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109部分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第109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晃说完,魏延开始禀报,如今“武”字营已经完全成军,只是还缺少各校校尉人选,如今他和霍俊二人担任了大部分工作,实在有些忙不过来。田靖一听想起和自己一起回来的鞠演、陈双,便把情况说了,魏延听罢大喜。至于剩下两个校尉的人选则需要魏延自己从军中挑选了。

    田靖心想,这张燕那面的人马陆续回到河东来,到时候第三营、第四营的兵马立刻就能招募齐整,毕竟从两万多人中挑选一万多精锐还是能的,可是那时候自己基层将领缺乏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田靖想到此处又有些发愁了。

    然后伍芳报告了骑兵营的训练情况,目前骑兵一营已经有了三校近两千人,而且多从原凉州降卒和河东黄巾军中善骑射的人里选拔,各个都是好手,不用太多的基础训练就能实现骑兵的战术任务。田靖对此也表示了满意,同时吩咐李敢和乐平尽快补齐他们两校的兵马,建立一支完整的骑兵队伍。

    安排完军务,赵俨禀报了平阳郡建设和民政的各种情况,河东郡毕竟是王邑是太守,赵俨不便过问。不过从王邑那面上缴的赋税情况来看,其农业恢复和工商兴旺的程度是要好于平阳郡的。

    田靖听罢一小,“赵俨先生不必过谦,这河东原本就比平阳发展的早,安邑还曾作为皇帝行辕暂住之所,发展快是自然的。王邑是个老成持重的人,我也放心。不过这平阳郡的建设却是你一点点白手起家干出来的,筚路蓝缕其辛苦自然远胜于王邑。平阳能有今日局面我非常满意。“

    赵俨禀报完之后,主簿杨修禀报,“恭喜将军,贺喜将军,我为将军找到了一个大才。”

    田靖这才想起当时让他留心南阳人才之事,不仅大喜,差点问出你找到是卧龙还是凤雏?然后才冷静下来,对杨修说“此人现在何处?快快有请?“

    杨修见田靖并不问自己详细情况,便先请相见,可见其爱才之切。便对田靖说,此人唤作“徐庶,乃是一个游侠,不过其学颇杂,其才甚大,纵论天下形势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就是性子有些倨傲,还望将军能够见谅。如果将军想见此人,我这便去馆驿之中相请,还要将军稍后。”

    田靖一听是徐庶,也是大喜,虽然不是诸葛亮和庞统,只是徐庶本领只怕不在二人之下,只是后来没有机会扬名罢了。听杨修这样说,看了此人倒是个倨傲的性子。既如此那么礼数倒不可缺了。便说,“那这样吧,我们先把会开完了,等一会儿,我与赵俨先生与德祖同去见过这位徐庶先生。

    杨修到没有想到田靖如此礼贤下士,原来的担心自然没有了,便应了声“是“。

    田靖又问了史达谍报营的情况,史达把情况说了。田靖问起事先可知道洛阳破城已经曹操迁都的准备。史达只好如实回答并不知道,田靖知道这事情怪不得他,只能半是批评半是鼓励的说了一些对谍报营的要求。然后想了想,觉得对高层的消息刺探还得将来让胡才主持。

    又问了一些其他事情,田靖这才宣布散会。自己便和赵俨与杨修一起去驿馆见徐庶。

    到了驿馆一问徐庶却不在。有驿卒认得杨修,便禀报徐庶先生去城中唯一的酒楼醉仙居去了。

    杨修有心派人去找,田靖一拉他,不妨事,我们不妨去醉仙居寻他。

    到了醉仙居一问,一个文士打扮腰带长剑的人正在雅室独酌。杨修抢先上去,想要先和徐庶打个招呼,哪知道进去一看徐庶却是早就大醉不醒了。

    田靖上来看到此种情形也是一笑,便让杨修不要打扰,他们自在旁边寻了一个雅室坐下喝茶。让店中伙计招呼徐庶先生,一等先生醒了,便上醒酒汤和香茶,然后再过来禀报。赵俨和杨修见田靖如此也是暗暗佩服。心想:田靖如今也是朝廷征北将军,算得上一方诸侯。在尚不知道对方才能的情况下,竟能如此礼贤下士,我主也算得上是英明之主了。

第三十五章 徐庶初来,纵论天下() 
其实田靖一回到平阳,徐庶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之所以故意不在驿馆等候,还要出来饮酒就是为了考验田靖,看他是否真如杨修所说礼贤下士。

