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71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71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超,是那个在洛阳办案的那个千户吗?”

    “是。”王承恩恭敬的说道。

    “让他进来吧。”

    “遵旨。”王承恩往后退了几步,后转过身去,高喊:“宣李世超。”

    这个时候已在门外候着的李世超听到声音后,赶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装,进入了大殿之中。

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波下() 
李世超进入大殿后,往前走了几步,看了一眼高坐在龙椅之上的朱由检后,赶忙跪下身去高呼:“锦衣卫千户李世超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李世超听到朱由检的话后,立即站起身来。

    “听王承恩说,你想见朕,可是有要事禀奏啊。”朱由检脸色十分平静。

    “皇上,微臣有一自秀才好友,得问朝堂有意为居正大人平反,特上请命书,想要让皇上御览。”李世超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可是居正社的那帮读书人。”

    居正社对于朱由检来说根本就不陌生,因为在为张居正平反之前,锦衣卫就已经做足了准备,居正社的成立,朱由检也一清二楚,请命书,也只有那些读书人能做的出来,故朱由检听到是请命书,就知道是居正社的所为。

    李世超低下头去,恭敬的说道:“正是。”

    朱由检从龙座上站起身道:“他们除了请命,还能做些什么呢?”

    “皇上,他们今日午时会去国子监静坐请命。”

    朱由检听完这话后,脸色一喜,但是很快恢复了平常。

    “把请命书拿给朕看看。”

    “遵旨。”李世超说完便把身后别着的请命书拿了出来,后交给了站在一旁的王承恩,因为宣纸极大,王承恩无法交于朱由检,只能把请命书平摊在了龙案上,朱由检缓步走上前去,看了两眼,那纸张上面写满了人的名字与印章,笑笑道:“他们上请命书,还要去国子监静坐,不错,李世超你很能干,朕心甚喜。”

    “为皇上分忧,乃是锦衣卫的职责所在。”李世超规规矩矩的回答,但脸上已有掩盖不住的喜悦,皇帝是什么人物,能够得到他的夸奖,也是李世超梦寐以求的事情。

    朱由检轻笑一声:“这件事情骆养性曾对朕讲过,说居正社定能在朕为张居正平反的时候,出大力,朕当时想着,这骆养性就是一味的想要讨好朕,没想今日,竟能收到这请命书,还有国子监静坐,算是意外之喜,李世超,你在锦衣卫中有多少年了。”

    “微臣子承父业,如锦衣卫已有九年。”

    “九年了,资历也够了,王承恩拟旨,锦衣卫千户李世超,办理洛阳逼粮案,立有大功,擢升李世超为锦衣卫指挥同知。”由这件事情朱由检更加正视锦衣卫隐藏的力量,当然也对骆养性有了一丝不信任,骆养性现在虽然对自己忠心耿耿,那是因为他现在没有能力能够反抗自己的权威,如若一日,他彻底掌握了锦衣卫,那个时候可就不好说了,所以朱由检想要为骆养性找一个对手,并且这个想法也不是一日两日。

    李世超听完朱由检的话后,立即跪下身去高呼万岁。

    虽然李世超表现的很欣喜若狂,实然心里面还是有些忧愁,虽说升官发财,谁人都想,可他的升迁绝对会让骆养性有些不快,甚至对自己产生反感。

    当然这是朱由检最想要的结果,自从朱由检坐上皇位后,如何御下就成了他必修的课程,因为向自己禀报居正社的动向,摆明是要在皇帝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获得及其丰富的赏赐,朱由检了解骆养性,这样的机会他不会留给李世超,那么就是李世超在没有告知骆养性的时候,独自前来向自己禀报,而自己又提拔李世超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两个人的矛盾点就此产生。

    “你起来吧,朕还有一件差事要交给你去办。”

    李世超站起身后,恭敬言道:“皇上尽管吩咐,微臣一定鞠躬尽瘁。”

    “今天午时居正社的人会去国子监闹事,国子监乃天子门生所在之地,可谓国之重地,朕绝不轻饶任何恣意闹事之人,朕让你带人把他们全部抓起来,若遇反抗,格杀勿论。”朱由检脸色平常的说道,但已有杀意。

