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28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28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忠贤叹口气道:“老奴懂皇上的意思了,老奴必死无疑,唯一的选择,是如何去死。”

    朱由检没有说话,就这么看着魏忠贤。

    魏忠贤没有请安行礼,转过身去,缓慢的朝殿外走去,背影萧瑟,朱由检看着也有些于心不忍,但他明白,想要重造大明盛世,日后的不忍之处还多着呢,魏忠贤是第一个因此送命的人,而日后却会有千千万万个人因为忤逆朝廷的新政被杀抄家,这只是开始。

    朱由检闭上眼睛,轻声说道:“朕只能如此。”

    傍晚的时候,朱由检得到太监的禀报,魏忠贤死于住所,死因不明。

    朱由检当即下旨,魏忠贤对国家有功,理应厚葬,并昭告天下,但私下面,朱由检却找到了骆养性,让他秘密清查魏忠贤的家产,并充入内库,不过这种事情上不了台面,朱由检下了封口令,参与的锦衣卫不能在外胡说吗,为了不让骆养性大肆贪污,朱由检又让王承恩一旁监视,也算是对骆养性的一种无声警告。

    但是魏忠贤的死对于民间影响极少,只是有些官僚感到处境堪忧,惶惶度日。

    魏忠贤死后三日,杨寰,崔应元,田吉等人被推上了囚车。

    沿途围观百姓极多,数千人锦衣卫押运,各司衙门的衙役站与两边,以防有百姓阻拦了囚车。

    百姓们看着囚车上的杨寰等人指指点点。

    有个老者说:“开封府那边都说,皇上登基那天,金龙盘旋,祥瑞兆国,没成想,这几个逆臣串通崔贼,意图谋反,害了皇上,这样不忠不义的人,活该有此下场。”

    一个年轻的读书人轻声说:“他们为何要谋反呢?”

    这句话刚说,便被一旁的同窗制止住,他小声对同窗说:“你不要命了,大庭广众之下敢如此说话。他们谋反,客氏经过刑部定罪,证据确凿,万万不可问些混账的话后,不然被衙役下了大狱,悔之晚矣。”

    这名读书人听到还要下大狱,吓了一跳,赶忙闭嘴。

    朱由检坐于龙案之前,看着奏章,一个小太监进来通报,凌迟之刑已经完成。

    听完小太监的话后,朱由检摆摆手让小太监退下,自己站起身来,叹口气。

    李烁也在今日到了陕西西安,他在半路之上便听闻了魏忠贤身死的消息,他忽然有一种感觉,魏忠贤的今日,可能是他明日的下场,但他毫无畏惧,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而他选择的路,便是后者。

    到了西安后,在当地官吏的安排下住进了整治一新的巡抚府衙,百名锦衣卫也住进了府衙,负责保护李烁的安全,而府衙附近又有两处驻兵所,是专门保护巡抚所用。

    当李烁踏进西安后,他知道属于他的历史已然来临。

第四十六章 接风宴() 
李烁也明白自己任重而道远,他孤身一人进了陕西,官员对他不熟悉,他对那些官员也不熟悉,可谓是两眼一片黑,只能摸着墙走。

    李烁行装还未收拾完整,自有官员上门拜访,此人的官位不低,乃是承宣布政使,名为曹德章。

    本来一省的最高长官不是巡抚,乃是承宣布政使,巡抚乃是代替天子巡视,本是临时官职,不过从宣德之后,大多数巡抚便不在回京,代替承宣布政使成为一省的最高长官。

    故此时的承宣布政使与巡抚虽称为同僚,但却是属官副手。

    李烁刚来陕西,当然不会傻到摆什么官威,把曹德章迎进了大堂。

    曹德章拱着手道:“抚台大人刚刚到了长安,本不该打扰,但长安众多官员翘首企盼想要一睹抚台大人的容颜,此时让我过来担当说客,想要抚台大人赴宴。”

    李烁轻笑道:“本官一路舟车劳顿,确实有些乏了,不过即是同僚的好意,本官也不好推辞,愿与曹布政使一同赴宴。”

    曹德章也笑了笑道:“抚台大人请,下官引路。”

