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万能农女 >

第120部分

重生之万能农女-第120部分

小说: 重生之万能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青儿摇了摇头:“原是说这两天就还的。我去问过五老爷,说是且得一旬才能送货过来。赶不上趟儿。我怕是往后铺子里要的豆芽和香干的量还会再增加,这几天我也看了账,姑娘原先预计的库存量,至少得翻一倍准备才成。”

    云朝一时也头痛起来。

    。。。

第220章 节 义诊() 
油坊从豆芽作坊里借用豆子,这就证明油坊一时进不到黄豆的货。

    既然油坊都从外头买不到上等的豆子,那她这一时半会儿,估计也没地儿买去。去别的州府进货,时间上只怕赶不及。

    榨油还好些,毕竟豆子成色不好,顶多也就是出油量低了些,油的品质相差不会太大。

    可豆芽作坊里,若是不用上好的豆子,生出来的豆芽,品质相差却比较大。

    实在不成,只能和五叔商量一下,先从外头买些成色差些的豆子供给油坊,把油坊的豆子,先还一部分给豆芽坊里用着。

    但这也只能暂时解决问题。还得把货源给解决了才成。

    “五叔有没有说过,给咱们家供豆子的粮铺怎么说的”

    王青儿摇了摇头:“五老爷哪里会同我说这些要不姑娘去问问豆子的事儿,可拖不得了。总不好每天云中少爷来拉货,我跟他说没货吧铺子里该急了。钱掌柜还让云中少爷,每天再多送五十斤的黄豆芽呢,被我拒了,我回了话,只能等过些日子再加量。”

    云朝夸道:“青儿姐做的好。回头我会想办法的。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什么辛苦不辛苦的。有事儿做,我高兴着呢。若不是你雇了我做事,我如今还不知道要如何呢。”王青儿倒是真心感激云朝。当时求云朝,也不过是死猫当成活猫医,没想到还真能柳暗花明,给了她一条明路。

    自己除了那签了活契的卖身银子让弟弟读书,云朝竟然还另给她月钱。;;;;;;;;;;;;;;;如今不只弟弟可以读书,她自己也能攒下银子来,她爹现在正帮燕家建房子,也不少赚。

    最让她高兴的是,云朝还说了,豆芽坊若是她能经营好,除了月钱,年底还另给她一份分红。

    有了银子,她如今又是燕家的人,至少几年内,父母管不着她的事儿,逼不了她嫁人成亲,她也能再为自己的未来多谋划谋划。

    她总能找个合她心意的良人嫁了的。

    “豆芽坊里人手还够需不需得再添人手”云朝见豆芽生意好,想着原先的人手不够,问道。

    程前给她的程家三房人,如今老吴和他老婆儿子在食肆里帮忙。女儿吴小花给了云畅做丫鬟。

    另一对夫妻王成和她媳妇则在豆芽坊里做事,王家儿子原叫大狗子,六岁,给了云夕做小伴读,改了个名字叫书墨。

    另外一对夫妻,姓李,男的叫李大可,有一个五岁的闺女,叫李小果儿,现在跟着蔚儿做丫鬟,这李大哥身体瘦弱,但胜在极有眼色,便被派去了门房守门。原先家里没人,都是安爷爷看顾着门房,他老人家年纪大了,该到了享福的时候,如今被李大哥顶了差事,他老人家要么陪着老太爷说话,要么就爱往地里转悠。

    王青儿摇了摇头:“王成大哥和王嫂子都是能干人,又吃得苦,咱们三人就忙得过来,虽说这豆芽要的理越来越多,其实也不过就是泡豆子洒水的事儿。也只做香干麻烦些。等要添人手,我定和姑娘说。”

    打发了青儿,云朝想着先去和祖父说一下买地的事,得了祖父的首肯,左右也要去找五叔说置地的事儿,到时候再一并谈一下这豆子货源的事。这是大事,不管是油坊还是豆芽作坊,断了货源,都没法儿再开下去。

    原先也是她大意了,总觉得这大豆北地有马场,需要的还多,可南方这东西没什么人家要。不会出现买不到豆子的情况,却忽略了,自己家要的量太大,正因为南方鲜少有人购买,所以哪家的粮铺里,备的货都不会多。

