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122部分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第122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知道曹操却对献帝道:“话虽如此,只不过杨夫人的信中却言及了许多朝廷大事,而这些对于袁术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决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曹某看来,此举实同通敌无异。”

    话说到这个程度,杨彪心中已经明白,这是曹操要对他下手了。而夫人书信一事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杨彪正要分辨,却听献帝说道,“杨太尉的为人朕是信得过的,断不会因私害公,更不会勾结袁逆。大将军是不是……”

    曹操似乎根本没有听到献帝的话,只是说,“是否通敌,臣说了不算,圣上说了只怕也不算,不如还是将杨彪及其夫人收押,交由廷尉审讯。”

    这一下到让献帝无言了,众臣有想为杨彪的说话的也不好说。杨彪兀自不动,看着曹操究竟要把自己怎样。

    田靖想也不想出班道,“臣以为,杨夫人与家兄书信往来,本属平常,毕竟杨夫人也想不到袁术会反。而在袁术造反之前,就算偶尔言及朝中大事虽然不妥,但也不是什么通敌谋反的大罪。大将军一心为国操劳,圣上和百官都心中有数。只不过此次从几封书信的证据来看,并不足以入太尉之醉。而且《礼记》有云‘刑不上大夫’,太尉大人乃三朝老臣,劳苦功高,怎好因几封书信而令其受牢狱之灾呢?”

    曹操看到田靖,心说,这个毛头小子每每与我作对,来日定要让他好看。曹操也不看田靖,对献帝说,“征北将军所言也有些道理,臣也不愿老太尉老来受此牢狱之灾,不过杨彪实在不适合再担任太尉之职。”

    杨彪听到这里,已经知道了曹操的底线,而且也知道如今自己根本不可能与曹操相斗。便出班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在朝堂之上位圣上效力,臣愿请辞官回归乡里,还望圣上允准。”

    献帝还待挽留,一看今日形势,怕是不行了。便点头道,“既然如此,朕不便挽留。还望老太尉回乡之后好生将养身体。”

    众臣见到一直和曹操站在对立面的太尉杨彪,就这样便被斗倒了,也是吃了一惊。那些站在曹操一方的自然欢喜,那些原本有心效忠献帝现在也有些打鼓,都不敢得罪曹操。

    曹操之所以这时发难,主要是因为如今袁术基本已经被消灭了,如今除了袁绍已经没有人能与他为敌。袁曹之战既然不可避免,曹操就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朝中的反对势力对此战的影响。拿杨彪开刀只是一个开始,曹操只有整合了后方各势力,才能真正放手与袁绍一战。

    杨彪告老还乡,他的家乡是陕西华阴,如今关中战乱,自然回不去。田靖正要起程返回平阳,便邀杨彪同往,杨修现在在他麾下为主薄,杨彪去投儿子倒也说得过去。

    曹操在朝堂上搬倒了杨彪,便开始酝酿下一步的计划。如今荀彧、程昱、钟繇等人都在曹操府上,郭嘉和荀攸正随夏侯惇的大队班师,所以没有到场。

    曹操道,“如今搬到了杨彪,这反对我的人只怕这一段时间都会禁声。我要趁这个时机,让圣上回复汉初丞相之职,不再设立三公。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荀彧道:“我以为此时请设丞相,朝中定然无人反对,献帝亦当允准。明公为丞相实是实至名归。”

    程昱道:“正是,明公以丞相之职发布政令,正可以使百官各司其职,各正其位。”

    众人商议一番之后,便决定在朝野之中先造舆论,然后等下次上朝的时候再由其它人提出,众臣附和,倒要看看献帝如何应对。

    十日之后再次大朝,一个从来不曾有人注意的小小议郎刘桢突然上表请献帝恢复汉初之制,取消三公,设丞相总揽朝政。

    此言一出,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曹操有意当丞相之事已经在官员之间传闻了一段时间,但是今日有人在朝堂之上提出,还是让众人吃了一惊。也不知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是自己揣测曹操心思大胆上奏以为晋升之阶,还是曹操有意指使。百官没有明白献帝和曹操的心思之前,都不敢随便表态。

    献帝听到这句话也是吃了一惊,他知道曹操骄横,已经处处隐忍,却不想曹操咄咄逼人。刚刚挤走了杨彪,却又要罢三公置丞相,这是要大权独揽啊。献帝知道,既然曹操动手了,那么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一次避是避不过去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正面面对,他倒要看看有多少人站在曹操一边。

    献帝想到这里,看向曹操,“既然有人上表请罢三公并让大将军担任丞相,不知道大将军你觉得如何?”