    没想到这个征北将军小小年纪却是如此礼贤下士,硬是在酒楼之中等了自己一个多时辰毫无怨言。

    徐庶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不再做作,伸了个懒腰起来。那在门口守候的伙计一见他醒了,立马端过了还热着的醒酒汤。等他喝了几口,才说,“这位爷,您有几位贵客来巡,他们见您醉了,便在旁边的屋子等候。我这就去说一声,让他们过来。”

    徐庶听罢故作不知,“呕?倒是慢待了客人。小二你且把这屋子酒食收拾一下,等我更衣之后,便请他们来见。”

    过了活儿,徐庶整理好衣服头发,杨修在前领了两个人进来。杨修对徐庶说,“元直先生,我为你引见一下,这位是我家征北将军田靖,这位是我的同僚,官拜前军师典农中郎将的赵俨。”

    徐庶赶紧见礼,“原来是征北将军,久仰久仰,今日一见果然少年英雄。这位是赵俨先生,文能安邦,却是萧何之才,徐庶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田靖赵俨这次还礼与徐庶打过招呼。然后四人分宾主落座。

    田靖说道,“先生远来,之前田靖因为公事繁忙不在平阳,不能亲自招待先生,深感遗憾。今日有幸得见,能够当面聆听先生教诲,实是三生有幸。”

    徐庶听罢倒是老实不客气的生受了。在他看来,田靖若能得他指点,真的是三生有幸。“田将军出身于幽州,原先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机缘际会之间,仅仅两年时间,就已经成为我大汉征北将军,麾下精兵不下三万,坐拥两郡之地,也算是一等一的英雄。不过将军若认为据此可以安享太平,高枕无忧,却又大错特错。如今天下,汉室衰微,诸侯并起。北有袁绍坐镇青幽并冀四周之地,麾下精兵三十万,文臣武将不可胜数;中有曹操控制中枢,如今河南尹、兖州、豫州都是曹操领地,拥兵十万之众,足可见其实力,而且曹操大兴屯田,虽无户口百万,却是粮米充足;南有江东孙策,荆州刘表,据地自守,自成一家;淮南袁术自立为帝,野心勃勃,天下诸侯虽然同声讨之,却个个保存实力,无人肯真与之对敌;益州刘焉占据巴蜀天府之国,十数年不与朝廷交通,未必没有自立之心;还有西北马腾、韩遂,领甘凉十万羌兵声势重大。这些人哪个实力都不在将军之下,又各个不是甘居人下之人,所以以徐某观之,未来二十年,汉室衰微已成定数,诸侯争霸才是天下大势。将军若想在这乱世之中创下一番基业,必须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田靖听罢认真道,“既然如此,先生可有妙策以教我?“

    徐庶对田靖的表现还是十分满意的,所以有意尽展胸中所学,“将军的河东实在不是一个适合发展的根基之地。河东四战之地,北有匈奴,西有马腾、韩遂,东北有袁绍,东面是曹操,南下吗,却有张绣据宛城,刘表屯荆州。如今的河东很难发展。而且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如今将军三万兵马只怕已经是极限了,若再想征兵,只怕百姓负担不起。若从天下形势看,上策应是入关中,自古关中形胜,秦以关中取天下,汉高祖以关中为根基而败项羽。将军若能占领关中,大力发展农耕,增加人口,只需十年生聚,十年厉兵,则天下无人能与将军争锋。只是将军如今实力不足,若入关中必与马腾、韩遂交锋,羌兵骁勇,而且不论男女老幼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兵员充足,将军就算胜了一仗两仗,马腾韩遂还能再召集数万骑兵杀回关中来。到时候实力消耗殆尽,将军就被拖死在关中了。就算将军侥幸胜了,如今函谷关在曹操手中,夏侯渊只需提三万精兵杀入关中,将军只能是为曹操做了嫁衣。“

    田靖听罢点头,徐庶继续说道,“既然不能去关中,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南下荆州。避开中原战乱,在荆州富庶之地大力发展。荆襄九郡,财富甲于天下。将军只需与张绣将军结盟,陈兵樊城,然后派遣奇兵绕道兼程而袭襄阳,荆州兵马久未经战斗,只怕一触即溃。到时候徐庶再提前为将军联系内应,里应外合,夺了襄阳,便可逐渐控制整个荆州?“

