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267部分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267部分

小说: 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病已乐见赵广汉砍了霍家的门,在大“庭广众”下削了他们的面子,对自已的复仇计划有利,而且京兆尹也是非常重要的官员,他明白赵广汉不愧为霍光选中的一把快刀;但是,此人行事颇有法家之风,平素已有不少儒家大臣在自己面前非议他,而且经过这次的事情,看出此人行事过于激烈,这把快刀如果掌握不好,是会割伤自己的。

    刘病已道:“这次的事朕不苛责你了,以后要注意行事方式,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绝不轻饶,好了,你下去吧!”

    皇帝将赵广汉召来,只是“轻描淡写”地责备了他几句,皇帝陛下的这种微妙态度,让赵广汉有点“忘乎所以”,更加自我膨胀起来。他认为自己已经有了皇帝陛下这个后门,以后行事更加“肆无忌惮”起来,没有把皇帝陛下的警告放在心里。

    俗话说的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他不知道刘病已虽然默许了自己的行动,但在心里却留下了不良的印象,还有就是赵广汉此举让很多“达官贵人”感到心寒,你赵广汉当初还不是被霍光提拔起来的,现在,霍光“尸骨未寒”,你就上门来办案,还把大门都给毁坏了。

    他们担心的理由有二:一是你赵广汉今天可以毁皇后的娘家、博陆侯府的大门,我们这些人谁的身份也没有他那么尊贵,那你明天是否可以来砸我们家的门呵,这相当于是赤裸裸的打脸呵!

    二是你赵广汉平素一向行事“大大咧咧”,霍光作为你的后台,帮你顶了不少非议,现在你一回头就把主子给卖了,大户人家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操作,谁家没有几个办事的帮手,如果都学你这样来个造反,谁受得了呵!

    基于这些考虑,赵广汉“不知不觉”已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更可怕的是,赵广汉还不自知,这也为他后来的一场大祸埋下了伏笔,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不详细说。

    御史大夫魏相见皇帝采纳了自己的上书,又见到平丘侯光禄大夫王迁被下了狱,赵广汉更是砸了霍家的大门,他自认为已经体会到陛下的意思,又怕别人抢在自己之前,便通过许广汉给陛下递交了一份绝密奏章,全文是这么说的:

    《春秋》最讥讽的就是世代贵族把持朝政的制度,厌恶宋国三代没有新任的大夫,以及鲁国季孙氏专政,最后都导致国家灭亡。我朝自孝武皇帝之后,皇室不能控制各级官员的俸禄,朝政大事也是由职权最高的大臣决定。

    如今霍光虽死,他的儿子仍然是右将军,侄子掌管中枢事务,兄弟、女婿们担任朝中要职、或执掌兵权,霍光的夫人霍显和她的几个女儿在宫里骄奢淫逸,甚至大半夜出入宫禁无人阻挡,藐视皇宫威严,这种局面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会生出动乱。所以臣建议皇帝早作准备,削弱他们的权势,以巩固皇家的万世基业,同时保全功臣的子孙。

    这样一封“旗帜鲜明”的反霍光奏书,当然不可能直接通过正常的途径,递到皇帝陛下手里,像上次一样,还是通过许广汉的手,递到了刘病已手上,他多年以来,暗中培育的力量终于开始起到作用了。

第三百零八章 富贵到顶() 
先前,刘病已在朝堂上曾经公开发表过言论,表示自己不想做个摆设、聋子,朝堂上的”有心人“不少,自然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

    现任录尚书事的霍山,心思根本不在朝堂上,那会想到陛下已经”另辟蹊径“,还以为所有的奏书事先都通过自己呢!

    魏相奏章里夸张的成分不少,火药味很重,炮口直指霍家。许广汉看后却很高兴,打算召见魏相询问,但是被刘病已拦住了……

    刘病已道:”这事儿不急着答应。那魏相原来可跟霍光和张安世处的不错,如今好好的突然就反水了,这里面会不会有阴谋啊,保不齐是霍家试探咱们呢,就算不是试探,也说明魏相这个人,人品不是那么忠厚,朝廷险恶,不是忠厚人,都得防着点才是。”

