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千金奋斗史 >

第57部分

重生千金奋斗史-第57部分

小说: 重生千金奋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疼地送走敏仪,芷华满脑子还回荡着刚刚那段对话,也不知任好友这样胡闹下去,是福是祸。因为存着心事,午膳草草扒了两口饭就没了胃口,就连下午陆家其余几位妹妹结伴过来添妆,她应付起来也有些心焉。同是庶女,芷香和芷安送的都是自己亲手绣的绣品,中规中矩并不出彩。嫡出的倒是大方一些,送的也不外乎是些金银首饰。芷华收了礼之后,说了几句场面话便打发她们离去。正想着安安静静呆上一会,院门外又闹了起来。

    芷华待在闺房里,并没有亲自出去查看,隐隐约约听到周姨娘的尖利的嗓音,再结合之前敏仪替红绸说情带出的那段插曲,用脚趾头也能想到她是陆芷倩而来。

    时至今日,打发周姨娘这种小事都不用劳动窦嬷嬷出马,芷华叫了韩妈妈过去处理,没过多久便清静下来。

    原来,陆芷倩被绛珠提到陆振远那里之后,不出意料地引得他大动肝火,当着绛珠的面请来家法,结结实实打了二十下手心之后又罚她跪祠堂三日。这下可真是揉碎了周姨娘的心肝。老夫人闭门谢客谁也不见,她又不敢去触犹在怒火中的大爷霉头,去求大夫人吧,除了被看一场笑话之外徒劳无果。走投无路之下,便把主意打到了明日就要出阁的大小姐这里。在她看来,女儿今日受此无妄之灾都是因为芷华请来了郡主这尊瘟神,她要是跪在秋华院门口求情,于情于理对方都不能不管。不然真要是闹大了,还没嫁进高门就得了个不念手足之情的名声,芷华肯定会顾忌这一点。

    不曾想,她在秋华院门口又哭又跪,闹了一盏茶功夫也没见到正主。反而出来一个下人随口说了一句话,她就不得不老老实实收起剧本,灰溜溜地自回自院。

    你道韩妈妈说了什么?无它,只是简简单单一句:“姨娘只着顾小的,就忘了大的吗?”(。)

第八十九章 婚礼 —() 
六月二十八这日,天色还是蒙蒙亮,芷华就被韩妈妈和白兰二人合力从床上扶了起来。昨晚睡前泡过药浴,她不像别的新嫁娘似的辗转难眠,反倒是一沾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太香,便有些赖床,直到置身在温暖的浴桶之中,才算是彻底清醒过来。

    昨晚刚刚提升成为大丫鬟的春喜端来了一个小碗,里面放着几个有些烫手的熟鸡蛋,待小姐沐浴完在梳妆台前坐下之后,她拿起一只鸡蛋轻轻在其脸上滚动起来。这是她第一次近身伺候小姐,又是在这种大喜的日子,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越是紧张,她的动作就越发仔细,等到几个鸡蛋都变得温热时,芷华整张脸都松软下来,红扑扑的像是个大。

    作为国公府的世子妃,芷华可以带两户陪房,一名管事妈妈,两个一等和四个二等丫鬟。窦嬷嬷身份特殊,不占用名额,韩妈妈和白兰不必说也要随她去的,余下的丫鬟中,除了家生子春开留在陆家,翠儿和盼儿提了二等连同春笑春颜都在陪嫁名单之中。

    窦嬷嬷拿着红线凑上前来,今日由她负责给芷华开脸上妆。伸出手指在小姐鬓角边缘轻按了几下,满意地点点头之后,窦嬷嬷熟练地衔起红线一头,摆开架势绞了起来。或许是从前宫里做过这活,她动作迅速而轻柔,一点儿也没弄疼芷华。

    昨日宋老夫人的长媳前来添妆时自告奋勇,做了今日替芷华梳头的全福夫人,待她边梳边唱完一整套梳头歌,窦嬷嬷的新娘妆也画好了。

    没等仔细打量镜中映出的模样,一旁早已准备好的白兰捧来喜服,芷华不得不站起身来任由几人合力,将整套大红嫁衣一件一件往身上套。

    另一边,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也早早从卫国公府大门出发了,新郎官沈泽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英俊的脸上堆满了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一身大红的喜福更突显出他肤白如玉,直叫围观人群中的小姑娘小媳妇们看呆了眼。

    “啧啧,早就听说卫国公世子是个一等一的俊俏少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陆家小姐真是有福气。”人群之中,一个十来岁的平民少女眼巴巴盯着马上的新郎官,语带酸涩地啧啧赞叹着。