    李世超当然感觉到了,有些慌张,道:“皇上是让微臣解了国子监之围,后把静坐的读书人抓进大牢。”

    朱由检笑了笑道:“成大事不拘小节,更何况关乎朝廷大政,这些读书人既然想为朕分忧,何不把事情闹得更大,最好在抓几个国子监的学生。让那些老臣都跳出来。”

    “臣遵旨。”

    “朕知道你有能力,你还如此年轻,你的路比骆养性要长。”朱由检又给了李世超一个念想。

    听完朱由检的话后,李世超有些情绪激动“多谢皇上夸奖,微臣定为皇上万死不辞。”

    “你下去吧,把差事做好。”

    “微臣告退。”李世超说完后,往后退了几步,这才转过身去,大步离开了乾清宫。

    大殿之中只剩下了王承恩与朱由检二人。

    “皇上,提拔李世超这道旨意什么时候发出去。”王承恩低着头恭敬言道。

    “等到为张居正平反后,便把这道旨意发出去。”

    “老奴遵旨。”

    李世超出了乾清宫,自由太监带着他出宫。

    出了皇宫的李世超不敢耽误,直接去了锦衣卫衙门,调集自己的本部人马,共计六百人,六百人都骑着马慢悠悠的往国子监走去,因为午时还需一个时辰。

    而居正社的九百一十二名读书人已经到了国子监的门口,这么多的人已经把国子监的大门全部堵死,施淮安往后看了一眼道:“众位兄台,我等今日前来是为张居正大人而来,更是为我大明而来,但国子监乃是重地,官府定会捉拿我等,若是此时有人后悔,施某绝不阻拦。”

    众位读书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选择退步。

    施淮安双手抱拳对着这些读书人鞠了一躬:“施某多谢众位大义。”说完后,施淮安便转过身去,率先坐在了地上,施淮安坐下后,众多读书人也都相继坐下,国子监门口的胡同被堵得水泄不通。

    当然门外那么大的声势,国子监内当然也不能平静下来,学生们课也不上了,都跑出来看热闹,先生们也都出来。

    国子监祭酒是山东有名的大儒,姓郭与于礼。

    郭于礼已有七十高龄,满头白发,胡须直到胸口处,他正在看书时,国子监的学生就跑过来。

    “先生,先生。”这名学生直接推门进入气喘吁吁的说道。

    郭于礼看着学生如此慌张,心有不喜,把书本放下,严肃的说道:“遇事不惊方为君子,出去,敲门进入。”

    这名学生无奈,只能出去,重新关上门,拍了拍,喊道:“先生。”

    致歉

    我停更最大的原因是书友的评论,不知为何那两日的评论全是负面的,但书友的评论我都无法回答,我自叹了解不多,不敢在下笔去写,断更几天后,总是想着这本小说,我觉得我不应该这么简单的放弃,不能书友说了一两句话,就放弃自己的梦想,我想独立完成一本,我心中的大明王朝复兴的小说,当然我也知道书中不够谨慎,会有些错误,当初朋友劝我,一本小说总有人喜欢,有人厌恶,他们说你的小说写错了,你可以给他们说纯属娱乐吗?那个时候我没有跟他说话,但他的话根本就没有到我的心里,一本精彩小说的产生,最少不了的还是书友们的批评,在这里,我向以前看我小说的朋友们说声对不起,我让你们失望了,对不起,对不起,那些已经离去的书友,我希望你也能看到我的歉意,让你们失望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国子监闹剧() 
第一百二十三章国子监闹剧

    “进来吧。”

    这名学生听到郭于礼的声音后,这才推门进入,后转过身去,把门关住。

    “何事?”郭于礼问道。

    “先生,门外有很多读书人,他们静坐在那里,说是要为张居正请命,想让皇上为张居正平反,并恢复新政。”这名学生尽力的保持着镇静。

    “胡闹。”说着郭于礼站起身,往门外走去,这名学生紧紧的跟在郭于礼的身后。

    郭于礼到了门前才发现学生们都聚在门口,而学生看到郭于礼的到来,都自觉的让出一条路来,郭于礼到了门前,看着门外静坐的施淮安等人。

    “你等如此胡闹,圣人之言白读了吗?”实然,现在郭于礼十分生气,因为在他心中读书人就应该把书读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他的信条,而现在这些读书人的所作所为让他感到厌恶。

