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151部分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第151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如今占领了汝南、江夏两郡,向东结盟孙权。刘表派大将蔡冒、张允进攻刘备,结果被关羽领兵杀了个大败。刘备趁机表示仍愿意奉刘表为荆州之主,刘备以本部人马永镇江夏以为东面屏障,双方共同攻略曹仁镇守的南阳郡。

    一时之间原本安定的南方因为刘备的加入一下变得对曹操非常不利了。

    曹操的雄才大略就在于他越是遇事越有决断的魄力。曹操原本准备等冀州安定,消化一段时间再北上,结果刘备逼着他不得不加快进攻的脚步了。

    刚刚过完春节一个月,曹操集合十万大军北上进攻幽州。

    如今的幽州早已没有了易京坚城,蓟县的城防也不比当初公孙瓒时期好多少。说实话袁熙治理幽州这两年基本上在军事防御上没有任何建树。

    袁尚和袁熙退到幽州之后,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幽州兵马不足五万之数,比起曹操来又缺少能征善战的将领。所以袁尚和袁熙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召集外援上。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幽州的三郡乌桓。

    当初攻打公孙瓒的时候,袁绍的人没有少和三郡乌桓的人接触,而蹋顿也确实在背后给公孙瓒找了不少的麻烦。如今袁尚命使者带着重礼,去请蹋顿,乌延出兵相助,并许诺一旦打败曹操,把幽州更多的土地交给乌桓人管理。

    当初幽州四大乌桓大人,辽东蜀国乌桓王苏仆延当年在幽州战死,其弟苏仆丸继承了部落,但是实力衰弱,早已经被蹋顿兼并。如今蹋顿拥兵四万,驻军柳城。上谷乌桓大人难楼死后,传位公孙续。结果乌延阴谋赶走了公孙续之后,实际上掌控了难楼麾下的上谷乌桓,如今也有三万人马。

    蹋顿同意出兵两万,乌延同意出兵一万五千支援袁尚。

    这乌桓人都是骑兵,在幽州战场上具有十分优势。所以袁尚决定把主战场放在蓟县南部的平原区域,与曹操展开决战。

    袁尚一向好勇,所以这一次他亲任统帅。乌桓三万五千骑兵为前锋。袁尚自领中军五万在后面坐镇。

    袁尚敢于决战,倒是出乎曹操意外,却也正中曹操下怀。曹操本就怕袁尚固守城池,一个一个攻城在时间上对曹操是不利的。毕竟他的后方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乌桓骑兵在塞外一向号称骁勇无敌,但是当年公孙瓒的白马骑兵能够力压乌桓,曹操有天下无敌的虎豹骑,自然不会把乌桓骑兵放在眼里。

    曹纯带领的虎豹骑虽然只有五千人,但是全部是从百人将以上选出的精锐之士。马全部是西域战马,人是全身锁子甲,一丈八尺的骑兵长矛,背后七尺短枪,腰间百炼钢刀,斜背宝雕弓,壶中十支狼爷箭,胯下马匹也是全甲防护,刀剑不如。

    这样的骑兵在战场之上基本就像坦克一样是冲锋陷阵的利器,除了曹纯的虎豹骑之外,曹操麾下还有夏侯惇的一万轻骑兵在两侧右翼。剩下步兵方阵,典韦许褚领跳刀手一万突前为步军先锋手,曹操自领中军三万五千人麾下战将有张郃、高览、侯成、宋宪等上将,臧霸领兵二万为右翼,乐进领兵两万为左翼。

    袁尚看到曹军只在正面放了五千骑兵,没有布置长枪兵防御,十分轻蔑,心想曹操不过如此。立马调整了阵型,让乌桓骑兵率先发起了冲锋,三万五千骑兵黑压压一片冲锋而来。

    曹纯的五千虎豹骑,整齐划一,纪律严明,逐步加速,一直到了到了骑兵最佳冲锋距离,这才展开全速,这五千人杀人三万五千骑兵之中,就像一个楔子在大地上豁开了一个口子。而且逐步扩大,直到彻底,打烂撕碎。当虎豹骑经过之后,乌桓骑兵横尸遍野,溃不成军。就在乌桓骑兵大乱之时,夏侯惇的轻骑兵果断上来包抄,用弓箭和长枪收割敌人的性命。那些侥幸落网冲向前面的骑兵,因为已经失去了速度的优势,被跳刀手不是砍马就是砍人,斩杀大半,几乎没有什么落网的。

    这面战场乌桓骑兵一败,袁尚就慌了神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有机会一战,立马调整步兵进攻阵型为防御阵型,希望能够挽回局面。但是就在这时,刚才彻底击溃乌桓骑兵的虎豹骑对步兵阵型发起了二次进攻。