    和她一同结伴来观礼的几个小姑娘也是同样心情,一面纷纷出声附和,一面把那火辣辣直勾勾的爱慕眼神不要钱地往世子爷身上射去,也不管对方能不能注意到。要说之前这些少女对陆小姐还抱有一份同为女子的与有荣焉之感,但在今日见到即将成为她夫婿的世子之后,对她便只剩下了嫉妒。

    众人其中也不知是谁,阴阳怪气地说了句:“听说陆家小姐嫁妆可不丰厚,世子这么好的人,娶了个这样的媳妇真真是委屈了。”这话有人赞同,也有人反驳“胡说,世子爷可不是那种贪图女子嫁妆的人。”一众小姑娘分成几派,叽叽喳喳吵作一团,扰得其余观众暗自皱眉。

    “吵什么吵,陆家大小姐嫁妆丰不丰厚,一会不就能看到了。小姑娘家就该矜持一些,吵得再大声,世子爷也注意不到你们,何必白费口舌。”有位眉眼精明的刻薄妇人看不下去了,扬声指责。

    这群争吵的少女红着脸安静下来,毕竟还是些女孩儿家,不好同这看起来就很妇人顶嘴,只得偷偷瞪她几眼,悻悻地追随着迎亲队伍往陆家行去。

    万众瞩目的新郎官沈泽,此时却有些紧张。越是靠近陆家,这种紧张就越发加深,握着缰绳的手掌一片湿腻,掌心不断往外沁着汗珠。周围嘈杂的议论声,人群里直射过来的各种复杂眼神,他似乎全都看不到、听不到,脑子里除了紧张之外,就只剩即将迎娶心上人的兴奋。

    陆家门前系着红绸的那两尊石狮子出现在前方,沈泽深吸一口气,紧张通通转化成了急切,轻踢两下马腹,稍稍加快了速度。

    新娘子这边,一早守在大门口的春笑兴冲冲来报:“世子爷来迎亲了,已经到了大门外,正被几位少爷拦着讨红包呢。”

    这声通报让各自忙活的众人加快了动作,不一会儿,芷华终于穿戴整齐。宋夫人取来红盖头,正要往她头上盖,却被姜夫人出声制止:“等等,先吃点红豆糕垫垫。”

    亲手喂着外甥女吃下两块糕点,又替她补了补唇妆,姜夫人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如同自己嫁女儿般,满是不舍地叮嘱了两句:“阿华,舅妈知道你是个性子好的,也不用过多提醒。不过有一点望你切记,你虽是高嫁,日后却也不必做低伏小,委屈了自己。国公府里要真有人给你气受,直管回来和舅舅舅妈说,拼了你舅舅这条老命,也会给你撑腰。咱们门第虽低,底气却不能低,知道吗?”

    迎上舅妈真诚的目光,芷华红着眼点了点头:“阿华记住了。”

    这话说得,好像芷华就只有姜家这一户娘家人似的,大夫人挂不住脸,赶紧站出来打岔:“吉时快到了,赶紧加盖头吧。”

    姜夫人没有再阻止宋夫人来加盖,却没好气地瞪了大夫人一眼:“急什么急,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婚礼男方等等也是应该的。”

    就在这时,只听院外响起敲门声,原来是迎亲的新郎到了。在外间喝茶的几位陆家小姐,听到声音全都迎了上去。

    靖安国的习俗里,成亲这日,女方家要设下重重“防线”,阻拦姑爷迎亲。由新娘子兄弟在大门口“拦门”是第一道,姐妹们在新嫁娘闺房里阻挠是第二道,而姑爷想要突破这些“防线”,除了一一奉上大红包之外,若有别的要求,也要尽量照做。此外家中还有下人的,无论是谁,都能在姑爷来迎亲时挡道行礼,讨个红包。只不过陆家下人可没人有胆子拦世子,是以沈泽突破了小舅子们那关之后,一路通行无阻地就到了秋华院门外。

    几位千金堵在院门之后,也不开门,吵着跟姐夫讨要红包,其中就属几名嫡出的声音最大,芷华在内室都能听见她们隐隐约约的笑闹声。芷筠芷柔嚷嚷着要双份大红包,芷兰闹着要姐夫做首催妆诗。芷华听不到沈泽吟诗的声音,不过片刻之后,倒是又听见芷兰欢喜地大声称赞:“不错不错,再来一首!”或许是看到芷兰出题刁难,芷筠也不甘示弱。二人轮流要求沈泽做了五六首之后,许是又得了一个大红包,终于消停下来。

    芷华蒙着盖头,不知是谁往她手中塞上了一个大。须臾之后,耳边听到舅妈有些担忧的声音:“琰儿,一会可要一口气背着你姐姐走到大门口,不能出半点儿差错,你背得动吗?要是不行就让你表哥来吧。”她看不见弟弟脸上的表情,却能听到他坚定的声音,“舅妈,不用担心,我可以的。”

    “吉时已到,新娘子出阁喽!”