    这一时因油和豆芽香干要的量都大,超出了预计,货源可不就出问题了货源是最重要的事儿,需得解决好,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生产是根本。没货还谈什么买卖且这大豆油又是面向老百姓的,也不存在什么控货控市场的必要。当然是需求量越大越好。

    等到云朝和燕宏扬说了要买地的事儿,又说清楚了最近可能会有官卖的成片良田,燕宏扬沉吟了一下,也动了心思。

    只是那两千两银子,到底不是自家的,那是刘瑜给云朝的银子,如何能补添到自家燕宏扬愁起来。

    云朝晓得祖父的顾虑,笑劝道:“爷爷,那两千两银子,如今是我的,我是爷爷您的孙女,我的不就是家里的这次机会难得,往后再想买成片的地儿,可就难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也就是咱们家如今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要不然置办个几百倾才好呢。您要是觉得不好花用这银子,往后给我多备些嫁妆呗左右哥哥们以后都出息了,还差我的一副好嫁妆”

    说的燕宏扬失笑,指着她笑骂:“你这丫头,太不知羞,哪有小娘子家家的,开口闭口提什么嫁妆的。这不着调的傻孩子成,爷爷同意你买。往后那片地,也给你做嫁妆。”

    一边的冯老头撇着嘴道:“你这老家伙,有个好孙女儿还得意。若不是这丫头能折腾,你将来那四百个玄孙可拿啥养得,我也不白吃你们的。”

    说到这里,冯老头转头对云朝道:“丫头,你回头帮我看看,我若是每月逢十,找个合适的地儿开个义诊,可行”

    义诊当然是不收诊金的。但是若是要配药,却是要收钱的。

    可她们家也不开药铺,就是人家配药,自己家没得卖,也赚不了钱。

    云朝好奇道:“难不成冯爷爷您想开个医馆”

    冯老头白了她一眼:“你家又不缺我一口吃穿,我没事费那神做甚”

    “那您还想着做什么义诊”

    冯老头恨铁不成钢的伸出指头狠狠的戳了戳她的额头:“你这丫头,满心眼里都是那铜子儿。我还不是为了你爷爷那四百个玄孙这世间啊,除了银子,名声也重要着呢。我这独老头子一个,也不要那虚名,回头义诊,只用你燕家的名义,让这四邻八乡的,都担了你家的恩惠,将来且有得的好处。你哥哥们以后,可都是要走仕途的,名声比什么都重要。”

    。。。

第221章 节 凑银() 
这世道,好名声就象是护身符,有时候能给你带来的好处,远不是金银可以买来的。

    尤其是燕氏以耕读传家,家中子弟多以走仕途为入世之道。

    云朝以前可没有想到这一茬儿。

    得了冯老头的指点,云朝就觉得,她为这糙老头儿吃食上花的那此心思,可真没白花。

    银子名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想明白了好处,立时谄媚的上前给冯老头儿捶起背来:“哎呀,怪道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咱们家有两老,这哪是一宝能道尽的这是金银银山也换不了的珍宝啊。冯爷爷,您最近想吃些什么除了龙肝凤胆,别的我都给您张罗去。”

    “你上回做的那个冰糖肘子不错。”冯老头一边享受着一朝郡主的服侍,一边得意道。

    事关老人的身体健康,这个绝壁不能答应:“那可不成,太油腻,你们老人家吃了不好。要不然换道羊方藏鱼怎样这原是冬天里吃才好的珍肴,不过这会儿天气也不太热,偶尔吃一回,也算尝个鲜。这可是真鲜,那鲜字,可不就是鱼和羊么”

    说的冯老头这个真宗吃货来时来了精神:“羊肉和鱼做的两样皆是至鲜之味,我倒真想尝上一尝。好,就这道,回头若是不好吃,我可得找你这丫头算账。”

    “您就请好儿吧。”云朝故意拖着京腔儿笑道。

    可惜她的京腔,这世道还不流行,听着竟是怪腔怪调,逗的两老头真乐。

    正说笑,燕展晴和燕宏峰叔侄两人登了门。

    云朝听李大可禀了,忙代爷爷迎了出去:“七爷爷,五叔。爷爷刚才惦记你们呢。五叔,我这正想着要去找您,不想您就来了。可见咱们叔侄是心有灵犀。”

    燕展晴笑着揉搓揉她的头:“又贫嘴。你爷爷呢我和你七爷爷找他老人家有正事儿呢,回头再与你说闲。”

