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389部分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389部分

小说: 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统,已入其瓮中,这汉家政坛上墨家缺席的局面,终于被他扭转过来了。

    于是,刘病已道:“善,朕拜先生为中书舍人,全权负责主持技术开发!”

    刘病已露出微笑,道:“还请先生转告天下墨者,朕,欲在上林苑中立一墨园。广收天下墨者,为朕所用……”

    墨家既然能为楚国效力,为秦国效力,为田横效力,自然也可以为刘病已效力。

    至于墨家的人万一发了小性子怎么办?

    楚王能接受,秦王能接受,难不成到现在反而没人能忍了?

    要说脾气,谁没有个小性子?

    刘病已自认为自己两世为人,这点心胸还是有的。

    谭统却是喜滋滋的道:“诺,臣知道了!”

    其实,墨家没有儒家所说的那么可怕。

    作为一个西元前的思想学派,虽然圣母了些。超前了些,但本质上,这还是一个基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派系。

    墨家中人也是有很多正能量的,当然。墨家的学说跟儒家提倡的那一套,基本上是“南辕北辙”。

    刘病已之所以封谭统为中书舍人,这种太子系列的官职,是因为,他知道,汉室的太子招徕五湖四海的豪杰,这本就是汉室建储的思想。

    墨家虽然不怎么受主流舆论喜欢,但却也不是明令禁止的邪教一流。

    人家,也是属于朝廷承认的合法学派,可以自由游学、招收门人。

    除了儒家会对墨家反应比较过激外,其他学派,其实无所谓……

    像法家,秦代法墨农杂就合作的不错。

    黄老派讲的是不违法,你把天捅出个窟窿也懒得管你。

    而此时的儒家,满朝上下,除了几个博士外,真没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是以,刘病已招募了一个墨家门徒这件事情,在大多数人看来,不过是年轻,好奇心强,什么都想见识一番。

    谭统终究是有些拘谨,还放不太开,低头对刘病已说了几个意见。

    刘病已让随从将这些意见全部记下来,吩咐道:“将这些记录下来的意见,一条条对照去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诺!”随从点点头。

    谭统听了,心中也颇为意动,只觉得这位天子与门中所传说的刘家人的作风确实有些不同。

    最起码,很尊重人。

    这些日子的相处也表明,这位天子对墨家并无偏见。

    甚至颇为尊重墨家的信仰和习惯。

    譬如,他就被许可,可以赤脚行走宫中。

    这么说来的话,或许,自己门中的老师与师兄们,也可以尝试一下来辅佐这位了。

    只是……

    谭统低着头想了一会,最终还是问道:“启禀陛下,陛下可能有所不知,我墨家有制度,出仕者需推行和弘扬我墨家思想与理念……”

    “朕知!”他话只说到一半,就被刘病已挥手打断,只听刘病已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朕向来颇为推许……只是……”

    刘病已站起来看着他,郑重的道:“理念的分歧,不可以带到工作中来,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凡有逾越者,朕绝不轻纵,卿明白了吗?”

    谭统闻言,恭身道:“臣知道了!”

    天子只要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对墨家来说,就是最大的利好。

    若论竞争。正面交锋,不管是文辩还是武论,墨家从来都没怕过其他诸子百家。

    刘病已走到谭统面前,看着他。沉思片刻,终于道:“既然卿也明白朕的意思,接下来,朕有几个任务交给卿!”

    “请陛下吩咐,臣必鞠躬尽瘁。为陛下效死!”谭统低头郑重的道。

    “第一件事情,卿替朕将此物尽快研究出来,看看什么样的比例,才能达到朕的要求,不拘方法,时间嘛,越快越好!”刘病已说着将一张写满了字的白纸递给谭统。

    谭统接过来一看,顿时愣了一下。

    只见纸上开篇就写到:欲合一物,以水合之,旬日自干。坚硬如石,名曰水泥,配料曰:石灰石若干添加粘土碾磨后煅烧,温度约1400多度。再填入石膏磨成粉,大概就可以了。不过要注意各种材料的成分比例。

    这是一种后世天朝土法上马的水泥制品,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容易制造的水泥版本了,可能质量和用途方面受到许多局限。

    但,这土水泥还是水泥!

