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398部分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398部分

小说: 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皇家的臣子,再多的资本也抵不过皇帝的信任二字。从这一点上讲,张安世还是很羡慕冯奉世的。

第五百七十九章 尊王攘夷() 
    但这些事情,冯奉世本人还不知道。张安世是个什么主儿?他既是官场上混迹多年的老油条,也跟皇帝陛下打了很多年的交道。

    他在心中盘算了以下,立即对皇帝说:“老臣完全同意陛下的想法,为了做好传帮带工作,老臣愿意把这大半辈子带兵的经验教给冯奉世,让他理论联系实际,早日‘更上一层楼’!”

    皇帝听后一乐,他知道张安世是个聪明人,这么说也是给自己积攒些人脉,不过这些都在皇帝陛下允许的范围内,于是欣然答应。

    刘病已心中其实早就有个想法,就是模仿后世,建一个专门的军校,名字可以叫做演武苑。至于军校的人选方面,张安世倒是个合适的副校长人选,另外像老将军赵充国,常惠等人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战经验,在军校里当个客座教授也是极好的,尤其是常惠,称得上是个西域的活地图,可要把他的经验弃分利用起来。

    刘病已知道这西元前的世界,军队的经验和技术也还是挺重要的,而中国古代不是很重视经验的传承,就像当年的”帝国双星“,卫青、霍去病他们的经验就随着卫氏的灭族而埋没了,而自己作为穿越者,要把这种情况改变过来。

    演武苑的校长当然还是皇帝自己来当,刘病已知道兵权要牢牢掌握在手中,军校的学员将会接受尊王攘夷的思想洗礼,就像刘病已在太学里面做得这样。

    演武苑的建立,一是可以培养自已在军中的势力,等学员们成熟之后,就可以接过赵充国、韩增他们手中的兵权;二是也向天下臣民做出一个势态,“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皇帝陛下不光只着重文冶,也很重视武功,演武苑的服装不妨搞得比太学的更加华丽些,让学员们培育自己也是天子门生的自信。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目前头疼的还是舆论问题——冯奉世的功劳确实不小,怎么能不发给他这个侯爵头衔,还能让天下臣民全都信服、从而保住圣君明主的光环呢?

    为此刘病已面色阴沉,天天在想心事。幸运的是,关键时刻,总算有人跳了出来,帮他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个人正是因为赵广汉事件而被牵连在外“靠边站”的萧望之。

    “英明的陛下啊,臣听说冯将军凯旋回朝,使陛下威震西域,这是大大的好事,值得全天下庆贺!但臣又听说,朝廷想要授予冯将军侯爵之位,臣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毕竟他违背了陛下的旨意,擅自发动了战争,所幸神明保佑大汉,我们获得了胜利,这也是上天眷顾我英明神武之皇帝陛下的结果,与冯将军没什么关系。“

    萧望之”恭恭敬敬“的给朝廷上了份奏折,是这么说的:”如果陛下现在授予冯将军侯爵,会让天下人错误地以为只要立了功,就算抗旨不遵也是可以的,如此一来危害就大了,所以臣建议万万不可给予侯爵奖励,只是授予光禄大夫荣誉头衔即可。另外,本着为朝廷举荐人才的目的,臣认为冯将军的将才还是可以利用的,不如让他去镇守西域边防,多历练一下,同时也巩固现在来之不易的局面。希望陛下能够予以考虑微臣的意见。”

    萧望之是什么人?天下学霸啊,他的态度至少在读书人心目中是有极大分量的。而且皇帝看到了这份奏章,真是“久旱逢甘霖”,在后宫里笑得后槽牙都快掉了,他连夜让人把奏折抄了几百份,所有大臣都给发了,让大家在朝廷里讨论。大臣们哪个是白痴啊?事到如今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于是山呼万岁,都说萧老智慧,我们想的没这么深远,幸亏敬爱的陛下提醒,这么做才是公平的大汉,光明的大汉,和谐的大汉嘛!

