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98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98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吴敏之府邸

    吴敏之本是一碌碌无名的商人,但自从捐赠了重金后,一跃成为了南京城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六部阁老,还是地方主官都对吴敏之有些刮目相看,在他们看来,吴敏之已商人的身份与最高统治者搭上关系,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往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收获可是非常大的,赐予长子同进士出身,这份殊荣整个南京城又有几人有。

    一时之间,吴府门庭若市,登门的官员乡绅数不胜数。

    吴敏之本人却非常惊恐,他的本意并不是如今天这般成为南京城风口浪尖的人物,他联合富商乡绅捐赠的原因,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他在做生意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官府的刁难,而此时陕西大灾,全国皆知,他便生出了一个想法,如果他给陕西捐赠银两粮食,是不是会被南京的诸多高官高看一眼,以后也不会在遭到刁难。

    商人永远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捐赠这些银两,一来他能够得到官府的庇佑,做生意也好上一些,二来,在乡绅中也能积攒较大的声望,他本意并没有上书皇帝,

    当他与诸多富商准备好银两粮食后,上报给南京官府,谁知道南京官府便觉得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就让吴敏之写了一上书函,由南京官府送往内阁。

    可皇帝朱由检看到这上书函后,却非常高兴,竟然有如此般的恩宠,封他的长子为同进士出身,有了入仕的资本,但相继而来的还有无边无际的吹捧,这让吴敏之的心情十分忐忑,一面是兴奋,另一面也是有些害怕,此时自己看起来风光,但实际上危机重重。

    

第一百七十八章 走私的吴敏之() 
吴敏之弄好行装,便坐上了马车,前往城西的太白楼,今日晚上,南京的知府钱铭宇要宴请他。

    在皇帝恩赐后,许多人都想着要请吴敏之喝酒,但吴敏之却唯恐惹得一些有势力的人不满意,全都推掉了,那这次钱铭宇的邀请,吴敏之可是不敢推辞的。

    到了太白楼后,没有发现钱铭宇的马车,心中庆幸自己还是早来片刻,要是让知府大人久等,那可万万不妙。

    太白楼空无一人,已是被钱铭宇包了下来。

    吴敏之进入酒楼后,店小二就赶忙迎了过来:“吴员外,知府大人在二楼雅间可是等了许久了。”

    “什么,知府大人在楼上,快,快带我去。”吴敏之听完小二的话有些惊慌失措,没想到自己那么早出门,还是让知府大人等待,于理不合。

    店小二引领者吴敏之到了二楼雅间。

    看到钱铭宇,吴敏之赶忙拱手走上前去:“钱大人,久等了,久等了。”

    钱铭宇面含笑意的站起身来:“是本官早到了。吴员外请坐。”

    “钱大人快入座。”吴敏之赶忙说道。

    钱铭宇知道自己若是不先入坐,这吴敏之绝对不会坐下,当下也不客气,率先坐下。

    钱铭宇坐下后,吴敏之也坐下身去,赶忙替钱铭宇斟酒。

    倒好两杯酒后,吴敏之端起酒杯,笑道:“钱大人,这杯酒我敬您,皇上如此器重,把如此重地交予大人管理,可见皇上对大人是如何看重,祝大人,官运亨通,早日入阁,为皇上分忧。”

    礼多人不怪,吴敏之这次来赴宴,根本就不知道钱铭宇葫芦里面卖什么药,先说些好话,也不是坏事。

    钱铭宇也端起酒杯,轻笑两声道:”吴员外,想本官入朝为官已有八九年光景,在我未到南京之时,皇上根本就不知道本官这号人物。入阁封相,本官不敢多想,但是治理一方,本官倒是义不容辞,想来,本官可是十分羡慕吴员外,虽然身处庙堂之外,但忧心天下,甘愿自散家财为朝廷皇上分忧,这份魄力,天下又有几人能有。“

    ”钱大人,可不敢当,不敢当啊。”

    钱铭宇笑笑不语。

    吴敏之看到钱铭宇不说话,又赶忙说道:”今年,辽东大胜,江南等地在钱大人的带领下,新政日渐稳固,明年国家税收定能翻倍,到时候,咱们大明中兴有望。“

    这是一种典型的没话找话说,因为直到现在,钱铭宇都没有说找他来所谓何事,多年的经商经验告诉自己,要稳住,他找自己来,肯定不是只为了夸奖自己,沉不住气,就会落了下乘。

