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312部分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312部分

小说: 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充国这是想让家族后辈,均投身到军旅中去呀!不过,陈汤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出了一些,显贵阶层子弟的优越感。

    所谓“习学到统军、练军的经验”,不就是认为自己以后,能够凭借优越的家世,轻松的成为军中的将领吗?

    “看来,令祖对尔,寄予的期望也颇深哪!如此的稚龄,就把尔送到军中,前来历练。否则,安能忍心让尔,如此之早的,就饱尝军中之苦?“望着脸色激动得泛起红晕、满脸是一副不服气表情的赵广,思绪有些飘忽的陈汤轻笑着说到:“不过,如果说到习学,令祖素以治军严谨、稳重而著称。其实,令祖赵老将军,才是尔习学的最好典范!”

    “国事、家世要区分开来。在家世上,身为后辈的赵广,自然是当惟家祖之命是从,赵广岂是那等忤逆不孝之人!“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赵广却显现出一副不屑的表情说到:“但在国事上,赵广最不喜欢家祖,所谓什么沉稳的战略了!我最为敬仰的,乃是骠骑大将军!他纵横大漠数千里,把觊觎我大汉的蛮夷,打得‘狼奔豚突’、‘望风而逃’!那才是我大汉的男儿,应所为也!”

    作为孙子的赵广,可以私下里对,其祖父的以往军事战略,有所质疑。但作为同赵充国身份、地位,相差极其悬殊的陈汤,则完全没有资格,去私底下议论赵充国。

    “呵、呵!这可能也是,令祖不把尔带在身边,却把尔送到羽林中的原因吧?赵老将军这么做,既想让尔单独的历练一下、又想让尔,多了解一些人情世故吧?“陈汤不好接茬儿,只是含笑不语的时候,一直没太说话的刘病已却笑道:”世事繁杂、人情冷暖。其实,赵老将军的为人处世乃是立世的正道也!……”

    精明、睿智的刘病已,一眼就看出了,赵充国的“深谋远虑”,那就是”首先要保证,自身和家族,先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处于朝廷中枢的这一代高层,基本上都吸取了,孝武皇帝时期,因为过于强势的帝王、所造成的臣属,鲜少有好下场的教训,才在各自的内心里,形成了首先要先寻求自保的为官之道……。

    随着相互之间的逐渐熟悉,年少的赵广,也逐渐的同陈汤和许延寿消除了大部分的拘谨。

    陈汤不愿意在私下里议论,像赵充国这样的朝廷重臣、刻意的把话岔开之后,几人就热络的从军略扯到战术、从战术扯到武技、从武技扯到技巧……等等,交谈得十分的融洽。

    谈话之中,刘病已同时也对赵广的能力,有了更加惊奇的发现:

    虽然赵广现在年纪还小,他的有些想法和构思,还显得有些天真和简单。但因其出身在行伍世家,平日里在长辈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自然是对军略也相当的熟悉,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按照他的揣测:天性上十分机敏、大胆的赵广,加以好好的磨练之后,也不难成为一名,用兵之道独特、诡变的军中智将。……

    …………………………………………

    时光在忙忙碌碌中飞速的流逝,十几天的时间一晃儿过。在这段时间里,单独设立的营盘也早已经扎下了。军械的制作、军卒的训练等,也在陈汤等几个人分工合作下,已经正式的开始了。

    通过这十几天的磨合,也又一次的让刘病已不由得感慨世事的难于预料、许多事情,与自己事前预想的,恰恰是完全的”南辕北辙“!

    首先,按刘病已原来的想法,羽林预备役军卒,大多都是家境富庶的子弟,平常养尊处优惯了,很可能要有一半以上的人,难以承受住自己所制定的大强度、极其艰苦的训练办法。

    然而,事实让刘病已大跌眼镜:除了二、三十名身体状况稍差的以外,其余的军卒,竟然全部的熬过了,初始阶段的极度疲劳期。

    鉴于这种绝佳的形势,刘病已也就并没有对那二、三十名暂时掉队的军卒,作遣送回羽林军预备役的处理,而是让他们自行单独的训练,适当减少了一些训练强度。待他们的能力逐渐提高到,可以达到标准后,再重新的编入军中。这样也使这些军卒,因未被淘汰而“感激涕零”,训练得更加的勤奋了。

    这铁一般的事实,让刘病已也不得不赞叹:这个时代人的生存环境转换、吃苦耐劳能力超强!对自己能够编练出,一支最强军的信心倍增!