    芷华深吸一口气,伏在弟弟削瘦却并不单薄的背上,不舍的泪珠终究还是涌了出来,顺着脸庞滑落在他的肩上。感受到肩膀上的湿润,陆琰也红了眼眶,他尽量用轻松地语气,边走边安慰姐姐:“姐,弟弟已经长大了,可以保护自己了。你嫁人之后,好好和姐夫过日子,不用太担心我。”

    “嗯,姐姐知道。以后,你要常来看我,有事就递个信来,切不可因为不愿给我惹麻烦就什么事都瞒着我,知道吗?”

    “好。”

    “还有,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磨刀不误砍柴工,别再像从前那样,一念起书来就忘了一切,要懂得适当休息。”

    “好。”

    “姐姐替你新挑的那个小厮还算伶俐,他卖身契在我手上,可以信赖。以后老夫人那里,除了请安之外,你要少去。她要是给你脸色,你且忍她一时,等到将来你长大成亲时,姐姐自会想办法让咱们大房分出去单过。”

    “好。”

    “还有大夫人,你从学院回来,可以多去她那里走动走动。她后半生唯一的指望就在你身上,定会护你周全。除了她和父亲之外,陆家其余的人,你全都要小心提防。”

    一路絮絮叨叨,千万叮嘱还未说完,从秋华院通向大门那条平日里看起来十分漫长的道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尽头。(。)

第九十章 婚礼 二() 
在门口拜别长辈时,芷华心里没有刚刚对弟弟那种不舍,老夫人,陆振远和大夫人那例行公事的叮嘱,她左耳听进,右耳就漏了出来。好不容易等几人说完,沈泽扶着她双双跪下,三叩首拜谢双亲养育之恩。

    拜别之后,陆琰又亲自把姐姐背上了花轿。被他取名为“寄书”的新来小厮,机灵地牵来一匹棕马,陆琰翻身骑了上去,随着姐姐花轿缓缓朝国公府行去。

    门外观礼的群众大部分都没有随新人移动,俱都伸长了脖子等着看新娘子的嫁妆。或许是因为早先那个传闻,这些人里以想看新娘子笑话的少女居多。

    “快看,嫁妆开始抬出来了!”也不知是谁叫了一句,引得许久的众人精神一振,凝神望去。

    打头的是皇上御赐的妆奁,最先抬出来的是代表一整套家具的花梨木箱笼,紧接着,是一对半人高的青花瓷古花瓶,名家字画一抬。观礼的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并不是很懂开头这三抬的价值,反应并不是很大。但接下来,却差点被闪花了眼睛——只见,宫廷精制的十二身四季衣裳,数十匹被列为贡品的绫罗绸缎,珍珠、翡翠、玛瑙、猫眼石四种类型的首饰各装满了整整一抬。

    还来不及发出感叹,紧随其后太后赐下的添妆又让众人大开眼界。一对汉白玉如意,一对冰种春带彩龙凤手镯,十套点翠金头面,数量虽不多,但无一不是精品。

    皇家赐下的添妆全都系着金黄绸带,有那眼尖之人见到接下来抬出的嫁妆系的是红绸之后,扬声提醒道:“宫里赏赐的抬完了!”

    随着这声提醒,眼珠子还粘在那些闪闪发光的珠宝首饰上的少女们齐齐转过头来,面色从一开始的隐含期待,幸灾乐祸,逐渐转变为惊讶、诧异。等到末尾那十抬代表田地的黄土块,十抬代表铺面的大算盘和五抬代表农庄、别院的木头小房子模型从陆家出来后,人都惊得瞠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十里红妆,连绵不绝,当第一抬随着一对新人,绕过半个京城送进国公府时,最后一抬才刚刚从陆府出来。沿途所过,众人无不议论纷纷。

    “我的天,那么大的土块,一抬应该就是一顷吧?啧啧啧,十顷地啊,就算大部分是中下等也够吓人的了。”农妇们的点全在土地上,商户娘子的目光则聚焦在那些数不清的珠宝首饰、锦缎皮裘中,还有那书生模样的文士们,对着诸多古董、字画品头论足。大部分人在惊叹,眼馋,也有少数不和谐的声音。

    “哼,不是说陆大小姐捐尽了私产吗?怎么还有这么多嫁妆?”这是某位没看成新娘笑话的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