    果然吴敏之的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让钱铭宇有点耐不住性子了,他心中暗道一声老狐狸。

    ”这都是皇上的英明所致,与我等没有多大关系,实不相瞒,此次设宴吴员外,本官是有一事相求。“钱铭宇笑着说道。

    ”钱大人,有事情,尽管吩咐,小人照办就是,怎能说求字呢?“吴敏之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

    ”你可知道这太白楼是谁家的产业?“

    ”略知一二,这太白楼应该是前任知府大人,晋大人的产业。“虽然现在晋客被革职在家,甚至有传言说,朝廷要整治他,但吴敏之还是尊称一声大人,当然,钱铭宇忽然提起晋客,倒是让吴敏之更加迷糊了,这钱大人到底何意?难不成他所求之事与前任知府大人有关系,联想至此,吴敏之有些后悔来此赴宴,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掺和这些官员之间的争斗。

    ”对,吴员外说的不错,这里便是晋客的产业,他反对官绅一体纳税,便是因为他的产业非常大,人人都知,人为财而死,鸟为食而亡,这晋客何其圆滑聪明,但到最后,不还是落得个如此下场,李阁老给我写了一封信,让我查一查这晋客还有什么不法行为没有,谁知道,晋客除了对抗新政以来,并无什么其他不妥之处,但细查一下,还是让本官发现了一些东西。“

    ”钱大人,何事?“钱铭宇的这番话,更让吴敏之迷惑了,这种朝廷大事,他为何要对自己说,甚至其中还牵扯到了大明内阁首辅李国普。

    ”我大明建国以来,实行海禁,吴员外,可知否?“钱铭宇问道。

    ”小人知道。“

    ”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段匹绢、丝锦私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其拘该官司,及守把

    之人,通同夹带,或知而故纵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只杖一百,军兵又减一等。这是大明洪武律,虽是旧例,但从未更改,出海本是罪过,与外国交易,把国内白银黄金输出国外,更是罪不容恕,本官虽然没有查到晋家犯了什么罪过,但是却查到了吴员外与国外私相交易之事啊,你在两广之地可是有着数百艘的海船,甚至与当初的海寇,此时的福建水师副总兵郑芝龙有这不错的情谊,吴员外,实际上查到你确实很难,只因为,你本不是南京人士,你就是从福建而来,虽说在南京开办商铺已有数十年的光景,但你的最大的收入还是来自海上。我说的不错吧。”

    “钱大人说的全对,那我根本就没有出售过铁器粮食,我出售的都是瓷器丝绸,所得钱财,我只取其中五六,其余全都散给两广穷苦百姓,时至今日,吴某愿意散尽全部家产,只求能保家人平安。”钱铭宇说着海禁一事,吴敏之便感觉不对劲。果不其然,还是查到了他的事情,实际上,吴家四十年前,只是福建的一个渔民之家,当初就是靠着跟西班牙人交易才发家的,到了吴敏之手上,更是开扩了业务,成为了福建第一大户,但吴敏之却感觉到了时局不对,便把所有的事务交给了管家打理,他拖家带口来到了南京定居,就是想着被查到后,自己也能拖得了罪责,没成想自己出资捐助,倒是被查到了。

    钱铭宇虽然说查晋客,但吴敏之明白,那只是一个借口,他本就是要查自己的。

    

第一百七十九章 郑芝龙的小算盘() 
话已说开,吴敏之也毫无惧意。

    钱銘宇轻笑两声,拿起酒壶又替吴敏之斟上了一杯酒,然后不慌不忙的给自己也斟上一杯。

    “吴员外,有哪个说过,要治你的罪,谁不知道当今天子,最希望的就是变法,现在的变法变得是大政,海禁不也属于此等政务吗?郑芝龙被招安,成了水师总兵,而你又成为了皇上极为看重的人,即便犯了些律法,也会不了了之,本官也断然不会把这些跃然与纸上,本官想的是一件大事,虽说江南富裕,但在本官看来,那陕西灾祸定会持续下去,到时候国内的粮食那真金白银去买,都会供不应求。”钱銘宇叹口气说道,说着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吴敏之有些困惑,他不知道为钱銘宇对自己说那么多有何意?但想着自己的身家性命无忧,倒是松了一口气。