    刘病已停顿了一下,续道:“再说,我们最近针对霍家的动作频频,又是削权,又是砸门的,毕竟霍光‘尸骨未寒’,而且他在朝野之中经营了几十年,党羽遍布朝堂之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对待的,同情霍家的人多了,如果我们做的太过,反而会‘欲速而不达”!“

    不管怎么说,许广汉毕竟在皇宫里面当过基层的领导,见识还是有一点的,他要是脑袋瓜子总跑偏,那韩家当年也不会赏识举荐他了。刘病已一说,他就明白了,既然觉得陛下的话有理,于是许广汉决定当没看到这奏折。

    不过在这种时侯,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如果魏相是出自真心的举动,甭管他人品是否忠厚,都得想办法争取过来才行。什么叫做政治,政治就是你和我有仇恨都没关系,只要我们目标一致,那就能团结在一块儿,等大事情搞定以后,为我们的私仇,咱们再决斗去。

    所以刘病已说:”当务之急不是进一步对付霍家的动作,而是试探魏相,看他到底真心假意“。许广汉也觉得皇帝女婿的话有道理,于是,这件事情就放下来了。

    魏相等了几天,没有见到皇帝陛下提起这件事情,心里有点纳闷,便约许广汉出来喝酒,两人喝的有几份醉意的时候,魏相将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许广汉就说了,老弟啊,你那秘密奏章上的及时,放炮放的响,但现在的形势有些微妙,你这很让陛下为难啊。

    魏相此时也久经历练,不像当初那么不懂事儿了。他知道皇帝不信他,就凭这一道奏折肯定不行。他必须明确身份,扔掉后路,让陛下觉得自己是铁了心的跟着他走。

    于是魏相第二天在御前会议上,直接以御史大夫的身份公开上了一剂猛药。

    他的奏折是这么说的:按照孝武、孝昭两朝的惯例,大臣上书朝廷,都是一式两份,一份交给主管尚书的官员(大将军、领尚书事、录尚书事、给事中、郎中等)事先阅览,然后再呈报皇帝御览。这里面就存在问题了,如果奏折对事先阅读的官员不利,他有可能就把它扣下,不交给皇帝了,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欺君。为了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我觉得应该取消副本制度,皇帝看了奏折以后,写个回条给大臣,这样什么事情皇帝心里有数,臣子心里没数,就有利于政治清明。

    原来魏相的意思是为了避免言路堵塞、废除奏书的副本。这条建议,实际上就是从唐代开始的“密折专奏”制度的前身,孝宣一朝政治和法律改革,总的来说是向着先进的方向发展着。

    到目前为止,魏相总共给刘病已交过两次加密型文书。第一次就是建议刘病已封张安世为大司马。这一次,他之所以要避开霍山,是因为他上书告诉刘病已的是,要想铲平霍家势力,第一个要办的事,就是架空霍山的权力。因为,霍山盘踞的这个职位,太过重要了。

    汉朝每天有多少文书经过领尚书事,而那些状告霍家的文书,有多少是转交到皇帝那里的?只要霍山在那里呆着,就别想皇帝听到不利于霍家的消息。长此以往,皇帝无法收集不利于霍家的文书,又如何跟霍家博弈。

    那么,怎样才能架空霍山的领尚书权力呢?魏相提出两种建议:另开特别通道,这是一种;允许人人都可以,给皇帝上加密型文书。这是另外一种。

    够了吗?当然没有。按惯例,凡是上奏章给皇帝的,要同时写两份。奏章送到宫廷秘书署(尚书),主要机要的大臣,行打开副本审查。如果认为不合适,连同正本,一齐搁置。所以,魏相又认为,为防止秘书署作弊,最好废除副本。这样的好处就是,加密型的文书内容,领尚书事霍山想知道,门儿都没有。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魏相这一招,实在太高了。如此以来,尚书就没了中转站的功能,他的权力彻底被架空。

    不过,魏相这条建议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他这叫一石二鸟——既对皇帝表示了忠心:我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是有的人怕,您可不能被蒙蔽了啊!同时又将了大司马张安世一军,因为如今主管尚书事务的最高官员是他,如果同意了,这等于削了自己的权,但如果不同意的话,岂不是让皇帝起疑,说明自己有猫腻么?

    果然,皇帝听后眼睛一亮,但他还是装的很深沉地问张安世:“爱卿,他说的这些,朕怎么不知道啊,你看应该如何?”