    刘病已在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很小的时候,曾见过自己的长辈,弄出了这种土水泥。拿来给自家用。

    可谓突出一个简单直接,算的上是劳动人民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时候,用自我智慧发明和创造的一种办法。

    只是,后来随着中国社会慢慢的富裕起来。水泥也不再是奢侈品,于是,刘病已慢慢长大以后,这种土法水泥就已经消逝了。

    但没有关系,具体的配方其实刘病已已经知道了,只是比例什么的忘记了。

    刘病已心里想道:“今生有了配方,谭统也应该能在短时间内弄出土水泥吧?”

    这土法水泥,固然不如现代工业水泥,但对于刘病已接下来的大兴水利工程,可谓是神器了。

    唯一的坏处,就可能是这土水泥耗能极大,而且对环境和工人的伤害很大。

    只是,发展工业,哪里没有污染?

    谭统略一沉思,心想:既然天子都给出了配方了,我也就姑且试试看吧……“

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 
    他于是点点头道:“请陛下继续吩咐!”

    这个事情,在谭统看来也就是一个练手的活而已,量也不大,只需要督促和监管就够了。

    远远达不到谭统心中所想的,那种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种能让墨家在大汉能“昂眉吐气”的器械。

    毕竟,谭统还年轻,见识也有限,他不可能估计到水泥对大汉将会起到何种改变。

    修路、修陵、兴建水利那一样能离得开水泥,“基建兴国”的理念,刘病已准备从大天朝偷师一番。

    刘病已相信谭统在看到了土法上马的水泥的威力后,会惊讶地嘴巴合不上去的。

    所以,他也就懒得多说,继续道:“其二,先前朕曾与卿说过,欲造一物,自江河取水,灌溉田亩,此事,卿可以着手去研究了!”

    这水车其实与水利锻压机在许多原理上是通用的,基本上搞出了水车,也就能搞出基本的水力锻压设施。

    刘病已在穿越前就曾看过一些水力舂米机械,因此,知道两者原理是相通的,唯一的难度就是输出功率的问题了。

    想要锻造板甲,水力锻压机的输出功率,最起码也得达到能挥动数十斤的铁锤日夜不休的地步。

    而这个研发工作,没有几年,刘病已暂时还是看不到曙光的。

    倒不如先搞出水车和水力舂米等机械,用这些相对简单的基础技术积累经验和培养工匠,然后,再去推动更大输出功率的水力锻压机,这样是比较妥当的,而且,还能利国利民。

    刘病已淡淡的说道:“其三,朕打算给天下矿石分类命名,卿可以将此消息,转告墨门诸贤,若有意者,可以来长安参与此事!”

    这算是他抛出来的一个诱饵,用以来吸引某些墨家技术宅,同时,也算是给未来的西汉版本的百科全书的编篡做一个铺垫吧。

    谭统担心皇帝只是一时兴起,墨家弟子难以跻身高位,因而赋诗表达自己的忧虑,其中一句是:“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刘病已听到后,当即表了一个态,打消了谭统的顾虑。

    刘病已说:“朕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

    后来墨家在刘病已冶下,果然兴旺发达起来,当然这是后话,此处不多说。

    ……………………………………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转眼就是地节四年的冬天了,这天,刘病已召来魏相,“开门见山”地道:“朕今天召丞相,是有一事要卿去办。”

    魏相连忙“恭恭敬敬”地道:“陛下请讲。”

    刘病已道:“朕登基以来,已过了几个寒暑,已用过本始、地节两个年号。”

    “陛下的记性确实好!”魏相是个聪明人,忙附和道:“微臣记得上次改元时,陛下好象说过四年要换个年号。”

    刘病已看他如此上道,笑道:“爱卿说的不错,今年快要过完了,地节这个年号朕也不准备再用了,爱卿下去给朕物色一个响亮的年号,朕明年要改元!”

