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66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66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建虏在辽东嚣张之极,朕与大明都需要你们,你们奔赴前线,若是爆发战事,不幸身亡,朕与朝廷会为你们的父母送终,会赡养你们的妻子孩儿。”

    这些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士兵听到朱由检的话后,竟然有些热泪盈眶,这便是那种读书人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吗?

    “朕希望你们都够遵从兵部的调度,若是有人拒不领命,朕也不会轻饶。”朱由检接着说道,不过说这话的朱由检脸上笑意却已经消失于无影无踪。

    恩威并施,才是一名合格帝王的作为。

    朱由检说完后,便登上站台,士兵们也都退了下去。

    看着眼前林立的数万兵将,朱由检豪气万丈道:“朕一定要收复辽东,铲除建虏”

    朱由检这句话的声音并不小,看台上所有的官员都听到了,有人忧愁有人喜,这皇上摆明不甘于只建设辽东防线,他要收复辽东,铲除建虏,这表明着他对辽东的态度,朝廷会在今后的几年中在辽东发动几场大的战争,此时所做的一切,都是朱由检在布局。

    与士兵对完话后,朱由检的三大营之行也落下了帷幕。

    回到宫中的朱由检没有休息,直接去了坤宁宫,去找周玉凤。

    周玉凤看到皇帝开心的向自己叙述他的见闻,心中也十分欢喜,朱由检已经好些时日,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而三大营中也到处流传着朱由检的话语,普通士兵听到后,都十分亢奋,训练起来也更加用心,更甚者,他们还在盼望着出军辽东那日的到来,当然这些事朱由检不曾想到的。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一十三章 洪承畴与曹文诏() 
在三大营中,与皇帝对话的那五十个人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副将参将,还是普通士兵,对其都十分羡慕,而这五十个人来自于三大营的七个军营中,皇帝巡查事了之后,便都回到了各自的驻地,不过他们却又忙碌起来。

    胡向是这五十个人中的一员,他回到自己统属的军营中,还没有休息,便被平日里面十分严厉的副将高鹏举喊去,高鹏举笑眯眯的对他说话,让他一时之间还有些不适,最终他才知道,原来高鹏举是想把他统属的一万两千人召集起来,让自己口述皇帝所说的话,胡向推辞,不过高鹏举却不同意,执意让胡向去办,胡向也没有办法,不敢与上司顶撞,只能同意。

    实际上高鹏举也是最新提拔的副将,不过与所有的参将副将一般,他们都亲近与曹文诏,疏远洪承畴,不是说这些参将副将不听命洪承畴,只是比之曹文诏,对洪承畴多了一丝惧意,而且这些武将心中对待文官或多或少都有些排斥,认为他们只知道夸夸其谈,做不了什么大事,当然洪承畴的出现也打破了他们心中固有的想法,洪承畴严法治军,眼中入不了一点沙子。洪承畴在三大营全体将士心中就是个催命鬼,重新制定了众多军规,触犯着不管是谁,都会受到惩罚,半月前,城北大营参将深夜之时带领着十几名士兵入城酗酒,被发现后,参将被杖责三十,而士兵也都领了十五的杖责,这些将士虽然知道这样子对军队有好处,可心中却也有些非议,实然士兵们也都受到了好处,每月的饷银总是最规定的时间中发到自己的手中,伙食也比家中吃的好多了,馒头大米吃到饱,每个月还能享受三顿肉食,当然这也是洪承畴主军后做出的贡献。

    可曹文诏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亲近军人,就说半月前喝酒的参将被洪承畴下令杖责,这曹文诏便当着众将士的面冲撞洪承畴,言道:“好男儿哪个不好酒,他带领着士兵出去喝酒,终是有错,此时只需出言警告一番便可,下次若是再犯,再行责罚。”实然说这话的曹文诏当然清楚洪承畴不会被自己的求情改变初衷,明知无用,还要说出,可见其用心。