    云朝把二人迎进屋里,沏了茶水奉上。

    不想这叔侄二人过来,也正是为买地的事儿,燕展晴道:“五叔,今儿一早昌族兄便过来寻我,问我们几家,需不需得再添置些田地。县衙里放出话来,道是六月底无主的荒地便要统筹出来官卖,县令大人已经找了昌族兄过去说过话了。想问问咱们燕氏是否要买,若是想买,尽早报过去需购的田亩数,县衙里也好按排。县令大人也说了,咱们燕氏是本地望族,会优先考虑咱们,若是购的多,价格上也会优惠些。这会儿地正便宜,那边也透了话,估计上等良田六两银子一亩就能得。次一等的五两银子,三等地三两一亩。荒地更便宜,才一两银子。我想着,咱们几家合起来,凑起银子,买个成片的庄子,自家再分就是了。这却比买那零散的田地要强的多。我同七叔商量了,七叔也是这个意思。”

    燕宏扬指着云朝笑道:“你朝儿侄女,刚刚与我说了想置地的事儿,原就打算要去问你拿主意呢。六两银子一亩,这价着实不错,置地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但凡凑得出银子来,有这机会也得想法子置上些。咱们买。不过,估计盯着那些地的大户人家要不少,兴许连外头州府的权贵也会动心,这机会可不多。咱们合计一下,能拿出多少银子来,定下了,你就和你昌族兄回话去。”

    之前小长房那边派人回来,各家都补贴了一百两,金陵回来的小四房,也是各家送了一百两,这便是两百两了。小四房最不缺的,就是银子,因给了小四房一成的油坊作股,小四房索性就把油坊的成本都给出了,折算成银子,分摊到各家,只说借的,往后还就是,再加上有大长房昌大伯家出的本钱。因此云朝几家在油坊上,其实并未拿出银子来。

    所以现在五叔家和七叔祖家里,二百两银子,是拿得出来的。小四房在金陵,送个信来回也就是三两天的时间,再则十叔就在家里,这事儿他也能拿定主意,金陵送银子回来,也赶得上趟儿。倒是小长房那边,麻烦些儿。

    云朝去找了小十叔燕展昭过来。

    于庶务上头,燕展昭一向不大过问。不过这是几家一起要买地,他也知道置地对家族的好处,且动用几千两银子,这个主他也做得,便点头赞成。

    又派人给金陵送信。让送置地的银子回来。

    五叔家和七叔祖家各出两百两,云朝一狠心,干脆把那两千银都拿了出来,左右她那食肆和豆芽铺子如今天天进帐,又还有云来酒楼的生意,也不怕家里会缺了银子使。

    金陵那边三伯父得了信,便叫人送了四千两银子来,两千两自家用,又借了五叔家和七叔祖家、云朝家和小长房各五百两。

    油坊的事儿,金陵的小四房得了好处,也不吝在这上头,帮自家人一把。左右这些银子,只要油坊在,不愁还不上。

    若是别的,几家也不愿动手借银子,救急不救穷,虽是同根同支,也没那没事就借别家银子使的道理。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可置地是大事,几家便承了小四房的情。

    其实云朝家倒不需要这五百两银子,不过面上倒没说,只私低下这五百两,又给了燕展昭。

    如此,云朝家和金陵的小四房各出了两千两银,另外三家各五百两,一共五千五百两银子,打算一起买个成片的庄子,等到手后,再各家按出的银子量自家分地。

    解决了置地的事情,云朝愁起豆子的货源来。这事儿且得赶着解决好才成。至月底,可就是祖父燕宏扬的生日了。因他们兄妹已经出了一年热孝,再加上祖父是六十的整寿,虽不便大办,但也不能太清冷。且得花些心思才成。这些天,五叔他们背地里,正商量着燕宏扬大寿的事儿呢。

    燕展晴倒是听云朝的建议,把上好的大豆匀给了豆芽坊,油坊暂时购了些次等豆子用。但货源的事情,也不能再等下去。

    指着县城一直合作的那家粮铺,到底受限太多,五叔和云朝商议到最后,还是决定,除了那家粮铺继续供货,自家也得去外州府找几家供货的商家才成。进货渠道多了,将来不管和哪家的合作出现问题,都不至于影响自家两个作坊里的生产。

    但从外头进货,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正愁着,云开兄弟几个旬休,回了家。

    。。。

第222章 节 亲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