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229部分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229部分

小说: 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光到底是个谨慎的人,于是又问道:“八个月之后呢?能打,还是必须撤回来?”

    这问题可把魏相难了一下:说能打吧,国库吃不消,说不能打吧,得罪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不过他始终记得丙吉那“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必杀技。

    “回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的话,超过八个月,国库多发行点儿钱就成,不过物价就会有那么一点波动。我是大司农,不是将军,皇上和您制订什么战略,我想方设法满足就是。但来年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如果是丰年就好办,如果赶上灾年,恐怕多少会影响皇上的圣明和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的贤德。”

第二百二十八章 格杀勿论() 
霍光听后“心花怒放“。丙吉推荐的这小子真不赖,他能说出“其实打匈奴的事情,‘打’很容易,但绝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找’上面了这种话,战略眼光不错;能够为十五万大军筹备大半年军需,财政手腕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足够低调,对不该自己管的事情从来不插嘴也不表态,一点儿不讨人厌,还捎带着会拍马屁,简直是个全才!

    这个时候,老将赵充国发话了:“大司马,皇上,大司农说的很对,打匈奴容易找匈奴难,根据我长期在外作战的经验,八个月时间得有至少七个月是在找,这都找不到,那就是再来一年也白扯,匈奴肯定是往大草原的深处躲藏了。所以时间'绰绰有余',运气好的,仨月就拔了匈奴单于王庭(首都)了。”

    赵充国经验最足,霍光听后也表示赞同:“那么,从来到回,来年五月必须回来。”

    这潜台词是,要是不回来,这场仗就不好办了……

    刘病已慨然道:“接下来,说说我们这次的目标。有两个,第一,削弱匈奴国力,多杀人,多抢牛羊,能杀多少杀多少,能抢多少抢多少。能端了单于王庭最好,端不了也不必在意。第二,宣扬我大汉国威,所以这次挑选的都是'精兵良将',一定要打的漂亮。”

    “且慢——”韩增举手发话了,“咱不是替乌孙国解忧公主出气去的么?”

    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冷笑:“纯属借口而已。到了乌孙和匈奴边境以后,马上就装样子调停一下,之后不管匈奴是否停战,我们都打过去!”

    事实上,后世历史学家们凭着良心,对于这次汉匈大战的正义性都不大看好。汉朝出兵的理由是“解忧公主被羞辱,乌孙国求救,且匈奴数次侵犯我国边疆”,都是纯属借口,至于后来,追到匈奴国境内1800余里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甚至连匈奴王派来求和的使者都杀了,这根本就不是“保护公主和边疆”的问题了。匈奴老百姓也是爹生娘养先生教的,难道都调戏公主、都侵犯边境了?所以说白了,大汉这次就是想揍他而已,跟几十年前,匈奴想揍我们不需要理由是一个道理。

    公理和强权从来就是说不清楚的东西,然而大汉几十万军队的最高统帅说谁不对,谁就轻易对不了,这就是战争。

    随后,刘病已干脆颁布命令:“你们到了国境以后,不用跟他们废话,也不准许求和,但凡不是穿大汉和乌孙军服的,格杀勿论就是了!”

    皇帝陛下竟然下出这种命令来,所有人都觉得有些吃惊。

    其实说实话,汉朝的军功是按照斩首数量来定的,开始需要的脑袋比较少,但从第八级爵位开始,每一千颗脑袋升一级爵位,最高不超过关内侯,因此为了升官儿发财,边关上的将士通常都谎报斩首数量,甚至杀掉俘虏和无辜的妇女儿童凑数,这是当时将军们“心照不宣“的秘密。

    可“光天化日“下达“不准求和、格杀勿论”命令的,皇帝陛下是头一个。这种命令连孝武皇帝刘彻也没下过,所以后人都把本始二年的这场战争看做汉朝新一轮强硬政策、甚至是对外侵略的开始。

    “军令如山“,在场的将军和高参们都不敢反对。然而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有点不干了。

    “皇帝陛下,臣光有话要说,军事上的事情我不懂,但我觉得杀掉敌人的士兵也就算了,'格杀勿论',没必要吧?”