    而这次不仅是胡向,其余的四十九人都被统属的参将副将找来,要他们当着所有将士的面把皇帝的话说出来,这就是曹文诏的授意,并没有与洪承畴商议过,曹文诏实际上觉得洪承畴有治军的才能,但美中不足,只知道严格治军,只觉得军律能够得到贯通,便就能完成皇帝的嘱托,训练出一只可战之军,曹文诏却觉得,自己与洪承畴作为提督与总兵官,必须扮演者他们不同的角色,若是洪承畴软弱,那曹文诏一定十分严厉,可此时洪承畴却十分严厉,曹文诏只能选择软一些,不过即便曹文诏从未对参将副将发过脾气,但这些参将副将乃至普通的士兵,心中都十分尊重曹文诏,对待曹文诏的军令不敢丝毫懈怠,这也是曹文诏想要的一种效果。

    最终在两日之内,朱由检所说的话,三大营中无人不知,众多将士均是热血沸腾,均等待着选拔人选,奔赴辽东之日的到来。

    这两日朱由检在宫中也不在那么劳累,每日只看两个时辰的奏章,其余时间都陪在了周皇后身旁,只因周皇后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有些吃不下去饭,听坤宁宫那边的太监宫女说,皇后经常无故的发脾气,情绪十分不稳定,来自未来的朱由检虽然知道这是正常反应,不过也十分紧张,只能改变自己的习惯,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在周皇后身边。

    今日,日头正好,朱由检陪着周玉凤在御花园中散步。

    身后也只跟着章功,与几月前险些被皇帝杖责死的小太监王杰,不知为何,周皇后怀上龙胎后,母性泛滥,对待小太监王杰,比以前更好了,去哪里都要带上王杰,此次与朱由检在御花园散步,也把王杰给带来了。

    王杰现在看到朱由检还有些害怕,一路上都是低着头,缓缓的跟着朱由检与周玉凤的步伐,实际上,朱由检看到王杰后,心中有些不舒服,想道:“难不成皇后把王杰带来,便是让朕记着对她发过脾气,故意让朕难堪吗?”但那次确实是自己的错,即便皇后故意为之,他也没有说什么。当然周皇后从未有此想法,但此时状态情绪不佳的周皇后根本就没有想到这处来,若是皇上见到王安,心中会不舒服,这周皇后也断然不会把王安带出。

    实际上,这也是朱由检第二次见到小太监王杰,朱由检每次去坤宁宫的时候,这王杰害怕,总是躲了起来。

    “皇后,这几日身体有些不适,可吓坏了朕。”朱由检轻声说道。

    “皇上,当以国事为重,不可分心与臣妾之身。”周皇后的声音很柔,虽然这几日经常发脾气,但在朱由检身边,总会觉得安心。

    “国事与皇后对朕来说,都很重要,更何况此时皇后已有身孕在身,朕定会多多陪在皇后身边。”

    周皇后听到朱由检的话后,心中满足,脸上有些娇羞。

    朱由检轻轻一笑,转过头看到了王安,脸上笑意收了起来道:“你叫王安。”

    王安听到朱由检的话后,赶忙跪下身去,道:“小的确实叫王安。”

    朱由检对着周玉凤说道:“以前朕对皇后发脾气,便是因为这个王安吧。”

    朱由检说话的语气看不出喜怒,周皇后恍惚间才明白过来,在坤宁宫中皇上一直有个心结,便在这王安身上,夫妻二人一同出去散步,来之不易,自己又为何把小王安带出来呢,想来心中已然后悔,只怪自己考虑不周。

    听到朱由检的话后,这王安更加害怕,原来皇帝依然惦记着那日的事情。

    朱由检摆摆手道:“王安,你起来吧。”

    王安听到朱由检的话后,犹豫一下,这才站起身来。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朱由检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反而问道周玉凤:“皇后,每日在深宫之中,可会无聊。”

    周皇后看着朱由检没有在王安的身上牵缠下去,松了一口气,听完朱由检的话后,摇了摇头:“每日无事的时候,总会去找皇嫂,故没有觉得有无聊之处。”

    周皇后的这句话让朱由检想到了张皇后,因为国事繁忙,朱由检一直没有去见过张皇后,想着天启皇帝的嘱咐,有些内疚。

    朱由检陪着在御花园中走了大半个时辰后,期间夫妻二人又说了许多贴己的话,感情增进不少,周皇后的清晰也好上一些,后二人又一同回转了坤宁宫,共同用了午膳,直到傍晚之时,养心殿的太监来报,说李国普,袁崇焕,洪承畴,曹文诏四人求见,朱由检这才从坤宁宫中离开。

