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农家子的方圆天地 >

第7部分

重生之农家子的方圆天地-第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农家子的方圆天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明瑞和杨凯也照着老爷子的行头捂的挺严实。

    看城里来的客人都要去了,初妈妈就把初文托给了赵德顺媳妇,让他和赵家的一双儿女玩耍,她也要去。

    最后姜老爷子、初妈妈两个人带上冰钏子坐在了杨凯开的车上。李家还没有还回初爸爸的冰钏子,这回他们带的是初爱民的。

    剩下的人就各自扛着自己的扁鱼钩,徒步向着绿湖出发了。

    初爸爸本来是想让初武也和初妈妈一起走的,由他把初武的鱼钩带过去。因为扁鱼钩太长,马车上肯定不好带,越野车更不行。可是初武怎么能让初爸爸一人扛着两个过去,自己就把自己的鱼钩扛上了。

    姜明瑞看初武不坐车,他也默默的跟上来,从初武肩上把东西拿了过去。

    初武跟他要,他也不说话,也不给。初武又说了两句,他直接就“你太低了”,口气非常像嫌弃初武因为个子不够高把鱼钩拖在地上一样,噎的初武再也说不出话来。

    要去绿湖也是初爸爸昨晚细想后做出的决定。石头村周围的五个小湖都是一脉相承的。去年夏天西边的水库来水了,正是水深的时候,带着另外的四个小湖水深也有所增加。

    其中离着水库最远的鲤鱼湖就是年前出鱼的湖,水库村和石头村的人都去钩过了。现在要去,最好的选择就是第二个远的绿湖。因为扁鱼钩钩鱼要是湖水太深就几乎钩不上。

    四个人走到绿湖的时候,杨凯的车早已经到了湖边。姜老爷子正在杨凯的搀扶下在湖面上慢慢溜达,初妈妈在水烛丛中割水烛芯,打算回家做几个盖帘。

    初武一行人在初爸爸的带领下也踏上了冰面,初爸爸探看一番,选定了湖的西北角把冰钏子拿了过来。

    姜明瑞再一次来这个地方也不知是什么感觉。初武想到此时身边站着的清俊少年上一世就是在这里丢掉了性命,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多看了他几眼,姜明瑞就把肩膀上的扁鱼钩递到了初武手里。

    大家拿着冰钏子开始凿冰。实心的铁做的冰钏子落在冰面上,不断有小块的冰飞溅出来,把冰面敲的叮当响。

    初爸爸、初爱民和赵德顺三个人轮流上阵,在冰面上打出了四个圆洞,正好形成了一个大长方形。这也是初爸爸要钩鱼必须要招呼人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冰钏子太沉一个人太辛苦,更重要的是扁鱼钩不是什么杀伤力很大的器具,最好是几个人在一定的空间里从不同方向下钩,乱钩下去,鱼就会乱游,慌乱中撞到钩上的就会成为盘中美餐。还有就是一群人下钩把鱼赶累了,也会比较容易上钩。

    初武、初爸爸、初爱民和赵德顺四个人各自选了一个洞就下了钩,姜明瑞就在初武的旁边站着,目不转睛的盯着初武拿钩的双手。此时姜老爷子和杨凯也过来站到了初爸爸身边。

    刚凿开的冰洞,水里还飘着零星的几块冰,初武把扁鱼钩竹板的部分全部沉下了湖,鱼钩的把手就和湖面形成了一个斜角。

    拿着把手上下左右拉拽,这几个人当中初武用的扁鱼钩是最短的,初爱民用的最长,已经接近了六米,赵德顺用的和初爸爸差不多。

    大概钩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几个人一无所获。初爸爸并不气馁,又拿起冰钏子在初武站着的洞口不远处打了一个洞,赵德顺和初爱民也过来离着不远各打了一个,初武在原地没动弹。

    再次下钩,两分钟不到,初武就感觉到了水下面不同于刚才的拉扯力。

    他当下把扁鱼钩彻底拉出了水面。一条三斤左右的鲤鱼正在顶钩下边的第二个钩上挣扎摆尾,鱼钩从它的肚子那边扎了进去。

    姜明瑞上去把鱼从钩上取了上来,直接放到了旁边的丝袋里。

    “哈哈哈,我儿子今年中考一定顺利,第一条鲤鱼就出在了我儿子钩上。”初爸爸相当高兴,初妈妈和初爱民也在旁边出声附和。

    有第一条上钩就有第二条,每个人又陆续钓上来几条。姜老爷子兴致更高,众人让他回车上呆一会,他都说不冷,非要站在一边看着。还想抢了初爸爸手里的鱼钩自己下手,把初爸爸吓了一跳,没敢给。要是老爷子不小心滑一跤,谁也赔不起。