    刚才这五千骑兵基本上很少伤亡。但是进攻之中长矛基本上都没有办法二次使用了。现在再次攻向步兵的阵营,这些骑兵先是在百步的距离内射了一轮琅琊箭,紧接着摘下背上的骑枪,以马匹的力量冲击步兵阵营。

    这时曹操的令旗一挥,中军和左右两翼步军同时发起了冲锋,光是这近十万人共同一呼的声音就已经足以让敌人胆寒了。曹军甚至还没有冲到跟前,袁尚的人马就已经全部溃败了。

    如今再想回蓟县也是不行了,因为城中守将不敢开门。袁尚只能带着溃兵北撤。

    曹操让夏侯惇领兵在后追赶,不让袁尚有任何休息,然后自领大军包围蓟县。

第八章 袁谭复叛 袁熙献谋() 
袁尚领兵蹋顿等人东撤,奈何蓟县以东几乎没有坚城可守。蹋顿提议袁尚和他一起撤回柳城。因为从幽州临渝到柳城这一路,道路南行,而且蹋顿经营多年,有五座山口狭隘之处都有重兵把守,曹操定然无法攻克。等到曹军粮断之日,再反戈一击,重取幽州一如反掌。

    袁尚无法同意了蹋顿的提议。乌延想着自己在右北平的老巢还有很多财宝,而且还有一万人马,心中便有些犹豫。“只说先去收拾旧部,将来再去柳城与蹋顿汇合。”

    蹋顿私下对袁尚说,“乌延一向狡猾,他若不肯和我们回柳城,此去只怕定然会投降曹操。这样一来,曹军更加势大,我军更加势小。将军不如今晚宴请乌延,以表谢意,在酒席之上杀之。我自领兵控制乌延麾下人马。”

    袁尚觉得蹋顿说的有理,当夜晚间宴请乌延及他麾下主要的千夫长,酒席之上宾主甚欢,喝得眼红耳热之计,袁尚一摔酒杯,早有数十刀斧手进来,也不答话,见人就砍。可怜乌延算计一世,最后反倒死在自己人手里。那赶走公孙续投降乌延的难楼也在死难之中。

    袁尚杀了乌延,蹋顿兼并了乌延的部落,成为了整个幽州唯一的,最后的一个乌桓王。

    放下袁尚撤守柳城不说,蓟县如今只有不到一万守军,袁熙一下胆小懦弱,也不是领兵的材料。一看如今形势,知道蓟县是守不住了。与众人商议一番,开城投降。

    曹操的目标是消灭袁氏在幽州的残余势力,牢牢控制冀州和幽州,所以他这一次只给了袁熙一个光禄勋的虚职,而这是要回许都在曹操治下做官的,袁熙虽然心中不满也不敢说。反倒是袁熙麾下将领,曹操各有封赏,而且提拔了许多有才能之人。这也是曹操的一贯用人之道。

    就在幽州在本初战事开始的时候,青州的袁谭收到了一封来自江夏刘备的书信。刘备以叔父自居,说袁谭不该在袁绍尸骨未寒之时,就投降曹操,袁绍九泉之下只怕也难以瞑目。如今曹操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天下州郡反曹者不计胜数。备已经联合江东孙权,冀州刘表共同起兵,直捣许都,清君侧以扶明主。贤侄若提一旅之师,西进冀州,冀州旧部何不箪食壶浆以迎。到时候,曹操兵困幽州,后方许都被袭,定然无暇自顾草草撤军,到时候你我合兵共击曹操,何愁曹贼不死,天下不定。

    袁谭收到刘备的书信之后,确实是十分激动。他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也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野心。但是当年袁绍在时一直打压袁谭,而给三子袁尚继位让路。所以这些年来袁谭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这次在他看来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袁与谋士辛评商议之后,决定写信给并州刺史高干,邀其一同进攻曹军。

    高干这面,之前帮袁谭夺取继承人之位,结果被袁尚软禁,后来曹军攻破邺城,高干被救降曹。但是高干不仅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利益,还被田靖的河东军莫名其妙地攻占了上党、西河两郡。高干原本希望曹军能够帮助自己夺回二郡,但是之前曹操只顾着冀州并没有出兵的意思,如今北上进攻幽州,将来如果回师西进,攻下上党和西河,只怕也未必归自己管理。

    这次袁谭相邀,倒是让高干看到了一种可能性。而且高干在邺县城中也没有看到攻城曹军的悍勇,所以高干觉得自己有很大机会能够打败曹军。

    高干与从弟高柔相商,高柔是坚决反对的。高柔道,“若与曹军一战,本应该当初袁氏兄弟相互结盟,共同讨伐曹操,如今已经过了最佳时机。袁谭志大才疏,不是明主,当年袁绍尚不能胜曹操,何况袁谭?刘备所谓天下各州郡均有反曹之意,南北联合共同讨曹,不过是彼此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战罢了。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结果大家又不是看不到。此次曹操北伐看似机会,照我看不出两月袁尚和袁熙必败,到时候曹军南下,将军将何以自处?”