    希望大家多多推荐,多多支持,还有收藏啊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一场的争斗() 
太监来报后,朱由检也没有丝毫耽搁,嘱咐周玉凤多加爱惜身体后,便就起身离去。

    回转养心殿后,朱由检便召见了李国普,袁崇焕,洪承畴与曹文诏四人。

    朱由检心中十分清楚这四人来访所谓何事,在自己巡视后,内阁便就开始做了营军外调辽东的准备,此时来此,也是禀报事情的进展。

    四人入了大殿后,先是行礼跪拜。

    朱由检轻道平身后,几人便就站起身来。

    李国普率先开口说道:“皇上,微臣与袁尚书,洪提督,曹总兵三人商议许久,决定动用粮草六万石,十五日后,调营兵三万出京。并于辽东经略孙大人发下官文,由他做出兵士的安排。”

    在朱由检登基为帝后,铲除崔呈秀,阉党倒台,东林党荣光不复从前,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整个朝廷的办事效率也变得快速起来,当然朱由检不会庆幸,大明朝的官僚作风已经深入骨髓,此时这么快速办事,也只是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表现罢了。

    “洪承畴,曹文诏,军营之中人心可曾起伏。”朱由检轻声问道。

    “只待皇上御批,我三大营绝不会拖了朝廷的后腿。”洪承畴一脸自信的说道,他对于自己执掌的三大营信心十足,虽说大多数都是些刚刚入伍的新兵,但这些新兵比之以前的三大营旧部,训练更加上心,体魄也远超当初,故洪承畴认为此时的京师三大营不比之前,若是给他时间,他也有自信把京师三大营的兵士训练成洪武永乐时期的强军。

    “启奏皇上,皇上御驾亲赴三大营,无论将军还是士兵,尽皆斗志昂扬,军心可用。”曹文诏也开口说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后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袁崇焕道:“袁崇焕,这调集京营出关,是当初,你我二人,与黄立极共同商议的,黄立极已经致仕,这件事情便交给你去办理,与辽东交涉,也由你主管。”

    袁崇焕一躬身道:“微臣领旨。”

    朱由检绕过内阁首辅,把这件事情交给袁崇焕,若是换做他人,心中定会不舒服,李国普这名代首辅却不这么想,自己虽然有能力完成这项调兵出关的任务,可他却不比袁崇焕,袁崇焕了解辽东,又是兵部尚书,比自己更加合适,皇帝把这件事情交给他来办理,合情合理。

    朱由检又与几人聊了些调军出关的细节,大半个时辰后,便让四人退下。

    傍晚的时候,朱由检在养心殿中召见了骆养性,他要着手办理一件大事,为张居正平反,为张居正平反这件事情,朱由检已经筹备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他在昨日晚上已经下密旨与李烁,让他上书,重提此事,掀起大明朝又一场政治风暴,而京师中锦衣卫的造势也几乎完成,懵懂无知的百姓在锦衣卫的鼓吹下,都为张居正打抱不平,只待一个契机,便能引发民潮。

    骆养性到了养心殿后,朱由检开门见山的说道:“为张居正平反之事,时机已到,你可曾做好准备。”

    骆养性听完朱由检的话后,一躬身道:“不辱圣命,已然完成。”前文说过,骆养性对待这件事情十分上心,亲自策划,在酒楼,市井之间到处散播张居正的新政对百姓有多好,更让锦衣卫扮成黎民演了几场戏,在这种官方暗中操控的大浪潮下,也有不少有志向的读书人参与,京师中有上千学子,自发成立居正社,酝酿着为张居正请命平反,并每日在学堂讲说新政的好处,也引来了不少百姓围观,一时之间,为张居正平反,已经成为了京郊百姓的民意所向。

    “朕的密旨已经到了李烁的手中,朕让李烁即日上奏,重谈为张居正平反之事,到时候,百官矛头皆会指向李烁,谁跳的最凶,骂的最厉害,你便找个缘由,捕他下狱,不过,此事要有个度,不能引发动荡。”

    “微臣明白。”说这话的骆养性声音都有些颤抖,这不是害怕,相反,这是兴奋,若是为张居正平反成功,自己就真的成为了皇帝的亲信。

    朱由检从龙椅上站起身道:“骆养性,朕问你一件事情。你可要老实回答朕。”

    “微臣不敢有丝毫隐瞒。”

    “你跟着朕的时间也不短了,朕做事,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