    刘病已道:“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您根本不了解匈奴,那些人下了马是老百姓,骑上马拿起刀就都是兵!不杀他们,等几十年以后缓过来了,我们能打的将军都死光了,到时候受欺负的还是大汉!”

    刘病已停顿了一会,又道:“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您也应该看过宫里收藏的历史记录和往来的国书,自从高祖皇帝开始,匈奴侵略我们多少次已经数不清,光是'惨绝人寰'的屠城就七次,不赦一人不取一物啊!逼得历代先帝都要从内地大量征调百姓去戍边,他们杀我们老婆孩子的时候,可曾有过半句理由!”

    没错,“格杀勿论”的命令是皇帝下的,但皇帝陛下的命令只是这股子巨大仇恨的代表罢了。

    大汉和匈奴的仇恨,早就不是一句“算了”就能解决的事情。

    自从高祖皇帝年间冒顿单于开始入寇算起,双方就开始互相仇恨,高祖皇帝御驾亲征被冒顿单于的四十万铁骑围困于白登山,靠赂贿单于的老婆才突围而去;高祖皇帝刚死,冒顿单于就写书信来调戏吕后,文、景皇帝期间,匈奴也不断入寇,边关军民死伤无数,十余名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战死沙场,连甘泉宫也几次报警,这些“深仇大恨“,可以数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地恨下去,直到一方彻底消失为止。

    刘病已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他联想到后世的“野猪皮”努尔哈赤,他的祖父和父亲被明军误杀,本来他也要死了,他连忙表忠心,愿意作明朝的猎狗,向明军“摇尾乞怜”的活了下来。

    他这个人有几分本事,又善于演戏,逐渐取得李成梁的信任。后来李成梁看他有点委屈,还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他利用这些资源逐渐统一了建州各部,随着实力雄厚起来,“这条被农夫救活的蛇”开始反噬主人,发布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正式开始明清之间的战争。

    明朝对努尔哈赤的一念之仁,给自己找了一个掘墓人,自己可不能再犯这种错误。

    洋人的战争论里面也说过: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同时,必然会取得优势。由于厌恶暴力而忽视其性质的做法是毫无益处,甚至是错误的。

第二百二十九章 霸气侧漏() 
战争就是将我方意志强加于敌人身上的暴力行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使敌人丧失抵抗力量与意志……欲击败敌人我们就应当先尽可能的揣度敌人的抵抗力,然后用更大的力量来尽可能的将之打垮,而敌人的抵抗力是由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相乘而得的……既敌人的抵抗方式的多少与抵抗力量的强弱…

    所以说皇帝陛下的提醒是很有必要的,更何况当时在座的韩增、赵充国等人也抱有同样的想法。

    刘病已“霸气侧漏”的道:“在座所有将军听好了,我再重复一次命令,出兵后不必废话不准求和,格杀勿论,把所有东西抢光,带不走的就地烧光,明白没有?”

    众将齐声答道:“听明白了!”

    霍光道:“大司农魏相——”

    “在。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有什么吩咐?”

    霍光道:“从现在开始,全国进入战时状态,所有盐、铁、木炭等物资都不允许卖到匈奴去,违者按照通敌罪处理。”

    魏相道:“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我有个建议不知道是否该说。”

    霍光道:“说。这次开会,就是要‘集思广益’。”

    魏相道:“那我说了。我觉得吧,光我们自己不给匈奴盐铁这没用,西域各国卖他们咋办?因此应该派出使者,告诉他们我们出兵十五万正在打着呢,要是有擅自到交战区域资助他们的,误伤了可一概不负责。这样既可以断了匈奴的后路,又可以宣扬大汉国威,还能避免伤了西域各国的和气,一举三得。”

    霍光以赞赏的眼光看了魏相,笑道:“没错,你说的很好。皇帝陛下觉得呢?”

    刘病已道:“丑话说在前头,误伤了没我们责任,这样最好。”

    老实说霍光是越来越喜欢魏相了,这小子不仅有军事眼光、理财头脑,还具备外交手腕儿,真是个少见的全才!