    结果,立下大功的冯奉世非但没有封侯,而且还被发配西域做戍边将军了。他的经历就验证了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但凡是爷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很多人羡慕那些个出将入相的英才,事实上哪个不是历经磨练?千万别光“看着贼吃肉,没瞧着贼挨打”。

    但是冯奉世本人不理解,他非常郁闷地找到韩增喝酒,几乎都快哭出来了。他说:“感谢将军的举荐,冯家忘不了您,无奈奸臣当道,陛下被蒙蔽,我立下如此大功却被发配边疆,看来此生‘建功立业’无望了,想想真是愧对祖宗。”

    韩增一听也笑了:“你呀,完全想跑偏了。朝廷里的侯爵一百多个,可辅佐陛下执掌大汉最高权柄的人有几个?陛下对你是莫大的信任和赏识,你此行只管放心地建功立业,我和张将军在朝中为你助力,你放心,不出五年,你我就是亲密战友啦!”

    冯奉世听了以后“恍然大悟”,他脱掉帽子,朝着皇宫的方向郑重地叩首谢皇帝的恩典,“高高兴兴”地戍边去了。这也证明他这个人“孺子可教”,确实是个王佐之才。

    而事情不出韩增所料,冯奉世在张安世去世后(数年后),果然被提拔为左将军(当时韩增已经升迁了)兼领光禄勋(国务院办公厅第一主任,仅次于御史大夫),正式名列大汉军委的第二把手,为冯家争了大大的面子。而他也是退休后才被追授侯爵封号,以此为代价一直深受皇帝陛下信任。当然,这是后话。

    安排完冯奉世,“兴高采烈”的皇帝立刻召见了魏相,他要走下一步棋了。

    紧接着,皇帝对魏相淡淡地说:“萧望之这个人,还是有才的,朕决定将他调任少府,你去办吧。”

    魏相心里当然也明白怎么回事。萧望之这马屁还真是拍得极精妙,直接杀回九卿队伍中了。不过如今皇帝“乾纲独断”,将要建立亘古未有的霸业,今后还是忠心辅佐,少招人猜忌为妙。

    于是他说:“启禀陛下,萧望之的确德才兼备,但提拔的事情,还是要朝廷公论,至少负责考评的御史大夫要出面协助臣一下,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别有用心’者的议论。”

第五百八十章 农业改革() 
    转凉的秋风中,自帝国改元以来,百姓迎来几十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农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而地方上的官吏们则是指挥着郡国兵帮忙收割,同时征收租赋,由于天子下令将算赋,口赋和更赋这些人丁税,全部折算成粮食征收,并且通过丞相府专门下了文书,对各地要求的征收数目做了不同的规定。

    从长安开始向外流传的一些耕作法和农业器具,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后,已经开始在广大的中原地区推广开来,虽然一些精耕细作的方法,只限于一些中小地主阶级和豪强大族的庄园使用,但是如曲辕耧犁这种结合了曲辕犁和三耧犁的优点,可以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盖、压实的新式农具则得到了最大范围的传播,不少还拥有土地,家里有畜力的自耕农都是纷纷找铁匠作坊打造这种曲辕耧犁。除此以外,各种水车也在各郡县的重要农业区大量修建,提高了灌溉率。

    长安未央宫外,天子亲自耕种的农田里,管理整个帝国的官僚们拿着镰刀,收割着金黄的稻子,虽然一些高门出身的官僚已经累得不行,可是天子也穿着布衣,赤脚在农田里忙着收割,他们也只有硬顶着继续干下去。

    直起身,刘病已看着那些在日头下“汗流浃背”的官僚,没有再继续弯腰,而是朝身旁麻利地干着农活的张彭祖道,“让大家都休息吧!”此时田里剩下的未收割稻子也不多了。

    “陛下!”农田边上,夏侯胜和夏侯胜因为年纪太大,不能下地,不过却始终在一旁等候,说起来自孝文皇帝以后,很少有天子亲自干农活,以为百官表率了。

    “太傅和长信少府年事已高,今日实在不必来!”刘病已看着两个年近八十的重臣道,疏广和夏侯胜一刚一柔,又‘德高望重“,有他们在朝中,刘病已能省不少心。

    说话间,从田里上来的赵充国也过来了,他出身行伍,少年时也常干农活,人虽老了,不过身板还是硬朗得很。

    远处的帝国官僚看着天子和三位在帝国举足轻重的重臣在一起说话,都是猜测着内容,今年帝国算是迎来了一个丰年,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不会再像往年那样饿死人,只是不知道天子明年打算干些什么,演武苑的建立让他们很担心天子会和孝武皇帝一样”穷兵黩武“。