    高柔的话虽然字字在理,但是高干却听得很刺耳。高干道,“罢了,我问计与你,不是让你反过来教训我的。我问你,我不在并州之日,让你代我管理并州,如何却白白丢了上党、西河二郡?而且西河方面失败完全是你全力收缩兵力所致,我问你你可是与那河东田靖有所勾结?”

    高干这么一问就非常严重了,要知道高柔跟着高干,一直兢兢业业辅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至于上党之失,是因为高干被软禁,田靖持着冀州刺史兵符过境,这个高柔根本无法控制。另外西河之失,高柔完全是为了保全实力,否则也不可能把两万多人完全撤回太原。没有这些人,高干又哪来的与曹操一战的资本。

    高柔见高干相疑,十分寒心,他也不多话,拿出并州治中的印信一交,“刺史大人,之前卑职未能尽守土职责,将军宽厚不曾责罚,但柔心实难安,今日请辞治中之职,希望能回乡里侍奉母亲。”

    高干如何不知道高柔的能力,但他有意打压一下他的气焰,将来再用恩义笼络不迟。高干同意他请辞,但是不准高柔离开太原。

    高干没有得到高柔支持,但是却想起了西河北部的匈奴人。他之前曾经和匈奴人合作过。只要出钱粮,许诺好处,不怕匈奴不出兵相助。高干命人携重礼,去拜会步度根,请求匈奴出兵。

    匈奴单于步度根大营出兵一万相助。这样一来高干本部人马加匈奴骑兵有四万之数,袁谭在青州也有不下四五万人马。

    建安四年五月,袁谭、高干领兵八万进攻冀州,围困邺城。

    此时曹操正在收复幽州各县,只等时机成熟之时,进攻辽西蹋顿一句扫平北方后患。曹操得到袁谭、高干复叛的消息时,大怒道:“袁本初犬子无知,我本有好生之德留袁氏一门香火,既然尔等作死,便怪不得我了。曹操命乐进和臧霸各领本部人马回援冀州,同时让郭嘉传信许都,让于禁、李典领兵两万北上支援。三方合围,务必在邺城城下全歼袁谭和高干主力。”

    郭嘉道:”只是如今邺县空虚,不知道二公子能否守得住邺城?”

    曹操道:“即使是我在,只有一万守军也守不住邺城,我在临行之时已有交代,让他根据情况放弃城池。我还有后手,管教袁谭、高干死无葬身之地。”

    曹操安排完了之后,准备立刻将幽州的各县安排合适人选,自己准备亲自领兵进攻辽西蹋顿,直捣黄龙。

    这时侍卫禀报,袁熙求见。曹操正对袁氏之子恨得牙痒痒,不知道这袁熙此来何意。有意不见,郭嘉示意曹操请人进来。

    不一会儿,袁熙进来,见到曹操就跪下请罪。“罪臣兄长袁谭不识时务,冒犯主公,熙心中深恨之。袁熙投降主公,效忠天子,绝不敢有二心。还望主公将熙降职处罚,以儆效尤。”

    曹操知道袁熙的小心思是怕自己因为袁谭的事情而迁怒处罚他,便和颜悦色道,“袁熙不必如此,袁谭是袁谭,你是你,孤不会迁怒与你。起来吧!”

    袁熙听罢起来对曹操千恩万谢,然后道,“听说主公有意进军辽西,讨伐蹋顿。但是辽西路险,关卡林立,非有十倍之兵很难攻破辽西。我给主公推荐一个人,有此人相助,破辽西乌桓易如反掌。”

    曹操一听道,“竟有此事,此人叫什么?”

    袁熙道,“此人乃右北平无终县人,姓田名畴,曾经做过幽州刺史刘虞的从事。此人在幽州素有人望,而且深恨乌桓人对汉人欺凌,剿灭蹋顿非此人相助不可。当年家父在时,曾经延请过此人,田畴坚辞不就。若是曹公相请,相信此人定然出仕。”

    曹操听罢道,“这个田畴我还是听说过的,当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