    献帝这是要让曹操自己说出他的想法,好揭露他的伪善嘴脸。

    曹操见献帝如此问,倒也不客气道:“这既是臣下上的奏表,自然要圣上酌情处理才是。臣自问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劳心劳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若非有臣,圣上如今还在李傕、郭汜两个祸国奸贼之手,如何能有今日风光;若非有臣,不知道袁术、吕布这些狼子野心之徒是不是各个自立为帝,大汉江山如何能有今日稳固。臣当不当丞相不是臣说了算,而是圣上说了算。这汉家江山能不能守得住,臣说了也不算,同样也是圣上说破了算。”曹操说罢,用眼睛看着献帝反应。

    献帝一咬牙,心中暗恨,却也不知道如何阻止。便道:“众位爱卿对此事可还有不同看法?”哪知问过之后,鸦雀无声。献帝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便让荀彧众人下去拟各章程出来,下次上朝再议。“

第五十三章 粮食危机,解困之法() 
田靖回到平阳之后,召集众人议事。军师将军徐庶、平北将军张燕、前军师典农中郎将赵俨,后军师主簿杨修,安汉将军威字营主将徐晃,武字营中郎将魏延,忠字营中郎将王平,勇字营中郎将张方,毅字营中郎将王当,骁骑中郎将伍芳,骑兵左中郎将乐平,横水中郎将刘辟,平阳都尉齐泰,河东都尉霍峻,谍报营中军校尉史达全部到场。

    除了中军师胡才尚在荆州,李敢、孙轻驻军黑山之外,田靖班底的主要将领全部到场。众人一看这个阵势,就知道今日议事必有大事。

    田靖见众人到齐,先把征讨袁术之事做了简单介绍,又把刘辟介绍给众人。然后说到刘辟在淮河习练水军颇有心得,这次回来田靖准备在黄河之上选一渡口建立水寨。

    徐庶一听,连忙阻止。言道,水军建设耗费钱粮颇多,如今河东两郡粮草赋税尚不足以供应我军兵马,建水军想法是好的,只是苦于钱粮不济,无米下锅。

    田靖一听奇道,“我走之时,河东尚不缺粮,如今为何一下倒缺了许多粮草?”

    徐庶苦笑道,“主公,原本河东兵马只有两万,而且尚有许多后备屯兵;如今河东步骑兵马加上郡县守军已经不下五万人,这还不包括主公这次带回来得兵士和黑山的驻军。河东两郡之地,原本就是一郡,朝廷后来重新划分成了河东和平阳。两郡之地百姓原本就不多,再加上多年白波为乱,若不是将军扫平白波贼寇,只怕这百姓更少了。现在根据各郡县户籍统计来看,河东两郡共有五万八千零一拾四户,人口二十二万三千人。这么多人口要养活五万多兵马,相当于四人供养一个士兵。而且河东郡郡守王邑并不归主公直接管辖,王邑只负责拨付不到一万人的粮饷,剩下的赋税全部由河东自己支配或者上缴朝廷。这样我们的粮饷更加不足了。我为负责河东政务之前,尚不知有这许多事,如今我可是每日为此事发愁。主公既然回来了,众将都在,大家不妨一起想想对策。”

    田靖一听也是一个头三个大,原本光想着多招兵壮大实力了,哪想到这兵马多了,吃饭的人也多了。这钱粮从哪来却是一个问题。田靖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自然也没有办法,只能问徐庶可有良策?

