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24部分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第24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道,“些许小伤,不妨事,倒让贤弟担心了。”

    夏侯兰把伤药递给赵云身边的亲兵,嘱咐用药之法,然后对赵云说,“赵将军为了幽州军呕心沥血,公孙瓒却如此对你,小弟心中实在不平啊。”

    “贤弟不可如此说,站在公孙将军的角度,处罚在下未必没有道理。只是我本来想将贤弟带领五百骑兵草原建功之事禀明公孙将军,让公孙将军封赏与你,可惜现在没了机会。因为我一人之失,耽误了贤弟前途,我这心中好生过意不去。”赵云叹了口气。

    “赵将军说的哪里话来,公孙瓒好坏不分,赏罚不明,刚愎自用,不听良言,实非明主。将军即使推荐,我也不愿再为他效力。我听说兖州牧曹操颇有识人之明,豪杰英雄,智谋之士,争相往投。我与夏侯渊有旧,有意去投曹公,不知哥哥可愿同往?”夏侯兰说得十分直接,没有丝毫掩饰,显然十分相信赵云。

    这一句话,倒是说动了赵云的心思,他想到了一个人,不过不是曹操,而是多次对自己相邀,待自己颇厚的平原相刘备。也罢,既然公孙瓒无情,自己倒也不必留恋,等我伤好之后,寻个机会自去寻刘使君的好。有心劝夏侯兰同去,一想自己伤重是个负累,而且刘使君那面情况如何自己也不清楚,贸然相劝,倒耽误了夏侯兰的前程,便对夏侯兰说,“谢谢兄弟一片好意,我这几年征战在外,一直不曾回过真定,家兄将我抚养成人,我也不曾报答。为兄有些心灰意冷,有心回家务农,奉养兄长。”

    夏侯兰见赵云如此说,当他真的寒了心,边说,“兄弟也有多年不曾回过老家,等哥哥伤好便于兄长同回真定,到时候再去投曹公不迟。”

    赵云也不好再说,两人商量定了,夏侯兰自去准备,赵云则在营中将养。

第三十章 赵云出走,夏侯送行() 
赵云在营中休养了十日,伤势渐好,心想既然决定走,倒也不必非等一月。这面正在考虑如何与公孙瓒请辞,却听得门外有人禀报,说是真定有人捎来了书信。

    赵云刚忙唤来人进来,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大呼一声,“我的哥哥呀!”竟昏死了过去。原来家乡寄来书信,说赵云的大哥于日前病故。

    过了一会儿醒转过来,决定马上去向公孙瓒辞行。自己是哥哥抚养成人,所谓长兄如父,自己必须要赶回去扶灵,再为兄长守孝一年,才是孝悌两全的正理。

    想到这里,赵云也不顾伤势未曾痊愈,起身去易侯府向公孙瓒辞行。没想到去了却被守门的小校挡在了门外,说是有紧急军情,公孙瓒正在与诸将议事。请赵云明日再来。

    赵云心想多等一日倒也不妨,边先回去收拾物品,准备第二日辞行。没想到第二日,公孙瓒依然有事,还是不见,赵云心中有些不快。我也算为了幽州呕心沥血,如今家中有事,两次辞行,都不见公孙瓒,不知是何道理。不过别人无情,我却不能做这有始无终之事,赵云回去写了一封书信,将书信与印信全部交予亲兵,交代明日午后不见自己回来,送到公孙瓒府上。心想明日再见不到公孙瓒,只好自己离去罢了。

    这公孙瓒为什么不见赵云呢,实际上这几日他也有些后悔。倒不是后悔处罚赵云,而是这几天蓟县求援的信使已经来了三波。一次急似一次。自己这面思来想去没有一员既不怕死,又能征善战的将领当此重任。本想等过几日伤好之后,给赵云从新封个校尉,领先锋之职,好去救援蓟县。没想到赵云居然请辞要回真定。这是心怀怨望啊,早知道早两日任命好了。这几日不见赵云,公孙瓒是没有想好如何挽留赵云,毕竟长兄亡故,赵云回乡是符合礼法的,公孙瓒没有办法拒绝。这个时代孝和廉是举荐人才的标准,也是社会风气使然。这件事上,还真没有办法可想。