    然后张安世就看见一屋子的大臣都在冲自己使眼色。有的是怒目圆睁,那意思是你要是敢拒绝,就是想做乱臣贼子,我跟你没完,典型代表人物是魏相;有的是渴望祈求,那意思是要这么干咱们可就没活路了,你现在是大汉军委头号人物,一定要顶住啊!典型代表是霍禹。

    但很可惜,张安世这大汉军委头号人物没霍光那么胆肥。而且他不傻,知道皇帝现在一门心思琢磨的不是张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尚有全身而退的机会,现在上了,最先倒的那可能就是自己了。

第三百零九章 将军的私产() 
于是他朝皇帝鞠了一躬:“御史大夫说的很对,臣也觉得不能按老例子了,为表清正廉明,臣愿意率先同意,并且愿意接受监督。”

    皇帝乐了:“既然连你都这么说了,那么好吧,就按御史大夫说的办,另外,魏相今儿起兼任给事中职务,方便改革与监督,这事情你们二位去办吧!朕累了,散会。御史大夫啊,你留下吃个饭……”

    皇帝此举,代表着他信任魏相了。而且魏相已经公开得罪了张安世和霍家,这不可能有回头路,唯有如此,皇帝才能放心。而张延寿散了会以后问自己老爸,说您为什么没顶住啊?

    张安世回答说,如果我顶回去,必然引起皇帝猜疑,此其一;我说没有,他魏相说有,皇帝肯定要调查到底有没有,那就指不定查出啥来呢,你还不知道但凡是个官儿就怕查么?此其二;咱们都低估魏相了,这小子之前就一直在装傻呢,他敢上这奏折,鬼知道有没有后手,咱们富贵已经到顶了,别挡人升官发财的路,这是官场的规矩,此其三。有此三点,你说我还能说话么?

    张安世这官儿做的明白。老实说,他在霍光死后,采取了中立的态度,既不害别人,又不帮着皇帝,但这种态度已经为刘病已赢得了相当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有的时候,中立已经是种莫大的恩情,所以后来皇帝也感谢他,张安世死后,得到了诸侯王规格的葬礼,并且在麒麟阁英雄榜上位列第二,都跟他在关键时刻严守中立、保持臣子本分有关系。

    当然这是后话。却说皇帝跟魏相吃饭吃的很开心,散席后找到自己岳父许广汉一碰头,许广汉也高兴。不仅魏相表忠心了,也顺便探得了张安世的态度,相比来说后者的中立更加重要。不过一个御史大夫,手上没兵,他翻不出多大浪来,皇帝要想真正实现乾纲独断,必须还得争取另一个人的支持……

    谁呢?韩增。

    许广汉也是军官出身,他明白“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幼主当朝的时候,往往兵在谁手里,权就在谁手里。如今张安世算是表态中立了,赵充国人家心里干脆就不存这些事情,那么龙额侯的态度就变得越发关键。

    幸亏许广汉跟韩家还是有感情的(这一点前文提过)。于是新晋的平恩侯爷就去找龙额侯吃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韩增叹了一口气,说这事儿我不能帮你,但我可以给你指条路。

    许广汉赶紧称谢,这是真心的。官场上你死我活,不帮你还能指条路的已经十分难得,何况是问鼎最高权力的斗争,那往往赌的是全家甚至全族的项上人头。

    韩增是这么说的:“许兄弟,你要想插手军队,那就记住:兵和将太熟了往往就成了将军的私产,就容易出事,所以最要紧得诀窍就是‘换’;要是换不了,那么第二招就是‘饿’,没粮没饷的,要想兵听你的,那得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将军,可惜现在没有了。所以,你就往这两方面去努力吧,但不论成不成,我不帮你,我也不说话。今儿说的,出了门我就不认了。”

    许广汉说明白了,老长官,我这已经谢谢你了,临来的时候,皇帝也托我一句话,他说谢谢你。韩增听后说那就行了,我这算给大汉尽忠吧!

    许广汉回去就给刘病已一字不落地传达了。但爷俩研究半天,决定暂缓动手。为啥?宣布中立的太多,死心塌地的太少。

    虽然皇帝陛下决定暂时休息,可惜,世上的事情并不是都能如他所愿,霍显这个人不愧曾经是玉女宗的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