    “你要不要试试?”初武问身边的姜明瑞。姜明瑞黑色的眼珠,此时变得更黑了,但是初武不说他也不开口。直到初武主动开口才伸手接过了初武手里的钩把儿,学着初武的样子斜着上下左右来回拉拽。

    “注意手感啊,感觉到水下有动静就把鱼钩拉起来”初武在旁边出口提醒。

    姜明瑞下了钩也没有五分钟,把钩拽了出来。初武一看钩上还真是有一条胖鱼。比初武钓上来的那条还大,足有五斤重。

    姜老爷子这回更高兴了,没等初武动手就让杨凯扶着过来自己动手把鱼从钩上摘了下来。

    初妈妈此时也正在给初爸爸三人收鱼。初爸爸不负钓鱼好手的名声,这几个洞打通就能看见鱼,还真是多亏了他的判断力。

    大家此后又陆续打了几个洞,足足钩了4个大丝袋的鱼才罢休。其中最大的有十五六斤,最小的也有一斤半。

    怕老爷子在冰面上久了受不了,中间初妈妈就和初老爷子、杨凯三个人回去了。

    姜明瑞一个电话过去,杨凯又开车过来把钩到的鱼全载了回去。初武本来想让姜明瑞也坐车回去的,可是姜明瑞接过了他的鱼钩扛上就走,明摆着要和他们一起回。杨凯看这情况,二话不说就把车开走了,显然对他们家这位主的性格有所了解。

    四个人又扛着鱼钩往回走。

    “冷了吧?”初武看着姜明瑞靴子上的冰问道。来回用钩免不了湖水溅出洞口,落到鞋上不一会就会变成冰碴子。忙了大半天每个人靴子上都有了一层薄冰。

    “还好!”姜明瑞回答。他第一次亲手从冬天的冰层下钩上鱼,有些小兴奋。

    “明瑞是第一次钩鱼吧?”初爱民问道。

    “恩!”

    “你要是冬天来,更热闹。今天钩鱼村里的人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明天知道了会不会也过来?冬天鲤鱼湖出鱼的时候可是全村人都去了,人一多凿的洞也近,有两个人的鱼钩就在冰层下互相咬住了,两人还以为上了大鱼,互相较劲半天,乐子可大呢”

    初爱民对这个少年挺欣赏,不娇气、不浮躁。就主动和他聊天。

    姜明瑞也不插话,但是听的很认真。

    赵德顺拿着酒壶抿了抿,又壶口向下抖了抖,显然是没酒了。他就把壶放进了大衣口袋里,也加入了谈话的行列。

    “咬上鱼钩还是轻的,你忘了前年的时候还有人直接钩上了冰面上站着的一个倒霉蛋的腿上的事情,那叫一个能耐啊!你说他怎么使的力气,钩就能从这个洞下去,那头的洞里冒出来了,我看今天小姜下钩都下的比他好”

    几个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回到了初家。

第9章 送鱼一行() 
初武他们到家的时候初妈妈已经做好了饭,姜老爷子兴奋了一上午有些乏,已经先行用好休息了。

    初爸爸、初爱民和赵德顺把鱼分成了五份,初爱民和赵德顺各自拿上自己的一份就回了家。本来按初爸爸的想法应该是分成三份的,但是他们看初家来了客人,出的力气也最多,就坚持分五份,也没上桌子吃饭,把空间留给了有客的初家人。

    初武再三挽留,没留住初爱民一起吃饭,转身拉上姜明瑞一起洗脸、换衣服就上了饭桌。初爸爸此时也收拾好,和杨凯一起走了出来。他们此时也确实饿狠了。干活的时候不觉得,闻着饭香却再也忍不住,急往桌边走。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初妈妈给四个人直接拿了大碗盛了饭,才给自己盛了一小碗,座到了初爸爸身边。她总是这样,每天都会等初爸爸回来一起用饭。有时初爸爸回来的晚了,她就会先让初武和初文吃了,自己等着初爸爸回来。初武看着这一幕,很是羡慕,相濡以沫也就不过如此吧!