    第三日一早,赵云清点随身物品只带了一个包袱,骑上白龙驹,带上涯角枪并亮银枪,一人一马到了易侯府外。赵云刚想开口,守门的小校到先说话了,侯爷昨日偶感风寒,正卧床休养,不能见客。赵云心想,也罢,公孙瓒不见我,我自去吧。牵了战马就欲出城。到了南门却发现城门紧闭,守门将官说公孙瓒有令,防范冀州军马,没有将令,南门不能擅开。赵云这心中十分不快,只好改道西门,没想到西门也是一样。又到了北门和东门,亦是如此。赵云心中恼怒,难道我赵云一人一马出不得这易京城吗?便对守门将官说道,“罢了,某家不予你多费唇舌,快快开门还则罢了,要不然莫怪我翻脸无情。我认得你,我掌中的银枪却不认得你。

    赵云发怒,那守门将官也是害怕,“赵将军息怒,小的也是奉了都尉李移子大人命令在此守城。将军定要出城,容小的去禀报一声,如果李将军同意,也好放将军出去。”

    赵云心想,这小校说的也是,何苦和他生气,“那你快去禀报,莫让我在此久等。”

    那小校刚走,却又一人从后赶来,“哥哥慢走,如何不等小弟,竟要独自回乡?”

    赵云回身一看,却是夏侯兰。赵云想起夏侯兰相约之事,心中有些惭愧,“贤弟莫怪,为兄兄长亡故,我一时乱了方寸。几次辞行公孙瓒不肯相见,倒把与贤弟相约同回真定之事忘了。”

    夏侯兰道,“不妨事,小弟已经收拾好了行装,交还了印信,这便与哥哥同去。”再看城门紧闭,也是奇怪,“前几日不见城门紧闭,怎么今日白日关城,难道冀州军近了不成?”

    赵云小声说道,“只怕是公孙瓒不欲放为兄离去。”且等那小校回来再做定夺。

    不多时,那小校回来,后面李移子却是亲自带了公孙瓒的将令来了。原来赵云去南门时,就有人报与公孙瓒知道,公孙瓒连忙召集众人商议,这才让李移子赶来。

    李移子带了公孙瓒的将令,大意是说赵云在幽州屡有战功,虽有潞城之失,但是不掩前功,今封赵云为护乌桓校尉,领骑兵两千,步军三千,驻军安次,择日北上驰援蓟县。

    赵云没想到公孙瓒给了这么大封赏,但是家兄亡故乃是大事,忠义两全,也要孝悌为先,对李移子一抱拳,“李将军,帮我多谢公孙大人,如若换做平日,赵云定然领此将领。只是家兄亡故,赵某乃是兄长一手抚养成人,如若不能扶灵柩,守庐墓,则妄为人弟,无颜立于天地之间。还请李将军禀明公孙大人,另选贤明吧。”

    李移子没想到这样的封赏,赵云竟然不受。又是再三相劝,赵云只不答应。正无法可想,后面一人一马赶来,却是公孙续。

    公孙续滚鞍下马,对赵云施了一个大礼,“赵将军可还是在怨我父无情。其实当日续儿就想到营中看望赵将军,又怕将军无故受刑之后不愿见我,所以一直不曾登门,不想今日赵将军不告而别。张将军与田靖是师徒,我与田靖也是结义的兄弟,所以将军也是我的师傅。而且将军统领后备白马义从,教导我等兵法武艺,又带领我等出生入死,这份情义续儿心中一刻不敢忘记。如今幽州危难,师傅难道要舍我们而去吗?而且田靖与师傅分手前,也曾言一定要让师傅在易京城中等他,师傅难道也舍得吗?”

    赵云性格坚强,却受不起公孙续的软言相劝,就有了一丝犹豫。

    公孙续有道,“师傅兄长亡故,我等也深感悲痛。但是如今边疆不宁,蹋顿乱我辽东,乌桓犯我渔阳,又有冀州袁绍从旁窥伺,正是有志之士为国报效之时,师傅如何能舍大家而顾小家,不顾数十万幽州百姓生死。如果师傅能留下,家父愿意在城中建祠以供赵将军祭奠兄长。”

    话说到这份上,赵云却不好拒绝了,倒是旁边的夏侯兰看得通透,对公孙续道,“公子请了。岂不闻虞舜以至孝得天下,宣帝以仁孝开治世,未闻有父母丧,而不亲往拜祭;兄弟亡,而不坟前哀悼的道理。况且赵将军此去,乃是暂去,多则一年,少则半载,自然回来扶保公孙将军。公子这般阻拦,难道欲致忠孝于不顾,陷赵将军于不义吗?”