    “那钱大人,我能做些什么?”吴敏之直击要害的说道。

    “我需要你上书朝廷,让皇上在沿海开放几个关口,废除官买官卖之策,允许民间掌海事,出海劳作,与其余海外诸国交易,来换取粮食火器等我大明紧缺之物。”

    “什么?钱大人,你倒是把我想的那么厉害,我吴某只是一介草民,开口便要让皇上废除官买官卖政策,那不久相当于解除海禁之策,这可是祖宗法例,那新政是有张公在前,可海禁一事,连绵两百余年,怎么可能一夕废除,再者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是什么身份,哪里轮的到我说话,你要是由此想法,你应该对李阁老说,对我这贫民百姓说,也无济于事。”吴敏之开口说道,实然,他真的被震惊到了,这钱銘宇真是吃错药了,把自己当枪杆子了,要是自己说了,那朝堂之上的官员,哪个会放过自己,惹祸上身的事情做不得。

    “吴员外,这祖宗之法,说实话,已然名存实亡,这沿海出海之人,少吗?不少,我们只是想把出海交易放到明面上来,郑芝龙可是官拜将军,早些年你也与他有些交情,难不成真不想弄个一官半职吗?”钱銘宇笑了笑。

    钱銘宇为什么要找吴敏之说这些,实然,他也是得到了示意,不过这个示意不是来自别人,正是来自福建的郑芝龙,吴敏之所有的事情,都是郑芝龙告知自己的,为的就是逼迫吴敏之就范,而郑芝龙也是打着自己的小心思,他虽然是福建水师总兵,但头顶上还压着一个水师提督贾石,这贾石到了福建后,整肃了朝廷水师,势力竟然超过了自己,对他位置更加有威胁的事情是,贾石已经打了六次海战,皆是大胜而归,在福建威望极高,朝廷也多次嘉奖,相对比较之下,自己的位置就有些尴尬,本来是想招安自己对付海盗,可全无自己发挥的余地,在这般下去,不说升官发财,恐怕连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无奈之下,想起了之前的合作伙伴,吴敏之来,当然想起吴敏之也是因为,吴敏之捐赠了数十万两白银与五万但粮食的消息也传到了福建,恍惚之间,郑芝龙有了这个想法,若是开通了海禁,那朝廷就会更加依赖水师,自己也有用武之地,这才找到了志同道合的钱銘宇。

    “吴某不愿为官,此事真的做不来。”吴敏之说着站起身来。“大人若是执意告吴某一状,吴某受之便是。”

    “吴员外,要吗,青史留名,要吗,家破人亡,反正都是一死,何不拼一把,再者说,皇上乃是少见的圣明之君,也会认真考虑解除海禁,,若是你上奏成功的话,那青史之上注定留下你的名字,就算,本官没有读懂圣意,不愿废除旧制,但吴员外可不要忘了,你刚刚为陕西的灾民送去白银十万两,粮食五万但,这可都是救命的,你如此体恤朝廷的难处,皇上也只会下旨训斥你一两句,而你私通外邦之事,本官断然不会提一个字,到时候,身价性命得以保存,岂不美哉。”钱銘宇抓住了吴敏之的心里,而他的这番话威胁意味十足,不得不让吴敏之慎重考了一番。

    吴敏之听完这番话,果不其然,心思活了起来,他是个商人,懂得轻重缓急,他也清楚钱銘宇这是志在必得,无奈,又重新坐下身去。

    京师自入秋以来,到了深夜寒意刺骨。

    养心殿中,朱由检仍作于龙案之上看着陕西李烁所上的奏章,陕西走私通敌案已近尾声,所犯之人的全部家产都被官府收入,所缴铁器归属与西北大营与陕西卫所所用,而获得的大批粮食都用作陕西赈灾所用,说起这批粮食,是陕西官府存量的三分之二,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朱由检不敢相信,如果这批粮食真的运出关外对后金的帮助会有多大,此时用作陕西赈灾,也让陕西赈灾可以缓一口气。

    朱由检放下手中的奏章,感到一丝劳累,这时候王承恩走上前来“皇上,天色已晚,早些休息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