    大汉所派出的统帅‘五路出击’的各支汉军的军中主将,事实上也均是大汉的军中翘楚、是构成大汉军方将领框架中的绝对骨干……。

    首先就军中的威信和地位上来讲,在五支汉军的主将中,就有两位是‘位比三公’、相当于全军副统帅的征战经验丰富、军旅生涯多半生的老将;那就是前将军韩增和后将军赵充国。就在大汉朝军方的地位上来说:前将军韩增还要位列于后将军赵充国之前。

    其次,在这五路的汉军主将中,还要有多年戍守边陲、同塞外群胡浴血争夺多年的军中少壮派骨干,那就是度辽将军范明友和云中太守田顺。

    作为老霍光五女婿的度辽将军范明友,事实上是霍氏后辈中能力最强、对大汉朝所建立的功勋最为卓著、但也是家族背景最为浅薄的一个。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范明友几乎是完全的依靠着自身的能力和实力,强势的崛起于大汉军中,才得到了老霍光的垂青被招为了五女婿。按年龄算,除早已死去的老霍光的大女婿上官安,范明友的年龄尚要稍稍的大上其他几个女婿几岁。

    对大汉朝军功卓著的范明友,从孝武皇帝在位后期就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先击益州羌人谋反获大胜被晋封为中郎将,后多次的征讨伐匈奴、乌桓亦取得大胜而被晋封为了度辽将军。如果不是因需要而被委任为‘五路出击’其中一路的主将,已经被任命为了未央宫卫尉的范明友,此刻应该身在京城长安了。

    而作为云中太守的田顺,事实上也同样是一位多年就戍守在大汉边陲的重要将领,有着多年戍守边陲、同群胡征战的丰富经验。

    ‘五路出击’的最后一位主将,则是在朝堂上身居御史中丞、此次出征加挂祁连将军衔(杂号将军,高级将领,但不列入军委常委)的田广明。作为三公之一御史大夫副职的田广明,以往也是出身于军方,所以此次才统率着五路中实力最强的四万余京畿驻军担当了‘五路出击’中的一路。在‘五路出击’的汉军中,其余的四路均是由边军来担纲,唯有田广明这一路,是由京畿的驻军所出任。

    大汉和后世明清有所不同,不要被‘御史’两个字给迷惑。在这个时期,御史并非是像后世一样的乃是‘纠察、督查’的代名词。不妨把两个字拆解开来理解:御,含有着御驾的意思;史,含有着长吏的意思。在这个时期,作为御史类主官的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几乎就是相当于后世内阁六部中刑部和户部的结合体一样。既主管着大汉朝的刑名,又主管着大汉朝的财政。当然,督查、纠察的职责也是在御史大夫的权限之内。

    还有一点就是,此次大汉虽然名义上是‘五路出击’,事实上以相互之间的相隔距离和协同配合来说却是相当于两路。既正面的一路是以田顺和田广明在前部实施分进合击,后面由经验老道的前将军韩增坐镇协调、支援。而另一路则是在侧翼由范明友出任前驱,随后跟进的后将军赵充国作为后援。

    虽然朝廷并没有对五路出击的汉军作出明确的属从关系硬性规定,但摆出的总体态势则俨然是分别以两位‘位比三公’的朝廷军方重要将领韩增和赵充国来统一协调正面、侧翼的两路进攻。可想而知,如果正面的三路、侧翼的两路如果分别会合到一起,自然是就要由军中巨头的韩增和赵充国来总揽统筹的调度一切。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前线指挥官分工了。经过研究,最后方案是这样的:

    御史大夫田广明封为祁连将军,率领3万人马从西河(今内蒙古东胜)出发;

    前将军韩增,率领3万人马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地区)出发;

    后将军赵充国,率领3万人马从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出发

    度辽将军(杂号将军)范明友率领3万人马,从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出发);

    云中太守田顺加封虎牙将军(杂号将军),率领3万人马从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出发;

第二百三十章 皇帝专享的异宝() 
常惠在来皇宫的途中,与王公公交谈了几句,终于明白刘病已现时的处境。

    刘病已身份虽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