    皇帝亲口吩咐,魏相多聪明的一个人,他不敢怠慢,忙道:“微臣这就下去准备,只是年号事关重大,微臣列出几个备选年号,请陛下御笔亲定。“

    刘病已道:“可。”

    刘病已之所以对这件事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他深深知道,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年号是帝王神圣权位的象征,孝武皇帝创立年号,用以纪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建元如此,改元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正如后世东晋人徐禅所说:“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

    西汉以前,帝王都没有年号,纪年均采用王号。就是使用王号连续记载年代,直至新的帝王即位。如周平王元年至五十一年、鲁隐公元年至八年、秦王(秦始皇)元年至三卜七年、汉高祖元年至十二年等。直到孝武皇帝即位,才出现年号。他即位时,便使用了“建元”年号。所以,唐代学者颜师古注称:“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

    从孝武皇帝开始,几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年号。其间,只有唐肃宗在位时,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没有年号。年号出现后,就有了年号纪年。

    前世的刘病已,在工作之余,喜欢研究历史。他觉得在这“瞬息万变”的人世间,真实的生活常比虚构的故事更富想象力。经过千百年沉淀的历史更是如此,时空的变迁为往事增加了神秘感,消磨在岁月中的证据让实情更加“扑朔迷离”。

    或许在“不期而至”的某一天,沉睡千载的物证破土而出,指向青史中毫无关联的过客,让早已被人遗忘的旧事再起波澜。

    这就是历史为人们布下的谜局。它任由朝堂里演出“惊心动魄”的故事,又将真相深掩在宫墙之间。那些破碎的线索散落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直到后世的治史者将它们捡起,拂去土痕与锈迹,片片甄别,拼接,聚合,终于勾勒出原本的清晰模样。

    在漫长的传统社会里,天子的年号如同日月轨迹一样权威而精确,一朝改元,天下奉行,没有人会拒不听命,也没必要去刻意混淆。而一旦年号错位,其中很可能就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内情。

    刘病已记得前生曾经看过,有一位唐代赵姓女子的墓志在西安出土,铭文里出现了史书中从未记载过的“永新”年号,经过一番史海钩沉之后,竟带出了千余年前唐穆宗弑父夺位的一段隐事。

    匆匆改元又反悔的唐穆宗,本想将仓促颁行的年号与弑父的往事一同抹去,然而改得了官修的史书,却改不了已然埋入黄土的民间墓志,碑铭中的永新年号随逝者长眠地下,千载之后重现人间,让这段他选择尘封的遗事“水落石出”。

    他还曾经看过,北齐皇帝高演壮年早逝,将帝位传给弟弟高湛继承。但几年之后,高湛将高演之子、昔日太子高百年虐杀,太子妃恸极绝食,月余而逝。千余年后二人合葬坟茔重见天日,却发现墓志中太子妃的逝世时间在百年太子之前一年,而高百年的逝世日期也向前提早了几个月。

第五百六十二章 罗生门() 
    经过后世学者的一番考查研究之后,将颠倒的年月恢复原状,事件的原委,发现竟是因当时天灾频现,高湛为了禳灾杀死昔日太子,而墓志中有意混淆的时刻,也是为了祈求生人平安。

    错乱的时间顺序,往往是掩藏事实的最佳屏障。生死的时刻,诏令的先后,甚至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都可能成为惑人耳目的迷雾,而真正的事发时间、地点和背后的隐情,却往往被深埋在这错位的时空之中。

    幸运的是,在中国这个有悠长冶史传统的国度里,关于时间的记载无处不在,它们便成为后人得以解开谜题的契机。这些记载可能出现在官修的史书和民间的笔记里,也可能出现在庙堂的重器和店铺的商品中,还可能出现在墙角的城砖和荒郊的墓碑上。

    “书中不仅有黄金屋,颜如玉,看来还有罗生门呵!”刘病已自嘲似的笑了笑。

    在他看来,在古人留下的文字中,随处可见关于时间的误导。铜器上的年代铭文可能是决定制造的年份,而非实际铸成的年份;公文里的日期可能是若干年后的追记,并不能视作确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