    “白老大,一会儿你把院里那个绿色袋子里的鱼分分,咱们给两边老人送点过去”初爸爸说道。

    初妈妈点点头。初爸爸说的两边老人就是初武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家。初武的爷爷奶奶家倒是不远,姥姥姥爷家却是在东南19里地的前进村。

    “要去姥爷家吗?我也去”初武说道。初武的姥姥姥爷现在就两个人住,年初二的时候初武他们一家人曾过去劝说两位老人过来和他们住,没说动。

    初爸爸和初妈妈也挺无奈的,初妈妈回来后,长吁短叹一阵,说自己的妹夫不是东西。

    要说初武的姨夫也真是个混人。初武的姥姥姥爷就两个姑娘,初妈妈嫁到石头村以后不久,她妹妹白牡丹也因为没考上大学放弃了学业。

    要说白牡丹,也真是人如其名,一朵牡丹花开的鲜艳,比初妈妈还要漂亮几分。一听说她不念书了,来说亲的差点踏破白家的门槛。白牡丹是高考都考了两次的人,哪儿甘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订了终身。白家人也疼她,就随她去了。

    就这样挑挑捡捡,最后从前进村南边的小村里带回来一个相貌英俊的大个子叫梁银,说要嫁这个。白家看姑娘自己喜欢,也就开始准备结婚事宜。

    两家人一见面,得,梁家这个小伙子家里兄弟不少,他娘生了六七胎,全是儿子,没有闺女。

    他在家排行老六,轮到他结婚,他爹娘给他准备个婚房的能力都没有了,而白家这边也正好没儿子。两家人商量半天,最后白家就把自己原先的两间土房又加盖了两间算是招赘了一个女婿。

    大家都想的挺好,以后让小女儿和女婿给白家人养老。可是婚后大家发现,哪里是白家招赘了一个女婿呀,简直是请来了一个大爷。这梁银白长了那么大的个子,简直就是好吃懒做的典范。白家父母下地了,他还没睡醒呢。白家父母从地里忙完回来了,他也不说给人煮上一口饭,巴巴等着老两口回来给他做呢。

    白牡丹此时正在前进村小学任教,自己早出晚归的上班,也说不动自己老公。最后实在看不过去,就主动和父母商量要不两家就把家务事和地里的活都分开处理可好,免得老两口看着梁银更来气。

    她和父母住在一起,原想着赡养两位老人颐享天年,可不是让两人做牛做马的。最后四个人就变成了住在一个屋檐下,分开煮饭的两家人。

    来年开春,挺大一个前进村,几乎所有人都把地种上了,梁银还在家坐的四平八稳。白牡丹催他种地,他就说“等地再热一热,地热了好齐苗”。到了夏天地是热上了,这位还真去下了种子,但是秋天没来得及成熟就霜降了。成了前进村一个笑柄。

    白牡丹为了这个和他大吵了一架,跑到父母住的西卧室哭诉。两个老人都是本分人,碰上这样的极品女婿,刚开始也只是安慰女儿。可这梁银还闹上了隐,闹得还挺奇葩。白牡丹一去学校上班,他就把东边自己住的卧室的门反锁上呆在卧室里不出来,绝食抗议白牡丹骂他的事情,绝食了三天。

    白牡丹看着自己挑来挑去嫁了这么个人,悲从中来,在父母卧室里又哭了三晚。

    那时候离婚的人很少,或许说离婚这个观念在乡下还没有普及。老两口心疼女儿,就想给女婿一个台阶下来,让两人和解了,好好过日子。

    隔天上午,趁着白牡丹上班的时候白妈妈就去敲了女婿的门,叫女婿出来吃口饭,别赌气饿坏自己,屋里的人一声不吭。白妈妈就又劝了两句,让两口子好好过日子之类的话,梁银不爱听了,直接拿了张凳子,开了门,对着站在门口的白妈妈作势预打。

    白妈妈这回也来了脾气,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呢!梗着脖子让他打,梁银比划半天还真没敢往下砸。白妈妈从年轻时候身体就不怎么好,不然也不会就生了两个女儿就不要孩子了。他怕一打下去,自己就得赔命。

    老两口这回彻底失望了,坚决让小两口搬出去住,房子还是他们的呢,省的看女婿闹心。

    可这梁银又不干了,说是盖房子的木头还是他出的呢,他不搬。

    白家人碰上这样一个混的,彻底无语。白爸爸就直接去找了村主任,让他给做这个主。村主任也是知道白家这个极品女婿的光荣事迹,他和白爸爸是老哥们了,二话不说就过来给白家做主,让梁银搬出去。

    梁银对村主任还是有几分畏惧的,芝麻大点的官也是官啊!最后只是弱弱的争辩:加盖的两间房子还是他出的木料。

    白爸爸都气笑了,当场承诺,他们后院的木料他用多少就去取了,只要他们赶紧出去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