    其次,刘病已想到:既然军卒们如此卖力,自己这个做皇帝的,也应该在饮食上,给军卒们调整一下营养,也需要给予训练成绩的优异者,一些适当的物质奖励了。当然像这样的小事情,安排手下人来做一下,就可以了。

    同样,由张彭祖组织、抽调来的工匠也已经到位,铜、铁等各种原料,以及配属给工匠们,各种这个时代的制作器具,也早已经运到并安装完毕。

    由于这些制作器具,如铁匠炉等还很简单和粗糙,因而选定好场址后,仅用多半天的时间调整、安装也就可以正式的开工了。

    现在,马具已经初步的试制完成,并已经开始投入批量打造,各种军械也已经基本上是制出样品、即将投入批量的打造。

    因刘病已的画技太过一般,再加上他头脑中所存的,也仅是形似而不精确的样貌,各种器具、军械虽然比较简单,但想要的完全试制出精确、适用的样品,自然是也要花费掉几天的时间。

    看着一天忙到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军械、器具制作上面的张彭祖,再联想到如此瘦小,就能够承受住,如此大强度训练的赵广,刘病已也不由得,在内心里叹服:张、赵两家可真是后继有人哪!

第四百零三章 无往不胜() 
现在扎于长安城外的军营,其实规模也已经不算小了!暂时一个都没有被淘汰掉的军卒,再加上几十名工匠和近百名的后勤兵,军营中已经超过了一千人。

    除此之外,军营内还备有着千余匹上好的战马,和运输辎重用的大车小辆,以及整天弄得‘叮当乱响’的工匠棚子。

    一天下来,军营中“人喊马嘶”、锤砧山响、炉火映照……。还真不是一般的热闹非凡!

    刘病已的练军、造械行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兵者,国之利器,是上位者掌控住手中权力的绝对保证。故而,刘病已做着前期最基础的准备工作,准备迎接未来可能到来的巨变。

    造械的事宜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批量生产阶段。有了物质基础,现在刘病已操练的新军,也就全部装备上了,他亲自设计的新式军械,军卒们已经开始了对新式军械的熟悉、试用阶段,然后对这些军械进行评估和改进。

    张安世的中军官当初拨付给新军的千余匹良马,也早已经装配完成了,由刘病已设计的所有马具。

    马具初装刚刚完成时,极其好武的许延寿,马上就进行了试骑,按许延寿这个武技大家,试骑后的评论:装配上新式马具的铁骑,磨练精熟后,完全可以使大汉铁骑的实力,提升一倍有余。

    如果装配上新式马具的大汉铁骑,再与彪悍的胡人铁骑接战,绝对对有压倒性的优势局面。

    军械、马具等产生的效果十分可喜,甚至连偶尔前来观摩一、两次的刘病已,也大加赞赏、并一再的叮嘱要严加守密,决不能轻易的流传出去。

    渡过了一段疲劳期之后,刘病已所编练的新军军卒,战力、体力、应变能力、个人技能等也在“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着。

    刘病已分析新军进步如此快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些军卒原本就都是,羽林军的预备役出身,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战术基础;

    2。虽然这些军卒,本都是富庶之家出身、吃苦耐劳的能力稍差一些,但却被新式的军械、马具的妙用所吸引、被成为正式的羽林军一员,高涨荣誉感所鼓舞,因此,均是训练得勤恳认真、个人的基本战术技能,提高得都十分的快。

    3。这其中,自然也有由于出身优良、所受到的教育较多,而较一般军卒接受能力强的原因。

    最后,几乎所有的军卒,均都跟上艰苦、严酷的训练,而且在心理上没有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

    这也使得刘病已惊叹,这个时代的人的吃苦耐劳能力强,同时,也不由得暗自赞许,这个时代的人的淳朴与勤勉、感慨自己的筹划与付出,没有付之东流。

    刘病已所编练的新军,现在也同样初具了一旅强军的雏形。现在剩下的,也就是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加以逐渐提高了!