    赵云听完,赶紧接道,“夏侯将军说的不错,赵某只是暂去,还望公子禀明公孙大人,成全赵云一片孝悌之心。”

    公孙续和李移子见许功名,动情义,都不能留下赵云,也没有了办法。“既然如此,还望赵将军能够早去早回,家父与徒儿我,以及幽州众将士皆翘首以盼将军。另外,在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此次鞠义兵困蓟县,赵将军既不能往,可能举荐一名将军,替代将军之职?”

    赵云听完总算松了一口气,“既如此,谢过少将军。”听到问起谁能领兵之事,认真劲儿又上来了,“鞠义用兵多以正,练军以严,虽有奇谋,恐怕难破。幽州诸将,只怕都不是鞠义对手。”

    公孙续等得就是这句话,“赵将军也说鞠义难于对付,幽州诸将只怕都不是鞠义的对手。我看夏侯将军带五百骑把一个草原搅得天翻地覆,又能用计破了阎柔大营,不知夏侯将军可能当此重任?”

    “这个……”赵云一下倒被难住了,夏侯兰是有这个能力的,但是夏侯兰先提出欲投曹操,又怎能为了自己能离开,倒让夏侯兰背上自己的包袱。

    夏侯兰也看出,如果自己不答应,怕是公孙续不会放赵云走了。赵云奔兄之丧,自己则不一定非要现在离开,也罢,再留他一年半载,将来有机会再寻曹公不迟。“既然公子抬爱,夏侯兰虽然能力不足,也原为赵将军暂代此校尉之职。”

    公孙续听完也算舒了一口气,至少留住一人,能够对敌鞠义,也能对父亲有个交代。而且夏侯兰在,也不怕赵云将来不回来。一面命人通报公孙瓒,一面恭送赵云出城。

    赵云出城之时,想起田靖曾经与自己有约。自己此去,只怕不能见到田靖了。便把随身的亮银枪取了下来,送到公孙续手里,“靖儿与我有约,让我等他回来。但是如今家兄亡故,不得不去奔丧,想来靖儿也不会怪我。来日靖儿回来,你可将我的亮银枪与他,让他好生练习,等我回来定然考校他的枪法。”

    公孙续收下亮银枪,心中又放心了一分。

    赵云对夏侯兰又叮嘱了几句,一定不要和鞠义正面对决,拼实力幽州军根本不是鞠义的先登营的对手。到时候吃亏的一定是幽州军,一定要小心谨慎,好生保重。

    然后骑上白龙驹,挂上涯角枪,一骑绝尘而去。

第三十一章 夏侯练兵,郭图献计() 
赵云走后,公孙瓒封夏侯兰为护乌桓校尉,命其领骑兵两千,步军三千,立刻驰援蓟县。

    不过公孙瓒没有想到夏侯兰接到命令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抗命。

    夏侯兰接受了护乌桓校尉的任命,却反对立即出兵。理由很明确,鞠义的先登营,尤擅强弩,而且射程远,威力大。现在的幽州骑兵,全部是轻甲为主,根本防不住弩箭,界桥之败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步兵对阵,我们的步兵训练不足,面对敌军弩箭攒射,不消多,只要战损达到二成,则全军不战自溃。为了对付先登营最好的办法是训练刀盾手,排演阵法,以正兵对正兵,靠纪律和严格的训练,方有一战之力。否则去了也是送死,不去也罢。

    公孙瓒的性格实在不是一个能听进别人意见的人,但是这一次,他也知道鞠义的厉害,觉得夏侯兰的话不无道理。不过训练可以,但时蓟县的求援一次紧似一次,如今又不是和平时期,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训练呢。“不知夏侯将军训练刀盾手需要多少时日?”公孙瓒问道。

    “如若平时,至少需要半年,眼下事情紧急,我认为至少一月,才能与先登营一战,至于胜负,末将则不敢妄言。”夏侯兰认真说道。

    公孙瓒心想,一个月,只怕蓟县早被攻破了,也不再与夏侯兰商议,直接命令道,“罢了,本帅给你时十日时间训练刀盾手,十日之后立即出兵,驰援蓟县,违令者斩。”

    军令一下,夏侯兰再无办法,之后硬着头皮领了军令下去。开始着手训练刀盾手。

    ………………………………………………………………………

    放下夏侯兰训练刀盾手不说,单说冀州袁绍。袁绍出生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氏家族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生的英俊威武,加上出生世家,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即为濮阳长。何进当权,后任西园八校尉之首的中军校尉。后董卓篡权,袁绍出为渤海太守,关东群雄讨伐董卓,袁绍被公推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可以说袁绍一直是在同辈中一直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袁绍和公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