    田靖听罢摇头,“先生说的办法不是不可能,只是这攻下一个襄阳容易,打败一个刘表也容易,可是如何才能操控荆州的那些世家大族。当年刘表也是一代才俊,单骑入荆州,而稳定了荆州形势。可是如今十几年过去,刘表再无作为,为什么,皆因世家掣肘,看似政令出自刘表,实则权力却是在蒯,蔡,庞,黄这些大族手中。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只怕到了荆州不是碰的头破血流,就是像刘表一样籍籍无名了。“

    徐庶不想田靖由此见识,对他更加满意了,其实他刚才说取荆州容易,未必没有忽悠田靖的意思,可是他一眼就看出荆州问题的本质,就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了。徐庶一笑接着道,“既如此那么将军若想发展,只能东进,不是联合袁绍对付曹操,就是联合曹操对付袁绍,不知将军准备如何取舍?“

    田靖想了想说,“曹操与我一项不睦,虽有朝廷大义名分,却实是国贼,我欲联合袁绍而取曹操先生以为如何?“

    徐庶喝了口茶说道,“袁绍具有四州之地,有雄兵三十万,在他看来若败曹操如泰山压累卵,乃是必胜之战,将军若助袁绍不过锦上添花。而且结盟双方如果实力相差悬殊,那么将来的利益分配定然很难如意,到时候若要相争,不过图取其辱罢了。而且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若是袁绍南下,占了中枢,那么朝中将全是袁氏一党,将军处境只怕比今日更糟。所以若联袁抗曹,实为不智之举。“

    田靖其实以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徐庶所说这般透彻,但是如果袁绍胜利之后的后果他是认真想过的,如今看来,徐庶比他看得更加明白。田靖便问,“那么联曹抗袁又如何?”

    徐庶又问,“将军以为若全面开展,胜负如何?”

    田靖摇头苦笑,“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胜负实乃预测。就比如我这只力量的存在就是一个变数。不到最后时刻,谁又知道谁胜谁负。”田靖虽然知道历史官渡之战,曹操胜利了,但是现在的历史还和当时一样吗,他自己却不敢确认。

    徐庶则笃定的说,“依我所见,袁绍必败。其一,所谓骄兵必败,袁绍的冀州兵马刚刚胜了公孙瓒,整个黄河以北无人可敌,而且袁军兵力多于曹操,所以冀州兵马必生骄傲轻敌之心,此至败之因一也。其二,袁绍好谋无断,临大事往往犹豫,战场之上难免错失战机,铸成大错。其三,袁绍有意废长立幼,却又早早给了三个儿子领兵主政之权,如今麾下将领各有心思,扶保不一,内部乱象已萌,将来必生内乱;其四,袁绍麾下众将,颜良、文丑不过一万人敌而,若论领兵之才,当年鞠义,如今张郃方是首选,可是这二人在袁绍麾下都得不到重用,所以冀州的将领比之曹操差之远矣。第五,如今皇帝在许都,袁绍已经失了先机,若他不主动南下还好,若是他主动兴兵就失了道义,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失了天下民心,则难成大事。以此五点观之,袁绍必败。”

    田靖听罢也是觉得徐庶所言和历史上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又很多相似之处,十分有理。这样田靖便又再拜,认真向徐庶请教起河东兵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问题来。

    徐庶这才说道,“袁绍若败,后方必然空虚,曹操一定会把冀州牢牢控制在他的统治之下。若是曹操在与袁绍一战之前解决了徐州的问题,那么他也一定会控制青州,以河南,河北,青徐兖豫六州之地为根基。但是并州和幽州就不一定了,并州与匈奴、鲜卑接壤,如今一半异族控制之下,幽州常年交兵,民不聊生,又有三郡乌桓常年掳掠。这两个地方他未必愿意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且他也不一定有实力控制。所以这就是将军的机会。在袁曹大战之时,将军若能以奇兵三万,控制并州高干的人马,并且占据并州,则战场形势立马改变。到时候曹操挥军北上之时,将军就趁机夺得幽州。听闻将军出自幽州,与公孙氏后人有旧,到时候令其招揽旧部,定可事半功倍。将军具有二州二郡之地,可养十万之兵,加上与曹操的盟约根基可稳如磐石。若将来中原有变,曹操一统天下,将军就将麾下兵马亲投曹操,也不失万户之侯。若是曹操战败,则将军领大军南下,夺冀州,占河南,未必不能成为下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