    同样,不经过几场实战,血肉横飞的搏杀,任何一支军旅,也不可能真正的成为,一支无往而不胜的铁军。而要达到这点,只有在以后的实战中,去加以磨练了。

    …………………………………………

    刘病已告诉陈汤他们,部队既将出发前,务必要列明军纪:“爱卿们先列几条出来给朕看看,朕帮你们修改。”

    刘病已反复修改了几次,列出了以下几条:

    “军队中最要紧的,也是第一条禁令,就是阵中不许大声喧哗吵闹。军队的进退移动、作战指令等,都由军中旗帜、金锣、战鼓指挥。如果军阵中有人,不经过长官同意,而随意说话,那么不管是谁,只要发现开口,都要从重处置,尤其是夜间宿营的时候,更要小心。”

    这是因为刘病已知道,古代通讯,并不像后世那么发达,夜间一旦声势起来不受控制,那么在长官收拢队伍前,很大可能发生,营啸的不利事件。

    汉朝军制:将军下有长史、司马辅助,部队分若干部,部由部校尉和军司马率领,部下设曲,曲由军候率领,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设屯长,五十人一屯。

    “第二条禁令就是关于逃兵的,为了防止士兵怕死脱逃,采取连坐的办法。凡是在同一个屯的士兵,有一个逃跑了,剩下的士兵,都要受到军棍捆打的处罚,然后一半人留守监视,另一半人负责出去,把逃兵抓回来。如果没有抓到,那么一屯人,全部坐一年牢狱,并扣除所有军饷。”

    刘病已继续写道:“军队行军的途中,要是在地方上借宿,每屯十二人,同住一家民宿,互相监督,不至于寻衅滋事。如果民宿家过小,住不下十二个人。那就分别住在对门或者隔壁,要保证相离不远,这样可以互相接应。要是发现脱离队伍,自己单独找地方住的,则屯长与各兵以军法处置。”

    “一屯在一街,一曲在一隅,各部不许相混,各曲不许相混,各屯不许相混。”以免晚上遭到突袭,各军组织混乱,无法快速投入战斗。等到行军的时候,也要听命令休息,有擅自休息或者途中脱离队伍休息的,连同屯长、曲长一起处罚。刘病已还规定:”人有三急,这是不可避免的,解手的时候,可以有同队一个人,跟着一块等候,也有防止借撒尿逃跑的念头,不过也不能时间太长,要尽快入列,以二里为限。“

    ”第三条禁令是安营扎寨的。一旦大军营寨安好,那就像是,普通人家的房屋院落一样,没有扒窗户爬墙头的,所以官兵只能从营门出入,不管是将领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要说口号、走正门,对上口号、才可以放任出入,严禁在营地周围随意走动。“

    刘病已继续写道:”还有就是平常赶路的时候,绝对不能让不同地方的军队,或者普通百姓,跟自己军队混在一起行动,一旦是敌军假扮的,很容易就被搅乱队形。“

    太宗孝文皇帝时的,名将周亚夫统帅的”细柳营“,就是这么做的。

第四百零四章 劝军歌() 
还有就是行军的时候,关于传递消息的规定。这次出征的部队有好几千人,这么多人行军队列,展开足有四五里远,这么长的队列,如何传递消息呢?

    刘病已规定:“如果队列中有士兵请示,不管在队列什么地方,一律按顺序声声传递。为了避免消息被传错,要说的话不得超过三句,而且要大声喊出来。一直到将官处,将官先回复知道了,再回复指示。”

    ”第四条禁令是军中赏罚。如果有士兵立下战功,该接受奖赏,那么就算平常,互相看不顺眼乃至于有仇有怨,那也要公平公正的及时赏赐,哪怕他平时落难,身为同袍也应该扶持照顾。但要是触犯军令,那么就算是亲生子侄、同姓血亲,那也要秉公执法、严明军纪。“

    刘病已知道,古时孙子在吴国练兵时,曾经有连斩吴王夫差的二位爱妃,以正军法的故事。

    刘病已为了让士兵能更好的理解军法重要性,专门用白话写在书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