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国术无双 >

第263部分

重生之国术无双-第26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国术无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程度的文章,别说本科生了,就算是专修古文的博士生,甚至教授都不一定能做出来,更别说在半个小时之内了。

    他们现在真的有些怀疑了,之前陈校长所列举的那些个物理成就,说的真是眼前这人吗。

    这完全应该是个古文天才,才对啊。

    陈校长和崔院长真的被吓到了,他们只是想让楚浩随便讲讲,将自己在学习,在科研道路的心得体会,给同学们分享下科研的乐趣和苦难,以及其中的坚持,如果能介绍下世界上其他的著名学家,给大家开开眼界,这就完全足够了。

    可是谁能想,楚浩居然抛出了这么一篇雄文,这简直就是一代大家才能写出来的东西。

    其中对少年和老年的认知,简直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

    当然了,这种少年和老年,并不真正所指的是年龄,而是一种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的态度。

    他们这才理解,楚浩为什么会在开头的时候,说陈校长也是少年,原来还真不少在抖包袱。

    对于台下的反应,楚浩并不奇怪,他刚才所说的,正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振奋人民的精神。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楚浩环首四顾,沉声说道:“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这下众人顿时愣住了,这怎么话音一转,又说开国家了。

    “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随着楚浩的诉说,这数千年的辉煌,以及这百年的屈辱逐渐浮现在众人的眼前,有的人甚至都已经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这百年的屈辱,对于背负着数千年辉煌的华夏人来说,更为敏感,更为痛彻心扉。

    我们曾站立在世界之巅数千年,结果一朝之变,从此落入尘埃,生灵涂炭,哀横遍野,流血漂橹。

    东亚病夫四字,简直就要将华夏人的脊梁压垮。

    “造成今日之老大华夏者,则华夏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华夏者,则华夏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

    “华夏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华夏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华夏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华夏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华夏,与天不老!壮哉我华夏少年,与国无疆!”

    “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愿大家人人如少年。”

    随着楚浩掷地有声的最后一句话落下。

    唰的一下,在场所有的燕大学子,老师齐齐起立,如雷霆般的掌声震耳不绝,响彻天空,即便楚浩连连鞠躬致谢,也没能掌声停息下来。

    所有人都激动万分的看着楚浩,他们着实没想到,楚浩居然这么一开口,就是如此洋洋洒洒的数千言。

    这话说的他们心中热血沸腾,似乎体内的熊熊火焰正在燃烧,希望以自己的鲜血,尽自己所能,去驱赶华夏这百年屈辱,使其能够登上世界之巅。

    做到称霸宇内,主盟地球。

    楚浩的话完全揭示了他们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他们头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肩上居然背负着如此重大的责任,更未曾想过,自己居然会如此的重要。

    最后着实没有办法了,楚浩只能一溜烟的跑了下去。

    此时,陈校长难以置信的看着,一阵无言,他之前都曾想过,楚浩既然高考都是满分,岂不是意味着其,在其他学科上,也有可能如同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

    他本来也就是那么一瞎想,可谁知道,这居然是真的,这哪是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学生能做出来的,非治学三四十载,并且还要大小就熟读各种经史子集才行。

    他现在才算是真正相信,这世间还真有生而知之者。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两虎相斗() 
楚浩一走下台,就看见陈校长和崔院长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不由的讪讪一笑,看来这次,真把这两位给吓着了。

    “这真是你自己现作的?”陈校长问道。

    闻言,楚浩顿时笑了,“莫不成,这篇文章您还见别人写过,不过到不是现作的。”

    听了这话,陈校长顿时松了一口气,这要是现场临时所作的,那就太吓人了。

    不过,能作出这样的文章,就已经足以证明楚浩文采斐然了。

    但是,旋即,陈校长的脑中闪过了一丝懊恼,他本来还打算给楚浩拨流苏的,这下全完了,楚浩都已经跑下来了。

    可如果,跟楚浩这篇文章比起来,拨流苏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这篇文章叫什么名字?”崔院长问道。

    “少年华夏说。”楚浩缓缓说道。

    “好名字!”