    说完后,李烁便跟随着曹德章去了离府邸不远的一处酒楼,名字也颇为雅气,迎朋居。

    此时李烁的处境跟在京师的鸿宾楼不同,他对于李国普,袁崇焕来说是晚辈,又是下属,可此时他却变成了主人,这便是他的主场。

    进入迎朋居后,长安城内大大小小数百名官员都下楼迎接,李烁只是拱拱手,没有说话,便上了二楼。

    在曹德章与一干官员的引领下,李烁坐于主位之上后,众位官员才落座。

    李烁开口道:“本官刚入长安,不知各位大人身居何职,可否介绍一下。”

    当然让这些人介绍,可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自我介绍,而是让那些高官介绍自己的职位。

    众官员心中清楚。

    “下官宋明义,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听完这些后,李烁快速思考一下,在脑海中翻出了宋明义在吏部的履历,宋明义乃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曾在京中户部任主事,宁波知府,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参议,参政,接着被吏部提拔为陕西布政使,在陕西呆了整整十年,可谓根深蒂固,吏部考核全优。

    李烁点头说道:“宋大人乃是本官的前辈,日后还望宋大人多多提点。”

    “不敢不敢。”宋明义谦虚的说道。

    “下官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黄克陶。”

    黄克陶,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中举之后,闲置两年,后被吏部任命开封府中牟县县令,任满之后,调任京师吏部任主事,天启元年,调往陕西,任长安知府,天启四年,兼承宣布政使司参议,天启六年,卸任长安知府,任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吏部考核全优。

    李烁点了点头说道:“户部尚书郭允厚大人在开封任职的时候,你可是在他手下当县令。”

    “抚台大人说的不错,下官曾与郭尚书共事过。”

    黄克陶虽然说的有些轻描淡写,可李烁却不相信,早在京中的时候,李烁就研究过陕西官场的众多重臣,这黄克陶在京中的时候,亲近东林党,阉党掌权的时候,他能明哲保身,全靠当时的郭允厚力保,李烁分析了郭允厚力保黄克陶的原因,得出的结论便是这黄克陶是郭允厚的门生,两个人在开封府的时候,感情便就不错,在京中的时候,每逢节日,黄克陶总会去拜访郭允厚,而黄克陶能外调陕西任长安知府,郭允厚也出了大力气。

    黄克陶为人有些强势,在一些事情上,总会让顶头上司宋明义与曹德章下不来台,不过因为善于经营,底下也有一帮完全忠于他的官员,京中还有郭允厚力挺,即便宋明义与曹德章在怎么看不过黄克陶,也毫无办法。

    黄克陶是陕西官场的刺头,不过李烁却十分看重刺头,像宋明义这般老成持重的官员,最让李烁不喜,因为老成持重代表着不知变通,顽固不变。

    两人说完话后,一名官员又开口说道:“下官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朱成。”

    提刑按察使司是掌管一省律法所在,负责审问拿人,以后李烁要与这个朱成经常打交道。

    “朱按察使可是陕西本地人?”

    “抚台大人说的对,下官便是这长安府人。”

    李烁点了点头,他有些发难,因为这朱成不比其他人,他可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也从未其他地方任过职位,这样子的人,让他去抓富商催要粮食,他可会尽心尽力。

    众人一一介绍后,李烁都会说上一句话,礼数做的周全。

    接下来介绍的十几名官员中,最让李烁注意的便是卫所指挥使司指挥徐孟朝,指挥同知戴世辉。

    李烁端起酒杯站起身来,众多官员不敢托大,赶忙起身。

    “皇上信赖,兹任命本官为陕西巡抚,本官诚惶诚恐,但既成事实,本官不能退缩,只能一心一力皇上做事,望陕西境内的众位同僚能够团结一致,把陕西治理好,为皇上朝廷解忧。”说完后,李烁一饮而尽。

    所有官员不敢耽搁,端起酒杯也都喝的一干二净。

    一杯酒过后,李烁又开口说道:“在坐各位,尽皆是本官的前辈,日后本官做事若有不周到之处,还望各位大人多多提点,万万不能坏了纲纪朝法。”