    徐庶看田靖来问他,“只好说,依我之见,只有裁军。”

    此言一出,众将纷纷反对。田靖也道,“这些兵马来之不易,如果裁去,实是不忍。”

    徐庶却道,“依我观之,河东兵马虽众,战斗力却不强。通过裁军,裁撤老弱,然后练出一只精兵来,不仅实力不会下降,反倒会上升。只要将军同意裁去两万兵马,我有信心把剩下的兵马训练成精兵。而且这粮草危机也就能顺利渡过了。待到明年开春,再让裁撤的兵马全部去屯田,到时候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

    田靖听罢有些意动,可是一想到袁曹之战在即,若是裁去大量兵马,将来就算抢占了地盘也没有人去守,岂非得不偿失。沉思一会儿方道,如今各方诸侯都在招兵买马,难道他们就不缺粮,他们可有应对良策。

    赵俨道,“曹操军中一向以屯田之策而保证粮草供应。之前在河东我们也曾实行过屯田,后来兵员不足之时,预备的屯兵全部成了正兵。加之后来来投河东的百姓日益增多,我便将这屯田之事放下了。刚才元直所言有些道理,我认为可以将兵卒裁撤一部分,大力发展屯田,以保证军粮。主公若不愿意裁军,也可以让每营士卒分成两部分,每月轮换,一军出战,一军屯田开垦。”

    田靖听赵俨这么说,觉得倒也可行。这样自己的总兵力不减少,而且又能解决屯田的问题。士卒能够修养生息,也不容易厌战。这个办法不错,可以推行下去,不过问题是现在已经进入深秋,重新播种是来不及了,今年也就兴修一下水利,要想生产得到明年开春,要有粮食产出得到明年秋天了。这是典型的远水不解近渴。便道,“赵俨所说确实可行。我觉得可以商量一下逐步推行下去。关于如何耕种还要地方多做配合。这个到时候由赵俨军师统一调度。不过这个不能解决我们当下的困难,大家可还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王当起来倒,“没有粮食抢他娘的变好了。我们才有五万兵马,当年黑山军士气最盛的时候,有十万之众,不是也没有饿着吗?”

    徐庶笑道,“王将军说的容易,只是当时你们在黑山,可以去抢袁绍的粮草。如今我们在河东,往南弘农贾诩是盟友;往东是洛阳和河内,都是曹操治下,曹操代表朝廷,我们抢谁去。若是向西向北,关中的马腾拥有数万铁骑,不好对付;北方的匈奴比我们还穷,我们不去抢他们,怕是他们也会来抢我们。”

    王当听罢一愣,道,“那要是不行,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田靖接道,“王将军的提议也不是完全不行,以战养战吗?我们这次在淮南多少也抢了不少战利品,可见这也是一个途径。如今四面诸侯都不能打的话,我们可以剿匪吗?兵荒马乱的总会有些宵小之辈,就算我们河东境内没有,去别的郡越界剿匪说不定也会有些斩获。不过一定要控制剿匪的规模,每次出动的兵力不要超过一校,越界剿匪速战速决,避免与友军产生冲突。此事全当练兵了,也可以作为帮助地方维持治安的办法。这个事情由军师徐庶统一安排,情报方面由史达尽力配合。除此之外你们谁还有好办法?”

    徐晃说道,“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匈奴那面之所以总是抢掠我们的物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很多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仰仗中原。而我们一旦关闭了和匈奴互市的通道,他们的生活就会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盐铁这样原本官府控制的产品。我们能不能和匈奴互市,换些马匹牛羊回来。”

    杨修道,“办法是好办法,可是我们那什么换呢,若是铁器那是资敌,将来对我军不利。若是生活用品,粮食换回牛羊、马匹,牛羊还能吃,马匹如何处理?我们河东军不缺战马,而且马匹越多粮食消耗越大。”

    田靖想了想道,“你们说得都有些道理,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思路来吗?我们如果用不着马匹,谁能用的着呢?”

    杨修想了想说,“张绣出自西北,怕是不缺马匹的。曹操也不缺,缺了我们也不能给他。这关中的马腾、韩遂自然也不需要,对了,荆州刘表必缺马匹。”

    田靖一拍大腿,“招啊,我们如果跟匈奴换了马匹,再把马匹高价卖给荆州刘表。荆州粮食堆积成山,不怕我们卖不到好价钱。”

    张俨想了想到,“此法倒是可行,不知派何人去商议此事。”

    田靖笑道,“这样吧,匈奴那面让徐晃和杨修同去,徐将军打得匈奴胆寒,他去坐镇,匈奴不敢捣鬼。具体用什么物资换多少马匹这些事情让杨修去商量。眼看要入冬了,匈奴的日子也不好过,估计他们会答应。去荆州的人选吗,还是张俨去吧,你对荆州比较熟悉,又顶了个典农中郎将的名头,刘表不敢慢待你。而且张绣那里你也熟悉,你这次和刘表讨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