傕、郭汜两位将军必然保证城中守将不失荣华富贵。

    城中守将还在犹豫的当口,段煨更是当机立断,让雷绪、张先二人阵前说降城中守军。二人不肯,段煨命刀斧手临阵斩了二人。

    这一下倒把城中的兵马吓得胆寒,士气也低落了不少。城中守将心想,之前都是凉州兵马,也不分什么彼此。跟着张济和跟着李傕、郭汜二人也没有什么区别。这雷绪、张先二人乃是少将军张绣的亲信,如今二人死了,来日张绣定然容不得自己。还是投降的好。便举众投降了段煨,并且把一座完整的通关交给了凉州兵马。

    段煨占领潼关之后,立刻快马传信给李维以及李傕、郭汜,让其暂缓撤退,继续东进攻打弘农。

    李傕、郭汜的了消息自然大喜,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便领了兵马南下华阴,与段煨在潼关汇合。李维也是立马叫停了撤退的兵马,回军潼关。

    这下子在潼关的凉州兵马就达到了两万余人。再加上后来扯下来的伍习和马超、成公英的骑兵,兵马更加充足。而伍习带来的,献帝南渡黄河已经到达了弘农,临时行宫应该设在弘农县的消息,让李傕、郭汜更加坚定了大举东进决心。

    弘农不比河东,田靖能够动用的力量非常有限。而张济这个弘农郡的实际统治者尚且没有在弘农县与凉州兵马开战的想法,田靖自然更加插不上话。

    队伍撤到陕县的时候,田靖让张济命令船工把所有的渡船全部行驶到黄河北岸,以备将来徐晃带兵南下作战之用。

    接着队伍继续东撤,虽然一路上都有凉州兵马的追击,但是好在有田靖和张济的骑兵断后,一路上边撤边打,也没有让敌人占了便宜。

    十日后大军护着献帝和百官撤到了函谷关,众人总算松了一口气。因为函谷关的防御坚固不在潼关之下,而且这一路北撤,也集合了将近五六千弘农兵马。

    现在守卫函谷关的正是张济麾下将领胡车儿,此人骁勇善战,倒也是一员猛将。不过现在函谷关是到达洛阳的最后一道屏障,自然要小心防守。张济与田靖亲自留在函谷关防守,杨奉、董承等人护送献帝和百官前往洛阳。

    田靖一到函谷关触景生情,倒是想起当初李敢在函谷关下拜师徐晃的事情来。当日原想通过长安以北的故道,通过塞外北归幽州,哪知道因缘际会之下,扶保献帝当上了镇东将军。

    但是现在的形势并不明朗,能否抵挡住凉州兵马的进攻还在两可之间。自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想那些往事。

    李傕、郭汜的兵马不仅一路攻占了弘农郡无数的城池,而且也在进攻的过程中不断收集兵粮物资,现在到了函谷关下,倒是兵粮充足。李傕、郭汜在函谷关下安营扎寨,同时命令民夫砍伐树木,准备攻城器械。

    张济当时曾想通过焦土策略,不给凉州兵马留下一粒粮食,但是代理太守王邑为了保住百姓的生命,以命力阻,才算没有采取这一策略。

    但是这样,也给了凉州兵马足够的粮食。田靖也同意王邑的想法,因为在他心中,只要洛阳局势稳定下来了他迟早是要带兵打回来的。

    不过现在不管是弘农兵马还是凉州兵马都选择了僵持,他们都在等候更好的开战时机。

    献帝的车驾到了洛阳,看到一片萧条,原以为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哪知道在废墟之中建起东西两宫宫室和皇帝上朝的大殿来。

    这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之前献帝给河内太守张扬写信,张扬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