    而此时,崔院长还没说话,正好中文系的赵教授溜了过来,不由的拍掌叫好。

    刹那间,崔院长不知道怎么滴的,突然感觉到一股莫名的不适感,开口说道:“赵教授,怎么这会过来了。”

    赵教授笑了笑,“我这不是听楚浩同学的雄文,心中颇有感触,所以想跟楚浩同学聊聊。”

    “你们又不认识,有什么好聊的。”崔院长眉头一皱,不悦的说道。

    闻言,赵教授微微一笑,也不生气,“之前我跟楚浩同学的确不认识,可现在不就认识了,再者说了,崔院长你跟楚浩同学认识的时间,也不比我认识的时间长多少啊。”

    崔院长摇了摇头,“那不一样,楚浩是我的学生,不管认识的时间是长是短,这师生关系一立下,那自然就大不同了。”

    这话一出,顿时把赵教授给噎个半死,嘴巴张了好几下,却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不过,赵教授眼珠一转,直接冲着楚浩说道:“楚浩同学,我现在想正式邀请你,做我的研究生,什么考试啊,面试什么的,统统都免了,谁要是不同意,先写一篇比你这篇少年华夏说还好的文章的再说。”

    他本来还想绕绕圈子,再说这个事情,可是没想到,这刚一开口,就被崔院长给直接怼到墙上,下不来了,只得把自己来的目的给暴露了。

    楚浩本来还抱着一副在看好戏的模样,看着崔院长和赵教授斗嘴,谁成想,这战火居然烧到了他身上了。

    陈校长也楞了一下,然后嘴角瞬间闪过了一丝玩味的笑容,很显然他已经不准备插手了。

    而且,这两位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好插手的,崔院长就不说了,科学院院士,华夏电磁学的带头人。而赵教授也当代的国学大家,著作等身的人物,年龄比崔院长还要大一些,并且虽说中文系只是一个系,但却是燕大的当家系,燕大的起源便是从中文系来的,其中不知道出了多少位大师,后来才慢慢发展出了,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

    至于开设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理科、工科、农科,这都是燕大建校十来年后的事情了。

    这两位有时候一泛起脾气来,连他这个校长的面子都不给的。

    不过,他也没想到,赵教授居然会想起来,收楚浩为研究生,要知道这位平日里也就给本科生们带带课,连系里的事情都不怎么管的。

    但是他到是也能理解,实在是因为楚浩这篇文章作的太好了,如果他是赵教授的话,恐怕也忍不住要收楚浩为学生的。

    崔院长楞了一下,然后面色数边,一阵青一阵白的,他也没想到赵教授居然还真是跑到他这撬墙角的。

    不由的怒道:“楚浩是物理学院的学生,而且已经注定了以后是华夏物理学的领军人物,日后说不得还要拿诺贝奖的,为华夏,为人类,为世界作出卓越贡献,怎么可能跟你去学一些文字,诗词,这种小道。”

    “这种东西,偶尔看看,陶冶下情操什么的,也就差不多了,那能去专门学这个,完全就是瞎耽误工夫。”

    赵教授闻言,脸上也瞬间挂满了一层寒霜,“先说清楚啊,楚浩同学已经从你们物理学院毕业了,下一步在什么地方深造,那是楚浩同学的自由,另外,我也不同意什么叫做,文字,诗词就是小道。”

    “我们中文系,又不只是教这些,我们教的是国学,什么叫做国学懂吗,这是华夏传承数千年的根本所在。”

    “国学乃是从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代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这要在古时候,我们这才是大道,你们那才是旁门左道。”

    说完,赵教授一脸不屑的看着崔院长,顿时把崔院给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再者说了,也不是你们物理学能得诺贝奖,诺贝尔也是有文学奖的,说不定楚浩还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夏人,这不比第N个获得诺贝物理学奖的华夏人光荣。”

    赵教授这完全就是落井下石,趁胜追击,完全把自己刚才被崔院长给堵的半句话都说不出来的难堪给还了回去。

    这下到真是气到了崔院长,不过他也着实拿不出什么话来反驳,虽然没有一个正儿八经华夏国籍的华夏人获得诺贝物理学奖,但非华夏国籍的华夏人,却有不少已经拿到了物理学奖。

    这要是算起来,还真是文学奖的意义要大一些。

    看着,崔院长吃瘪,楚浩顿时不厚道的笑了起来。

    不过,赵教授这完全就是在偷换概念,国学跟诺贝文学奖,除了都是拿文字来描述的,其他一点关系都扯不上。

    国学想要获得诺贝奖,非要先培养一批懂国学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再说。

    这难度,恐怕比华夏拿一百个诺贝奖还难。

    毕竟诺贝奖这百年中,美国获得了三百多次,英国和德国获得的次数也都超过一百次了,依照现在华夏发展水平,有朝一日,还是很有可能追上英国和德国的。

    但是想让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会,也就是瑞典文学院院士都认同国学,恐怕非要把瑞典人都变成华夏人不可了。

    他记得前世,瑞典文学院院士中,就一位是汉学家。

    见状,陈校长赶紧站了出来,他感觉再让着两位吵下去,非要打起来不可。

    “这种事情,我觉得还是应该先问下楚浩同学是什么意见。”

    听陈校长这么一说,楚浩顿时傻眼了,不是说好的,隔岸观火的吗,怎么这火烧到他自己身上了。

    面对四道如同剑芒一般的目光,楚浩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