    因为郭于礼乃是国子监祭酒,在山东等地又有些名气,故施淮安也认识郭于礼,看到郭于礼出来,站起身来,向着郭于礼鞠了一躬道:“先生,请救我大明朝。”

    “危言耸听,皇上龙体康健,正值年少,国家五谷丰登,正是盛世,何来国危?”郭于礼真的是一个十分尽职的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在他看来,朱由检铲除了魏忠贤,便是明君,天下没有叛乱,便是盛世。

    听完郭于礼的话后,施淮安有些生气,郭于礼空有一身学识,却毫无见解。

    “当今天下,建奴危及北疆,各地官员贪腐不堪,地主乡绅欺压百姓,百姓多食不果腹,苦不堪言,怎言盛世,昔日张公居正,推行新法,惠及黎民,望先生能与我等一起上奏皇上,为居正大人平反,恢复新政,但求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早日铲除边患。”施淮安知道郭于礼过于死板,从未想过要打动他,说这些话实际上不是让郭于礼听得,而是让郭于礼身后的这些学生听得。

    “哼,说的好听,张居正到底有没有罪,你怎知道,新政的好处与弊端,你可曾清楚,一个读书人不知安安分分的读书科考,只想着这些歪门邪道还博取官位吗?”郭于礼身后的一名学生对于施淮安这种忧天下的表情实在看不下去。

    施淮安看了一眼这名学生,没有丝毫搭理他的意思,转而看向郭于礼。

    郭于礼没有说话,沉寂了一会儿。

    “你们赶紧走吧,这里是国之重地,容不得你们胡闹,张居正能否平反,不是你我二人能够决定的,朝廷之上,自有皇上与各位大臣商议定夺,速速离去。”郭于礼摆了摆手。

    “我等今日就算身死在这里,也不会退步,我等从小便熟读圣人之言,自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理,不像你等,只知道闷头做学问,关紧门窗,唯恐惹祸上身,你们皆是我等读书人的害群之马,谁说无用是书生,我们这些书生今日便让朝廷知道,民意何在,为张居正大人平反,恢复新政。”施淮安脸色有些狰狞,咬着牙齿说出了这些话。

    跟随施淮安一起来的居正社的人听完施淮安的话后,齐声喊道:“为张公居正平反,恢复新政。”

    “为张公居正平反,恢复新政。”

    郭于礼被眼前的这一幕气的不轻,嘴中支吾的说道:“胡闹,胡闹。”

    两名学生赶紧上前来搀扶住郭于礼。

    “先生,我们扶您进去。”

    郭于礼知道如果自己在这里呆着,指不定待回会骂自己什么?应了一声后,便在两名学生的搀扶中进入了国子监。

    扶着郭于礼的一名学生道:“先生,我等可要去报官。”

    “无需,但愿这些读书人悬崖勒马,不能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听完郭于礼的话后,学生有些不服气道:“先生,他们敢骂我们胆小怕事,我等怎还考虑他们的前程。”

    郭于礼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朝前走去。

    此时的国子监门外已不如刚刚那么风平浪静,国子监的学生已于居正社的读书人争吵起来,场面极其混乱。

    国子监的学生骂居正社的读书人不知本分,妄谈朝政。

    居正社的读书人骂国子监的学生只读死书,不愿意为大明朝的昌盛出一点力,枉受皇恩。

    两拨人就这样你来我往,施淮安看着这幕心中十分满意。

    虽说读书人与学生有些年迈的,但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火气比较旺,争吵无果后,竟然动起手来,场面更加混乱。

    在附近游走的一对三大营士兵,听到动静,赶忙跑了过来。可看着一群读书人在打架,倒是让他们不知所措。

    士兵的一个百户抽出跨在腰间的长剑,大喊一声:“住手。”

    可这些读书人却没有一个人回应,还是忙着把拳头打到对手的身上。

    百户又喊一声住手,还是无人理会。

    这倒为难了这群当兵的,怎么办,要动手吗?可是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