    不过让帝国的官僚们始料未及的是,天子和三位重臣只是在说些无关国事的话题,在讨论着由天子命人炒制的清茶,在过去虽然帝国的富裕人家有饮茶的风气,不过却多是制成茶饼,煮茶时添加其他佐物,刘病已这个喝惯了清茶的人,深感口感不合。所以刘病已就派了人去了司隶的产茶地,带去了自己所写的炒茶工艺,让他们就地采摘春茶炒制,最后虽然炒制了出来,不过口味还是不能让刘病已满意,但是比起平时喝的煮茶,也算”聊胜于无“。

    “陛下,不知这茶叶?”夏侯胜第一次喝到炒制的清茶,对他这上了岁数的老人来说,这种清茶比起煮茶要好喝得多。

    “这是朕命人去专门炒制的清茶,长信少府喜欢的话,等会便带些回去,不过记得不要跟别人说,朕这里剩的也不多了。”听着天子的话,夏侯胜看着一点也不惊讶的疏广,心里立刻明白,这老家伙估计一早就喝过这茶了,没想到他倒是瞒得够紧。

    这时其他的帝国官僚们喝着天子赐下的凉茶,都是大为讶异其口感,这掺了菊花的凉茶比起他们平时喝的煮茶可是好喝得多了,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不少人都是直接询问送茶的宫人,不过却是一问三不知,他们当然不知道天子已经暗中派人买下了帝国各地的几处产茶地,打算等来年新茶采摘,到时就炒制清茶,开辟一个财源。

    “你喝完了,跟陛下要去,别来打我的主意。”离开未央宫的时候,夏侯胜看着跟自己讨要茶叶的疏广,双手死死捂住了天子派人送来的装着茶叶的铜罐,没好气地道。

    “那是陛下吩咐不让讲出去的,你不能怨我。”疏广大急,这段时间喝炒制的茶叶,他已经喝上瘾了,他不好意思跟天子开口,只想着跟夏侯胜这个多年的老友要些,哪想到这老头为着自己不把这茶叶的事不告诉他跟他犟上了。

    远处过来的张安世看着两人在那争吵,却是禁不住要发笑,若是被其他人看到这两位在这为了一罐茶叶翻脸,恐怕没人会相信。“太傅,陛下让我带给你的,说是估摸着您那里的茶叶也快喝光了。”张安世走到疏广面前,将手里的铜罐递了出去。

    “这两位。”看着离开的疏广和夏侯胜还在那争执着对错,张安世不禁乐了,这两位老大人没想到在朝会上那么沉稳,到了这平时闹起来居然比太学的学生还较真。

    “不过那茶叶是好东西啊!”转身回宫的时候,张安世自言自语道,他自己那里茶叶也喝得差不多了,倒是要想办法找张彭祖弄些来。

    未央宫农田里收割上来的稻子,到最后刘病已全都赐给了各官署的官吏,按照品秩各自发下,让他们带回家去,一时间未央宫外,到处都是装着稻子的马车,帝国的官僚们可不敢将这些天子赐下的稻子给扔掉,再说这些稻子也是他们辛辛苦苦出了力的。

    帝国农业得到了极大的恢复,虽然天子只是在播种和收割的那一日,身穿布衣辛勤终日,其他时候都是让宫中出身农家的宦官杂役代为耕作,间或让未央宫官署的帝国官僚们下田劳作一番。但是这其中的意义却是“难以言喻”的,对帝国各地郡县的官吏们来说,天子”身体力行“的举动,无疑比起劝课农桑的诏书,更让他们明白天子对农业的重视。

    对于还有着属于自己土地的帝国百姓来说,今年是他们过得最踏实的一年,平时动辄吞并土地的豪强们,在皇帝陛下新政后收敛了不少,至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公然”明目张胆“地横行不法,而郡县的官吏们也勤快了不少,经常巡视农田,并且领着郡国兵修缮水利和灌溉设施。

第五百八十一章 输粟捐爵() 
    耿寿昌今天来宣室殿,是因为接到皇帝的传换,陛下要专门开一个关于会议,研究粮食问题。

    当他赶到的时侯,宣室殿的宫门正在慢慢打开,一个宦官走到台阶前,道:“百官入朝!”

    然后,文武百官这才在丞相魏相的率领下,趋行而入。

    一进宣室殿,文西武东,百官们立即就“泾渭分明”的站列于大殿两侧。

    这套上朝的礼仪是当年叔孙通怂恿着高祖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