    李烁这句话是官面上面的话,下面的官员谁敢当真,这些人可都是知道李烁是个什么角色,那可是敢与权势滔天的魏忠贤角逐的人物。

    “抚台大人言重了,在座各位同僚谁不知道抚台大人乃是皇上最亲近的人,皇上英武少年,抚台大人人中豪杰,君臣一体,定能共创盛世。”曹德章赶忙说道。

    实然作为布政使的曹德章说出这样的话于理不合,不过他也是被逼无奈,宋明义乃是清流,黄克陶是郭允厚的门生,而自己却是彻头彻尾的阉党成员,当他听到崔呈秀被抓的时候,心都凉了,幸亏皇帝不在追究,只判了崔呈秀等人的错,正当他有些安心的时候,魏忠贤又死了,心再次被提到嗓子眼上,他可真的害怕远在京师的皇帝搞起一场清算来,而站在自己眼前的李烁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

    此时大明朝堂之上,最有名的人不是内阁首辅黄立极,也不是新任兵部尚书袁崇焕,而是陕西巡抚李烁,原因无他,备受皇帝宠信。

    及早投靠李烁,就算日后的大清算来临,若是李烁说一番求情的话,官位性命可保,此等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曹德章又怎敢不上心,所以在李烁进入长安后,最忙的人便是他这个右布政使。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本小说,多多推荐,多多收藏,也多多提点意见,日后便要赶稿爆发了,陕西篇也要开篇,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我知道有不足之处,但人性使然,我希望书友多多包涵。

第四十七章 曹德章的想法() 
曹德章急于靠向李烁,这在整个陕西官场之中无人不知,李烁也十分清楚,当然这是对他极其有利的事情,对于曹德章的靠拢,李烁表现出了善意。

    现在整个陕西官场分为三大势力,最强的一方,是曹德章代表的阉党势力,其次便是宋明义为首的清流们,不过这些清流却代表着本地大地主的利益,也是李烁最大的敌人了,而第三方势力却是思想学术靠近东林党的人,虽说东林党声势不如从前,但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影响力却丝毫没有减少,这些人在此时仍然占据着陕西紧要的职位,当然李烁对他们也极其看重,心里面也防备着一二,不过任何事情都不能以偏概全,哪一方势力之中的官员都会有一些心系国家存亡的好官,也有一些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之辈。

    而李烁给曹德章的评价便是前者,阉党成员全是坏蛋吗?当然不是,曹德章在陕西颇有作为,证明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李烁清楚,他需要拉拢的第一个人正是曹德章。

    曹德章的话中充满着献媚,不过李烁却毫不在意,开口笑着说道:“皇上圣明不假,但本官却不敢称人中豪杰,更不敢与皇上相提并论。倒是曹布政使,颇有佳绩,让本官甚为敬佩。”

    “不敢不敢。”曹德章忙道。

    一场接风宴宾客尽欢,李烁也颇有收获,回到家中后,已近深夜。

    他找来了跟随他一同前来的老管家。

    “管家,若是本官所料不错,明日我这府前定会人声鼎沸,送礼之人络绎不绝,你记着,把拜帖收下,礼物尽皆退回。”

    “是,老爷。”老管家道。

    李烁想了想有开口说道:“府中不需要太多的婢女与奴仆,你看着辞退,本官的俸禄可养不好这样一大家子。”

    “老爷放心,今个晚上我便查看一番,可这都是官府的意思,贸然退人,会不会引起那些官老爷的不喜呢?”

    李烁笑了笑道:“这不是你该担心的事情,这里不比京城小宅小院,日后府中一切事务,还望管家多多用心打理。”李烁虽然已经成为了陕西巡抚这般大官,不过却没有一丝变化,对下属说话,还是那么恪守本分,守礼而行。

    老管家点了点头后,便就退下。

    李烁站起身,看向悬挂在空中的皎月,低声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皇上,微臣绝不会让您失望。”

    此时远在京师大内的朱由检却犹如一个小孩子一般开心,在养心殿中高兴的蹦蹦跳跳,而王承恩也在一旁笑着。

    原因便是来自坤宁宫。

    原来是周玉凤近些天感到身体不适,朱由检知道后十分害怕,赶忙召见太医院医馆为皇后诊脉,原来周玉凤喜怀龙子,听到这个消息的朱由检十分兴奋,整个大内皇宫的气氛也豁然开朗。

    “朕马上便要做父皇了?”这是朱由检今天第五次说出这句话。

    “恭喜皇上。”王承恩笑着说道。

    朱由检坐到龙榻之上低声说道:“朕要给皇子起个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